2023年2月 第31卷(总150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JTU(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Feb.,2023Vol.31No.150 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年龄结构 彭希哲1,2 (1.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2.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上海200433)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最直接的人口学结果,而老年人定义的确定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判断,并直接通过劳动力市场等制度或政策安排,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性人口发展趋势,巨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快速的老龄化进程与显著的地区和城乡差异是中国老龄化的最主要特征。应当动态调整老年人的定义和分类依据,避免过度解读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充分认识老年人口中所蕴含的人力资源,积极推进老年群体广泛的社会经济参与。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年龄结构;老年定义;社会经济参与 Doi:10.13806/j.cnkii.ssn10087095.2023.02.002 2020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持续发生许多重大的变化。少儿人口(0—14岁)、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和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7.95%、63.35%和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按60岁及以上标准计算的老年人口数量第一次超过少儿人口,成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向老 龄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伴随我国年度出生人口数的持续下降或稳定在低位,“十四五”期间1962年以后,特别是1963年及整个六十年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都将依次进入老年,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向深度老龄化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最直接的人口学结果,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不言而喻的影响和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 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有过太平盛世,也经历了无数的战争、瘟疫、灾荒和动乱,世界人口直到19世纪初年第一次达到10亿的规模,然后用了125年的时间,增长到20亿;在20世纪的中叶以后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增加10亿人口只需1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目前已接近80亿人口总量。尽管增速开始减缓,但世界人口总量正在向100 亿发展。 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在相当长的岁月里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各个国家的差异 作者简介:彭希哲,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ZDA077)。 也不是很大,总体表现为年轻人口占绝对多数。直至1865年前后法国的老年人口 (60+岁)比重达到10%,法国成为历史上首个步入老龄化的国家。大部分的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上半叶开始逐渐进入老龄化过程,东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紧随其后,直到老龄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人口发展趋势。联合国预测到21世纪50年代,全世界将有超过150个国家或地区,即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或地区,属于老龄化社会。 人类社会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主要源自人口转变的历史进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健康状况的改善,教育的普及,特别是女性受教育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普及,等等,都是推动人口转变的根本性动力。生育水平的不断下降、健康水平的不断改善和预期寿命持续提高,是人口老龄化的最基础的人口学原因。就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人口迁移流动也会对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产生巨大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 我国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此后老年人口总量和老年人口的比重就一直持续地增长。到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老年人口已达到2.64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8.7%。如果按照65岁的标准,中国老年人口数量从2000年的8821万增长到2020年的19064万,增长了1.16倍;老年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6.96%上升到2021年的14.2%。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理事会)人口司收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人口数据,开展世界人口发展展望研究和预测,每两年会根据最新的各个国家的人口数据对世界和 各国的人口发展态势包括老龄化做一次修订。①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数据,我国2020年老龄化程度在全世界排名第57位,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前三位的日本(28.4%)、意大利 (23.3%)、葡萄牙(22.8%)。也就是说,大部分发达国家目前的老龄化程度都比中国严重。 根据同一个预测,2035年时我国老龄化程度大约为20.7%,在全世界排名第44位,比同期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约低4个百分点,比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约高3个百分点。2050年,我国老龄化程度达到26.1%,在全世界排名第33位,基本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持平(26.9%),但仍显著低于韩国(38.1%)、日本(37.7%)、意大利(36.0%)、德国 (30.0%)等国家。韩国将在那时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 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目前大多在欧洲,但一些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正在迅速赶上。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阶段,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差别只在于出现的早晚和进程的快慢。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 人口老龄化首先是一个人口现象,其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上述国际比较 ①联合国人口司对中国人口数据的预测也经常被学界批评,比如2019年《世界人口发展展望》预测中国大陆2020年老龄化指数(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低于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3.5%的水平,明显低估了中国老龄化的问题。但为了开展国际比较,用统一的数据来源显然更具有可比性。因此,本文使用联合国人 口司2019年的数据作比较研究,参见:UnitedNations,DepartmentofEconomicandSocialAffairs,PopulationDivision,WorldPopulationProspects2019(ST/ESA/SER.A/426)。 说明,中国的老龄化程度目前在国际上还不是最严重的,但中国巨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快速的老龄化进程与显著的地区和城乡差异成为中国老龄化的最主要特征。 我国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在2020年已经达到2.64亿,如果按照65岁的标准为1.9亿,我国数量巨大的老年人口目前占世界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未来我国的老年人口还将持续增长,并将在2050年前后达到峰值。按照联合国人口司的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将在2050年增加到3.66亿,占届时世界老年人口总数15.49亿的24% 左右。中国人口总数会在未来几年出现负增长,但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比重将长期超过我国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目前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发展态势与老龄化道路截然不同,但印度的老年人口数量将在21世纪80年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总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最多的国家。 按照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的比重来划分,7%标志进入老龄化社会,14%标志进 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1%标志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个划分也有不同的版本。完成这样一个老龄化不断深化的进程,西方发达国家一般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比如法国157年,英国100年,美国89年。而在中国,整个进程只需要34年,只有西方发达 国家的三分之一时间。当然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的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都会比较快,而在东亚地区包括日本和韩国的老龄化进程都是非常快速的。①快速的老龄化无疑使得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会更加严峻和复杂。简单地说,西方国家可以在100年左右的 时间慢慢地适应老龄化的发展,在此期间逐渐调整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地改 变产业结构,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能有一个相对比较宽裕的时间来适应老龄社会。而在中国,快速老龄化与我国的快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同步;年轻的社会保障制度才开始初步成型,就在老龄化的压力下面临调整和改革;人们刚刚还在欢呼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创造人口红利,马上就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开始持续减少,人口负债已经出现。总之,我们的社会观念和相关的社会制度体系只有很少的时间来适应这种人口发展态势的巨大变化。 除了这两个基本特征之外,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有很显著的地区和城乡差异。如果说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在1999年、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那么上海早在1979年就进入老龄化了,而西藏等省区至今还没有达到老龄化的标准。近几十年的人口迁移使得 老龄化的这种地区差异更加明显,也是造成我国城乡老龄化程度倒挂的重要原因。 总体而言,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乃至人类社会的常态。它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口再生产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必然结果,甚至可以说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已经不可逆转地向老龄化发展,由此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国情。人口老龄化绝不是一种短期现象,无论今天或是未来,至少我们现在的每个人都注定生活在一个老龄化社会,那种“年轻”的社会已经一去不返了。老龄化的影响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是全方位的。对老龄化的认识和应对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年和老龄化的定义,老龄政策的性质和内涵也取决于对老年人及老龄化的界定。 ①参见WanHe,DanielGoodkind,andPaulKowal,AnAgingWorld:2015,InternationalPopulationReports, Washington:U.S.GovernmentPublishingOffice,2016,p.95。 三、老年定义的再讨论 目前作为社会常识的老年定义是指60岁或65岁及以上的人口,这一标准来源于联合国。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定义老年的年龄起点为65岁,其主要依据是当时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同时也受德国的老年救济法令的影响。1982年联合国“老龄问题大会”重新设定老年定义为60岁及以上,原因是要将老龄化趋势日渐显现的发展中国家纳入定义范畴。此后就一直是这样两个标准同时在执 行,我国主要使用60岁的标准。 从联合国20世纪50年代确定传统老年标准至今,世界人口经历了快速的人口和健康转变、疾病流行病学变化和经济社会关系变革,导致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死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20世纪50年代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不到50岁, 20世纪80年代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在62—64岁间,2010—2015年全球人口的平 均预期寿命已经延长至70.48岁。传统的老年定义自确立以来几十年间维持不变,已经越来越不能反映人口变动的真实情况,需要对老年定义或标准进行重新审视。 人类作为个体的一生,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身体结构以及器官功能都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生显著的变化,人的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也主要由此而来。除了生理标准,这种人生阶段的划分也可以基于心理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范式。这种阶段的划分,也就成为人口学研究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假设。 重新定义老年的最直接的科学依据来自老年医学特别是有关衰弱的研究。衰弱是多项生理系统的累积衰退并导致对外界压力较为敏感的一种身体状态,涉及神经肌肉、内分泌、代谢及免疫等多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①国内关于衰弱的研究以医学领域为主导,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对衰弱开展研究,②成为重新定义老年的重要的科学基础。就人口学和公共卫生来说,年龄别死亡概率是用来研究人的生命周期过程中死亡 模式的,也可近似地看作健康状态。我们可以以人口在成年以后年龄别死亡概率超过千分之十作为一个分析的转折点。 表1英国、日本和上海市的年龄别死亡概率开始超过10‰界线的年龄(单位:岁) 年 份 英 国 日 本 上 海 全体 男性 女性 全体 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