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2023年3月8日,硅谷银行宣布抛售210亿美元资产,预计产生18亿美元税后亏损,同时公司将再融资22.5亿美元。2023年3月9日,SIVB公司股价大跌超60%,3月10日,公司宣告破产。3月12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因“系统性风险”,美国签名银行当天被纽约州金融服务局关闭。美国部分区域银行受到影响,出现挤兑和股价大幅下跌现象。 评论: 美国的银行监管实行国民银行和州法银行的双轨制。美国财政部下的国币监管署(OCC)负责对国民银行牌照颁发并进行监管;州级银行监管机构对州法银行进行牌照颁发,州法银行如果成为美联储成员,则美联储对其进行监管,州级非成员银行则主要由州级监管机构监管。所有投保联邦存款保险机构(FDIC)的银行要接受其审查。美国这种双线多重的银行监管体制是美国联邦体制需求的结果,多主体的监管架构,也导致监管职责较为分散,协调和配合度不够,不同主体监管重心不同,着眼于局部而难以发现潜在的整体性风险。 金融监管政策受到多方利益集团影响,《多德-弗兰克法案》修订放松。2018年特朗普政府推动修改《多德-弗兰克法案》,上调认定银行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标准,只有资产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之前监管标准为500亿美元)的银行才被划为受更严格监管对象,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截至去年年底资产规模分别为2118亿美元、1104亿美元和2126亿美元,均不在此监管范围之内。特朗普政府下调监管标准,一方面是当时为了对冲贸易争端带来的压力,放松中小银行监管以刺激经济,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相关利益集团的游说,其中就包括硅谷银行。 资管机构过度集中导致治理结构隐患。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前三大股东均是资产管理机构,先锋领航(Vanguard)、贝莱德(Blackrock)和道富银行(State Street),合计占比24.54%。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也是如此,美国的上市金融机构在治理结构上都具有高度相似性:持股比例较为分散,大股东均为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其原因为美国金融市场高度发达,机构投资者占比高,且被动投资规模日益增长,指数中权重占比高的金融公司股票都会被大规模持有。据统计,指数基金三巨头已经成为美国40%上市企业的最大股东。在标普500公司中,这一现象更为极端,指数基金三巨头作为整体,是90%标普500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资管公司作为股东,可以更好的授权管理层,提升运营效率,但其不可能对所有投资企业进行深入的长期思考和战略决策,管理层为追求利润难免使企业会牺牲一部分的长期考虑,尤其是面临外部环境的剧烈转折时。 对金融机构而言,一旦形成过度追求利润的单一目标和忽视风险的文化导向,将势必埋下危机的种子。 投机机构放大市场波动风险。在美国多家区域银行下跌的过程中,众多投资者遭受损失,沽空机构却嗅到机会,众多对冲基金不但没有因硅谷银行挤兑风波逐步缓解而降低其做空的头寸,反而开始狙击其他区域银行的股票,进一步加大沽空力度,导致板块风险进一步蔓延。 盒子已经打开,风险扩散或难以避免。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一系列区域性银行在放松的银行监管政策下埋下了资产风险,却没有应对激进加息的经验,硅谷银行的率先破产或许是特殊业务结构的个案,但其诱因却是共通的,作为市场单一最大股东的资管机构以及活跃的沽空资本或将使得风险的扩散难以避免。如果说此次美联储的加息是对08年后美国银行体系的压力测试,硅谷银行显然没有通过。 风险提示:欧美银行体系风险扩散超预期。 一、硅谷银行(SVB)引发的金融事件回顾 美国从2022年3月开始加息,一年之内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0.25%上升到4.75%,流动性持续紧缩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2023年3月8日,硅谷银行宣布抛售210亿美元AFS(可供出售资产),预计产生18亿美元税后亏损。此外,公司将再融资22.5亿美元。2023年3月9日,SIVB公司股价大跌超60%,引发市场高度关注。2023年3月10日,公司宣告破产。 3月12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因“系统性风险”,美国签名银行当天被纽约州金融服务局关闭。 美国部分区域银行受到影响,出现挤兑和股价大幅下跌现象。以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见长的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股价暴跌超过70%,标普下调其评级至“BB+”(垃圾级),3月16日第一共和银行宣布从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富国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纽约梅隆银行、PNC银行、道富银行、特鲁斯特银行和美国银行获得总计300亿美元的未投保存款,缓解流动性危机。 3月15日,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ie)股价出现断崖式下跌,其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示“不会向瑞信注入更多资金”引发市场恐慌,瑞士联邦政府19日宣布,瑞士国家银行将提供流动性援助,以支持瑞银集团对瑞信的收购。瑞银宣布将通过换股全面收购瑞信,每持有22.48股瑞信的股东将获得一股瑞银股份(0.76瑞郎),总对价为30亿瑞郎(约合32.5亿美元)。 欧美金融机构的危机从硅谷银行逐步蔓延,最近倒下的瑞士信贷是瑞士第二大银行,全球30家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2022年末总资产达5755亿美元,拥有167年的历史。瑞银的倒下与硅谷银行所带来的冲击不是一个量级,除了美元加息这一外部冲击之外,我们试图窥探更深层次的原因,以为镜鉴。 二、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分析 1、美国复杂的银行监管体系下的区域银行 美国的银行分为全国性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两大类,此次出现风险的硅谷银行、第一共和均为区域性银行。根据WIND美国区域性银行指数显示,成分股共256家,由于持续下跌,硅谷银行当前仅1.27%的权重,排名15位。由于硅谷银行业务聚焦初创科技企业的特殊性,市场判断其风险与其他银行,尤其摩根大通、富国等大型银行差异甚大,不易传导,本文不对此过多赘述,主要谈一下监管和股东的问题。 图表1 wind美国区域银行指数近一月下跌前十 图表2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IVB危机前PB在2-3倍 美国的银行监管体系较为复杂,由于历史原因,实行国民银行和州法银行的双轨制。美国财政部下的国币监管署(OCC)负责对国民银行牌照颁发并进行监管;州级银行监管机构对州法银行进行牌照颁发,州法银行如果成为美联储成员,则美联储对其进行监管,州级非成员银行则主要由州级监管机构监管。所有投保联邦存款保险机构(FDIC)的银行要接受其审查,但为了避免重复监管,FDIC只直接监督和审查州一级非成员银行。美国这种双线多重的银行监管体制是美国联邦体制需求的结果,也是从1929年大萧条后金融监管体制不断修正的结果。但同时,多主体的监管架构,也导致监管职责较为分散,协调和配合度不够,不同主体监管的重心不同,着眼于局部而难以发现潜在的整体性风险。硅谷银行直到破产,还有许多人难以理解这家享有估值溢价的“好银行”为何一夜之间倒闭,其资产负债错配导致的利差和流动性风险在美国持续加息一年之后突然爆发,不能说监管机构是没有责任的。 图表3美国银行体系监管 此外,美国对金融业监管政策的变化受到多方利益集团游说和干预,储户和投资者利益却无人顾及。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出台了《多德-弗兰克法案》,被认为是“大萧条”以来最全面、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核心内容包括扩大监管机构权力,破解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困局;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赋予其超越监管机构的权力,全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采纳“沃克尔规则”,即限制大金融机构的投机性交易,尤其是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在严格的金融监管法案下,本不应该发生此次风险事件,但2018年,特朗普政府推动修改《多德-弗兰克法案》,上调认定银行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标准,只有资产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之前监管标准为500亿美元)的银行才被划为受更严格监管对象,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截至去年年底资产规模分别为2118亿美元、1104亿美元和2126亿美元,均不在此监管范围之内。 WIND美国区域银行指数中的256家中,只有两家2022年底的资产规模超过了2500亿美元,而超过500亿美元的有22家。特朗普政府下调监管标准,一方面是当时为了对冲贸易争端带来的压力,放松中小银行监管以刺激经济,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相关利益集团的游说,其中就包括硅谷银行。 图表4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银行业监管呈放松趋势 2、资管机构过度集中导致治理结构隐患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前三大股东均是资产管理机构,先锋领航(Vanguard)、贝莱德(Blackrock)和道富银行(State Street),合计占比24.54%。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也是如此,或者说美国的上市金融机构在治理结构上都具有高度相似性:持股比例较为分散,大股东均为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其原因为美国金融市场高度发达,机构投资者占比高,且被动投资规模日益增长,指数中权重占比高的金融公司股票都会被大规模持有。据Business Insider统计,指数基金三巨头已经成为美国40%上市企业的最大股东。在标普500公司中,这一现象更为极端,指数基金三巨头作为整体,是90%标普500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 资管公司作为股东,可以更好的授权管理层,提升运营效率,但其不可能对所有投资企业进行深入的长期思考和战略决策,管理层为追求利润难免使企业会牺牲一部分的长期考虑,尤其是面临外部环境的剧烈转折时。对金融机构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因其有着巨大的外部效应,容易引起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金融机构一旦形成过度追求利润的单一目标和忽视风险的文化导向,将势必埋下危机的种子。 同时,硅谷银行以及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引发资管机构的投资减计或亏损,即使是被动投资,但三大资管巨头在面临非常态的大幅下跌时,也难免影响到其他板块的投资策略,这使得股票市场的风险更不容易控制。 图表5 2022年末SIVB大股东 图表6 2022年末第一共和银行大股东 3、风险仍在持续,投机机构放大市场风险 从反应信贷市场违约的FRA-OIS利差指标来看,目前已经上升到60个基点,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初新冠疫情高峰期,显示银行体系信贷压力激增,且还在进展之中。 当前环境下,监管部门应对及危机处理非常重要。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已于12日宣布采取行动为硅谷银行储户存款托底,所有储户的全部存款都会得到保护。FDIC正计划将硅谷银行出售,但报价情况并不理想。 在美国多家区域银行下跌的过程中,众多投资者遭受损失,沽空机构却嗅到机会,众多对冲基金不但没有因硅谷银行挤兑风波逐步缓解而降低其做空的头寸,反而开始狙击其他区域银行的股票,进一步加大沽空力度,导致板块风险进一步蔓延。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一系列区域性银行在放松的银行监管政策下埋下了资产风险,却没有应对激进加息的经验,硅谷银行的率先破产或许是特殊业务结构的个案,但其诱因却是共通的,作为市场单一最大股东的资管机构以及活跃的沽空资本或将使得风险的扩散难以避免。 图表7 3个月美国FRA-OIS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