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 2023年1-2月经济数据点评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报告2023年3月15日 分析师:袁野 SAC登记编号:S1340523010002 Email:yuanye@cnpsec.com研究助理:魏冉 SAC登记编号:S1340123020012 Email:weiran@cnpsec.com研究助理:崔超 SAC登记编号:S1340121120032 近期研究报告 Email:cuichao@cnpsec.com 《投资、就业、消费的复苏链条顺序修复;海外有波动,不改趋势》-2023.03.12 投资带动经济开门红初现,看好未来政策持续发力 核心观点 2023年前两个月的数据已经公布,观察数据,我们获得以下五点启示。第一,生产扩张慢于需求,消费拖累大,关注库存累积可能的影响。第二,房地产市场尚处调整阶段,仍需政策支持。第三,消费链条恢复偏慢,关键在于稳就业。第四,制造业投资关注两因素驱动第五,政策靠前发力支撑基建投资。最后,向前看,房地产市场复苏有基础有政策。MLF增量续作,LPR有望下调。从宏观角度,我们持续看好基建、房地产相关产业链投资,同时看好新能源(主要是氢能)数字经济、军工领域的机会。对于固收领域,由于3月是财政支出的大月,央行可能加大流动性投放,意味着可能也有做多的机会。 风险提示: 疫情演变超预期,国内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海外通胀超预期,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变化超预期。 2023年前两个月的数据已经公布,观察数据,我们获得以下五点启示。第一,生产扩张慢于需求,消费拖累大,关注库存累积可能的影响。1-2月 份的数据呈现出明显的需求端超市场预期,而生产端略弱的现象。拆分数据可以发现,工业生产的拖累在于消费链条相关的制造业减速,而投资带动的制造业生产则在加速;同时,生产端稳增长期间累积的库存需要时间消化,亦可能拖累了工业生产扩张。具体来看,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2.4%,分板块看,采矿业、制造业、公用事业同比分别为4.7%、2.1%、2.4%,采矿业、公用事业减速,制造业加速。细分行业看,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明显加速,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减速。加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投资相关的中上游部分,而减速行业则与消费相关性较高。相应的1-2月水泥产量同比降幅大幅收敛至-0.6%,钢材产量同比转正至3.6%,智能手机产量同比-14%降幅仍然偏大,集成电路降幅扩大至-17%。2022年的稳增长在生产端重点发力,今年2月PMI中产成品库存分项升至50.6%,为2012年3月以来最高,可能就是部分源于前期生产端稳增长工具单兵突进。这部分累积的库存需要时间消化,可能是工业生产扩张慢于需求的重要原因。 图表1: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图表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中邮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中邮证券研究所 第二,房地产市场尚处调整阶段,仍需政策支持。如同高频数据显示的一样,开年商品房市场的确出现了止跌,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为-3.6%、-0.1%,对比去年12月同比-31.5%、-27.7%显著改善,即使考虑去年房地产市场下行形成的低基数影响,计算两年平均增速以剔除基数影响,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6.6%、-9.7%,较2021年12月-15.6%、 -17.8%亦明显改善。虽然商品房销售的改善十分明显,但在房企施工端数据则没有那么乐观。表观数据来看,1-2月房屋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同比亦显著改善,但基数影响大,同样看两年平均增速,1-2月新开工、施工、竣工两年平均增速为-10.8%、-1.4%、-1.3%,对比2021年12月同比增速-11.4%、5.2%、11.2%,房企施工端实际仍偏冷,这与微观调研的感受是一致的。同时,房企融资依然偏紧,1-2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15.2%,降幅仍大;土地市场则在核心城市集中供地优质地块的带动下,点状回暖。实际上,3月以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较2月放缓,即使是最前端的商品房销售当前来看仍有不确定性。对比来看,2022年6月,在上海疫情影响消退同时放宽落户条件,广州限购松动等政策的影响下,商品房销售降幅一度出现收窄,但次月降幅再度扩大。因此目前还不能给出房地产已趋势性回暖的判断。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还是处在调整阶段。整体来看,伴随我国对于新冠病毒实施“乙类乙管”,居民出行恢复,房地产市场支持政策供需双向发力,商品房销售市场最先止跌;但是房企融资开闸集中在优质房企,全行业融资环境仍然紧张,房企投资仍在低位徘徊。因此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政策仍需持续发力。 图表3: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增速(%)图表4: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增速(%) 资料来源:Wind,中邮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中邮证券研究所 第三,消费链条恢复偏慢,关键在于稳就业。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同比3.5%,由负转正,疫情对居民出行的压制逐步消除,居民消费向疫情前靠拢,但距离疫情前8%的增长中枢仍有距离。分板块看,商品零售、餐饮收入同比分别为2.9%、9.2%,商品零售仍低于疫情前7.9%的增速,而餐饮收入则接近疫情前9%左右的水平。商品零售中,汽车销售是重要拖累,同比下降9.4%。今年春节偏早,部分购车行为提前至去年12月,同时2022年中出台的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 购置税政策,以及自2010年起已实施13年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已 在2022年12月31日到期,均对当前的汽车销售形成透支。另外拖累消费恢复的部分主要是通讯器材、药品零售,其他品类零售额普遍较去年末改善。再与疫情前比较,与2019年末增速差距较大、恢复偏慢的品类主要是日用品、化妆品、家电、建筑装潢、通讯器材等,集中在可选品,反映居民消费能力有待提振,同时家电、建筑装潢与房地产市场直接相关,亦说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对于提振消费至关重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提到,消费能力来自于就业、来自于收入,所以一定要创新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工作。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超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5.5%的目标值,虽然投资实现了开门红,但目前体现在劳动力市场还不明显,同时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增加到1200万人,稳就业、扩消费压力仍然不小,需要稳增长政策加力。 第四,制造业投资关注两因素驱动。1-2月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为-5.7%、12.18%、8.1%(去年12月当月同比-12.9%、10.1%、7.8%),对比基建投资两位数增长,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制造业投资增速维持平稳。未来要提振制造业投资,一方面是推动终端需求扩张,自下而上拉动相关设备、原材料相关行业投资的扩张;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转型驱动的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也是推动制造业投资的重要动力。2018年,制造业投资同比提高至9.5%,既受到2016年以后经济复苏的拉动,也有政策助力设备更新改造的影响。为进一步扩大优惠范围,引导企业加大设备、器具投资力度,提高企业创业创新积极性,2018年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曾决定,自2018年1月1日 至2020年12月31日,将固定资产一次性税前扣除优惠政策范围由企业新购进 的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研发仪器、设备扩大至企业新购进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下设备、器具。鉴于此,当前制造业投资宜在传统经济复苏带动的中上游领域,以及新兴产业方向寻找,重点关注新能源的氢能方向、数字经济等方面。 第五,政策靠前发力支撑基建投资。前两个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发行近9000亿,约占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限额的23%,与2022年前两个月24%接 近,体现政策靠前发力的倾向。同时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合计新增4.6万亿,亦为基建投资提供了可观的资金支撑。1-2月财政存款合计增长1.14万亿,为未来财政政策继续发力积蓄了空间。上半年基建投资有望维持较高增长,方向上,建议关注城市更新改造、新型城镇化方向。 最后,向前看,房地产市场复苏有基础有政策。我们继续强调房地产市场是经济开门红持续性和复苏成色的核心,未来房地产市场将继续向健康发展靠拢,既有基本面支撑,又有政策必要性。首先,市场只关注居民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的程度,却忽略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期间,70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再次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而在此之前居民储蓄存 款增速自2018年开始出现明显的上行,可以说,居民储蓄存量是这段时期房地产市场上行的重要支撑,而其上行的时间则与当时疫情的消退时间重合。同时,结合居民收入结构来看,超额储蓄向高端消费品的转化相对更容易,而一定程度上住宅的购买决策与高端消费品具有相似性,那么超额储蓄向商品房市场的转化可能也更容易发生。因此,考虑2022年居民储蓄存款再次形成超额增长,同时当前疫情的影响已基本消退,房地产市场具有回归健康发展轨道的基础。其次,如前所述,房地产市场当前处于复苏初期,同时消费链条在供需两端均偏弱,需要稳增长政策支持。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从国内来看,目前经济仍然处在初步恢复阶段,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还需付出艰苦努力。……扩大内需方面,政策会持续加力。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可以说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政策将继续加力的方向。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记者会提到,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不轻松,需要倍加努力。因此,从年内时长维度观察,政策的取向是稳增长。 MLF增量续作,LPR有望下调。3月央行投放MLF4810亿,到期量2000亿,净投放2810亿,为连续第四个月加量续作,四个月合计净投放7090亿元。此前 央行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 资金约5000亿元,加总后已释放中长期资金超1.2万亿元,考虑对于商业银行成本的节约效应,有望达到LPR最小调整步长。政策加力稳增长可能将体现为3月LPR利率的下调。 图表5:商品零售、餐饮收入增速(%)图表6:央行MLF操作(亿元) 资料来源:Wind,中邮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中邮证券研究所 综上,2023年经济开门红初现,我们一直强调的投资率先发力得到验证。基建、房地产产业链供需均呈现较好扩张。但是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而消费距离疫情前的增长中枢亦有明显距离,政策需要持续加力扩大内需,稳增长,3月LPR有望下调。从宏观角度,我们持续看好基建、房地产相关产业链投资,同时看好新能源(主要是氢能)、数字经济、军工领域的机会。对于固收领域,由于3月是财政支出的大月,央行可能加大流动性投放,意味着可能也有做多的机会。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海外通胀超预期,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变化超预期。 中邮证券投资评级说明 投资评级标准 类型 评级 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报告发布日后的6个月内的相对市场表现,即报告发布日后的6个月内的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可转债价格)的涨跌幅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基准指数的涨跌幅。市场基准指数的选取: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可转债市场以中信标普可转债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股票评级 买入 预期个股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20%以上 增持 预期个股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与20%之间 中性 预期个股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与10%之间 回避 预期个股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