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 商务部 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总体情况 全国网上零售额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克服疫情影响保持增长态势。 单位:亿元 130,884 117,601 14.1% 10.9% 4.0% 137,853 2020年2021年2022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3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较上年提升 2.7个百分点,拉动消费作用进一步显现。 119,642 108,042 97,590 24.9% 24.5% 27.2% 单位:亿元 2020年2021年2022年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B2C网络零售占比增大 B2C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5.6%,占网络零售额比重为79.4%;C2C网络零售额同比下降0.6%,占网络零售额比重为20.6%。 20.6% 79.4% 2021年B2C/C2C网络零售额占比2022年B2C/C2C网络零售额占比 23.0% 77.0% B2CC2C B2CC2C 分地区看,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3.8%、8.7%、3.0%和13.2%,占全国比重分别为83.9%、8.9%、5.7%和1.5%。 2022年分地区网络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2022年分地区网络零售额占比 1.5% 5.7% 8.9% 83.9% 东部地区 13.0%13.2% 6.8% 2.9%3.5%3.8% 8.1%8.1% 8.9%8.7% 4.6%4.5%4.0%3.0% 7.3% 4.7%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 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6.1%、3.5%和5.7%。 从增速看,18类监测商品中8类商品销售额增速超两位数。其中,中西药品、金银珠宝和烟酒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较快,分别达到43.6%、27.3%和19.1%。 从规模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的网络零售额排名靠前,分别占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的22.6%、14.6%和10.3%。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 日用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通讯器材粮油、食品 化妆品文化办公用品 家具体育、娱乐用品五金、电料 金银珠宝建筑及装潢材料 汽车饮料 中西药品书报杂志 烟酒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 2022年网络零售分品类交易额占比 14.62% 10.34% 7.45% 7.32% 6.41% 6.34% 5.33% 3.65% 2.65% 2.25% 1.99% 1.51% 1.26% 1.23% 1.02% 1.00% 0.03% 22.62% 数据来源:商务大数据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含B2B)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出口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进口0.56万亿元,同比增长4.9%。 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从原产地看,原产自日本、美国和韩国的商品跨境进口额位居前三位,占整体跨境网络零售进口额的29.3%;从进口品类看,化妆品、粮油食品和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跨境进口额位居前三位,占整体跨境网络零售进口额的72.9%。 2022年跨境网络零售进口原产国和地区交易额占比2022年跨境网络零售进口商品交易额占比 11.6% 11.1% 44.2% 6.7% 6.3% 1.2% 5.9% 3.5% 6.3% 1.3% 1.9% 日本美国韩国 澳大利亚法国 中国德国新西兰意大利港澳台 其他国家和地区 2.2% 化妆品 粮油、食品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其他 日用品金银珠宝 体育、娱乐用品中西药品 2.4%2.0% 8.7% 38.5% 11.8% 12.5% 21.9% 8 数据来源:商务大数据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 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17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1.99万亿元,同比增长4.9%。 分品类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粮油食品网络零售额位居前三,占比分别为27.6%、18.3%和8.5%。 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网络零售额占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比重分别为77.6%、14.0%、6.3%和2.2%,同比分别增长1.8%、12.0%、5.7%和15.3%。 27.6% 14.0% 6.3% 2.2% 77.6% 2022年农村网络零售分品类交易额占比 18.3% 8.5%7.4%7.2% 4.5%3.8%3.4%2.9%2.6%2.4%2.1%1.7%1.4%0.7%0.6%0.5% 书报杂志 烟酒 中西药材 饮料 通讯器材 汽车 建筑及装潢材料 文化办公用品 金银珠宝 化妆品 体育、娱乐用品 五金、电料 家具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粮油、食品 日用品 2022年农村网络零售分地区交易额占比 豆制品 蔬菜 水产品 水果 肉禽蛋 调味品 奶类 茶叶 滋补食品 粮油 休闲食品 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2021年提升6.4个百分点。 2022年农产品网络零售分品类交易额占比 17.3% 15.7% 11.9% 10.4% 9.4% 8.6% 7.8%7.5%7.5% 3.0% 0.8% 分品类看,休闲食品、粮油、滋补食品网络零售额位居前三,占比分别为17.3%、15.7%和11.9%。其中,滋补食品、奶类、粮油同比分别增长28.8%、23.6%和15%。 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比重分别为64.4%、14.6%、15.2%和5.8%,同比分别增长8.3%、5.1%、17.0%和11.2%。 14.6% 15.2% 5.8% 64.4% 2022年农产品网络零售分地区交易额占比 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特点 2022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逐步见效,网络零售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2022年,18类监测商品中,8类商品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一是部分商品品类销售较快增长。2022年,18类监测商品中,8类商品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金银珠宝和烟酒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3%和19.1%。 商务部牵头指导举办“网上年货节” 二是网络促销激发消费潜力。商务部主办“2022中国电子商务大会”,指引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方向。商务部牵头指导举办“全国网上年货 节”“双品网购节”等活动,指导各电商平台对“618”“双11”等促消费活动加大投入力度,激发线上消费潜力。 各电商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 样的帮扶行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销售特色农产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商务部持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帮扶,引入公益资金支持,累计培训 农产品企业2418家,确定资助667家。指导各地方和电商企业举办“数商兴 农”专场,带动地理标志产品和各地农特产品销售。指导中国电商乡村振兴联盟开展助农帮扶,帮助对接销售农产品累计超400亿元。 阿里巴巴:丰收节上线1000余个县域60多万款特色农产品,双11期间发起“农货多一件”倡议。 京东:打造首届“京东农特产购物节”,通过线下活动、线上直播等形式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展示。 抖音电商:丰收季活动重点扶持约2万农货商家,助力超10万款农特产品出村进城。 拼多多:多多丰收馆全面覆盖全国主要农产区,辐射30万商家、超50万款农副产品。 与白俄罗斯、新加坡、巴基斯坦、泰国、老挝等国签署双边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已与五大洲29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 与中亚五国建立“中国—中亚五国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 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中国—阿拉伯国家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 与意大利、俄罗斯、越南等伙伴国召开双边电子商务合作工作组会议,加强“丝路电商”机制建设。 推动通过《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框架》,开启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合作新进程。 与伙伴国共同组织“丝路电商”云上大讲堂上合组织专场、中亚五国专场和金砖专场等,共同提升数字素养。 举办“非洲好物网购节”“买在金砖”“上合组织国家特色商品电商直播活动”“丝路电商”高峰论坛、数字经济对话会等各类活动,促进产业对接。 与厄瓜多尔、海合会、白俄罗斯、秘鲁等国家开展自贸协定电子商务章节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电子商务条款落地实施。 01 02 03 04 商务部配合有关部门加紧研究完善反垄断和网络安全审查等领域法规制度。 加强人才培养,在新版国家职业大典中增设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类别。 推进电子商务企业诚信档案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增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4家,总数达155家。 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内容功能,为中小微电商企业赋能。 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趋势 网络零售助力消费复苏 随着线上消费需求进一步恢复和增长,网络零售将加快推动消费复苏。 网络零售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预计2023年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业态模式迭代创新。 新技术驱动网络零售增长 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将持续赋能,为网络零售行业注入增长动力。 农村电商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与农村电商加速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将向精细化、数字化发展,生态链持续优化升级,国际合作将加速推进。 在线服务 在线服务类消费将有序恢复。其中,在线餐饮、在线旅游将迎来复苏。 直播电商 直播电商将进入精细化、规范化运营新阶段。 即时零售 即时零售渗透的行业和品类将持续扩大,覆盖更多应用场景。 居民消费更加理性,品质化、多元化需求持续增加,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01 02 03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完善 消费升级趋势未变 企业数字化进程加快 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服务持续优化,平台治理水平提高,市场主体活力将持续释放,平台经济将规范健康发展。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