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千方科技(002373)AI高峰论坛交流纪要-调研纪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千方科技(002373)AI高峰论坛交流纪要-调研纪要

2023-03-13未知机构劣***
千方科技(002373)AI高峰论坛交流纪要-调研纪要

千方科技AI高峰论坛交流纪要Q:2022年公司城际侧有些订单因为疫情影响没有落地,请问后续的交付节奏如何?A:从城际来看,包括高速公路和路网的投资一直都没有放缓。 国家对基建每年投入的力度都有一定增加。长期的路网在人口一级区还是不够。 纯基建在目前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还是不够。 比如从上海去江浙的高速公路还是不够密集,道路不够宽。交付的订单涉及城际和城市内,两者不同。 1)城际受疫情和一些客户主观因素的影响,更多受疫情客观条件的限制。 如公司员工平均大概10%处于封控状态;个别客户有意地推迟订单;另外,城际侧的交付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包括新路的通车和旧路的改造,有商业和规划的紧迫性;新路要随路智能化建设完成后才能通车,通车有时间限制。 旧路的改造很慢会影响收益,所以城际侧受疫情影响较大;2)城市侧原因更复杂,一半受疫情影响,一半受客户的主观因素决定,城市治理者在不同的时间关心的重点不一样,有时疫情大于一切,有时担心交付产生状况;2023年疫情的因素解除,城市内部的主观意愿包括地方主政人员的考核和各种形式的资金供应会比之前好。 Q:2022年的项目订单在2023年交付,对2023年的新增订单有怎样的影响?A:公司新增的订单都是新签订的而不是签完订单没有交付的。 2022年底没有交付的订单在2023年完成交付,不算2023年新增的订单。公司对新增订单的统计口径一直都是一致的。 Q:2023年终端需求,包括城市和高速上的订单增长预期是怎样的? A:2022年城际侧整个行业有20%多的订单增长;城市侧去年比较平稳,没有增长。 2023年城际侧应该会保持类似的增长,原因包括:1)以前压制的需求后续释放;2)新的五年计划的加速展开:城市内不同地区的差异会比较大,客户需求一直保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存在城市侧资金供给本身的制约。 2023年在城市侧有几个类型的增长会加快,不同类型差别会很大。 增长的类型包括:1)之前公司比较侧重的现金流闭环和民生的项目,比如停车、和交警相关的;2)有资金驱动的:在发债的额度比较充裕的地区,2023年爆发的可能更大一些。 在城市侧,地区差异会很大。Q:在整个交通侧的智能化投入比例会提高吗?A:路测智能化和新技术V2X的投入也分市场来看。 在城际的高速公路和路网侧,智能化投入比例一直在提高,还有不少空间。 对比美国一公里的高速公路智能化投入占了8%左右,现在公司在不同地区在2%-3.5%左右,和更加成熟的市场差距比较大。 投入的增加包括:1)软件平台的更加全面化,对业务的指导渗透更加细致;2)硬件本身的智能化的升级和密度的增加,这两个维度会引出一些算力和传输的需求,算力可能不是总在云侧,会有一些新的产品,类似边缘智能体验。 这些需求会提升单公里路网的智能化投入密度。 城市侧每个区域不太一样,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是一类,另外相对富裕的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别很大,新事物更容易在人口密集区和经济发展区做实验和投入。 在偏一线城市,单个路口纯智能化的水平目前在150万左右。前几年成本更高,现在有些技术更成熟,成本有所降低。 每个路口的翻新速度大概是3-5年,信号机是5年,视觉可能是3年。 智能化是一个全国性的趋势,这个趋势不只在一线城市,已经延续延展到县域的核心主要路口了,这是一个核心普遍全国的趋势。更高阶的,V2X这些,目前的试点在不断地扩大,大湾区、上海、北京等都有投入。Q:单项目的规模路口的价值量是怎么样的? A:以公司正在施工的项目,北京的望京来举例,在做智能化的改造改善堵车问题。项目整个规模是100个路口,包括路面的改造、划线等。 项目整体规模大概6亿,公司智能化改造这一侧接近4亿,在人口相对密集、相对拥堵的一线城市区域,平均每个路口的整体改造成本是600万。智能化改造成本大概是300-400万。 Q: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怎样结合宇视的天然平台去落地? A:公司在AI有两个方向去拓展:1)算法为主的开拓;涉及很多场景和算法种类,以博观为主开拓算法,场景分为:①大的、天然的场景:交通的场景、行人、车、三轮车等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②跟天然视觉有关的设计下的场景:安全生产,生产线的质量检测,包括异物、是否有瑕疵;③安全生产和安全服务,包括加油站的加油安全七步法、厨房做饭环境的监测;识别野生保护动物等。 2)硬件智能上与视觉有关的,硬件智能化通过智能现实,通过宇视在做。对于AI,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策略。 有些公司是从理念到算法,配合一定的硬件,再到落地解决方案,从上到下逐级突破。 公司的拓展策略有所区别:公司本来就拥有场景,比如公司原来就有天然场景的视觉和解决方案。 根据场景的需要再自研合适的算法,去寻找合适的比如实名网络解决方案,在寻找的过程中解决怎么自动化标注让标注更有效的问题。公司从反向突破,效果也不错,主要体现在:收入产生快,费用消耗少,场景契合度高。 公司和行业内更大型的公司比,采取的策略也不太一样。公司更开放一点,更愿意跟不同的方案和下游合作。 公司愿意贡献算法能力、AI边缘能力和升级部分通用软件的能力,和下游一起合作。 更大的公司,比如苹果,更喜欢自我闭环的策略,在产业链上多一些环节,单体在价值链上收入更多,但是可能会影响其他企业在产业链上的阶段。 Q:公司在智能化的收入、规模、体量会单独拆出来核算吗?A:有些是单独拆出来的,有些是混在一起了。 比如交通侧,在天津南开区的政府的路侧、桥下、停车的智能化改造,公司用了自己的算法、边缘智能、高端视频的方式解决,没有做外拆动作,全部在项目侧做。 在大项目中做这些,更多的是技术赋能,没有进行拆分核算。因为拆分会有人工干预的因素,和客户签协议有难度。 另外,有独立法律实体的,尤其是对外销售的,比如博观,卖给其他公司算法。这些纯算法和纯智能化比较容易拆开,没什么混淆。Q:宇视、千方交通对公司的发展的增长贡献怎样? 宇视后续的战略? 海外市场会怎样变化? A:从拆分的绝对数字规模来看,2022年和2023年都是物联侧的绝对数字更大。相对增长2023年的恢复都可以,相对的增速都不错。 关于宇视的策略,产品、海外和渠道的情况整体大的策略不会变动核心部分。 宇视核心的战略还是:存量市场会做渠道的优化,包括海外的扩张、境内的下沉、产品的升级、根据市场的SKU来补充和提供新产品。海外市场的投入会加大在:市场侧,在海外驻扎更多员工;研发生产侧:做一些向外的布局;提前对地缘政治的变动做一些应对。Q:疫情修复后,2023年在费用端会不会支出很大? 2023年净利率修复会不会受影响?A:疫情修复后,出差会更多,但不会很大地影响费用。 公司在内部管理方面,让薪酬和成本更加向头部能产出的人集中。 有产出的人的个体费用会有上升,但是会加大末位淘汰和迅速优化,公司人数可能会下降,但产出可能更好。 Q:公司在智能驾驶方面的业务进展如何?A: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在路侧,但也很关心车侧。 公司主要是做好路侧智能的配套和服务,包括城市管理者和出行者的智能化提升,除此之外也会服务智能驾驶有关的动作,包括提供智能驾驶的区域路侧的信息,比如红绿灯的实时信息。 公司还有一些场景侧的探索:包括露天的矿区,对渣土车和宽体车的改造,还有港口集装箱卡车的智能化。这些场景相对低速,大概10-20公里/时,较容易实现,强烈依赖于路侧和场侧的改造。 场侧改造包括5G网络全覆盖、各种信标和实时的集装箱移动等。 关于车端,公司的切入角度可能不太一样,公司不会直接做车的智能化,不会去做自动驾驶的车或者解决方案。公司更多的业务是网联化,包括路侧和车的互动。 车的三个主题: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电动化包括特斯拉、蔚小理等公司已经实现。智能化以特斯拉为首,但还不能完全实现。 网联化在不断加强,因为智能化依赖于网联化,包括车和周围的不断交互。Q:联陆智能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什么?A:合资公司联陆智能核心定位是车上、车外网的软硬件的连接。 包括跟V2X有关的5G通讯方式,传统5G加上5.9GHz的专属V2X的频段,加上分米级的高精定位。包括短距的蓝牙,稍微长距的超宽带UWB。 Q:请问未来3-5年欧美业务情况如何?A:作为一个企业很难精准地判断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但是要提前准备应对方法。公司现在涉及海外市场的核心是物联业务。 交通智能化有一部分海外业务但不多,而且都是在友好国家,不受地缘政治的影响。海外业务可能受影响的在物联侧。 部分的地缘冲突不太会影响大格局,除非这些竞争要素发生特别大的变化。 公司的感光芯片完成了对索尼芯片的替代,国内一些边缘侧、中心侧的AI芯片也完成了对国内大概5-6家公司的一些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