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点:国家医保局明确创新医疗器械可豁免DRG,助推企业创新研发 2023年3月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298号建议的答复(下称“答复”)。《答复》中,国家医保局对地方医保部门在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CHS-DRG付费支持医疗新技术的有关机制点名支持:如北京市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药品、医疗器械及诊疗项目,纳入CHS-DRG付费除外支付管理;河北邯郸明确了付费异常高值和异常低值的病组可按项目付费,确定特殊治疗、特殊用药,高值耗材的清单,可以不纳入DRG分组,确保全覆盖。国家医保局点名支持北京等地医保局将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利好相关创新研发驱动型医疗器械公司。2014年至今,国家药监局共批准192项创新医疗器械,且2022年来呈现审批提速趋势。创新产品核心技术都有我国的发明专利权或者发明专利申请已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开,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旦创新器械获批完成,预示着较大的空间。在新政策加持下,对于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有利于其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一周观点:2023医疗工作重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近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总结了过去五年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取得的成就。包括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5年来,共设置13个国家医学中心,布局建设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展望2023年,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工作要求之下,医疗设备及院内检验科室共建等市场将继续扩容。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3月金股:九芝堂、可孚医疗、美年健康、迪安诊断、国际医学、康为世纪、昌红科技。稳健组合:毕得医药、康龙化成、昌红科技、开立医疗、羚锐制药、康缘药业、人福医药、东诚药业、益丰药房、老百姓、健之佳、海吉亚医疗、新天药业、寿仙谷。弹性组合:泓博医药、皓元医药、药石科技、美迪西、海泰新光、澳华内镜、戴维医疗、采纳股份、博腾股份、康拓医疗、完美医疗。受益标的:三诺生物、爱康医疗、春立医疗、振德医疗、联影医疗、九洲药业、凯莱英、纳微科技、百普赛斯、神州细胞、康希诺、万泰生物、石药集团、三叶草生物、丽珠集团、君实生物、鱼跃医疗、乐普医疗、怡和嘉业、美好医疗、东方生物、安旭生物、万孚生物、明德生物、汤臣倍健。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行业黑天鹅事件。 1、一周观点:国家医保局明确创新医疗器械可豁免DRG, 助推企业创新研发 事件:2023年3月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298号建议的答复(下称“答复”)。《答复》中,国家医保局对地方医保部门在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CHS-DRG付费支持医疗新技术的有关机制点名支持:如北京市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药品、医疗器械及诊疗项目,纳入CHS-DRG付费除外支付管理;河北邯郸明确了付费异常高值和异常低值的病组可按项目付费,确定特殊治疗、特殊用药,高值耗材的清单,可以不纳入DRG分组,确保全覆盖。 点评:国家医保局点名支持北京等地医保局将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利好相关研发创新驱动型医疗器械公司。早在2022年7月,北京市医保局下发《关于印发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试行)》,首次提出了一项DRG除外支付办法,明确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创新医疗服务项目可以不按DRG方式支付,单独据实支付。此次国家医保局在回复人大建议中,再次明确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无疑为相关企业和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未来,不排除在各方面条件相对成熟的省市加大政策推广。 2014年至今,国家药监局共批准192项创新医疗器械,且2022年来呈现审批提速趋势。创新产品核心技术都有我国的发明专利权或者发明专利申请已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开,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旦创新器械获批完成,预示着较大的市场成长空间,在新政策加持下,创新医疗器械入院,在临床上使用都迎来重大利好。对于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受益标的: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微创医疗、微创机器人、乐普医疗、诺辉健康。 2、一周观点:2023医疗工作重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 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近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总结了过去五年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取得的成就,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进一步提出2023年医疗领域重点工作。 医疗新基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将是2023年医疗卫生发展的重点工作。 原文:五年来,设置13个国家医学中心,布局建设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点评: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仍是2023年医疗卫生发展的重点。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县级医院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或服务半径大的县(市、旗)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包含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要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中心乡镇卫生院。 常住人口较多、区域面积较大、县城不在县域中心、县级医院服务覆盖能力不足的县,可以在县城之外选建1至2个中心乡镇卫生院,使其基本达到县级医院服务水平。 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部分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要向三级医院靠拢。2022年4月,1233家县医院被选入“千县工程”。《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开展肿瘤、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开展肿瘤、外周血管、神经等领域的介入诊疗。提高重症救治水平,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持续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工作要求之下,基层设备市场将继续扩容。 推荐标的:迈瑞医疗、海泰新光、海尔生物;受益标的:联影医疗、万东医疗、山外山、安必平。 3、一周观点:医疗器械板块重点关注集采、诊疗量提升受益 标的 体外诊断板块观点:个股方面,上市公司普遍对疫后复苏行情预期良好,头部企业积极应对集采带来的产能提升需求。板块方面,国家医保局已明确在2023年对IVD板块进行大规模集采。乐观预测,假设未来集采政策好于预期,降幅高于出厂价且给经销商留有小幅利润空间,板块行情有望持续。且近期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舆论导向最优质量法,不唯低价中标论。中性预测,IVD大规模集采临近,市场对风险厌恶带来IVD板块短期回调,集采政策公布,格局稳定之后,行业头部企业实现快速替代进口,迎来估值提升行情。悲观预测,进口品牌迫于集采压力,大幅降价,维持现有份额,进口替代进度延缓。我们认为中性预测情景可能性较大。当前建议积极关注IVD板块,未来2-3年,尤其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凝血、微生物等领域是值得深度参与的优质赛道。建议关注标的:新产业、安图生物、赛科希德、圣湘生物等。 家用医疗器械板块观点:家用医疗器械一般可在家庭场景下进行检测诊疗和康复保健,可作为医院医疗诊断的补充。后疫情时代,人们对自身健康管理更加重视,家庭医疗器械需求逐步回暖;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人口已达2.6亿,占总人口18.7%,老龄化进一步加深,其中大部分老年人饱受各类疾病困扰,在当下医疗资源紧张和分布不均衡背景下,即时家庭健康监控、智能诊断和快速治疗十分必要,血糖、血脂、尿酸等家用检测设备,呼吸制氧机、助行器、轮椅等康复保健器械需求中长期都将持续释放,建议关注标的:可孚医疗、三诺生物、鱼跃医疗等。 高低值耗材板块观点:国内1月第一波新冠高峰已过,其中处于新冠身体恢复阶段的择期患者存在一定比例手术后置,进入2月门诊&手术需求快速释放,叠加防控放开跨区域患者流动量上升,病床周转率逐渐提高,相关高低值耗材使用量同比快速提升,建议关注手术量恢复受益和2023Q1有望表现较好标的:戴维医疗、康拓医疗、振德医疗、春立医疗、爱康医疗等。 4、看好估值合理、基本面向好标的 (1)沪深股医药外包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58.0/36.0/28.2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8/0.9/0.8。 表1:沪深股医药外包服务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58.0/36.0/28.2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8/0.9/0.8 (2)沪深股生命科学上游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5.1/33.3/24.5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0.6/0.8。 表2:沪深股生命科学上游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5.1/33.3/24.5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0.6/0.8 (3)沪深股生物制品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2.1/34.0/27.2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1.0/0.8。 表3:沪深股生物制品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2.1/34.0/27.2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1.0/0.8 (4)沪深股化学制药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1.8/28.4/22.4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9/0.8/1.0。 表4:沪深股化学制药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1.8/28.4/22.4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9/0.8/1.0 (5)沪深股医疗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3.2/36.1/35.0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2.1/1.0/1.3。 表5:沪深股医疗服务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3.2/36.1/35.0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2.1/1.0/1.3 (6)港股医疗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2.0/30.7/39.0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2/0.6/0.8。 表6:港股医疗服务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2.0/30.7/39.0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2/0.6/0.8 (7)沪深股医疗器械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4.8/34.2/26.1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9/1.0/1.0。 表7:沪深股医疗器械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4.8/34.2/26.1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9/1.0/1.0 (8)沪深股医药商业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21.8/18.2/13.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5/0.9/0.6。 表8:沪深股医药商业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21.8/18.2/13.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5/0.9/0.6 (9)港股医药商业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10.0/8.9/7.9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9/0.7/0.7。 表9:港股医药商业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