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6组织者:某券商主讲:某自动化专家主要内容:21-23年行业趋势回顾:21年开始有较大的恢复性反弹,原因:疫情压抑需求释放 +海外需求转移。 22年自动化市场规模体量3000亿,略微有增长。 22年上半年延续21趋势,10%左右增幅,消化21年的部分订单。下半年需求弱势,有些过剩。 伺服在涨价背景下依然下滑。 plc、变频、电机等,因为有国家投资项目,整体有2-3%增长。 新兴制造业需求好:锂电、光伏、新能车,医疗一般(21年投资高、22年消化中)。 23年以来市场需求和信心有所提升。 周期角度来说,认为这次周期持续时间会拉长,是长周期、持续性的,不是21年那时候U型。 今年预计Q3是拐点,带动OEM制造业市场回暖,项目型市场会继续平稳、5-7%增幅(作为投资拉动经济的一种形式)。行业对今年国内复苏趋势认知一致,但出口市场可能有潜在危机,外需风险+潜在的产业链转移的风险。 分领域需求:传统行业oem回暖是基调,新兴行业继续保持高增锂电光伏等。锂电市场饱和度是个小问题。 消费电子目前看没有明显的驱动力明显反弹,更多是食品饮料、包装等普通类消费。 伺服:汇川等份额这几年提升快,日系份额降低最多(oem市场的日系工厂在上海居多,受疫情打击大;总部也在战略收缩)。 变频器:格局变化没那么大,15年前就已经完成份额切换,目前日系只有10-15%,欧美系较高,因项目型市场80%以上都是欧美企业,历史原因+体系问题,国企考虑安全而非成本,目前开始慢慢转向国内品牌,如汇川。 汇川在某些细分行业份额在提升了。 plc:国内主要汇川、信捷。汇川认可度提升快。 这个市场有培养周期,用户使用习惯从大学开始,需要长时间转换,客户解决方案、打包能力来抢份额。欧美占6成,本土企业主要是中小型plc市场。 去年头部公司涨价10%西门子等,汇川等增长也高。 QA:国内企业抢来的份额能否固化下来? 已经国产替代的部分要再回到日系企业去是比较难了,oem领域为主,这里是日系大本营。 之前没有大规模替代因为要调试、承担风险、有顾虑,疫情缺货后企业就去适应国内产品,经过试验后发现国内产品还可以,自己也有降本压力,所以后面基本不可逆。 欧美企业的本土化比较彻底,但国内政策支持国产发展,国产公司进去之后替代趋势也是长期的,动作幅度不会太快。本土企业间的竞争环境,汇川一家独大,大部分其他的就是10亿上下。 各家公司的产品线、覆盖领域有差别自动化领域的核心能力是做解决方案的能力,做一些定制化,需要有行业深耕和理解海外:整体海外订单有回调压力,不同市场表现有差异,东南亚、俄罗斯、南美、中东、非洲是国内企业走出去主要地带,俄罗斯的需求有增长但不会太有空间,特殊因素引发的品牌替换需求。 印度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方的出口做的不错,尤其汇川、英威腾,依托当地代理商资源。印度情况复杂,对中国企业排斥心理。 IGBT供应情况:工业级和汽车级,两个领域,产线不一样。 工业级去年大约20%增长,主要在光伏、风电、一点储能等,变频伺服、家电模块增长一般。 大家对核心原材料储备态度开发,目前头部igbt厂商都是满负荷在做,igbt在国内伺服变频器的替换速度较快,主要因缺货。斯达在变频器伺服里的份额较高。 igbt产能投资周期长,英飞凌自身产能供应不足、产线出问题,给了斯达士兰机会,替换速度比变频伺服替换速度更快。PLCOEM领域的替换在哪些传统行业更快:新兴领域就是锂电光伏。 plc要培育周期,环境、软件等,对工程师、技术主管的影响较大。 汇川、信捷的产品替换周期都不是太长,对高校、实验室的推进也不长。信捷走中低端、成本控制要求高的行业,有成本优势。 汇川做打包方案,整体方案销售,用整体方案团队去对接大客户,在新兴行业如锂电光伏很成功,在传统行业相对难,因为有成熟的使用习惯。汇川整体方案产品的性价比高的话是可以推,否则方案推不动。 汇川的一体化整合能力强,向下兼容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