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破冰:都江堰的债务“治水”历程 YY团队2023/02/24 摘要 2023年,距都江堰非标违约已经过去三年,在成都市的帮扶下,都江堰逐渐走出非标违约的阴霾。 本文首先对都江堰债务高企的原因进行回顾,后对其信用重塑的过程进行复盘,最后对区域现状进行观察,总结经验教训,以供参考。 债务高企的原因: 1)2015年之前贪腐泛滥,建设铺张浪费(如古城区的重建)。根据判决文书网的公开信息统计,14-15年都江堰市共有10名政府人员因受贿被捕,案件涉及兴市、国投、新城三大平台的领导,另外还包括区域原任或时任市委书记、副市长、政协副主席、土储中心主任等,覆盖面广。 2)2015年之后引进的文旅项目失败居多,配套基建收效甚微。区域先后引入万达文旅城(550亿元)和泰合青城山国际旅游度假区(366亿元)等文旅项目。万达离场,融创接盘后住宅烂尾,依托于文旅城的滨江新区难以发展起来,而截至19H1末兴市集团已累计投入31亿元的基建。 非标违约后,进入漫长的信用修复过程,具体的动作包括: 1)召开债权银行一致行动协调会,稳定市场信心。 2)协调AAA成都市属国企提供担保(40.50亿额度),帮助再融资恢复。 3)市级平台拿地(在19年末合计拿地27.78亿元)+专项财政返还(每年 2亿元)提供直接资金支持。 4)都江堰自身通过资源整合,提升平台资质。 在成都市政府的帮助下,都江堰市的市场认可度逐渐恢复,22年折价成交鲜有发生,并且准备重新发债。但区域仍存在一定压力:区域债务负担仍较重,22年YYRatio预计约为1,182%;融创和恒大烂尾楼的问题仍未解决,本就不健康的土地市场仍高度承压,加上并不处于成都发展主轴线上,压力可能会显著。但是乐观的边际是,成都的不抛弃不放弃,再融资的重启,让市场感受到一些化解的诚意,本文即顺着时间的河流重新回溯,展望留给读者和潜在的投资者… 如果形象一点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如果把都江堰化债比作李冰治水,在成都市政府的帮助下(信用修复需要强有力的外部兜底),都江堰已经度过了金刚堤的分水,来到了飞沙堰,负担仍较重,需甩掉沙石(烂尾楼与定融一些负面),才能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反而是一份信仰的滋养。 如需全文或交流,请了解机构付费服务,联系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