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开门红是否代表全年红?先请教一下荀博,您如何分析我国接下来的经济走势?荀玉根:我们判断2023年全年,中国经济是一个复苏的状态, 去年的GDP只有3%,今年以来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疫情政策慢慢放开,疫情影响慢慢过去。 大家的生活工作活跃度在上升,这个是经济复苏的底层逻辑。 我们预判今年宏观GDP的增速能够恢复到5%出头,比如5.2%左右。简单来讲,背后有三股力量支撑。 第一个就是稳增长政策在发力, 尤其是财政对于新基建角度,会有一些政策的侧重,这使得一些新基建投资会加速。第二个就是疫情放开之后的消费数据会回升,我们估计社消零售总额能够恢复到5%-8%。 第三,房地产的政策也在慢慢更加宽松和积极一些, 估计房地产的销售及相关的产业也会结束去年的下滑,慢慢地有所趋稳。当然,即便是5.2%这样的GDP增长速度,它也不是很高, 因为毕竟去年是3%,所以两年平均下来也就4.1%,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种温和的复苏格局。 问:您如何看2023年A股开春以来的表现,它背后的驱动因素又是什么?荀玉根:确实,去年的股票市场整体是很艰难的。 从2022年的10月底以来,股票市场已经有所好转。怎么去定性这个变化? 我们的定性是,熊市的下跌结束了,市场重新进入一个上行通道。我们对于A股市场的理解,就是以一种周期性的思维来看待市场。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也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 如果回顾A股历史,可以发现A股大的规律是什么?平均3-4年,接近4年,会出现一次明显的下跌, 但是往往这种下跌出现之后,剩下的时间,我们都可以看到市场是充满机会的。 只不过,我们说冬天过去,进入春天阶段,春天里面的气温的回暖,它也不是直线回暖,可能这两天气温上升,过两天气温又掉一点。 也有一些倒春寒,有点反反复复。 但是整体的格局应该说,气温整体向上走,市场的趋势应该往上走。当然,驱动市场的力量还是要分析的。 我们前面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基本面背景、资金面背景,其实就是我们分析股票市场的主要支撑。 从基本面来讲,如果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够恢复到5%以上,对应到上市公司,A股的利润增速,我们判断能恢复到10%-15%。因为利润数据它比GDP要更高是有两个角度, 一个角度是,GDP它里面讲的是量的增长,没包含价格,利润里面还有涨价。 还有一点,过去疫情三年,我们知道有很多企业撑不住,慢慢没办法出局了,就出现了胜者为王。 现在存活的企业,它的竞争对手少了,所以利润增速会比GDP更高一些。这是一个支撑市场的力量。 还有一点就是资金面。 我们从宏观上来讲,内外环境还不错。 从微观上来看,股票市场过去三个月已经有一些外资的流入了。 我们估计,今年全年外资还会继续流入,只不过没有过去一个多月那么快的速度。 全年我们的推断,像北上资金可能会有3000亿以上的流入,内资像以公募为代表的机构规模也会扩张。 我们做过一些推断,根据历史规律,我们估计今年公募规模基金规模可能会增长1万亿体量。 所以股票市场基本面好,钱也有了,市场整体应该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环境。 问:请您再给我们分解今年的增量资金还会有哪些,对市场会引起怎样的一些影响呢? 荀玉根: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外资, 大家都在讨论外资为啥突然流进来这么多,我们看一组数据,自从港股通全面开通之后,2017年到2021年这前后5年时间, 外资流入以北上资金为例,每一年少的时候有2000亿,多的时候有4000亿。去年一年,2022年全年流入了才900亿,主要还是最后两个月流入的。 今年开年,前面一个多月,外资就流入1000多亿了,大家会觉得外资流入很快。 如果我们把这1000多亿算成去年的,因为去年流入太少了,900亿加上一千三四百亿,2000亿出头,其实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今年年初一下流入这么多,是因为去年流入太少了。由于外资有一些因素,可能他们之前有点过于担忧了, 后面发现疫情也转变了,稳增长政策也在推,所以把去年本来该进来的钱给它补回来。 今年剩下的日子,我们估计外资还会持续流入, 按照以往规律,剩下的还有10个月多一点,再流入2000亿也很正常。 最终可能外资流入3000多亿,这是一个增量。还有一个增量,其实我们可以重视的是内资。 去年也有一个现象,咱们国内的股票基金,如果用基金指数来看,最大跌幅达到 30%。 这个跌幅已经算比较显著了。但是有意思的现象是什么?基金的份额没有下降。 虽然基金跌了,但是大家没怎么赎回,这跟以往历史不一样。以前一看到基金下跌,基民纷纷赎回, 为什么去年不赎回呢?这一点跟以往不一样, 以前大家不买基金,我可以买房,可以买P2P,可以买信托,有很多的选项。 现在发现P2P没了,信托也没了,房价的预期恐怕也没以前那么强,于是买基金可能变成了一个大家会做的选择。 今年随着行情慢慢地稳住回暖,应该说新的资金还是会重新进来。 所以我们预期,公募可能今年还有万亿级别的资金体量会进来。这是一个内资当中的增量。 此外内资里面还有保险,险资因为现在权益比例还很低,我们估计未来也会有新的资金进来。 所以今年全年,我们认为A股是一个增量行情,资金会有增加。 问:从开春以来,我们明显可以看到消费板块是有一定的反弹趋势的。在您看来,这是一波消费复苏反弹的节奏吗?如果是真的在反弹,您看来会有多高,速度会有多快? 荀玉根:消费其实符合困境反转的大逻辑, 毕竟去年一年疫情影响之下,各类跟消费相关的子领域都受到了冲击。我自己去年底的时候,还翻了一下我的飞行记录, 我去年一年飞了28次,前几年每一年平均下来大概在100次附近。相当于我去年只完成了以前的30%都不到。 这就是疫情导致的一些出行受限、带来的消费链条影响。现在,我实际上已经连续出差第三周了, 去机场也好,去高铁站也好,发现到处都是人,包括很多商业中心的地方也都是人。消费整体的状况是在变好。 消费数据的回升,消费场景的改善,必然会推动消费相关股票价格的表现。过去3个月,股票市场消费股应该说已经提前抢跑, 因为这个逻辑普通人都能看得到,大家都知道,只要疫情一放开,肯定消费会起来。这样的一个预期,在去年11月底之后的过去3个多月很快发酵。 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跟消费相关的股票都涨了一轮。所以这个时间点,我们在结合股票市场来看的时候,我们其实要睁大眼睛,要更加细致地来分析了, 要看后面哪一些消费子领域,它的基本面改善会更陡峭,它的持续性会更好。我们也是刚发布了一篇报告,除了从需求角度,我们还加了供给因素。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需求肯定好转了,大家都出行了,都出来吃饭了,出来旅游了,出来出差了。 消费数据,需求端的数据肯定好。 但是一个企业的利润,它不单纯取决于需求,它还要看供给。 我们要结合过去三年,尤其是去年一年,在疫情影响之下,有一些消费领域里面,它供给收缩了。 简单来讲,比如某一个餐饮企业关门了,它的竞争格局就变好了。 我们分析下来,有几个子领域,供给收缩得比较明显,整体的估值水平也不错。比如,像食品饮料子板块当中的啤酒板块, 它产能收缩的比较明显一点,集中度在提高,胜者为王。再比如,我们看出行相关的,酒店, 很多小酒店,它也是关门了、退出了,所以大的龙头公司的集中度在提高。再比如黄金珠宝店,我们发现也出现这种现象,集中度在提高。 我举例的这些,属于供给端在收缩,它的供需状态在变好。此外,消费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个什么角度? 比如大家出门吃饭吃多了,买东西买多了,消费品本身的数据好转的时候,它会带动一些材料。 比如我买衣服,是不是衣服卖的好了,上游的化纤就变好了? 比如我买速冻水饺,买得多了,这个包装盒一些轻工的东西变多了。 在化纤、轻工包括一些食品的添加剂,这些子领域其实主要是集中在化工行业,还有少部分轻工行业。 这部分领域里面,其实我们也是可以挖掘一些机会的。 因为前期从市场表现来讲,这部分表现比较平淡,没有像其他的消费股那样火爆。 一旦它基本面起来,它的性价比就会好一点。总结概括一下,我们对于消费链条的分析, 不能单纯的看消费需求端的数据,我们还结合它的供给端,还要看它的上游。 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挖掘,未来供需更紧张的一些子领域,包括上游这些原材料它可能会有一些涨价。 问:2023年还有哪些方向是值得大家重点去关注一下的?也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荀玉根:二十大以来,各种政策推进之下,有一些行业它的基本面可能会变得更好一些。 这里面我们想强调一下TMT相关的领域,或者我们把它概括成为叫数字经济,因为这个领域它有两重逻辑在里面。 第一重逻辑,是自上而下的一个政策逻辑。 因为去年高层就提出过,要做大、做优、做强数字经济,国家在这个领域要有投入。但实际上去年投入少, 因为去年大家都知道财政在核酸花了很多,所以在这块投入少,今年核酸不用做,财政的斥资力度还会加大。 钱花在什么地方?扩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怎么结合? 我们花钱的点,既要能够对短期增长有贡献,又要未来它能够用得上的领域。 比如3年前,我们多修一点新能源充电桩,多搞一点太阳能发电的光伏,现在回头来看,做的都是对的。 我们现在往未来看3年,哪些新领域我们多投入呢? 比如我们搞信创,信息安全,软件的国产化,芯片的国产化替代等等,这些国家肯定还会投入更多。 这个角度来讲,政策是一个更加确定性的投入,政府支出会拉动一些需求,这是一个逻辑。 还有一个逻辑,就是TMT数字经济相关的微观层面的一些技术进步。过去两个月,我相信大家都关注到了ChatGPT概念, 它其实反映的是,随着过去几年芯片技术不断改进,成本下降和算法算力的不断进化,开始出现了一些爆款产品了。 这就是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面对普通大众的一些技术革新的产品。 这种产品慢慢地应用、推广,它对于TMT相关的行业来讲,本身的需求也会起来,行业的景气周期也会起来。 所以,TMT,尤其是以计算机和电子为代表的这些领域值得重视。它们的景气度今年应该会改善、回暖得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