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中国式财政货币化系列研究(二):十五年回顾:财政货币化的历史主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中国式财政货币化系列研究(二):十五年回顾:财政货币化的历史主线

2023-02-14民生证券能***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中国式财政货币化系列研究(二):十五年回顾:财政货币化的历史主线

中国式财政货币化系列研究(二) 十五年回顾:财政货币化的历史主线 2023年02月13日 中国财政货币化在具体形式上截然不同于国外,而且随着历史不断演化。不同形式的财政货币化,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影响截然不同。“财政货币化”依然是2023年重要的年度关键词。我们先来回溯中国财政货币化历史经验,并总结相关规律,为理解2023年财政货币化提供一些启发。 以2008年为观察起点,中国总共经历了五轮财政货币化扩张周期。 五轮扩张分别是2008至2010年(第一轮),2011至2014年(第二轮),2015至2018年(第三轮),2019至2021年(第四轮),2022年至今(第五轮)。 分析师周君芝执业证书:S0100521100008电话:15601683648 每一轮财政扩张有共性特征,也有个性差异。主要差异有三,一是财政扩张具体方式不同;二是财政扩张举债主体不同;三是财政扩张之时货币配合方式不同。 邮箱:zhoujunzhi@mszq.com研究助理周恺悦执业证书:S0100121120011 对比每一轮财政扩张异同,我们总结得到如下三条规律,亦为三条历史主线。 电话:13135690247 主线一,预算内外方式并立,但地方能动性强的方式(如非标)趋势收缩。 邮箱:zhoukaiyue@mszq.com 中国财政扩张有两种方式,预算内扩张和预算外扩张。两种方式的本质差异在于,预算内扩张,政府部门是信用主体;预算外扩张,信用主体一般是城投等企业。 相关研究1.全球大类资产跟踪周报:“验证时刻”前的平 2009年“四万亿”开启了中国财政扩张之路,2015年是中国新预算法实施元 静-2023/02/12 年。以2009和2015年为时间轴,得到中国财政预算内外扩张规律。(一)2015年以前,预算外扩张速度快于预算内。 2.1月金融数据点评:市场将如何定价“狂飙的开年社融-2023/02/113.2月资金利率上行点评:资金面骤然收紧之 (二)2015年之后,隐债控制趋严,预算外扩张降速。即便经济压力较大年份, 后-2023/02/09 边际放松隐债监管,但非标等地方能动性极强的预算外方式,再未趋势抬头。 主线二,预算内扩张方式有限,近年突破重点在于多渠道盘活存量资金。 4.宏观专题研究:大宗商品怎么看?关注交易 节奏-2023/02/07 5.全球大类资产跟踪周报:国内复苏交易暂 预算内财政扩张手段较为单一,预算内扩张方式主要在于政府债券发行扩容。 缓,海外紧缩交易再起-2023/02/04 2009年以后预算内财政扩张,大趋势是打开地方举债约束,并打开地方政府举债空间。地方政府举债主要依靠专项债,所以近年专项债规模一再攀升。近年疫情加大经济波动,为填补预算内收支缺口,近年政府增扩预算内资金的临时性手段有盘活存量资金,例如央企缴纳利润等。 主线三,预算外扩张的具体形式不断翻新,总体方向上是中央加强主导权。 预算内外方式较为多元,不同时期工具创新不断。然而有意思的是,不论预算外工具形式如何翻新,预算外大方向是地方财权收缩。一个例证是地方能动性较强的预算外融资方式逐步收缩;中央调控能动性较强的预算外方式,例如政策银行信贷、PSL等规模近年有所扩张。这一预算外趋势,反映中央政府逐步规范并控制地方财政随意扩支,也意味着未来财政扩张将更多依赖中央。 展望2023年财政货币化趋势:看点在中央政府主导的预算外形式创新。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3年财政工作将统筹使用赤字、专项债、贴息工具,说明2023年财政扩张,需要财政货币协同,也需要预算内外并举。2023年财政扩张可有三点预期:(一)预算外亮点在于资金用途,着力化解债务、稳定保交付预期、亦或推高基建投资;债务置换的节奏值得跟踪和关注。(二)预算内亮点在于存量资金盘活;(三)央行将继续使用结构工具配合财政扩张。风险提示:经济修复节奏超预期,疫情发展超预期,隐性债务监管政策超预期。 目录 引言3 12009-2010年:预算外信贷扩张3 1.1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3 1.2城投平台融资(吸引银行信贷等)4 22011-2014:预算外非标扩张5 2.1银行通道业务5 2.2BT(建设—移交)模式、其他工程欠款6 32015-2018年:政策行支持财政扩张7 3.1地方债开始正式发行7 3.2PPP模式8 3.3专项建设基金9 3.4PSL(抵押补充贷款)10 42019-2021年:依赖预算内加杠杆10 4.1国企上缴利润11 4.2地方债务规模大幅增扩11 4.32019-2020城投融资边际松绑12 52022年:政策行联动央行定向工具支持13 5.1央行上缴利润13 5.2政策行积极扩表14 5.3PSL重启,用于房企纾困或基建15 5.4设备更新再贷款16 6过去十五年财政货币化的历史主线16 6.1主线一,预算内外方式并立,但地方能动性强的方式(如非标)趋势收缩16 6.2主线二,预算内扩张方式有限,近年突破重点在于多渠道盘活存量资金17 6.3主线三,预算外扩张的具体形式不断翻新,总体方向上是中央加强主导权17 6.4展望2023年财政货币化趋势,看点在中央政府主导的预算外形式创新18 7附录20 8风险提示22 插图目录23 引言 2008年以后中国总共经历过五个财政扩张阶段。不同的财政扩张阶段中,财政货币化形式不同。 2008年以后中国经历的五个财政扩张阶段分别是,2008年-2010年、2011年-2014年、2015年-2018年、2019年-2021年、2022年至今。 回顾十五年历史,我们尝试梳理得到中国财政货币化的主要脉络,为我们理解后续财政货币化形式及所致影响,提供一些启发。 图1:历史上曾有五轮宽财政周期 实际赤字率(账本一收支缺口/GDP)基建投资增速(右) 2022 6% 5% 4% 3% 2% 1% 0% 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资料来源:财政部、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注:账本一指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12009-2010年:预算外信贷扩张 金融危机后,国常会出台十项举措拉动内需,提出“四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十项内需中的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同年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强调2009年“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四万亿”投资计划中,中央财政只提供大约三分之一的资金来源(1.18万元),剩余三分之二(2.82万亿)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提供。为加速地方获得配套资金形成实际支出,财政启动了一轮扩张。 1.1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 四万亿时期,地方财政亟需资金,2009年政府打开了地方债融资渠道。 2009年以前,受《预算法(1994)》、《担保法》约束,地方政府没有自主发债权限,也没有对外担保融资资格,地方政府难以自主获得项目配套资金。 2009年中央通过“代发代还”模式帮助地方政府融得项目投资资金,地方政府主导项目能够在各省份推进落地。 2009中央首次代理地方发行政府债券0.2万亿。这一时期地方债规模小,且资金用途固定,并非地方政府财政扩张的主要资金来源。 图2:2009年地方债务“代发代还”模式 上缴本息 地方政府 债券发 行总规 模2000 亿元 财政部 (中央) 代理发行 地方政府债券 资金流 代办还本付息 活动流 投资者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绘制 1.2城投平台融资(吸引银行信贷等) 四万亿时期,地方财政弥补资金的渠道不仅限于预算内地方发债,政策还鼓励平台融资。 其一、鼓励设立融资平台直接获取银行信贷。 2009年3月央行、银监会下发〔2009〕92号文,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设立政府投融资平台,吸引和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央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2009-2010年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较2008年合计多增7万亿元,成为该 时期最主要的财政预算外融资方式,2013年6月审计表明将近有10万亿信贷最终可能由地方政府偿付。 其二、鼓励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 对于道路、电力改造等未来具有一定收益的项目,鼓励地方融资平台增加企业债券(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的发行。 2009-2010年企业债、中票净融资规模较2008年合计多增1.4万亿元。2013 年6月审计表明将近有1.2万亿企业债券、中票、短融最终可能由地方政府偿付。 图3:2009-2010企事业单位贷款规模高增 (万亿元) 5.0 4.2 2.1 2.1 10 企事业单位新增中长期贷款 9 8 7 6 5 4 3 2 1 0 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22011-2014:预算外非标扩张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开启新一轮财政扩 张。 2012年金融工作会议后,资管行业迎来高速扩张时期,2013年至2014年 财政扩张主要借力预算外非标扩张。 2.1银行通道业务 国发〔2010〕19号约束以往政府通过平台获得银行贷款。自此之后,银行开始建立各类通道业务绕开银行贷款监管。 2012年下半年,中国资管行业监管放松,资管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随后银行通过“银信合作”、“银证合作”、“银基合作”通道业务,为地方平台融资。 银行资金利用券商资管、信托等作为通道购买非标,最终资金流向基建与地产领域。其中常见的一种模式就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模式。即银行A先委托券商资管等设立资产管理计划,再由资产管理计划作为委托人,通过银行B/信托机构,发放贷款给融资人。如果受托人是银行,则为委托贷款模式;若是信托,则是信托贷款模式。 2013年6月审计表明当时共有约1.42万亿信托融资、0.33万亿非银融资最终可能由地方政府偿付。 图4: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模式 券商资管/ 基金子公司 设立 委托方 银行A 资产管理计划 受托方 银行B/信托 融资方 (地方平台)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绘制 图5:2012-2013非标占社融比重高增 (万亿) 6 5 4 3 2 1 0 -1 -2 -3 -4 新增非标规模非标占社融比重(右) 35%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2.2BT(建设—移交)模式、其他工程欠款 一些地方政府还通过BT(建设—移交)、垫资施工等方式变相举债融资。 这些融资方式隐蔽性强,不易监管,且筹资成本普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以BT为例,BT(Build-Transfer;建设-移交)即项目施工在前,款项交付在 后的一种项目实施方式。所以项目公司施工前需要与政府方签订回购协议,这其中往往包含政府的担保或者承诺函,形成政府对企业负债。 除此以外,项目单位在向金融机构寻求贷款的时候,可能还会将政府的承诺或者担保当做增信的手段,以求得更高的融资金额。 2013年6月审计表明将近有1.46万亿BT模式下的地方政府偿付债务、2万亿地方政府应付未付款项、垫资施工、延期付款。 图6:BT的运作模式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绘制 32015-2018年:政策行支持财政扩张 2014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应“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由此开启新一轮财政扩张周期。 这一轮财政扩张采用的方式更为多样化,不论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都有新的财政货币化形式展现出来。但穿透到底层,这一阶段的财政货币化主要依赖政策性银行渠道。 3.1地方债开始正式发行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