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成果丰硕,新十年,新契机。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不断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政策方面,我国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我国先后举办过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两届“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同时国务院、发改委及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不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基建方面,我国基建企业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先后参与蒙内铁路、内罗毕快速路、科伦坡港口城、雅万高铁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不断扩大;资金融通方面,我国成立亚投行等金融机构,助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人民币于2016年加入SDR,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更上一层楼。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基建与产业转移的双轮驱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走廊沿线国家合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铁路、公路、桥梁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缅铁路等众多铁路项目先后立项并开工建设。2022年,我国与东盟贸易额达97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6%,较2013年增长119.9%,复合增长率9.1%;贸易顺差1592亿美元,扩大78.55%,较2013年扩大257.6%。中南半岛未来主要干线铁路建设空间预计有4164.3公里,投资额约3447.86亿元。 新亚欧大陆桥:互联互通水平高,中欧贸易额不断扩大。中欧班列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依托。根据国铁集团数据,2022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6万列,同比增长9%,较2013年增长约200倍,发送货物160万标箱,同比增长10%。2022年,我国与欧洲贸易额达12339.03亿美元,同比增长4.7%,较2013年增长69.0%,复合增长率6.0%;贸易顺差2559.05亿美元,同比扩大15.0%。 中蒙俄经济走廊:能源合作为主,基建市场潜力较大。2022年,我国与俄罗斯间贸易总额1884.90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11.3%,复合增长率8.7%。中蒙俄经济走廊互联互通水平有望进一步改善。目前,中蒙俄经济走廊华北、东北两条通道已基本贯通,但仍存在路网较为单一、铁路网密度不足、第一亚欧大陆桥列车通行速度较慢等问题。中蒙俄经济走廊目前规划中铁路约8996.2公里,在建公路全长约770公里,预计总投资额约14033.3亿元人民币。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战略高度契合,“1+2+3”合作格局潜力显著。2022年我国与经济走廊沿线国家贸易金额5363.10亿美元,同比上涨32%,较2013年增长63.9%,年化增长率5.6%;我国对沿线国家连续两年保持贸易逆差,2022年贸易逆差为600.34亿美元,同比扩大162%。亚欧大陆桥南线是未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基建重点。目前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规划中及在建铁路项目约2959公里,公路约92.3公里,总投资额约3349.4亿元。 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倡议之典范。2022年我国与巴基斯坦间贸易总额265.03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86.4%,复合增长率7.2%;2022年我国对巴基斯坦贸易顺差196.76亿美元,较2013年扩大151.6%,复合增长率10.8%。未来,铁路方面,ML-1铁路升级、卡拉奇环形铁路项目预计有1314公里升级空间,中巴铁路项目预计会于2030年开工建设,全长约3000公里。公路方面,目前规划及在建项目合计1213公里。预计未来投资空间约5967.53亿元。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前景广阔。2022年我国与孟印缅三国贸易总额1888.8亿美元,同比上涨11.48%,较2013年增长119.81%,复合增长率9.15%;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未来建设的重点,预计未来铁路建设空间约2810公里,预计投资额约4352亿元。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铁;建议关注:北方国际、中工国际、中材国际、中成股份、上海港湾等。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新冠疫情在全球进一步扩散,逆全球化风险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分别解析六条经济走廊,从贸易、投资、基建等多个方面讲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年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取得的成就;值此“一带一路”十周年之机,我国与沿线各国预计将携手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期间机遇与挑战并存。 投资逻辑 过去十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建、贸易、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取得了众多合作成果,实现了合作共赢;近年来,经历全球新冠疫情,各国经济承压,全球经济衰退,此外,逆全球化加剧、发展中国家困境不断加深等问题日益突出,但“一带一路”倡议仍取得不凡的成就。展望新十年,随着新冠疫情逐步控制,及全球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不断推进,且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预计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将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与沿线各国将继续扩大“一带一路”共建成就,实现合作共赢。 一、合作成果丰硕,新十年,新契机 “一带一路”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政策是新时代下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政策,依托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及多边机制,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基建、能源、交运、贸易等重点经济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经济互补性较强,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相关领域合作。根据中国一带一路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已经同15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图表1同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数目 “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体框架。其中,“六廊”即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六路”指畅通六大路网,推动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互联互通。 图表2六大经济走廊示意图 新十年,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1)谋篇布局的“大写意”(2013年-2018年):第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主要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机制的构建上,在该阶段,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初步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此后开始与各国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先后成立丝路基建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开始在多方面开始合作。2)精雕细琢的“工笔画”(2018年-2019年):第二阶段的特征非常清晰,是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重点推进相关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围绕项目建设的配套措施和相关政策。 此外更多的国家也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仅2018年就有69个国家同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3)疫情下逆势前行(2020-2022年):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三年的疫情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面临挑战又有发展机遇。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停工停产,贸易受阻,叠加市场因素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尽管疫情冲击较为严重,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同舟共济、互帮互助,合力抗击疫情,并不断推动复工复产,在疫情期间取得了众多成果:2020年11月,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0年9月,位于中老边境连接两国的近10公里的跨境隧道——友谊隧道成功贯通。 图表3“一带一路”重要时间线 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我国在2016年、2018年、2021年共举办过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于2017年、2019年举办过两届“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资金融通以及绿色、民生等关键词贯穿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历程。同时国务院、发改委及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不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图表4“一带一路”重要会议及政策梳理 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基建与产业转移的双轮驱动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起于广西南宁及云南昆明,终于新加坡,纵贯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众多东南亚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该经济走廊连接了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北部湾和东南亚大多数国家,海陆运输极为便利,是RECP合作协议中重要的经济分区。2014年12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时提出三点深化中国同中南半岛五国关系的建议: 1)共建全方位交通网络和产业合作项目;2)打造融资合作的新模式;3)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和协调发展;2016年5月26日,第九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发布《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倡议书》,包括中国—中南半岛跨境平台等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784亿元人民币;2018年5月24日,第十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第二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发布《十届泛北论坛总结与展望—优化中国—东盟陆海统筹发展新模式》提出加强检出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强产业园区合作等建议。 图表5部分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重要会议 双边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早在2006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便策划筹建泛亚铁路,而东南亚铁路网络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泛亚铁路东南亚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以中越铁路为主的东线;2)以中老铁路为主的中线;3)以中缅铁路为主的西线。三条主要线路均从中国昆明出发,分别途径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最终汇与泰国曼谷,再南下连接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其中,中老、中越均使用与中国相同的标准轨轨距,而中缅铁路虽使用米轨标准,但为消除各国线路兼容性问题,我国向其提供变轨距车辆,可以使车辆在不同铁路上畅行无阻。截至目前,中老线(中线)已经完工通车;中缅国际铁路大理至保山段正式开通运营;中泰铁路一期正在建设,中越铁路境外段规划完成。 图表6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示意图 交通类基建项目成果丰硕。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重要内容,是加强走廊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的重要前提。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走廊沿线国家合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铁路、公路、桥梁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缅铁路等众多铁路项目先后立项并开工建设,中国-中南半岛铁路路网逐步完善;公路方面,以柬埔寨为例,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已经帮助柬埔寨兴建3000多公里道路,对完善柬埔寨公路网建设,提高双边互联互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管道工程方面,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全面建成,是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便可运输到中国。 图表7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部分重点合作基建项目 贸易规模攀升,贸易顺差扩大,对我国经济效益正向效应显著。“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东南亚地区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双边经济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带动贸易规模实现了快速的增长。2022年,我国与东盟贸易额达97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6%,较2013年增长119.9%,复合增长率9.1%;其中,我国进口东盟金额4081亿美元,同比增长3.43%,较2013年增长104.5%;我国出口东盟金额56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28%,较2013年增长132.4%;贸易顺差1592亿美元,扩大78.55%,较2013年扩大257.6%。 图表8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额(亿美元) 图表9中国-东盟贸易差额(亿美元) 互联互通水平提高改善东南亚投资环境,产业转移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我国与东南亚地区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改善了当地投资环境,中资企业在东南亚地区投资意愿增强。由于我国人口负增长,人力成本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逐步向人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此外,东南亚国家普遍与发达国家保持较密切的贸易关系,在目前我国与部分西方国家存在贸易摩擦的情况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产业转移机遇,因此东南亚也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