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兼评2022年财政收官:2023年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会是多少?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兼评2022年财政收官:2023年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会是多少?

2023-01-30熊园、穆仁文国盛证券能***
兼评2022年财政收官:2023年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会是多少?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经济研究 2023年01月30日 宏观点评 2023年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会是多少?—兼评2022年财政收官 事件:2022年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61.1%(前值24.6%),1-12月累计同比0.6%(前值-3.0%),扣除留底退税后当月同比59.9%(前值24.8%);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3.0%(前值4.8%),1-12月累计同比6.1%(前值6.2%)。 核心结论:2023年财政将加力提效、中央加杠杆,预计赤字率高于3%、新增专项债近4万亿。 1、单月看,2022年12月财政数据延续11月的特征,整体有喜有忧:“喜”在,一般财政收入进一步走高;四大税种多维持较高增速;土地和地产相关税收由负转正,指向地产弱修复;非税收入再度高增;“忧”在,出口退税同比进一步走弱,反映出口压力仍大;财政支出后劲不足导致基建相关支出延续回落;土地出让收入延续走弱,地方土地财政仍承压。 2、全年看,2022年财政收入端在留抵退税、经济下行、土地市场低迷等的拖累下明显少收;但在结转结余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准财政等的支持下,支出端仍保持较强韧性。 >收入端:在留抵退税、经济下行、土地市场低迷等的拖累下明显少收。2022年广义财政收入28.2万亿,仅完成预算的91.2%、完成情况为近年来最低。其中,一般财政收入20.4万亿,完成预算的97%;政府性基金收入7.8万亿,完成预算的79%,是广义财政收入的主要拖累。 >支出端:在结转结余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准财政等的支持下,仍保持较强韧性、尤其是一般财政。2022年广义财政支出37.1万亿,完成预算的91.4%。其中,一般财政支出26.1万亿,完成预算的98%,表现出较强韧性,轧差估算结转结余及盘活存量资金规可达3.4万亿;政府性基金支出11.1万亿,完成预算的79.6%,同样是广义财政支出的主要拖累。 3、展望2023年,维持年度报告观点:稳增长仍是财政的首要目标,财政政策会加力提效、“中央加杠杆”,规模上“赤字率抬升、专项债规模仍高、准财政继续发力”。 >往后看,2022年部分财政特征将发生变化,如2023年经济逐渐好转税收可能有所改善、防疫等部分刚性支出压力可能缓解、大规模留抵退税可能退出、大规模盘活存量资金可能难以为继等;也有些特征将持续,如稳增长仍是财政首要目标、地方财政仍承压等。总体看,维持年度观点:2023年财政将加力提效、中央加杠杆,其中,赤字率有望抬升至3%左右甚至更高,专项债规模可能持平至3.65万亿甚至接近4万亿;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等准财政继续发力等。 4、具体看,2022年12月财政收支有以下特征: 1)12月一般财政收入进一步好转,税收和非税收入均明显改善。结构上,四大税种多维持较高增速;土地与房地产相关税收由负转正、但绝对水平仍低,指向当前房地产仍是弱修复;出口退税同比加速走弱,反映出口压力仍大。财政支出增速有所放缓,财政支出后劲不足导致基建相关支出延续回落;民生相关支出增速也有所回落,疫情反复下医疗卫生相关支出保持高位。 >总量看,12月一般财政收入大幅改善,税收和非税收入均明显改善。12月一般财政收入1.82万亿,同比61.1%,增速连续三月大幅抬升(10-11月增速分别为15.7%和24.6%)。其中,税收收入1.38万亿,同比大幅增长67.3%,主因低基数支撑(21年四季度缓税、12月增速为-18.3%)、年末部分税收加快入库,是财政收入改善的主要拉动;非税收入4397亿,同比增长44.4%,为年内最高水平,可能与年末国有资产盘活加快有关。 >税收收入中,四大税种虽有回落、但多维持较高增速,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速由负转正,出口退税延续回落。四大税种中,增值税同比14.9%,较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消费税同比63.5%,较上月回落93.3个百分点,整体仍处较高水平,可能与年末消费税加快入库有关;企业所得税同比8.8%,较上月回落22.4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同比转负为-5.7%,较上月回落8.8个百分点。此外,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同比由负转正为0.9%、绝对水平仍然较低,指向当前房地产市场仍是弱复苏。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129.9%,较上月大幅回落113.8个百分点,指向当前出口下行压力较大(12月出口同比-9.9%)。 >一般财政支出进一步放缓,基建相关支出延续回落,可能与财政前置导致支出后劲不足有关;民生相关支出增速也有所回落,疫情反复影响下医疗卫生相关支出增速保持高位。12月一般财政支出3.3万亿,同比增长3.0%,较上月有所放缓(11月同比4.8%);支出进度来看,低于季节性,完成全年预算的12.8%(近三年同期均值为14%)。主要分项来看,基建方面,整体支出增速延续负增为-2.8%,农林水、交通运输支出增速延续回落,城乡社区支出增速有所抬升;民生方面,疫情反复影响下卫生健康支出增速保持高位为32.3%,社保相关支出增速有所抬升,教育支出回落;债务付息支出增速为26.4%,较上月抬升30.4个百分点。 2)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降幅继续走阔,主因土地出让收入仍低迷;支出增速降幅同样继续走阔,主因专项债结存额度使用完毕、对支出端支撑减弱。 >收入端看,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1.77万亿,同比-17.2%,降幅较上月进一步走阔(11月-12.7%)。其中,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19.3%,增速较上月进一步回落5.9个百分点。近期稳地产政策持续加码,但地产销售表现仍不佳、土地出让仍低迷;同时土地出让收入递延确认,前期土地市场表现不佳将拖累未来收入。因此,短期地方土地财政可能继续承压。 >支出端看,12月政府性基金支出1.46万亿,同比-35.5%,降幅较上月进一步走阔(11月同比-21.2%)。扣除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后,增速为-46.8%,较上月进一步走阔(11月同比-33.9%),与我们此前预判一致,伴随专项债结存额度使用完毕,其对政府性基金支出的支撑减弱。全年来看,受土地出让收入下滑拖累,支出仅完成预算的79.6%。 风险提示:测算误差,疫情、政策力度等超预期变化。 作者 分析师 熊园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50004 邮箱:xiongyuan@gszq.com 研究助理 穆仁文 执业证书编号:S0680121120001 邮箱:murenwen@gszq.com 相关研究 1、《博弈新均衡—2023年宏观经济与资产展望》2022-12-10 2、《2022年财政如何收官?—兼评11月财政》2022-12-20 3、《双重拐点的背后—2022经济回顾与2023展望》2023-01-17 4、《2023年地方“两会”9大信号(附20张详表)》2023-01-16 5、《上半年财政回顾与下半年展望》2022-07-15 2023年01月30日 P.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1:12月一般财政收入同比延续改善 图表2:12月四大税种虽有回落、但仍处较高水平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图表3:12月一般财政支出延续放缓 图表4:12月民生、基建等分项支出增速多数延续放缓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图表5: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进一步走阔 图表6:12月政府性基金支出继续放缓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60-40-2002040608020-1221-0221-0421-0621-0821-1021-1222-0222-0422-0622-0822-1022-12%公共财政收入:当月同比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同比-220-120-2080180印花税税收收入国内消费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资源税关税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其他税收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外贸企业出口退税(%)2022-112022-12-20-15-10-50510152020-1221-0221-0421-0621-0821-1021-1222-0222-0422-0622-0822-1022-12%公共财政支出:当月同比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同比-35-25-15-5515253545卫生健康债务付息社会保障城乡社区文体传媒交通运输教育节能环保科学技术农林水%2022-112022-12-60-40-2002040608020-1221-0221-0421-0621-0821-1021-1222-0222-0422-0622-0822-1022-12%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累计同比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当月同比-60-40-2002040608020-1221-0221-0421-0621-0821-1021-1222-0222-0422-0622-0822-1022-12%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同比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当月同比 2023年01月30日 P.3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免责声明 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版权归“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事先本公司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任何机构或个人如引用、刊发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国盛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在此声明:我们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本报告所表述的任何观点均精准地反映了我们对标的证券和发行人的个人看法,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我们所得报酬的任何部分无论是在过去、现在及将来均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投资建议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投资评级说明 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 评级 说明 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基准指数的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为基准,美股市场以标普500指数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股票评级 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