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长城证券]:乘用车整车行业专题报告:近2年供给紧张+产品结构升级推升均价,整车利润空间已打开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乘用车整车行业专题报告:近2年供给紧张+产品结构升级推升均价,整车利润空间已打开

交运设备2023-01-29吴铭杰、王仕宏、刘欢、陈逸同长城证券佛***
乘用车整车行业专题报告:近2年供给紧张+产品结构升级推升均价,整车利润空间已打开

2020年疫情冲击后,本土车企利润恢复程度远不及国际车企。1)疫后国际车企盈利水平冲击历史高点,呈现量减利增趋势。2021、2022前3Q部分国际车企营业利润及利润率接近或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大众2021年实现全球销量858万辆,营业利润达45亿欧元(销量前高为2019年的1096万辆,对应利润55亿欧元),21/22前3Q营业利润率分别为2%/8%(前高为2019年的2%)。丰田2021年实现全球销量823万辆,营业利润达3万亿日元(销量前高为2014年的912万辆,对应利润3万亿日元),21年营业利润率为10%(前高为2014年的10%);2)本土车企利润整体缓慢复苏,利润表现不及销量。长城2021年实现历史最高销量128万辆,营业利润为64亿元(前高为2016年的123亿元,对应销量为107万辆),21/22前3Q营业利润率分别为5%/8%(前高为2013年的17%)。长安2021年实现总销量230万辆,营业利润为37亿元(前高为2015年的96亿元,对应销量278万辆),21/22前3Q扣非后营业利润率分别为4%/5%(前高为2015年的14%)。吉利2021年实现总销量133万辆,营业利润为35亿元(前高为2018年的135亿元,对应销量150万辆),21/1H22营业利润率分别为3%/1%(前高为2018年的13%)。从单车利润=单价-单车成本费用的简化模型看,2020年疫后国际&本土车企普遍实现了单价的提升(均受益于销售结构改善×折扣收窄),利润的主要差异集中在成本费用端。 利润影响因素-原材料成本:大宗成本上行+电动车产业链成本施压本土车企。传统车中原材料价值量占比55%-60%,电动车BOM中电池占比55%-60%,2020-1H22期间,聚丙烯、铝锭和冷轧板(钢)区间最高涨幅达4-6成,碳酸锂、钴和镍区间最高涨幅达1-9倍。长城&吉利原材料压力反复受扰动,其中吉利的原材料占比在1H22突破历史高点(为55.5%,较2020年+0.9pct)。 利润影响因素-折旧摊销:近年本土车企高强度投资转固施压单车折旧摊销。从国际对比看,本土车企的单车折旧摊销压力仍远小于国际巨头 (~5% VS ~10%),但近年由于本土车企高强度投资陆续转固,单车折旧摊销压力边际上行。从1H22单车折旧摊销占比看,吉利&长城均达到近年最高点(分别为6.9%/5.3%,较2020年上涨0.5pct/1.0pct)。 利润影响因素-研发费用:电动智能化投入加大,近年本土车企研发强度边际提升显著。从国际对比看,本土车企研发强度(2%-5%)显著低于国际车企(4%-7%),但近年本土车企研发强度边际提升显著(预计动因为投入电动智能化)。其中,长城的研发强度已赶至国际领先水平(1H22为5.2%,较2020年+2.1pct),2020年后吉利的研发费用率明显提升(1H22为1.6%,较2020年+1.0pct)。 利润影响因素-销售费用:本土车企份额诉求强烈,营销投入强度边际提升。当前本土车企对份额诉求仍强烈,近年销售费用投入边际提升,单车销售费用整体上行。从销售费用率看,吉利&长安的销售费用率在2021年冲高后回落,2022年开始营销端对利润负面影响减弱,其中,吉利2021/1H22销售费用率分别为6.2%/5.7%, 较2020/2021年+0.7pct/-0.5pct。 关注自主车企利润潜力释放:2020年疫情后的供应链紧张为汽车行业提供了难得的价升机遇,在此期间自主车企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车市供给紧张实现均价显著攀升,利润潜力放大。1)长城汽车:基准假设下(销量同比+8%&单车原材料成本+5%),2023年单车利润(基于我们的单车利润简化模型)同比+0.2万,核心利润(单车利润×销量)同比+40%。乐观假设下(销量同比+10%&单车原材料成本持平),2023年单车利润同比有望+0.6万,核心利润同比有望+114%;2)长安汽车:基准假设下(销量同比+6%&单车价格同比+0.5万),2023年单车利润同比+0.2万,核心利润同比+46%。乐观假设下(销量同比+10%&单车价格同比+0.6万),2023年单车利润同比有望+0.4万,核心利润同比有望+91%;3)吉利汽车:基准假设下(销量同比+7%&单车原材料成本+5%),2023年单车利润同比+0.1万,核心利润同比+84%。乐观假设下(销量同比+10%&单车原材料成本持平),2023年单车利润同比有望+0.6万,核心利润同比有望+369%。 投资建议:2021-2022年期间本土车企逆势增加研发、营销等投入导致利润潜力未能完全释放,我们认为随着中国车市复苏+本土车企投入强度边际企稳,本土车企利润端弹性有望充分释放。建议关注自主车企中市占率高、产品处于向上周期的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及吉利汽车。 风险提示:模型预测偏差风险、国内疫情反复、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行业复苏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全球缺芯延续 1.单车利润:疫情后供给紧张环境下车企单价提升顺畅,部分海外车企量减利增表现强势 1.1现象:20年疫情冲击后国际主机厂利润弹性迅速释放,本土车企利润恢复较慢 疫后国际车企盈利水平冲击历史高点,呈现量减利增趋势。2021/2022前3Q部分国际车企营业利润及利润率接近或创下历史新高,其中: 1)通用2021年实现全球销量629万辆,营业利润达93亿美元(销量前高为2017年的960万辆,对应利润100亿美元),21/22前3Q营业利润率分别为7%/7%(前高为2017年的7%)。 2)大众2021年实现全球销量858万辆,营业利润达45亿欧元(销量前高为2019年的1096万辆,对应利润55亿欧元),21/22前3Q营业利润率分别为2%/8%(前高为2019年的2%)。 3)丰田2021年实现全球销量823万辆,营业利润达3万亿日元(销量前高为2014年的912万辆,对应利润3万亿日元),2021年营业利润率为10%(前高为2014年的10%)。 本土车企利润整体缓慢复苏,利润表现不及销量。 1)长城2021年实现历史最高销量128万辆,营业利润为64亿元(前高为2016年的123亿元,对应销量为107万辆),21/22前3Q营业利润率分别为5%/8%(前高为2013年的17%)。 2)长安2021年实现总销量230万辆,营业利润为37亿元(前高为2015年的96亿元,对应销量278万辆),21/22前3Q扣非后营业利润率分别为4%/5%(前高为2015年的14%)。 3)吉利2021年实现总销量133万辆,营业利润为35亿元(前高为2018年的135亿元,对应销量150万辆),21/1H22营业利润率分别为3%/1%(前高为2018年的13%)。 综合来看,在2020年疫情短期冲击高点后的复苏过程中,本土车企利润恢复程度远不及国际车企。 图1:2021年多家车企营业利润已攀升至近年高点 图2:2021年多家车企营业利润率已攀升至近年高点 为1H22 图3:2021年本土车企营业利润未恢复至近年高点 图4:2021年本土车企营业利润率未恢复至近年高点 1.2分析模型:单车利润=单车收入-单车固定成本-单车可变成本 本文对全球车企利润进行拆解与分析,以核心利润(不计入税费)表征能够跟踪的利润,并做如下假设:核心利润=营业收入-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体现在报表端为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中:1)营业收入=单车价格×销量; 2)固定成本主要包括折旧/摊销、管理&销售员工成本、研发费用(服从公司战略规划,不受短期产销量变化影响);3)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占可变成本~90%)及生产员工成本(该部分成本与短期产销量成正比)。 在具体分析中,我们聚焦单车指标,单车利润=单车收入-单车固定成本-单车可变成本。 在下文中,我们将展开1-5小点(图中①-⑤)论述。 图5:单车利润拆解 1.2.1单车价值量 2020年开始,全球车企的单车价值量整体处于上行趋势。从1H22 VS 2020单车均价看,国际车企通用/福特/大众的单价分别提升6万/4万/5万,本土车企长城/长安/吉利的单价分别提升3万/1万/2万。预计有两方面原因:1)高附加值车型占比提升。受疫后芯片供应紧张影响,车企优先排产高毛利车型,从1H22VS2020销量占比看,大众的豪华车型占比提升5pct,长城的高端车型(20万元以上)占比提升17pct;2)优惠收窄。供应紧张为终端折扣回收提供了可能性,2021年7月开始我国乘用车终端优惠持续位于近年低位。美国新车价格指数综合性地体现了以上两个因素(高单价×低折扣),该指数自2021年5月至今连续创下历史新高。 总体上,全球车企在单车价格方面呈现出高度一致性,2020年疫情后的供应链紧张为汽车行业提供了难得的价升机遇。 图6:全球车企单车均价走势(万元) 图7:全球车企1H22与2020单价对比 图8:通用汽车车型结构及均价变化 图9:福特汽车车型结构及均价变化 图10:大众汽车车型结构及均价变化 图11:长城汽车车型结构(按指导价)及均价变化 图12:长安汽车车型结构(按指导价)及均价变化 图13:吉利汽车车型结构(按指导价)及均价变化 图14:我国乘用车终端折扣率走势 图15:美国新车价格指数连续创下历史新高 1.2.2单车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单车价值量占比约为60%左右,电动时代电池成为核心变量。1)传统乘用车原材料成本主要由钢材、铝、塑料、橡胶等构成,价值量占比约为30%/20%/20%/10%;2)电动车BOM中三电系统成本占比最高(其中电池占原材料成本55%-60%),典型的动力电池中碳酸锂、镍、钴为主要原材料,价值量占比约为50%/20%/15%,动力电池成本为电车成本最大变量。 2020年以来大宗&电池价格高企,车企单车原材料普遍承压。1)2020-1H22核心原材料价格持续上行。2020-1H22期间,聚丙烯/铝锭/冷轧板(钢)区间最高涨至1.5万/2.3万/0.7万每吨(涨幅达4-6成),碳酸锂/钴/镍区间最高涨至50万/66万/27万每吨(涨幅达1-9倍), 6M22 开始大宗价格小幅回落,电动车主要原材料中碳酸锂价格仍居高不下;2)上游原材料涨价推高车企成本。从1H22单车原材料看,本土车企的单车原材料为3万-6万(较2020年上涨0.3万-0.7万),国际车企的单车原材料为11万-16万(较2020年上涨0.5万-1.3万)。 图16:传统乘用车单车原材料价值量占比 图17:典型622三元电池原材料价值量占比 图18:主要传统原材料价格变化趋势 图19: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化趋势 图20:全球车企单车原材料价值量(元) 1.2.3单车折旧摊销 本土车企单车固定/无形资产(折旧摊销)仍远小于国际巨头。车企的固定/无形资产主要由厂房设备+研发投入资本化构成,从全球对比来看,本土车企单车折旧摊销压力绝对值仍远小于国际巨头(本土单车0.2万-0.7万VS国际单车1万-4元),该差异与各车企间销售均价差异趋势一致。 国内外车企近年单车折旧摊销普遍上行。1)国际车企近年规模效应下降。受销量严重下滑影响,国际车企固定成本的摊薄效应减弱,2017-2021年,通用的单车折旧摊销上涨0.8万(对应销量下滑39%),福特的单车折旧摊销上涨0.1万(对应销量下滑38%),大众的单车折旧摊销上涨1.3万(对应销量下滑18%);2)本土车企单车折旧摊销承压自高强度投资转固。2017-2021年,长城的单车折旧摊销上涨0.1万(对应折旧摊销总额上涨64%,销量上涨39%),长安的单车折旧摊销上涨0.1万(对应折旧摊销总额上涨51%,销量下滑9%),吉利的单车折旧上涨0.4万(对应折旧摊销总额上涨220%,销量下滑11%)。 图21:全球车企单车折旧摊销额(元) 1.2.4单车研发费用 近年车企研发投入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