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周大事记 国内:地方两会进行时,房地产政策齐发力。1月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优惠政策,旨在通过减税降费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加大了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预计2023年税制改革将继续推进;10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座谈会要求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做好对基建投资、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并继续从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继续发力;11部门强调农房质量安全提升,预计短期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将加快进行,农业科技相关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的相关机会建议重点关注;10日,发改委公布《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明确了企业外债管理范围和流程,通过强化募集资金用途引导、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外债风险防范等举措,更好保障企业境外融资提质增效;地方两会均定于1月召开,多地对于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目标较高,强调促消费,其中上海将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定为5.5%以上,并将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领域加速布局;1月来,人民币持续升值,随着国内经济基本面继续向好,预计短期内人民币升值态势或有所延续。 海外:全球经济增长压力大,EIA上调美原油产量预期。当地时间1月9日,两位联储高管发言鹰派,随着美联储持续大幅度加息,美国通胀回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预计后续联储将继续放缓加息,转向时点仍具不确定性;10日公布,东京2022年12月核心CPI同比上涨4%,创四十年新高,预计日央行还将以2%为目标基准利率水平,继续坚持宽松货币政策;同日,世界银行下调2023年全球GDP增速至1.7%,海外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对风险资产表现或产生负面影响,预计今年海外宏观的不确定有所减少,但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对风险资产表现或产生负面影响,但国内将逐步稳定复苏,与海外在经济增长节奏上继续错位;10日,EIA上调2023年美国原油产量预期,并预计未来两年全球石油库存会增长,油价短期或延续震荡态势,但中期来看油价走势或与中国经济复苏程度以及美欧经济衰退程度有关,地缘政治问题也需关注。 高频数据:上游: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周环比上升2.43%,阴极铜期货结算价周环比上升3.19%,铁矿石期货结算价周环比下跌0.71%;中游:螺纹钢价格周环比上升0.80%,水泥价格指数周环比下降0.74%,动力煤价格周环比下降10.21%;下游:房地产销售周环比升高28.44%,汽车零售表现同比偏弱;物价:蔬菜价格周环比上升2.48%,猪肉价格周环比下降4.51%。 下周重点关注:12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第四季度GDP,欧元区、德国1月ZEW经济景气指数(周一);英国11月失业率、德国12月CPI(周二);欧元区12月CPI、美国12月PPI、零售销售额,英国12月CPI、PPI(周三);日本12月商品贸易帐(周四);中国一年期、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日本12月CPI、德国四季度GDP(周五)。 风险提示:国内生产恢复节奏存在不确定性,冲突和地缘经济矛盾加剧。 1一周大事记 1.1国内:地方两会进行时,房地产政策齐发力 供需两端政策继续发力,11部门发文强调农房质量安全提升。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做好对基建投资、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其中,信贷方面,信贷投放节奏上要适度靠前发力,并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优惠政策。当前还要全力支持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房地产方面,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供给端上,一是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聚焦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开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项行动,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二是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运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积极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落实好16条金融支持措施,用好民营企业“第二支箭”,保持房企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需求端上,要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总体来看,信贷政策要靠前发力,并且精准有力,一季度结构性降息仍有可能。同时,本次座谈会涉及房地产领域的篇幅明显较多,体现出我国金融系统对推动房地产行业企稳回升的重视程度。另外,本次会议在需求端新增提出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逐步投放,长租房市场进一步规范化,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有望提速,推动我国住房制度逐步向“租购并举”新模式转变。 与此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等11部门近日印发了《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专项推进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存量农房安全隐患基本消除,农房建设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房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农房功能品质不断提高,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利用传承取得显著成效。方案提出了七个重点任务,分别为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农房建设管理法规制度、建立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农房建设品质、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育和管理、推进农房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并指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预计短期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将加快进行,除农房外,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农业科技相关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将加快进行,相关机会建议重点关注。 增值税减免定向支持小微和服务性企业,后续税制改革或持续推进。1月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同时增值税预征比率下调,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另外,还允许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税额,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该政策出台,体现出财政的精准发力,为困难企业纾困。但并未大规模调整税率也体现出财政可持续这一特点。从税制改革的角度来看,财政部于2021年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2022年底,增值税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首次审议,保持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基本不变。 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2021年增值税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31.4%,增值税立法将使得增值税从国务院暂行条例上升到法律,更加规范增值税征收管理。此次,两部门对增值税政策的调整是在进行增值税结构性减税,税率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2023年税制改革将继续推进,相关税收具体政策或逐步落地。税制改革的方向包括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财产性和资本利得相关税收)、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结构性减税、优化留抵退税、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健全地方税税种、加强税收监管等。 发改委:明确将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借用外债纳入管理范围。1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自2023年2月10日起施行。发改委表示,企业借用外债特别是中长期外债是我国有效利用外资、扩大双向开放的重要内容。完善外债管理和服务是我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要抓手,对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维护经济金融发展稳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与2015年印发的《通知》相比,《管理办法》主要有五方面的调整变化:一是科学划定管理范围,做到监管全覆盖;二是强化外债募集资金用途管理,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是细化审核登记程序,提高透明度和便利性;四是创新和丰富事中事后监管;五是引导企业加强外债风险管理。对企业合理控制外债规模、强化外债风险意识、加强外债风险管理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要求。《管理办法》显示,企业应当加强外债风险管理,结合实际需要合理控制外债规模,优化外债结构。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国际收支状况等,强化外债风险意识,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合理选择金融市场工具有效规避和对冲可能存在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管理办法》还提出,企业应当在借用每笔外债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网络系统向审核登记机关报送借用外债信息,包括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和外债借用情况等;在《审核登记证明》有效期届满后10个工作日内,报送相应的外债借用情况。近年来,随着中资企业境外融资的快速发展和内外部环境变化,现有政策规定已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管理办法》,不仅有利于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有效防范外债风险,也有利于更好发挥外债资金在促进扩大内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多地密集披露成绩单,上海在2023年将在五大领域加速布局。2023年,地方两会均定于1月召开,多地在披露2022年成绩单的同时,加紧谋划2023年稳经济新方略。青海、广东、四川、福建、上海、云南、天津两会于1月10日开幕,江西、河北、辽宁(1月11日),浙江、山西、黑龙江、广西、安徽、宁夏、山西、重庆、湖北、内蒙古(1月12日)也在随后开幕,受关注较高的北京和江苏将于14日开启。从目前情况看,多地对于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目标较高,延续了“基建驱动、制造升级”的格局,且对制造业迭代升级的需求愈加强烈;此外,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3年经济工作五大重点工作任务之首,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此前召开的地市级两会已提前透露出强烈信号。具体看,11日上海市发布的最新《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45万亿元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并强化国际经济中心产业支撑,提高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和设计创新发展能力,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应用推广,优化人工智能自主可控软硬件生态,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产业补链固链强链,加快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领域加速布局,2023年持续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150亿元。此外,未来五年,上海空间布局将进一步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