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总结1.需求端:光伏每GW需求磁性元件2200-3000万;高端车载1600-2000元/辆;2021年充电桩市场45-50亿人民币2.供给端:光伏大多在国内,头部集中;汽车有最低端的磁性元器件,再到OBC,升压电感,再到芯片级的磁性元器件,国内从低端抢到OBC升压电感(价值量最大),但是信号级别的还是很少。 3.竞争格局:由于产品型号分散,不太容易形成价格战。 4.行业有规模效应。 —、观点:2022Q3以来全面看好新能源电子。原因:1.新能源贝塔仍在。 虽然新能源板块之间存在波动,例如光伏、风电、储能、充电桩。投资者可能对每—板块的增长有阶段性顾虑,中长期看仍然向好; 2.相较于新能源,新能源电子属于厂子公司,无论发展什么样的新能源,都需要电容、电感、IGBT这些功率器件等。 在2022年电子板块中,新能源电子是业绩兑现最确定,最肯定的阶段,所以最近—段时间以来,像江海股份、可立克反弹较高。我们坚定看好该板块。 二、问答环节【Q】整个新能源里不同板块对于磁性元器件需求量大,梳理一下各个领域中磁性元器件的价值量情况,比如光伏领域1GW价值量情况,总的市场需求情况、以及汽车领域、充电桩领域各自的情况? 光伏:按照1GW的价格量和每年全球装机容量来测算。 在未来5-10年中增长迅猛,受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影响,光伏2021年全球装机容量172GW,2022年预估全球装机容量不低于260GW,年增长40%,2022年实际全球装机量300GW左右。 2023年预估全球装机量不低于350GW,预期高于350GW,有望冲过400GW。光伏磁性元器件以电感为主,实际上变压器占比不大。 如果不考虑变压器,按1.5%折算电感。 1GW价值量在2200-3000万人民币。 价值量浮动的原因在于光伏分为商业机型、集中式大型储能电站和复用小机型。商用机型,尤其是像华为主流的主串式设备,是属于中大工艺机型。 发货机型在50KW-230KW是中大工业机型,中大工业机型中,华为1GW价值量2300万,阳光,锦浪、固德威1GW价值量2500-2800万人民币。 国外户用小型1GW价值量2800-3000万人民币。 综合全球光伏,按照中位数,1GW在2500-2600W。 2022年如果光伏有300GW装机量,按照2600万1GW测算,意味着2022年磁性元器件市场80亿人民币。未来随着往400GW趋势发展,光伏未来在120-160亿。 汽车:按照一辆汽车的价值量和汽车数量来测算。 汽车价值量与汽车价格有关,48888-58888元的汽车(类似于五菱宏光)中磁性元器件占比偏低,一辆车价值量900-1000元。新能源车价格超过20万(比如比亚迪的汉25万元)后价值量偏高,价值量按11.8KW的OBC配置,充电较快。 五菱宏光按照3.3KW配置,充电较慢。大型SUV按照22KW配置,充电更快。 一辆价格20万以上的车价值量在1600-2200元,一辆中高端车价值量视为2000元。2022年是530万辆,2023年800万辆。 2023年汽车市场160亿。 2025年新能源车1000-1200万辆,2030年预估全球5000万辆。 新能源汽车超过2000万辆时,磁性元器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为1年400亿人民币。 充电桩:按照整体市场每年的增长来测算,充电桩市场在新能源领域中相较于光伏市场和汽车市场占比较少。 充电桩跟政府关系比较近,不同于光伏占有无用的地皮(比如戈壁滩、荒屋、垃圾场),充电桩需要占征府的地。 对于充电桩占用的地,国家有一定规划性,每年国家规划投入多少万个充电桩。磁性元器件在充电桩总成本里面占比20-25%。 特斯拉超级充电桩中磁性元器件占比相对偏低。华为的模块充电桩占比22-23%。 2021年充电桩市场45-50亿人民币,每年20-30%增长率。 2022年市场规模65-70亿。 如果按照磁性元器件占比20%计算,相对来说充电桩每年的增量在300-400亿。 【Q】从国内到国外核心的光储和汽车用磁性元机件竞争格局?光伏:从危险性、可靠性来说,要求不及汽车。 光伏主要设立在荒漠与戈壁滩中,危险性较低。 酒店中的光伏有全密封的特点,如果起火,在光伏里面起火。 设备属于断电光伏,对于断电光伏来说,可靠性已经不是一个危险性因素。 因此光伏领域磁性元器件厂家可以通过压成本,加大投入,增加厂房,增加资金跟设备来扩大竞争优势。基于这种情况分为资本型、土地型企业。 土地型是头部企业,资本型是上市公司,像可立克,京泉华,伊戈尔这种上市公司资金库里有4-5亿可以用于扩大生产。 在光伏增量情况下,大部分被头部企业吸收,因为头部企业有强大的产线复制能力,后来者在成本端处于不利竞争地位,无法吸收光伏增量。所以光伏增量后,头部企业新增产能非常迅速。 京泉华客户以华为为主,海光在华为中报价较低,在华为市场中,海光相较于京泉华占据竞争优势。随着阳光,锦浪,固德威增量,京泉华扩产能力更强一点。 京泉华以前是海光0.9倍,现在是海光1.2倍。 如果可立克给海光投资,海光也会扩产从而扩大收入。 海光虽然被可利克收购了,但是一年内可立克整合不了海光,原因在于海光是一家大型国企,国家考虑到国有资产流失,要经过一年的清算才能整合。 我相信在未来两年之内,一旦清算完毕,全部并到民营企业以后,海光很有可能会提高市场占比。海光营收没有大增长的原因在于没有场地和资金。 光伏增量以国内大型民营企业为主,包括海外的一些厂家。光伏增长全部由国内企业加工了。 光伏市场90%是以国内的上市民营企业,头部企业为主力,还包括一些台系企业。汽车:汽车有一些敏感器件,比如通信,天线。 它都是属于磁性元器件这种。 自动驾驶、充电都是需要看通信,车门天线上面有16个天线电感。汽车对于可靠性要求比较高,市场以比较知名的国际型企业为主导。 但是汽车上面高端磁性元器件价值量不高,以前350元,随着汽车增量后,价值量在260-280元。相对于全车2000块钱的总产值来说,还有接近1700属于国内企业。 汽车里面分要求比较高的和要求不高的,要求不高的磁性元器件占比80%,这80%全部被国内企业给吞噬掉。 充电桩:特斯拉超级充电桩跟国外有合作之外,其他国内的充电桩基本上是要求不高的电感,均被国内头部五巨头占据了。 光伏对技术要求稍微弱一点,核心在于规模、控成本、做配套、自动化产线,逐步向大的头部的民营企业去靠拢;汽车技术要求高一点,包装维持在日本,国内能参与一部分,但还没有那么强; 充电桩维持在头部的四五家企业。 【Q】车载磁性元器件在技术方面的难点? 1.开门的感应线圈:技术难点在磁条,中国无法生产材料级磁条;2.升压线圈:升压线圈未来800V系统中也是材料级的,属于骨架级材料以及绝缘线,这个材料主要是以美国为代表。 以前升压线圈会沿用燃油车点火线圈,点火线圈对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是军工航天级的,基本上点火线圈都是美国去提供的。但是这个东西慢慢的国内企业也能够去做它,现在升压线圈在1000V伏,以前升压线圈是上万伏的,现在要求降低了。 升压线圈在汽车中使用量小;3.驱动IGBT的变压器:比较危险,它一旦断线或线材短路,就不能够给IGBT输出信号,从而车就停了。一旦在高速公路上面停滞了,就非常危险。 以前驱动IGBT的变压器,大部分以森美达三家为主,现在这三家主要在日系车和美系车里面相对较多。现在顺络、联合电子、博士电子已实现经突破,它们的市场份额在30%; 4.芯片电感:汽车里面芯片在500-1500片,因为芯片电感频率的不稳定性,芯片在汽车的启动过程中,又要给电池充电,又要进行瞬时加速,因此对芯片里面线程的耐冲击力有要求。 电流冲击太大,线芯片电感有可能磨破。 芯片电感市场中,以春田为绝对代表的全球三家头部企业,他们在这种高端芯片电感上是百分之百的市场份额。通讯级的芯片电感没有那种瞬时电流,与汽车级的芯片电感不同。 这就是汽车里面对比较敏感的,高可靠性的三个主流器件,价值量突破了200元;5.汽车里的电流检测元器件:以德国的VAC为主,电流检测器件所用材料只有VAC能够做出来。 所有的高端器件都是信号级的,接近于信号级的。 比如我们开车门的信号线圈是信号级的、升压线圈也接近是信号级的、芯片电感是带有一定的功率级,但芯片电感体积非常小、像电流检测也是信号级的。 信号级的市场都被国外的头部企业吃掉了。 【Q】怎么看待这两年可立克、海光、京泉华介入到主力里面的节奏很快?怎么看待这几家介入到高端领域的进展机会? 信号级的还是走的比较慢,一款信号级的磁性元器件单个产值没有OBC主变压器高。 一个芯片电感价值量0.8-2元,线圈价值量10元,一个6.6KW的OBC主变压器65-75元,boost增压电感6.6KW价值量160-170元,11KW的电感价值量200元。 头部民营企业主要生产体积相对来说比较大,单个价值量相对较高的。 以前汽车变压器技术要求不低,可立克通过可靠性设计降低风险,变压器结构完整后可以剔除90%的风险,相对来说国内企业风险控制的比较好。 总结来说,汽车有最低端的磁性元器件,再到OBC,升压电感,再到芯片级的磁性元器件。芯片级的介入比较慢,价格量最高的已经开始介入了,在抢日本的份额。 【Q】国内企业在车载领域中国内和国外的市场份额情况?是否评估过高,如何进行评估? 国内企业占据了国内车载磁性元器件90%市场,占据了国外车载磁性元器件40%市场。按照平均来算,国内磁性元器件企业抢占了70%市场。 主流评估对象以上汽、比亚迪为主。 上汽主力OBC的供应商是威麦斯,威麦斯的磁性元器件有6亿在海光加工。按照这种算法,海光6亿全算作车载。 国内的新能源车占比全球50%新能源车,国内新能源车中剔除掉至高端的、高危险性的磁性元器件,磁性元器件价值量占比90%;国外新能源车在全球新能源车中占比40%,其中国内企业占比国外新能源车30%的价值量。 综合加权为66%。 【Q】市场增长超预期,未来一年到两年里市场价格稳定性和竞争格局的变化?总体来说按照所有企业价格来算,市场价格趋于稳定。 恶性价格战以华为代表,阳光无法形成恶性价格竞争。 华为每年主力卖三款高技术水平的光伏逆变器,光伏逆变器里面的电感不到10个型号,这十个型号产值有20亿。这种单个产值超过了2个亿的型号,恶意价格竞争十分剧烈。 2021年阳光做了43GW,华为做了34GW,但华为价值量比阳光价值量还要高,因为华为他卖的机型是集中在那么几款。 阳光是一个极度分散的产品配置,阳光卖的机型超过了50款,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大家无法打价格战。因此像华为专门搞几款机型,价格竞争十分恶劣,像阳光搞很多机型,价格战很难形成。 价格战维持在以华为代表的企业,不会超过30%,70%价格趋于绝对稳定,30%价格打价格战。 总结来看,由于这个行业比较分散,其实除了像华为它的几款产品比较集中以外,做它的产品的利润率可能是稳定的,但是不会给太高利润。其他客户由于整个需求比较分散,虽然价格量很大,由于不是统一型号,不太可能形成价格战。 整个行业的竞争还是属于一个良性竞争的状态,行业已经处于平稳。 现在光伏的上网电价已经跟三峡的上网电价是一样的了,从平价上网这种趋势可以看得出来,整体价格已经是趋于稳定了。总结来说,需求比较好。 供给端由于品类比较分散,容易形成价格战。 由于资金实力和研发实力逐步向头部集中,整个行业一起发展。 中国厂商由于在能力上提升比较慢,大部分磁性元件已经生产出来了,除了少部分的芯片级的,关于信号相关的可能还是弱了一点以外,总体来说进步也比较快。 【Q】如何看待成本波动对整个行业的利润率的影响? 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客户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