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银行业: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调研分析-从上市银行视角看2023年经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银行业: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调研分析-从上市银行视角看2023年经营

金融2023-01-02董文欣、王一峰光大证券野***
银行业: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调研分析-从上市银行视角看2023年经营

2023年1月2日 行业研究 从上市银行视角看2023年经营 ——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调研分析 要点 近期,我们对16家上市银行进行了集中调研,结合调研情况,从信贷投放、资 负定价、非息增长、资产质量等维度对上市银行2023年经营形势做出分析。 量:贷款增量规划不低于2022年。1)疫后经济复苏带动信贷投放转暖。受访 银行整体表示2023年随着疫后经济增长向好,将带动信贷需求逐步回暖,信贷 增量暂按照不低于2022年进行预算安排。也有部分银行表示2023年初疫情短期冲击仍在,企业用工短缺,物流存在阻滞,再叠加春节相对较早,开年信贷投放或“不温不火”,春节后贷款需求将趋于回暖;2)信贷结构:投放节奏先对 公后零售,消费金融加大发力。短期内市场化融资需求难有实质性改善,信贷投 放仍需靠政策驱动,受访银行表示上半年以对公投放为主,行业主要分布于基建、 制造业、绿色、普惠小微等领域;下半年将加大对零售领域倾斜力度,按揭贷款增速短期内或仍缓慢,非房零售贷款增长的确定性相对更强;3)机构行为:大行发挥“头雁”作用,江浙等优质区域信用需求更稳健。 价:NIM承压但降幅收窄,走势“前低后高”。多数银行认为,2023年息差仍将继续收窄,主要压力点为1Q23按揭贷款的集中重定价,但也不乏积极因素助力息差于下半年企稳甚至有所回升。从资产端来看,随着宏观经济景气度回升、 下半年信贷资源逐步向零售领域倾斜,贷款定价有望趋于稳定甚至有所回升;从负债端来看,经济活跃度改善、货币交易性需求提升有助于缓解存款定期化压力, 加之存款挂牌利率调整红利持续释放,受访银行对于2023年负债成本走势相对乐观,同时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高息负债管理。 非息:疫后经济复苏+资本市场回暖,驱动非息收入增速改善。①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受访银行表示,资本市场回暖叠加居民收入改善,财富管理业务在低基数效应下具备较大向上弹性。同时,伴随着居民消费出行改善,电子银行、信用卡等业务有望录得更好表现。②净其他非息收入:绝大多数银行认为2023年10Y 国债利率中枢或有所提升,净其他非息收入增长或相对承压,国有行则表示伴随着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回暖,净其他非息在低基数情况下具备较强支撑。 险:资产质量与信用成本保持大体稳定。宏观经济景气度提升预期下,受访银行对于2023年银行业资产质量较为乐观。多数银行表示2023年不良处置力度不 减,全年信用成本较2022年预估大体稳定。后续仍需密切关注的风险点在于:1)房地产销售尚未改善,房地产业现金流压力需关注;2)疫情后经济进入常态,部分中小微企业面临风险确认;3)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弱资质平台违约风险上升;4)短期内零售长尾客群信用风险面临上行压力。 资本:资本补充需求影响业绩释放,“新巴III”影响相对中性。部分D-SIBs银行表示当前资本达标面临压力,为保证内源资本补充能力须维持一定业绩增速;“新巴III”或将于2023年中正式执行,对主要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整体相对中性;为满足未来资产端扩张需要,部分中小银行可转债发行或转债转股诉求较强。 银行股投资建议与逻辑: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房地产链景气度提升、“稳投资”提振“宽信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立等多重因素共振,托举经济逐步筑底企稳带来的银行股投资机会。与此同时,结合近十余年银行板块表现看,多数年份 1月份和1季度银行板块获得超额收益胜率高。建议关注两条主线:①经营基本面优质的招行、平安、邮储、兴业;②区位优势明显,且可转债进入转股期,具有较强业绩释放诉求的杭州、南京、江苏、常熟等。 风险分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弱资质房地产企业风险释放。 银行业 买入(维持) 作者分析师:王一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010-57378038 wangyf@ebscn.com 分析师:董文欣 010-57378035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90001dongwx@ebscn.com 联系人:蔡霆夆 caitingfeng1@ebscn.com 联系人:赵晨阳 zhaochenyang@ebscn.com 行业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Wind 银行业 目录 1、量:贷款增量规划不低于2022年3 2、价:NIM降幅收窄,走势“前低后高”4 3、非息:疫后复苏驱动手续费收入改善7 4、险:资产质量与信用成本大体稳定8 5、资本:资本补充诉求强,“新巴III”影响相对中性9 6、银行股投资逻辑与建议10 7、风险提示11 2022年四季度以来,随着疫情防控策略调整,宏观经济阶段性下行压力再度加 大,市场期待2023年度出台更强有力的“稳增长”政策。而“稳增长”抓手在于“稳投资”,“稳投资”需要“宽信用”,因此市场对于具有经济先导意义的信贷投放和银行行为高度关注。我们结合近期对16家上市银行调研情况,从信 贷投放、资产定价、资产质量等多重维度对上市银行2023年经营形势进行分析。 1、量:贷款增量规划不低于2022年 2023年疫后经济复苏拉动信贷转暖,全年计划新增贷款较2022年多增。调研显示,银行整体对于疫后经济走势较为乐观,2023年贷款增量规划按照不低于2022年水平进行安排。一方面,疫情快速达峰过峰后,随着居民消费出行逐步恢复、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进行,市场化融资需求复苏节奏有望加快;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货币政策表述仍为“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货币政策“总量要够”的政策安排上为“宽信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1月份信贷投放可能相对偏弱,银行对于1Q实现开门红有信心。部分受访银行表示,1月份信贷投放可能相对偏弱,主要原因在于:①当前疫情仍处在达峰过峰过程当中,市场化融资需求短时间内难以有实质性改善;②2023年1月份 为早春,春节错位效应或导致1月份贷款增长相对偏弱。③部分银行在2022 年Q4提前透支了部分设备更新改造、制造业等项目,或对“开门红”形成分流。 进入2月份之后,疫情企稳后复工复产、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履职等利好因素将推动信贷投放有所恢复。部分受访银行表示目前项目储备能够支撑1Q信贷投放实现同比多增,个别银行对贷款维持高增速具有期待。投放节奏上,银行业整体“早投放、早受益”诉求仍强,表示贷款投放“宜早不宜迟”,将延续2022年靠前发力的特点。 信贷投放“机构分化、区域分化”特征仍可能延续。从调研情况来看,不同金融机构主体信贷投放整体延续分化特征:①国有大行:项目储备相对充裕,预算显示2023年贷款增量规划较2022年大体持平或略有多增;②股份行:多数股 份行2023年贷款增量初步规划与2022年大体持平,但也有个别股份行增量规划少于去年;③城农商行:以江苏、浙江等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上市城农商行对全年信贷投放表示出乐观预期。例如,江苏地区城商行A预计2023年全行 信贷投放规模不低于2022年增量,同处该地区的农商行B预计23Q1、2023年信贷增量都将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 图1:江浙、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为现阶段信贷资源集中高地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光大证券研究所,注:台湾数据缺失 对公聚焦重点行业,零售信用改善确定性强。从信贷结构来看,除招行、平安等零售银行以外,多数银行信贷扩张仍以对公领域为主导,但均表示零售信用需求会较2022年明显改善。投放节奏上,在市场化需求改善之前,信贷投放仍需靠政策驱动,受访银行普遍表示上半年将重点发力对公贷款。而随着疫情过峰,下半年银行信贷资源将逐渐向零售领域倾斜。从投向上看: 对公方面,行业投向遵循“强基建、增制造、扩小微、拓绿金”的信贷增长原则。受访银行表示,将利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的优惠资金,加大对制造业、绿色、科创、普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放力度。国有大行紧跟国家政策导向,除上述领域外,还将加大对基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投放。 零售方面,受访银行表示将加大非房零售贷款投放力度。疫情过峰后,伴随着消费场景逐步修复、居民生活半径扩大,预估居民消费需求将迅速改善,受访银行对于2023年消费贷增长普遍较为乐观。同时,部分地方性法人银行结合区域经济环境及自身客群特征,高度关注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机会,尤其是经济发达省份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或进一步提升。 涉房类融资有望改善,需求侧恢复情况仍须予以关注。部分大行表示,现阶段监管对于楼市表态偏积极,2022年11月以来决策层出台一系列房地产领域支持政策,着力行业扭转下行态势,对于2023年涉房类融资的边际改善持乐观态度。 但也有个别股份行对2023年涉房类融资持相对谨慎态度。在政策指引下,受访银行表示愿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满足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但也指出现阶段房地产融资不仅是供给端问题,核心矛盾还在于需求侧。从开发贷来看,尽管国股行普遍表示与多家房企达成意向性融资协议,但当前新开工需求不足,房企提款意愿还有待观察;从按揭贷款来看,居民对于楼市预期仍偏悲观,购房意愿尚未扭转,早偿现象仍较为突出,按揭贷款增长仍有压力,还需监管对需求端出台进一步刺激性举措。 图2:2023年按揭贷款增速有望触底回升图3:2023年预计开发贷呈现恢复性增长 资料来源:央行,银保监会,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资料来源:央行,银保监会,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 2、价:NIM降幅收窄,走势“前低后高” 2023年息差仍存在收窄压力,但收窄幅度预计小于2022年,息差表现上可能呈现“前低后高”。多数银行认为,2023年息差仍将继续收窄,主要压力点为1Q23按揭贷款的集中重定价,但也不乏积极因素可能助力息差于下半年企稳甚至有所回升。从资产端来看,下半年随经济复苏成效显现,市场化融资需求恢复,资产端定价压力缓释。从负债端来看,多数银行表示经济活跃度改善,存款定期 化压力有望缓释,加之存款挂牌利率调整红利持续释放,2023年负债成本走势相对乐观,同时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高息负债管理。 资产端:疫后复苏有望带动资产端定价转暖 对公贷款利率或呈触底企稳走势。大部分银行表示,经济“弱复苏”背景下,企业资本开支及融资需求仍面临不确定性,2023年开年新发生对公贷款利率大概率仍将承压下行。但后期定价有望企稳,全年降幅较2022年进一步收窄。综合受访银行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①大型企业贷款利率已经基本企稳,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虽仍有压力,但也有望随着疫情过峰而逐步企稳; ②个别银行表示当前对公贷款利率已跌至成本线附近,出于商业可持续、金融风险防范等因素考虑,后期大幅下调利率的意愿较弱; ③下半年随着稳增长系列政策落地生效,经济复苏基础巩固,市场预期修复强化背景下,有效信贷需求回升有望支撑对公端利率逐步企稳。 新发放按揭利率仍有下行空间,房地产需求侧转暖助力按揭定价企稳。多数国股行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预期尚未明显改善,观望情绪较浓,居民购房意愿依旧偏弱,按揭早偿现象突出;但对银行而言,由于按揭贷款风险水平极低,仍是最优质资产,各家银行投放意愿较足,“两集中度”管理过渡期延长也提供了更大空间。在按揭供需矛盾尚未缓解的情况下,2023年新发放按揭贷款利率仍将有所承压。但个别受访银行也表示,伴随疫情扰动消减、居民收入预期改善、资产负债表修复,按揭利率或伴随房地产销售情况好转实现逐步企稳。 图4:2022年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低位图5:103城首套、二套房贷主流利率较2021年高点降幅明显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光大证券研究所,时间:2018/8–2022/9资料来源:贝壳研究院,光大证券研究所,数据截至2022年12月20日 滚动重定价因素对存量贷款利率形成压力,主要压力点在一季度。多数受访银行表示,相当部分存量按揭贷款将于1Q23集中重定价,届时将对贷款利率形成较大挤压。但也有个别银行称自身按揭贷款多按照客户签约时间进行重定价安排,年初重定价因素对于贷款利率影响相对有限。关于对公中长期贷款重定价的影响,多数受访银行表示重定价规模的期限分布相对均匀,大部分压力已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