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2222 中国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22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年12月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 2021年,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面临疫情反复、消费疲软压力加大的局面,无线经济作为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顽强的韧性,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无线经济发展迈向新高度。2021年我国无线经济规模达到6.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5.43%。无线经济内部结构形成“四六”格局,无线赋能成为无线经济主要组成部分。无线经济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力。 无线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021年无线产业规模超过2.6万亿元,占无线经济比重为41.94%。移动通信、短距离通信等无线技术不断演进,无线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稳中有升。移动通信服务业发展优势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呈现差异化发展、卫星应用服务发展前景广阔,无线相关服务业发展动力强劲。 无线赋能发展实现新突破。2021年无线赋能规模为3.6万亿元,占无线经济比重为58.06%。无线技术不断助力重点领域数字化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保障,支持“双碳”政策实施,为冬奥等大型赛事提供有力支撑,无线赋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愈加显现。 无线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持续出台移动通信、短距离通信、物联网、卫星等领域政策,促进无线经济高质量发展。无线电管理方面, 加强了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无线电事业发展路径,印发“十四五”无线电管理规划等。协调保障了5G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卫星通信和导航等行业用频需求,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建设。保障电磁空间安全,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 报告基于《中国无线经济白皮书(2021年)》中无线经济的定义,测算分析了2021年我国无线经济规模和发展特点,新增了以下内容:一是首次测算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经济规模,分析区域无线经济发展特征;二是增加专栏案例,挖掘无线经济各领域发展亮点;三是深化短距离通信、公众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等无线产业研究,揭示无线电频谱和无线技术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 此外,《中国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2年)》对未来无线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目录 一、无线经济助力我国高质量发展4 (一)无线经济是国家创新发展“第一方阵”4 (二)无线经济是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5 (三)无线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重要手段7 二、无线经济发展韧性显著8 (一)无线经济发展迈向新高度9 (二)无线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16 (三)无线赋能发展实现新突破23 (四)无线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33 (五)无线电管理取得新成绩35 三、无线经济发展展望36 (一)无线经济将保持持续发展活力36 (二)无线赋能将为数字化发展带来新机遇37 (三)无线治理体系将更加完善38 附件:无线经济规模测算方法说明40 图目录 图1无线经济体系框架3 图2我国无线经济规模及增速10 图3我国无线经济占GDP比重10 图4我国无线经济内部结构12 图52021年我国各省市无线经济规模、占比、增速13 图62021年我国各省市无线产业规模及占GDP比重14 图72021年我国各省市无线赋能规模及占GDP比重15 图8无线经济规模的测算框架40 图9无线产业部分核算框架41 2021年,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在此背景下,无线经济展现出顽强的韧性,无线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无线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无线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无线经济逐渐发展成为支撑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动能。 报告完善《中国无线经济白皮书(2021年)》定义及测算方法,无线经济是以无线电频谱作为先导性基础资源、以无线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无线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与治理模式的经济形态。无线经济包括无线产业、无线赋能以及无线治理三部分,无线电管理是保障无线经济发展的关键。具体框架见图1。 一是无线产业,指信息通信产业中以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基础载体,以无线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提供相关的电子元器件、终端、系统和服务的国民经济部门。无线产业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直接利用频率资源的电子元器件、芯片和集成电路的基础制造业,是无线产业的上游;其次是基于基础制造业生产通信、广播、导航、定位和遥感等各类无线技术设备、系统、终端的设备制造业,是无线产业的中游;最后是利用无线电设备提供通信、广播、导航、定位、遥感和授时等无线电应用的服务业,涵盖了移动互联网、无线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是无线产业的下游。 二是无线赋能,指通过无线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保障国民经济各行业正常开展,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助力 传统产业成本降低、产出增加、效率提升。无线赋能涵盖了无线技术在工业、农业、交通、铁路、航空、航天、物流、气象、渔业、天文、空间研究、地球探测等各行业融合应用的拉动效应,是无线经济的主引擎。 三是无线治理,指围绕无线技术和应用的政府治理工作,主要包括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和电波秩序维护,推动无线产业和无线赋能发展的政策。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图1无线经济体系框架 频谱资源是频率在3000GHz以下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是构建无线技术创新和无线经济发展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战略资源,并以其稀缺性日益成为新形势下国际博弈和竞争的战略热点。以频率资源为载体的42种无线电业务推动移动通信、卫星产业、移动互联网等无线 产业蓬勃发展,支撑无线技术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无线治理从频谱资源管理、电波秩序维护、产业应用政策等方面保障无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无线经济助力我国高质量发展 (一)无线经济是国家创新发展“第一方阵” 无线经济是以无线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为重要推动力的新经济形态,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拉动作用明显的特点,是构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5G技术创新突破,北斗三号实现自主研发,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同时,无线技术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撑重点领域创新取得新突破。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移动通信产业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5G实现了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了规模化的国内供应链和市场,改变了全球移动通信的技术及产品分布格局,我国企业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达到38.2%1。智能手机制造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卫星导航技术实现突破性发展。作为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规模应用,北斗系统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开通高精度服务,全球总用户数超20亿2。北斗产业链主要有基础产品、应用终端、运行服务等环节。基础产品主要包括芯片、板卡、天线、接收机等,是北斗产业链的基础和核心。截至2021 1工业和信息化部:《这十年,我们从“制造大国”“网络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 2央视新闻:《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一周年全球总用户数超20亿》 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超过2亿片,具有北斗定位 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12亿台/套(含智能手机);国内 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年内总出货量超过120万片,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无人机、农机自动驾驶、智慧施工、测绘仪器、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高精度应用明显呈现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3。 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变。以5G为代表的无线技术与制造业进一步深度融合,在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领域实现融合应用,港口、煤炭等部分领域已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3100个,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同时,无线技术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支撑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二)无线经济是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近年来,我国无线经济蓬勃发展。2021年,我国无线经济规模已经达到6.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6.1%,无线经济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无线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球前列。截至2022年7月,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移动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数达到197万个4,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发挥无线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4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这十年|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数字便民普惠共享》 加快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无线技术改变传统经济活动要素投入方式和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驱使产业结构向信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传统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伴随着无线技术和智能设备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无线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内部流程再造,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助力信息消费快速发展。无线技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带动新型信息消费。2021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3.51亿部,同比增长13.9%5,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达到527万亿元6。一方面,通过移动终端催生消费新场景,无线技术助力智慧商圈无接触式消费等新模式快速发展,推动外卖配送、网约车等平台型和共享型消费新业态。另一方面,通过移动终端促进消费新模式探索,今年以来,多地联合互联网平台向居民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补贴,提振消费需求,助力商户复苏。 衍生灵活多样的就业新模式。无线经济释放巨大就业潜力,初步测算2021年我国无线经济相关就业人口达到2068.83万人,占全年总就业人数的2.77%。在全国总就业人数同比下降0.5%的背景下,无线经济相关就业岗位保持1.4%的正增长。无线经济的新场景和新应用,让就业形式开始呈现多样灵活的特征,截至2021年底,基于移 动互联网平台的外卖骑手达到400多万人,在平台上从事主播及相关 5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6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这十年|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数字便民普惠共享》 从业人员160多万人,比上年增长近3倍,无线经济成为确保巨大就业需求落地的有效手段之一。 支撑绿色低碳发展。在能源领域,无线技术融合应用将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优化等方面,基于无线技术的实时监测,将有力带动相关领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无线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重要手段 无线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拉动作用明显的特点,在弥补数字鸿沟、促进新型信息消费、带动就业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新时代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无线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区域均衡发展。稳妥有序开展5G网络建设,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深入推进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建设,先后支持7万个4G和5G基站建设,解决和改善了包括“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在内的农村网络覆盖问题。加大抵边行政村及抵边新村、边境口岸等特定区域网络建设力度,积极改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有效支撑兴边富民、守边固边 7。加快推进无线发射台站的数字化改造,大力拓展直播卫星在偏远农 村地区的入户应用,着力补盲点、通盲户。截至2021年底,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