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继11月11日出台“二十条措施”,12月7日出台“新十条”,12月26日晚,卫健委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重要内容如下: 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出入境相关: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评论: 我们多次强调,我国防疫政策优化的节奏加速,本次政策调整是“对内放开”向“对外放开”的重要转折点,再次强调重点关注受损业态边际修复,基本面渐回正轨带来的投资机会,同时强调业态的环比修复速度是2023年需重点观测的指标,海外复盘来看更快的政策变化对应更快的复苏节奏,复苏线投资节奏将从政策预期驱动转向基本面验证阶段。 重点关注出境游、香港本地服务、旅行社和OTA、人力资源服务。根据海外复盘经验,疫情期间接触型服务业因受疫情影响,供给阶段性减少,劳动力存在缺口,在复苏过程中大部分国家都呈现涨价特征。出境游业务受疫情影响几乎停滞,需求回暖的确定性强;龙头在疫后复苏中预计将充分享受供给出清的阶段性红利和涨价红利,建议关注出入境旅行社龙头众信旅游、ST凯撒。 医思健康:公司主营我国香港本地医疗和医美服务,疫前内地医疗旅客贡献公司近3成收入,内地与香港通关预计将带动公司业务回暖。我们看好公司防疫政策优化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反转,持续收并购整合以及大湾区扩张提速的能力,目标市值118亿港币。 旅行社和OTA:跨省和跨境客流恢复的直接利好板块。推荐中青旅、建议关注岭南控股、香港中旅、携程集团-S、同程旅行。 人力资源服务:劳动力市场有望伴随防疫政策优化和疫情趋稳进入回暖通道,推荐北京城乡,建议关注科锐国际、外服控股。 酒店:目前政策层面具备人口流动的条件,需求层面有反转可能(商旅相对刚需,旅游需求前期受政策抑制,未来有望迎来反弹)。此外,我国酒店龙头在疫情期间逆势拓店,在供给端抢占先机;同时不断升级产品,需求端的房价弹性有望释放。个股重点推荐管理改善降本增效的锦江酒店;当前估值相对较低的首旅酒店;重点关注组织结构改善的华住集团-S、小而美中高端精选酒店君亭酒店。 餐饮:九毛九、海伦司、同庆楼仍然是品牌处于上升期,自身经营确定性更强的公司,百胜中国因主业是快餐,且堂食占比低,品牌不过时,疫情期间反应迅速,模型持续优化,可能有更好的业绩表现,同时较高客单的大聚会业态海底捞及兄弟公司颐海国际,以餐饮业务树立品牌,食品业务变现的广州酒家,专注于内功、逆势开店、整合行业的奈雪将更多受益于疫情后的复苏;同时建议关注主品牌持续拓店,积极孵化新品牌,基本面有亮点的呷哺;跟踪指标方面,除了同店收入之外也需观察成本结构改善。 景区:我们仍然更关注有资产质量、有复制能力(或者产能尚未打满)、有运 营能力的人工景区和演艺行业,认为“复制、成长”比纯“复苏”更具有吸引力。推荐中青旅、演艺龙头宋城演艺、高端度假标的复星旅游文化,建议关注一站式休闲度假目的地天目湖。 线下医美、医疗服务:伴随线下客流回暖,医美、医疗服务等业态也将迎来环比改善,强推医思健康,推荐雍禾医疗。 雍禾医疗:植发和养固龙头公司。疫情影响下行业内中小公司现金流困难,公司在手现金充足且积极创新改革,医疗定位更加清晰,且围绕这一定位有相应变革。线下客流回暖有望带动公司业绩回暖。 传统零售:建议关注商超百货等低估值板块边际改善,随着线下人流恢复,景气度改善有望带来业绩修复,建议关注泡泡玛特,永辉超市,家家悦,王府井,重庆百货,红旗连锁,中百集团。 黄金珠宝:金价提升与线下消费恢复预期给板块带来双击机会,建议关注逆势拓店享受集中度提升的周大福、老凤祥、中国黄金、周大生、豫园与必选属性较强的迪阿股份。 母婴:关注疫后线下消费复苏,必选与服务型母婴消费均有释放,建议关注母婴龙头孩子王与爱婴室。 免税:中国中免组织管理、经营效率、业务创新能力已大超疫情前。Q3疫情影响下的经营情况已经在Q3季报充分反映,也在股价上得以体现,“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感染范围扩大、防疫政策再次收紧、消费信心下滑、高端消费外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