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7日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专题报告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稳中重质,进而求新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摘要 本次会议是“二十大”后新格局之下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着重突出了一个“稳”字,对明年经济形势判断务实求进,在三重压力之下,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仍将延续,同时强调要从提振发展信心入手,重点抓好扩内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利用外资、化解金融风险等工作。 经济形势判断:“内需”驱动经济增长,改革深化不停步。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但我国经济韧性 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2023年的经济工作重心将放在提振内需上,其中投资、消费是主要驱动力。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保持延续性,增强协同性,2023年经济增速有望在5%-5.5%区间合理运行,总体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另外,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2023年供给端质量有望继续得到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政策的延续与转换:财政加力提效,货币精准有力。积极财政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2023年,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财政收入有望呈恢复性增长态势,预算内支出也有望加 快。预计财政仍将保持宽松基调,赤字率或将上行至3%左右,广义财政持续发力。此外,本次会议两次提到地方债务风险,预计2023年新增专项债限额 在2022年的基础上将有所提高,但地方财政可持续力减弱下,幅度或有限, 新增限额或为3.7-3.75万亿元;稳健货币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2023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仍是稳健的,但同时也会调节好货币闸门,注重松紧适度,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在经济内生动力修复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呵护预计仍将得到延续,之后随着经济回升态势得到确定,货币政策或由松转稳,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继续得到强化,继续配合财政、产业政策稳增长,并扩大精准滴灌范围。 新格局下的六大关注点:其一,发展和安全并举,注重产业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基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三方面的发展趋势,后续对于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发展将加强,产业链链长制将继续推行;其二,“两个毫不动摇”,尊重市场与放管结合,金融体制改革将继续拓展,核心领域由国有企业重点发展,并亮明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 的要求落下来;其三,绿色转型中的基础能源安全与清洁能源,增强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清洁能源消纳工作,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其四,区域协调发展与养老服务消费,区域后续将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路径,鼓 励多区域因地制宜发展,收入差距方面关注税制改革的可能方向,城乡方面或将着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养老体系建设;其五,房地产新发展模式过渡,防风险与支持住房需求,“租购并举”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或将继续推进;其六,防疫 优化助力消费复苏,平台经济再担重任,建议关注数字化智能化的投资案例。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持续性超预期,逆全球化程度加深,国内复苏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分析师:叶凡 执业证号:S1250520060001电话:010-57631106 邮箱:yefan@swsc.com.cn 分析师:王润梦 执业证号:S1250522090001电话:010-57631299 邮箱:wangrm@swsc.com.cn 联系人:刘彦宏 电话:010-55758502 邮箱:liuyanhong@swsc.com.cn 相关研究 1.再出发,正当时——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2022-11-27) 2.身在其中:从产业角度看全球和我国 (2022-11-21) 3.如何看拜登“期中大考”的一抹“红”? (2022-11-10) 4.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四维度分析 (2022-11-05) 5.守正致远,新征程的六大看点——“二十大”开幕式报告解读(2022-10-18) 6.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经济?——基于变化趋势、作用机制与适应策略分析(2022-09-20) 96708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目录 1“内需”驱动经济增长,改革深化不停步1 2政策的延续与转换:财政加力提效,货币精准有力2 2.1财政政策:宽松不打“转向灯”,防控地方债务风险2 2.2货币政策:“前宽后稳”精准发力,结构性工具继续加力3 3新格局下的六大关注点4 3.1发展和安全并举,注重产业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4 3.2“两个毫不动摇”,尊重市场与放管结合5 3.3绿色转型中的能源安全与清洁能源7 3.4区域协调发展与养老服务消费8 3.5房地产新发展模式过渡,防风险与支持住房需求9 3.6防疫优化助力消费复苏,平台经济再担重任10 图目录 图1:外需走弱下,内需的重要性提升2 图2:地产投资增速走低,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较高2 图3:2022年财政减收明显,支出进度与近两年类似3 图4:2022年三季度专项债发行仍有所加力3 图5:2022年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4 图6:2022年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抬升至新高4 图7:中国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及增速5 图8: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及增速5 图9:国有非金融和金融企业资产总额及增速对比7 图10:国有非金融和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7 图11:我国进口原油和煤的数量同比变化8 图12:与欧美比,我国碳排放量较高8 图13:不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变化9 图14:2010年来,直接税和地方税收占我国税收比重有所升高9 图15:“金九银十”地产销售仍然低迷10 图16:部分省市保障房计划建设情况10 图17:2020年以来国内消费增长受疫情多次脉冲影响11 图18:2019年以来重点可选消费品占比与增速变化11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李强作了总结讲话。本次会议是“二十大”后新格局之下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本次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认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强调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 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政策的协调配合与发展合力。总体来看,本 次会议突出了一个“稳”字,对明年经济形势判断务实求进,在三重压力之下,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仍将延续,同时强调要从提振发展信心入手,重点抓好扩内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利用外资、化解金融风险等工作。2023年新发展格局将带来新的产业机会,我们也基于对此次会议精神的深入分析,提出投资布局中的六大重点关注领域。 1“内需”驱动经济增长,改革深化不停步 2022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良好,实现4.8%的同比增长,然而3-4月国内爆发大规模疫情,房地产行业下行加快,叠加俄乌冲突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骤升,二季度经济增速出现明显回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随着疫情形势逐步受控,稳增长一揽子措施及接续政策持续发力,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目前,国际地缘政治风波持续,海外国家通胀仍处于高位,全球货币紧缩浪潮掀起,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增大。反观国内,宏观政策延续积极主动发力,房企融资环境逐步改善,加之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四季度经济延续恢复态势。然而,11月以来散点疫情不断,制造业PMI继续下行至48.0%,经济下行压力再度增大,预计全年GDP增速在3.0%左右。本次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会议认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此前,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下,“内需”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预计随着疫情防控优化二十条逐步落地,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保持延续性,增强协同性,2023年经济增速有望向“十四五”期间经济潜在增长率回归,预计在5%-5.5%区间合理运行,总体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26.7%、41.3%和32.0%。 2023年外需走弱的趋势较为明确,三驾马车对经济的贡献预计将出现分化,出口增速或继续走低至2.6%左右,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或逐步减弱。因此,在“以内促外”的双循环格局中,明年的经济工作重心将放在提振内需上,其中投资、消费是主要驱动力。投资方面,在产业链安全和升级的两大要求下,高端制造或将继续得到政策支持,叠加经济大环境复苏,制造业将进入到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期,制造业投资有望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此外,基建投资仍是稳经济政策的一大抓手,相关财政、货币政策或在上半年得到延续,但由于地方债务压力增大、社会资本参与尚有不足,预计实际基建投资增速略有所回落,其中新基建领域的投资潜力较大。另外,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遇冷背景下,各地因城施策刺激购房需求,同时保交楼等供给端政策频出,有利于改善房企融资环境,对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房地产市场有望在供需两端政策持续发力下逐步企稳,同时加快开启“租购并举”的新模式, 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或逐步回升至0.8%左右,整体呈前低后高走势;消费方面,2022年消费增长持续受到疫情反复的冲击,但随着防疫政策更加科学精准,消费有望得到持续性恢复,预计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可达6.5%,其中可选消费反弹力度或大于必选消费,服装鞋帽、地产链相关、石油及制品类的消费复苏有望显著加快。 会议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需要通过改革来破除障碍、激发新的发展动能。我国供给侧改革在十九大后逐步从“三去一降一补”向“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转变,2023年供给端质量有望继续得到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从而实现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动态平衡。我们认为将加快从以下四大方向推进改革:一是,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加快补齐供给端的短板,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二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入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在区域间有序流动,同时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间产业合理布局和分工;三是挖掘内需潜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并持续完善分配制度;四是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激发乡村要素市场潜力。 图1:外需走弱下,内需的重要性提升图2:地产投资增速走低,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较高 % 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 % 4060 30 40 20 20 1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00 -10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 出口金额:同比 GDP同比 -20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同比 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 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2政策的延续与转换:财政加力提效,货币精准有力 2.1财政政策:宽松不打“转向灯”,防控地方债务风险 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