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金证券]:汽车光储业务乘势而上,电感持续国产替代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汽车光储业务乘势而上,电感持续国产替代

2022-12-07樊志远、刘妍雪、邓小路国金证券后***
汽车光储业务乘势而上,电感持续国产替代

公司基本情况(人民币) 投资逻辑 汽车电子业务快速增长,新能源车/光伏储能领域占比提升。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汽车领域磁性元件规模近400亿元,5年CAGR达14.1%,2024年光伏磁性元件规模近百亿,4年CAGR近30%。公司以技术、客户资源积极布局汽车领域,已通过头部客户博世、法雷奥等tier 1厂商认证;产品类型拓展,逐步覆盖ADAS、BMS、OBC等等。公司不断提升汽车光储类占比,降低消费类占比,1-3Q22该部分营收3.48亿元,同增57%,占比达10.93%。1-3Q22总营收31.81亿元,同减8.5%,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减32.4%,主要系消费类占比较高,而需求低迷,处于持续去库存状态。 国内电感业务龙头,持续受益国产替代机遇。根据我们测算,2024年全球电感市场规模达超60亿美元,三年CAGR达6%;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2019年日系厂商CR3达到41%,公司作为国内电感龙头市占率仅为7%,中国电感对外进口仍有一定依赖度。日企收缩中低端电感战线后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厂商加速追赶,中高端领域持续推进;公司技术积累深厚,2020年成功研发出一体成型电感,性能和海外厂商相当,是全球少数能够量产01005的厂家之一,技术、产能、客户优势下有望深度受益进口替代。 新拓产品线方面,布局LTCC、精密陶瓷等高成长性赛道,进展顺利。公司LTCC产品品类丰富,已覆盖滤波器、天线等产品,今年已有明显放量;公司积极布局ICT交换机、路由器、光模块通讯、电表网、电源机器人等工业领域,有望凭借产品性能优势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公司精密陶瓷产品已占据国内通讯、消费市场领先地位,2020年高端车精密结构陶瓷已导入客户,有望随着成本降低、性能优势扩大市场;出于模块化、集成化的跨工艺平台布局规划,公司积极打造提供模块化方案的供应平台。 投资建议 预测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5.52、8.03、10.81亿元,同比-29.64%、+45.38%、+34.73%。采用PE估值,给予2023年35倍PE,目标市值280.90亿元,对应目标价格为34.84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大股东质押减持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宏观经济不确定的风险。 1、技术积累支撑多元化布局,新能源/光伏储能领域有望发力 1.1、产品线+应用领域双驱动,围绕产业需求发展新业务 我们复盘公司发展历程,公司发展路径为,将产品线及应用布局紧跟市场趋势,以原有技术储备进行外延拓展,前瞻进行技术投入和产能规划,打造多产品供应平台。我们看好本轮公司重点推进新能源/光伏高景气应用领域的发展机会,公司有望受益于汽车电子/光伏储能对于元器件的需求,不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 复盘产品及应用领域:以传统优势电感业务为基础,不断拓展产品线、终端应用多元化。公司成立于2000年,200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彼时中国在片感性能、产品系列化程度等方面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应用市场集中在通讯、消费电子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不断前瞻性布局产能,丰富产品线,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形成了磁性器件、微波元件、敏感与传感器、结构陶瓷为核心发展方向的产品矩阵,目前公司已在基础元件领域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是国内第一、全球前三的电感厂商,具备技术优势、客户优势和品牌优势。具体来看公司的发展历程,产品线、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2007年以前,公司开始进入产业链体系,下游需求主要为国内PC机、DVD、电视机、功能手机等电子产品; 2007-2012年,公司通过收购方式进入主要市场和供应链体系:该阶段电感新拓产品包括功率电感或磁珠、绕线片感,同时于2008年开始生产LTCC滤波器、GPS天线,2010年量产钽电容; 2013-2015年,快速横向拓展产品线、进入新兴市场:产品线与终端应用多元化程度快速提升,新品涵盖变压器、无线充电线圈、NFC天线及瓷片、PCB、精密陶瓷件等多品类,积极开拓了无线充电、近场支付、汽车电子等新兴市场; 2016年至今,通讯以外市场,包括汽车电子获实质性进展,向解决方案平台转变:电感、NF C、陶瓷件等产品线销售增长态势良好,公司在汽车电子、近场支付等新兴市场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努力从产品供应商向解决方案平台供应商转变。 图表1:公司围绕产品线及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复盘业务线及产能规划:公司围绕产业需求趋势,进行扩产计划+业务储备,是公司成长的重要战略,10年收入CAGR超20%。我们回顾了公司历史营收规模及其增速表现,公司的业绩驱动与产业需求趋势、公司提前对应产线产能的布局密切相关,顺应产业趋势进行提前产能布局是公司的业绩提升的主要动力,虽然部分新产品或因为短期影响市场需求兑现滞后,比如2010-2012年的LTCC、2014-2016年的精密陶瓷,但是长期来看,公司产线拓展、产能扩充是与产业需求逻辑密切相关的。 2007年以前,依托传统产品进行供应链客户突破,产能要求、产品种类要求不高; 2011-2014年:2011年产能布局,需求受益于智能手机产业。2011年非公开募集4.17亿元布局LTCC及电感,充分受益于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的产业趋势,相较于传统功能机,智能手机对于对电感需求量翻倍,公司除2011年业绩增速基本保持在30%以上; 2015-2018年:2014、2017年产能布局,产业需求企稳,属于产品业务储备期:国产智能机经过前期快速发展进入存量阶段,公司产品线扩充至陶瓷盖板机壳、汽车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等等,逐步进入以技术优势、产品多元化抢占市场份额的竞争阶段,推进平台化供应,业绩增速相对平稳,维持在15-20%左右,2016年汽车电子取得实质性进展增速较高; 2019-2021年:汽车电子、5G带动需求量。基站、手机射频前端信号线路增加,5G手机电感需求数量相比4G有30-50%增长;汽车电子单车价值量可以达到2000-3000元,在高景气领域驱动下,公司营收2020、2021年同比增速达到30%左右。 图表2:公司业绩情况和产业需求、产能情况密切相关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1.81亿元,同比-8.49%,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32.39%;扣非净利润3.59亿元,同比-36.25%,业绩下滑主要系传统产品消费及通讯类需求下滑,产能利用率不足,还包括疫情影响运费成本、新产线产能爬坡,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 汽车电子、新能源、大数据、物联网、模块等高附加值新产品占比提升。 分产品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信号处理/电源管理/陶瓷及PCB等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3.65、11.61、3.07亿元,同比下滑10.08%、8.47%、34.37%,汽车电子、储能专用业务在前三季度高速增长,营收达到3.48亿元,同比增长56.80%。 相较行业内其他可比公司,公司以其优秀的盈利能力使ROE处于相对高水平。相较可比公司麦捷科技、风华高科近五年5%左右的ROE,公司ROE维持在10%左右较高水平,2021年有所提升,具体来看公司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及杠杆水平情况如下: 公司净利率、毛利率稳定在较高水平,行业地位与产品结构优势带来抵御周期波动的能力。相比其余被动元件行业上市公司,公司近五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稳定在35-36%、16-17%左右的较高水平,面对16-17年下游通讯市场低迷与2018年被动元件高景气周期,公司以行业地位与产品结构优势将净利率、毛利率波动控制在小范围内,为其业绩稳定增长提供基础。 图表3:公司2022年业绩承压 图表4:公司毛利率相对平稳且高于行业水平(%) 图表5:公司净利率相对平稳且高于行业水平(%) 图表6:公司ROE处于相对平稳高水平(%) 公司围绕市场趋势强化布局,扩产规划协同新品交付,股权融资并行。 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自2007年上市后快速下降并维持在1左右的低水平,体现出公司固定资产建设速度与营收的高增速相近,另一方面从其四轮募股投资项目也可看出,公司积极进行产品线扩张、产能扩充。 公司以非定向增发的融资方式支撑其高速扩张,四轮增发融资前公司均因扩产需求而采用银行授信额度,出现期末借款余额较高、资产负债率上升的现象,而三次成功增发募资后,公司偿债能力得以提高,“债+股”并行融资之下,公司“提升产能+新品交付”的长期战略得以顺利推进。 公司资产周转率、负债率呈上升趋势,整体稳健。2021年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为0.53次,近年资产周转率有所提升,其中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略有下降、回款速度加快,存货周转天数呈波动上升趋势。1H22年公司负债率为45.55%,公司负债率总体逐年上升,但是考虑到公司产能也在逐年扩充,整体财务经营较为稳健。 图表7:公司融资情况支撑前瞻性新品布局及产能交付 图表8:公司四轮募股投资项目围绕市场趋势强化布局 1.2、紧跟产业趋势,积极布局汽车电子/光伏储能领域 汽车电子方面,电动汽车出货将持续出货,带动车用电子出货提升。从2020年起纯电动车、混动车渗透率、出货量呈攀升趋势,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22年1-10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518.4万辆,同比增长116%。根据国金证券电车组参考Marklines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0、18.7、23.4百万辆,对应渗透率达到17%、23%、29%,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为9.00、10.74、12.49百万辆,对应渗透率为34%、41%、47%。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带动电感等电子元件用量大幅提升。汽车电子磁性元件主要是电感与变压器,应用于OBC、DC-DC、电驱电控系统、逆变器、BMS等场景中,主要起到筛选信号、过滤噪声、稳定电流及抑制电磁波干扰等作用。根据IHS数据预计,随着动车渗透率提升,车用电子占整车成本比重预计将于2030年增加至约45%,电感用量方面,由传统汽车升级至电动汽车,单台汽车电感用量将由300颗增加至600颗以上。 图表9:电动汽车出货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 图表10:车用电子占整车成本比重将提升 车规元器件认证周期长,可靠性要求更高。车规级电子元器件通过AEC-Q认证是车用ECU质量和可靠性保证的前提条件,通过AEC-Q200认证是电子元器件进入Tier 1供应链的第一步,涉及到安全的应用场景,ADAS辅助驾驶等应用还需要满足功能安全标准ISO26262。一款车规级芯片或元器件从前期选型、硬件设计、ECU的A/B/C样件,经过DV/PV/EMC试验后装车ET/PT,通常需要2年左右时间才能进入整车厂的供应链。 抢先进入车规供应链体系的企业有先发优势。车规级电子元件与消费电子在应用上主要不同在于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防护有更高要求,需要能够承受高湿度、发霉、粉尘、水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的侵蚀;保证高可靠性,满足大规模量产过程中良率要求、以及质量的一致性要求,因此车规认证周期较长,进入供应目录将不会被轻易替换,已经进入供应链体系的企业有先发优势。 图表11:车规级芯片产品开发周期 图表12: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元器件产品要求对比 国内厂商加速渗透车用磁性元件市场。车用磁性元件目前主要是海外厂商为主导,包括胜美达、TDK、太阳诱电等等,海外欧美、日本及中国台湾磁性元件厂商成立时间早,相较于中国大陆厂商技术积累深厚,有利于切入技术要求更高、客户壁垒更高的车用领域,国内可立克、京华泉、公司已逐步向车用磁性元件渗透,切入全球领先车企供应链体系。 车用磁性元件需求提升,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400亿元。磁性元件主要包括电子变压器、电感两大类 ,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所电车组参考Marklines数据统计,2020、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3.0、6.4百万辆,汽车总量分别为77.1、80.4百万辆,对应假设2022-2025年全球燃油车销量分别为70.4、66.4、61.7、57.0百万辆,新能源车销量为10.0、14.0、18.7、23.4百万辆,其中纯电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