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宏观深度报告:2023年宏观展望:通往繁荣之路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深度报告:2023年宏观展望:通往繁荣之路

2022-12-08何宁开源证券金***
宏观深度报告:2023年宏观展望:通往繁荣之路

第一篇通往繁荣之路 1933年3月,《泰晤士报》发表了凯恩斯“通往繁荣之路”系列文章,记录其对英国繁荣之路的思考,并将宏观调控推广至世界。本文引用其表述,主要考虑:第一,2023年是中国疫后复苏关键之年,寄予“通往繁荣”之希冀,表达中国经济总体复苏向上的观点;第二,面对不确定性,阶段性的反复和资产波动加大恐难避免,疫后复苏需要一个过程;第三,采取扩张政策,财政应有所作为。 回顾过往,“宏观不可测”由主客观原因造成,指向既要保持高频跟踪,又要抓住本质,向“金字塔”顶层寻求答案,即经济-政策-哲学-人性。展望未来,疫后关键词聚焦“后疫情时代、和平红利弱化、中国式现代化”,指向全球存在走向长期类滞胀的可能,而中国则要“统筹发展与安全”。 第二篇海外主线:通胀与衰退交织角力 衰退与通胀或将成为2023年海外经济的两条主线。美国方面,通胀缓慢回落; 衰退前瞻指标叠加经济、就业的放缓指向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难度较大;为控制通胀,美联储在2023年可能不会降息。欧洲方面,大概率陷入滞胀局面。新兴市场方面,发生大规模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经济可能陷入衰退。 第三篇国内主线:短期疫后复苏,长期增速承压,预计2023GDP增速5.1% (1)全球效率往事与中国式现代化:人口红利消失致潜在增速中枢下移,测算我国未来五年潜在增速可能落在5.2%-5.4%,疫情或额外向下冲击1.3个百分点。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向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要动能。 (2)疫后复苏主线:防疫将优化,经济望回暖,节奏先慢后快,波动先大后小。 地产端:政策“托而不举,托底无忧”,供需端有望接续加码;基本面稳中有升,结构更趋分化。疫后居民消费半径回升将在短期为地产销售提供显著支撑;但居民真实购房意愿修复不足、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商品房销售短期仍有城镇化支撑,长期回归人口基本面。预计2023年地产投资增速3%、地产销售增速0%。 消费端:国内疫情优化进入1.0阶段,各地“走小步不停步”,博弈之下后续防疫优化节奏或可变。海外经验指向防疫放松后工业生产大多恢复,消费表现不一。对于我国,消费在T+1期(按季度)可能波动加大,T+2、T+3后稳步修复,测算疫后国民超额储蓄累计1.7万亿元、叠加消费券等政策加码,预计2023年社零修复至6.0%,其中场景消费和高端消费弹性更大。 其他分项:制造业: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为7%,利润传导+政策支持+自主可控+国家安全,高端先进制造或有长足发展空间。基建:2022年项目延续施工、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容、政策性金融工具或有支持,民间资本、一带一路等新动能支撑下,预计基建增速约为6%。出口:外需拖累出口,全年预计负增,汽车出口和东盟贸易可能成为结构亮点。 (3)通胀:CPI平稳回落,PPI小幅回升,CPI-PPI年中或迎来拐点。 (4)汇率:短期破“7”或仍将反复,后续双向波动或成常态。 第四篇国内政策:宽财政宽信用,货币端边际收敛 政策走向:2023年可能是宽财政+宽信用+货币端逐渐收敛。(1)宽财政:预计专项债扩容至4.5万亿、赤字率提高至3.2%左右、准财政或将常态化发力、测算广义财政赤字预计为8.6万亿元,广义财政赤字率可能升至6.7%;(2)宽信用:预计社融、信贷增速回升,节奏可能前低后高;(3)货币端先宽松,后逐渐收敛。 预计短期货币维持宽松;待2023年Q2经济逐步企稳回升,货币端可能边际收敛,但速度预计不会太快。结构性政策继续支持基建、制造业,稳地产,加大对绿色、科技创新、小微、普惠养老等扶持力度。 政策创新研判:财政直达消费,货币直达风险。当下中国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考虑财政直达消费;同时对于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考虑货币直达风险。 第五篇资产配置:国内股好于债,海外波动加大 国内:预计股好于债。年初关注预期,随后关注基本面改善。行业方面,“预期”角度可关注防疫优化升级带来的消费改善,以及地产宽松;兑现角度,看好下半年高端制造业和消费的趋势性复苏(例如可选消费、高端消费和场景消费)。 海外:波动性与不确定放大。美元、美债先高位震荡再回落,美股震荡。短期来看美元>美股>美债>黄金>原油;再往后:美债>黄金>美股>美元>原油。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超预期,俄乌冲突反复超预期,美国经济超预期衰退。 1、第一篇通往繁荣之路 1933年3月,《泰晤士报》发表了由四篇文章组成的一个系列,凯恩斯将之命名为“通往繁荣之路”,记录了其对英国繁荣之路的思考,并将宏观调控逐渐从一国推广至世界。本文引用其描述,主要有三点考虑:第一,2023年是中国疫后复苏关键之年,寄予“通往繁荣”之希冀,表达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总体复苏向上的观点; 第二,面对不确定性,阶段性的反复和资产波动加大恐难避免,疫后复苏需要一个过程;第三,采取扩张政策,财政应有所作为,财政扩张程度、方向对国民收入增加和经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篇“通往繁荣之路”是我们年度策略报告的先导和概括,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对过去一年宏观运行框架的反思总结。第二,2023年海外和国内宏观运行主线概括。第三,2023年资产配置核心结论。第四,两点政策创新研判。 1.1、宏观分析逻辑遵循“金字塔结构” 1.1.1、回顾过往,“宏观不可测”由主客观原因造成,向“金字塔”顶层寻求答案 反思:市场一致预期出错,归咎于谁? 站在2021年这个时点,市场对2022年国内宏观环境的判断突出“稳字当头”,对“稳增长”的预期一致偏强,然而现实却非“一帆风顺”;年初海外俄乌冲突、国内疫情反复两大“黑天鹅”冒头,宏观环境被“弱现实”与“强预期”主导;年中之后总量政策力度边际放缓,结构支持加码,疫情亦有反复,“预期”与“现实”在动态调整中逐渐缩小缺口;临近年底,“强预期”终难带来“强现实”。回顾2022年的宏观环境演绎,为何市场一致预期是错的?我们认为有两点解释:第一,宏观环境愈加复杂,内有疫情反复,外有和平红利弱化,客观上更难预判,“黑天鹅”频出。 第二,主观上,市场善于做趋势外推,而对本质把握不够,需修炼内功。 启示:灵活应对不确定性,向“金字塔”顶层寻求本质。 百年变局,波动加剧,过去一年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示:第一,保持灵活,应对不确定性。对于客观上难以把握和预测的宏观事件,做好高频跟踪,例如疫情进展,俄乌冲突等,做好“不确定性”下的及时定位。第二,尽量抓住问题的本质,向“金字塔”顶层寻求答案。把宏观研究比作一个金字塔,越靠近塔尖的越是本质,也越具确定性,下一层某种程度上是由上一层决定的。一个公认的事实是,跳出经济本身看,从低至高的顺序应是:经济、政治、哲学、人性。若经济基本面有不确定性,就向上找政策的确定性;若政策也不确定,就向上从哲学角度分析,而本质即是人性。在这一框架下,疫后修复中,恐难对短期消费、地产弹性太乐观;但政策大概率向疫情优化方向演变,节奏和方式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中长期一定是乐观的。这种思考方式帮助我们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的方向,且在关键时点做出改变。 庆幸:“不可测的一年”我们仍做出了一些可贵的预判。 第一,基建持续向好,美联储加息提速。当政策具有较大确定性时,我们赋予政策分析更高权重,判断国内基建一枝独秀且韧性持久;当“宏大叙事”的逻辑存在多重扰动时,我们赋予基本面分析更高权重,预判美联储会坚持鹰派加息。 第二,政策重要,那就高频跟踪。我们从经济增长、基建、就业、货币、财政、地产、消费等方面周度高频跟踪政策,对政策把握总体正确、及时。 1.1.2、展望未来,疫后三大因素交织,统筹发展与安全 试着勾勒一个“疫后三角”图景,即三大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和平红利弱化、中国式现代化相互交织影响。首先,“后疫情时代”决定疫后复苏阶段过去之后,疫情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中长期的向下冲击,导致全球潜在经济增速中枢整体下移。 其次,和平红利弱化叠加能源变革,使疫后需求恢复与能源、劳动力的供需失衡交织,通胀变得异常韧性,通胀中枢中长期整体上移;同时,能源、粮食、产业链安全重要性提升。最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重视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精神文明、共同富裕、绿色、和平等方面,决定了经济增速并非单一衡量指标,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带来发展新动能,同时评估体系更趋多样化。 因此,对于全球,上述背景指向未来需警惕长期类滞胀的可能性,要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予以应对。对于国内,更加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决定了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我们理解:一方面,要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经济需保持一定的增速。另一方面,“发展要安全”,例如关注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 1.2、2023年的宏观运行主线 1.2.1、国内:疫后恢复的关键之年 2023年是疫后修复的关键之年,仍需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速,预计GDP同比可能在5%以上。关键词是“后疫情时代”、疫后修复、地产维稳、宽财政宽信用。 第一条主线:人口红利消失导致潜在增速中枢下移,测算我国未来5年潜在增速可能落在5.2%,疫情可能额外向下冲击1.3个百分点。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向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要动能。 自互联网泡沫以来的二十年间,全球产出效率持续处于下行通道。主要经济体在2000年以来人口红利接连殆尽,盲目扩张追求增长不可取。我国人口增长先于技术进步,2016年生产者比率见顶回落,同年增加值率进入上行通道,一定程度承接了人口红利的消退。从潜在增速看,若与东亚经济体对标,未来5年中国GDP增速中枢或落在5.2%-5.4%,但新冠肺炎可能额外向下冲击1.3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向要向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要动能。 第二条主线:疫后复苏关键之年,防疫将优化,消费望回暖,节奏先慢后快,波动先大后小,消费恢复弹性可能介于东南亚和欧美之间。 政策面看,2022年11月以来,国内疫情优化进入1.0阶段,各地“走小步不停步”;同时提高疫苗接种率,药物、后遗症研究等储备为进一步优化提供基础;随着“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博弈演变,防疫优化节奏也可能发生改变。基本面看,海外经验显示,防疫放松后美国经济边际提速、欧亚修复偏弱;工业生产大多恢复,消费表现不一。对于我国,预计消费在防疫放松的T+1期可能存在不确定性,T+2、T+3期(此处按季度算)后有望稳步修复。从超额储蓄、消费券加码、亚洲地区放开经验三个维度分析,预计2023年社零修复至6.0%,其中场景消费和高端消费弹性更大。 第三条主线:地产政策“托而不举,托底无忧”,基本面稳中有升,结构更趋分化;预计2023年地产投资增速3%、地产销售增速0%。总体看,短期仍有城镇化空间支撑、长期回归人口基本面。 政策层面看,2022年地产宽松从需求端、到保交楼、再到供给端逐渐加码,经历了三阶段的发展。供给端,地产已形成信贷、发债、预售资金等多个维度的融资支持政策体系,且预计后续仍会加码政策,房企和相关链条信用修复的确定性较强; 需求端仍有望维持宽松,房贷利率继续下调。基本面角度看,预计全年地产投资增速3%、地产销售增速0%。一方面,疫情对居民消费半径的制约逐步消退,可阶段性显著改善地产销售。另一方面,居民真实还本付息率和居民杠杆率空间有限,真实购房意愿修复不足,地产修复可能更趋分化。总体看,短期仍有城镇化空间支撑、长期回归人口红利消退的基本面。 第四条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容、提高赤字率、视情况使用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助力宽信用。 2022年财政政策较以往加大力度,包括大规模专项债发行,6000亿以上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亿专项债结存限额、减税降费、大规模留抵退税等。我们测算2022年广义赤字约有7.52万亿,广义赤字率达6.2%。展望2023年,财政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预计地方政府专项债可能扩容至4.5万亿,赤字率扩大至3.2%,由此判断,广义财政赤字预计为8.6万亿(4.5+4.1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