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总量组 证券研究报告—策略深度报告 分析师:杨欣(分析师)联系方式:0871-63577091 邮箱地址:yangxin@hongtastock.com资格证书:S1200522090001 2022年12月07日 2022年11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报告摘要 基数效应以及外需回落的背景下,出口增速下滑已经是市场的一致预期,但是11月出口增速较前值大幅回落8.4个百分点,降幅较大,反映出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风险。 究其原因,一是海外需求大幅下滑造成的贸易需求量减少。二是海外企业库存高企,面临一定的去库压力。三是国内生产活动受疫情扰动,外贸企业接单和生产等受到一定影响。 分地区看,对美国和东盟的出口金额增速大幅回落,11月分别为-25.4%和5.2%,前值为-12.6%和20.3%。对欧盟出口增速由-9.0%下滑至-10.6%。分商品看,出口金额增速回落的商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回落程度也进一步加深。 进口增速下滑一方面与内需低迷相关。国内生产端受疫情扰动,需求端整体偏弱,叠加天气寒冷进入施工淡季,原材料和中间品进口需求回落。另一方面与去年的高基数有关。比如去年因供需紧张,提高煤及褐煤进口力度,去年同期进口金额同比增长了762.6%(前值是291.9%),今年进口金额增速就为-26.0%(前值2.8%)。 往后看,在俄乌冲突、欧美经济下行压力下,我国出口下行压力仍存。从需求指标来看,据IMF预测,2023年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会下滑,特别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下滑幅度更大。经济增速放缓后全球贸易需求减少。从库存指标来看,美国大部分耐用品和非耐用的库存销售比都已经回升至疫情前水平,低需求下企业被动累库,补库动力不强。从购买力指标看,海外通胀依旧高企,居民实际购买力萎缩,压制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目前来看,外需的下行速度大于内需的修复速度,经济增长面临压力。明年外需大概率会继续下行,同时也会对制造业投资造成一定拖累。信心受损以及局部冲击下消费和地产的回暖还需要一定时间。基建投资可能会继续发挥托底经济增长的作用。还需要更多增量政策出台以推动经济修复。 相关研究 11月PMI下行主要受疫情影响 2022.11.30 2022年10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点评 2022.11.27 10月经济增长的四个关注点宽信用道阻且长 2022年10月物价数据点评 独立性声明 2022.11.15 2022.11.11 2022.11.09 风险提示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正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地缘政治冲突、外需回落幅度超预期。 正文目录 未找到目录项。 图目录 未找到目录项。 表目录 未找到目录项。 以美元口径计算(下文同),2022年1-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9%(前值7.7%),其中出口同比增长9.1%(前值11.1%);进口同比增长2.0%(前值3.5%);进出口差额8020.4亿美元。从单月数据来看,11月出口金额同比减少8.7%,前值-0.3%;进口同比减少10.6%,前值-0.7%;贸易顺差698.4亿美元。 基数效应以及外需回落的背景下,出口增速下滑已经是市场的一致预期,但是11月出口增速较前值大幅回落8.4个百分点,降幅较大,反映出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风险。 究其原因,一是海外需求大幅下滑造成的贸易需求量减少。制造业PMI是反映国家经济景气度的领先指标,全球PMI下滑0.6个百分点至48.8%,处在低景气区间。主要国家中美国制造业PMI下行至49%,是2020年6月后首次回落至50%以下;欧元区PMI为47.1%,持续位于低景气区间。11月韩国出口金额同比下滑了14%(前值-5.7%),同样印证全球需求的走弱。 二是海外企业库存高企,面临一定的去库压力。以美国为例,11月PMI 客户库存指数上行7.1个百分点至48.7%,已经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三是国内生产活动受疫情扰动,外贸企业接单和生产等受到一定影响。贸促会表示受疫情影响,中国外贸企业难以及时赴海外参加各类展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开拓新客户、承接新订单。 分地区看,对美国和东盟的出口金额增速大幅回落,11月分别为-25.4%和5.2%,前值为-12.6%和20.3%。对欧盟出口增速由-9.0%下滑至-10.6%。我国对最终消费地区和贸易中转地区出口增速的同步下滑进一步证明了全球贸易需求走弱的趋势。 分商品看,出口金额增速回落的商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回落程度也进一步加深。1)海外生产转弱,生产资料和中间零部件等商品出口大幅下滑。未锻轧铝及铝材同比下滑18.2%(前值-1.6%)。机电产品出口金额同比下滑11.4% (前值-0.2%),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同比下滑28.3%(前值-16.5%)、集成电路同比下滑29.8%(前值-1.6%)。 2)手机出口金额同比下滑33.3%(前值7.0%),除需求下滑影响外,可能与局部地区生产受冲击有关。 3)服装及衣着附件、玩具出口持续低迷,增速为-14.9%和-22.0%(前值 -16.8%和-17.6%);箱包及类似容器增速下滑8.2个百分点。终端消费品出 口增速下滑与海外库存积压有关。比如今年9月美国服装及服装面料的批发 商库存销售比为2.9,远高于2019年2.0-2.1的水平。 4)家用电器和家具及其零件的出口金额分别同比下滑22.9%和15.9%,地产后周期产品出口增速的持续回落与海外加速降温的地产周期相关。 5)汽车继续维持较高的贸易热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13.1%,数量同比增长68.2%,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优势对外贸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进口增速下滑一方面与内需低迷相关。国内生产端受疫情扰动,需求端整体偏弱,叠加天气寒冷进入施工淡季,原材料和中间品进口需求回落。重点商品中,钢材进口金额同比下降34.5%(前值-19.7%),进口数量同比下降47.0%(前值-31.9%);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同比下降27.6%(前值-1.1%),进口数量同比下降25.3%(前值-17.1%)。 另一方面与去年的高基数有关。比如去年因供需紧张,提高煤及褐煤进口力度,去年同期进口金额同比增长了762.6%(前值是291.9%),今年进口金额增速就为-26.0%(前值2.8%)。 往后看,在俄乌冲突、欧美经济下行压力下,我国出口下行压力仍存。从需求指标来看,据IMF预测,2023年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会下滑,特别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下滑幅度更大。经济增速放缓后全球贸易需求减少。从库存指标来看,美国大部分耐用品和非耐用的库存销售比都已经回升至疫情前水平,低需求下企业被动累库,补库动力不强。从购买力指标看,海外通胀依旧高企,居民实际购买力萎缩,压制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目前来看,外需的下行速度大于内需的修复速度,经济增长面临压力。明年外需大概率会继续下行,同时也会对制造业投资造成一定拖累。信心受损以及局部冲击下消费和地产的回暖还需要一定时间。基建投资可能会继续发挥托底经济增长的作用。还需要更多增量政策出台以推动经济修复。 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 宏观总量组 消费组 生物医药组 智能制造组 高新技术组 李奇霖 021-61634272 黄瑞云 010-66220148 代新宇 0871-63577083 王雪萌 0871-63577003 肖立戎 0871-63577083 新材料新能源 汽车 质控风控 合规 唐贵云 0871-63577091 宋辛南 0871-63577091 李雯婧 0871-63577003 周明 0871-63577083 公司声明: 本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客户。 本报告的作者是基于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本研究报告。本报告的信息来源合法合规,本公司力求但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中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 本公司已采取信息隔离墙措施控制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以尽量防范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承销保荐、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视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中的观点、结论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报告也没有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投资者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投资者不应以本报告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报告做出决策。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应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或发布。否则,本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征得本公司同意后引用、刊发,则需注明出处为"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所有于此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本声明条款具有惟一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