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新三板公司研究报告:纳科诺尔:锂电池辊压设备“小巨人”,下游扩产业绩迎来上升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新三板公司研究报告:纳科诺尔:锂电池辊压设备“小巨人”,下游扩产业绩迎来上升期

2022-12-05诸海滨开源证券点***
新三板公司研究报告:纳科诺尔:锂电池辊压设备“小巨人”,下游扩产业绩迎来上升期

国内锂电池极片辊压设备龙头,2022H1营收增长63.42% 纳科诺尔于2000年成立,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锂电池辊压设备的研发与生产,目前拥有国际领先的辊压技术,是国内冷、热辊压设备龙头。通过不断的客户积累与拓展,目前已成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特斯拉、三星SDI等龙头公司供应商。随着下游企业需求量的提升,2021年、2022年H1业绩持续回暖,2021、2022H1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93、2.53亿元,同比增长289.39%、63.42%。2021年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2022H1实现归母净利润3198.23万元,同比增长92.21%。 目前订单量充足,伴随下游的持续扩产,业绩有望继续提升。 锂电池厂商迎来扩产潮,动力+储能需求双驱动,下游发展前景可期 下游锂电池厂商迎来大规模扩产潮,2021年锂电行业投资额与投资数量均达到高峰,据盖世汽车统计,目前国内主要锂电池厂商2025年规划新增锂电池产能已经达到3TWh。动力电池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车发展超出预期,动力电池的需求量被进一步拉动,预计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在2025年超过1000GWh,对应CAGR超过45.3%。储能电池方面,顶层文件指导储能电池从商业化初期走向规模化,有望成为锂电池增长最快的细分行业之一,预计我国储能锂离子电池2025年出货量达到180GWh,4年CAGR为43.6%。 产品技术指标国内领先,布局碳纤维预浸布生产设备打开新业务空间 公司拥有的专利从2015年的18项迅速增长为2022年的74项,技术实力牢靠,目前热辊压产品最高辊压温度已可达400℃,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公司于2020年研发出国内首条高性能碳纤维预浸布生产线,开拓新业务区间,预计全球碳纤维市场2025、2030年需求分别达到20万吨、40万吨,对应CAGR为13.31%、14.11%,碳纤维市场需求量稳步上涨,有望拉动相关生产设备行业。 公司市盈率 TTM 为19.15X,可比公司平均市盈率 TTM 为34.08X 估值对比而言,可比公司平均PE TTM为34.08X,中值为29.38X,公司最新PE TTM 为19.15X,与可比公司相比估值水平较低。随着下游锂电厂商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锂电辊压设备供应商有望迎来较大机遇。此外,碳纤维预浸布生产线设备也已形成订单,有望形成新业务增长点。综上,公司业务发展前景良好,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单一风险、跨行业开发风险 1、公司情况:专精特新“小巨人”,电池极片辊压设备龙头 1.1、发展历程:电池极片辊压设备龙头,不断拓展下游客户 纳克诺尔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电池极片辊压设备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前身为邢台压延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自诞生以来便专注于电池极片辊压设备的生产研发。 于2021年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并于2022年5月入选工信部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图1:成立于2000年,于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付建新、穆吉峰、耿建华,三人为一致行动人。截至2022年半年报,三人分别持有公司23.61%、13.26%、10.52%的股份,总计占公司总股数的47.39%。 图2: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付建新、穆吉峰、耿建华 1.2、业务信息:拥有锂电辊压、非锂电、碳纤维预浸布等生产设备产品 产品依据其功能及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三大类,锂电池辊压机、非锂电行业设备以及碳纤维预浸布生产设备。其中锂电池辊压机是核心产品,长期贡献大部分营业收入。在以辊压机为基石的情况下,公司进一步向外扩展,2020年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条高性能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丰富了产品矩阵。 表1:主要产品分为锂电池辊压机、非锂电行业设备及碳纤维预浸布生产设备三大类 1.3、商业模式:采用直接销售模式,客户与锂电池生产行业绑定 销售模式为订单直销模式,订单主要通过直接与客户接洽获得。公司也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加强客户资源开发力度,设置市场部,负责接洽客户,制定销售计划,跟踪客户动态,挖掘客户的进一步需求。销售网络以粤、浙、沪等东南部沿海地区为源点向内地散射性分布,遍布于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 从销售区域来看,境内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境内销售额为35,042.2万元,占比为89.12%,为收入主要来源。境外业务量正在打开,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大量境外订单无法确认收入,2021年境外收入为4,275.44万元,占比为10.87%,相比疫情前同比增长107.83%,营收占比提升1.31pcts。 图3:境内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 主要客户为锂电池生产商。公司自2019年来与客户签署保密协议不再展示客户信息,但主营业务与客户主体结构没有明显变化,从2016-2018披露信息可以发现,客户主要为锂电池生产商,该三年内主要客户为比亚迪与宁德时代,此外还包括:特斯拉、日本松下能源、韩国三星SDI、天津力神、ATL新能源、瑞士特米高、德国博世、比克国际等400多家。 表2:2016-2018年度前五大客户多为锂电池生产商 客户集中度较高。2021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为58.27%,客户集中度较高。除2020年外,第一大客户营收占比呈现上升趋势,由2016年的22.65%上升至2021年的32.31%。 图4:客户集中度较高,第一大客户营收占比呈上升趋势 1.4、财务变化:下游电池厂商扩产营收提升,2022H1营收2.53亿元 2021年、2022H1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2.53亿元,同比增长289.39%、63.42%。公司2021年及2022年H1营业收入均实现较大增长,主要由于一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量已销售产品无法正常确认收入导致营收下跌,2021年确认收入大幅增加;二是该期间内汽车产业复苏,大量锂电池企业加速扩产,公司作为上游锂电设备产商充分受益,产品销量快速增长。分产品看,轧机是营业收入主要来源,2021年轧机收入占比达85.19%,备辊收入占比为8.49%。 图5:2021及2022H1营收均实现较大增长 图6:2021年轧机营收占比达85.18%(单位:万元) 2021年及2022H1毛利率实现连续上涨,分别为17.92%及25.19%。分产品来看,轧机毛利率于2021年上涨8.85pcts,其他主营业务毛利率上涨1.45pcts,备辊毛利率下跌14.44pcts。 图7:2021年及2022H1毛利率实现连续上涨 图8:2021年轧机及其他主营毛利率上涨,备辊下跌 销售费用降幅明显,管理费用同比上涨。2022H1销售费用为286.98万元,同比降低65.43%,降幅明显,主要由于报告期间加强费用管控,提升精细化管理。2022H1管理费用为1222.96万元,同比增加59.83%,主要由于为提升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同比增长61%,工资费用上涨所致。此外,2021年、2022H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78%、1.14%及4.68%、4.84%,总体呈下降趋势。 图9:2022H1销售费用率为1.78%(-4.21pcts) 图10:2022H1管理费用率为1.14%(-0.09pcts) 2021、2022H1期间费用相比疫情前降幅明显,研发投入有逐步加大趋势。2021、2022H1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1.84%、14.22%,2018、2019年期间费用率为23.68%、20.47%,相比疫情前降幅明显,2022H1研发费用率为8.02%,相比2021年的4.79%提升3.23pcts,研发投入呈上升趋势。 图11:期间费用率对比疫情前降幅明显,2022H1研发费用提升3.23pcts 归母净利润与净利率回暖,2022H1实现归母净利润3198.23万元,同比增长92.21%。2019、2020年受行业竞争加剧、疫情冲击及部分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影响导致业绩承压,出现亏损,2021年及2022H1随着下游需求提升,净利率与归母净利润开始回暖,净利率分别为5.13%、12.66%。 图12:2022H1归母净利率为12.66% 图13:2022H1归母净利润3198.23万元(+92.21%) 2、行业情况:市场份额向龙头集中,下游厂商迎来扩张潮 2.1、概念解析:辊压机是前端核心设备,热辊压技术是未来方向 前端工艺是电池制造的核心工艺,关乎整条生产线的质量,电池极片的质量取决于前端设备的质量。锂电池制造设备行业为锂电池生产商上游行业,包括锂电池生产线上所需的各个设备。锂电池生产流程可以分为前端、中端和后端三段,工艺及对应设备分别为:①前端工艺,前端为极片制片环节,主要包括搅拌、涂布、辊压、分切以及极耳成形等工序,对应设备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制片机等。 ②中端工艺,中端为电芯装配环节,主要包括卷绕、叠片、入壳、注电解液等工序,对应设备为卷绕机、叠片机等。③后端工序,后端为电化学环节,主要包括电芯化成、分容、检测以及组装电池等工序,对应设备为化成柜、分容柜和机关焊接机等。 图14:锂电池生产流程可以分为前中后三端,辊压属于前端工序 电池极片辊压的精度直接影响电池储能量,寿命长度等关键指标。电池极片在完成涂布、干燥工艺后,活性物质与箔片的剥离强度很低,此时需要对其进行辊压,增强活性物质与箔片的粘接强度,以防在电解液浸泡、电池使用过程中剥落。合适的压实密度可增大电池的放电容量、减小内阻、减小极化损失、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利用率。极片辊压一般由双辊压机完成,双辊压机是由两个铸钢压实辊以及电机和传动轴组成。开启辊压模式后,电机带动上下辊同时转动,收卷机构拉动极片将稳步穿过辊压间隙,最终被压到所需压实密度。 图15:通过辊压机可以使极片受压成型,增加极片致密度,从而提高电池性能 热辊压技术逐渐成为辊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电池极片辊压技术最早来源于钢材和有色金属压延,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和美国率先将该技术应用于电池极片生产。电池极片辊压技术二十年间经历了传统的平板压制——冷辊压——热辊轧的技术变化。目前平板压制技术已被市场淘汰;冷辊压技术发展时间较长,技术成熟并已实现大规模生产,成为目前市场主流;新生的热辊压技术较冷辊压技术,有着降低加工压力、减少电池材料损伤、提高循环寿命、提升电池的体积密度、提高循环寿命、提高电池一致性、减小了电池内阻等诸多优势。因此,加热辊压技术能够解决现在电动汽车电池一类的电池性能需求,促进高效储能以及电动汽车电池真正商业化,将是未来辊压技术的发展方向。 图16:热辊压技术是未来辊压技术的发展方向 2.2、行业现状: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1200亿元,份额向行业龙头整合 国内厂商基本占据低中端市场,依靠技术积累与性价比优势向高端市场进发。 我国锂电设备行业起步较晚,初期由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中低端玩家众多,高端市场多被日本、韩国等国际品牌占据。随着我国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国内锂电池及锂电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叠加先天的地理优势带来的更快的售后反应速度以及价格优势,国内厂商近年来不断向高端市场进发,锂电产业链的优秀企业已开始发力国际市场,逐步进入日韩等海外电池供应链体系,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龙头效应逐渐体现。 锂电设备行业国产化水平已达九成。据GGII调研统计,2019年中国锂电设备国产化率达90%,前端设备国产化率达88%,中端设备国产化率达90%,后端设备国产化率达95%。在CATL、比亚迪为代表的方形动力电池的带动下,方形电池设备的国产化率90%以上;在比克、力神等圆柱电池企业带领下,国内圆柱电池部分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5%,国产化率大幅提升,行业整体国产化率已达到较高水准。 图17:锂电设备2019年国产化率达90% 图18:前、中、后端设备国产化率达88%、90%、95% 国内锂电设备细分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锂电池厂商出于降低成本对设备一体化和自动化的需求。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