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世纪评级]:2022北京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2北京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2022-11-15邵一静新世纪评级℡***
2022北京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北京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2) 公共融资部邵一静 经济实力: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 新中心,受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较大,在“京津冀一体化”和“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北京市地区经济规模和人均GDP在全国排名前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21年,全市经济延续稳步恢复态势,当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3亿元,排名与上年相同,位居全国各省市第13位,单一城市第2位; 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增速上升了7.3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4.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8.4万元,仍稳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持续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同时积极推动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翼”发展。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92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8%,受疫情反复影响,经济增速处于较低水平,分季度看,在2季度出现下降后,3季度止跌回升;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227.3亿元,增长3.5%,服务业为全市经济持续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 北京市各区发展较不均衡,中心城六区产业基础良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发展新区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受益于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大兴机场通航等利好因素,加之政府对城南地区的扶持,城市发展新区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生态涵养区是京津冀西北部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投资、消费和出口规模也相对较低。2021年海淀区和朝阳区分别实现GDP9501.7亿元和7617.8亿元,稳居全市前两位,占全市GDP的比重约23.6%和18.9%,投资、消费和出口规模也处于各区领先地位。西城区和东城区以5408.1亿元和3193.1亿元的GDP居第三和第四,且人均GDP超过40万元,对全市拉动作用明显;顺义区和丰台区GDP超过2000亿元,大兴区、昌平区、通州区、石景山区和房山区处于居中水平,GDP处于800-1500亿元之间,其中大兴区表现惊艳,GDP增速高达56.40%,主要是以生物医药为龙头的主导产业起到了强势推动作用,当年大兴区GDP规模超过昌平区和通州区,排序由上年的第九位升至第七位。此外顺义区和昌平区GDP增速也超过了10%。 财政实力:北京市财政实力较强,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首次负增长,2021年恢复增长,当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32.31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 较上年提升了13.8个百分点,主要是头部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新冠疫苗生产 企业业务迅速增长及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批发零售业和商务服务业经营活动恢复较快等因素所致。此外北京市不限价地块成交持续增加带动土地出让总价提升,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持续提升,2021年为2705.7亿元,同比增长16.76%。2022年上半年度,受留抵退税及集中供地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基金收入均有所下降。 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三产发达,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 541.50亿元、490.20亿元和424.20亿元,明显领先于其他各区;东城区、顺义区、丰台区、昌平区和大兴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亦超过百亿元,当年仅门头沟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幅下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大,2021年海淀区、朝阳区和丰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 344.19亿元、334.18亿元和229.32亿元,排名各区前三位;生态涵养区和首都功能核心区基金收入规模相对较小。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2021年怀柔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大兴区、通州区、昌平区和顺义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均超过100%,基金收入对地区财力贡献较大。 债务状况: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债务呈现较快增长趋势,2021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为8770.76亿元,同比增长44.65%,2021年末北京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 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较上年同期上升了37.28个百分点至147.85%,仅高于深圳和上海,总体看,北京市政府债务规模适中、风险可控。 下辖区中,朝阳区、昌平区、大兴区和顺义区政府债务规模较大,2021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910.28亿元、804.40亿元、713.07亿元和621.73亿元,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昌平区、房山区、大兴区和怀柔区2021年末政 府债务余额是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倍以上,东城区和西城区政府偿债 压力较轻,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能够被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所覆盖。西城区、海淀区和市本级是北京市主要发债区域,相关区域城投债务及城投有息债务规模虽然较大,但区域经济、财政实力雄厚,产业基础好,且企业资产质量好,盈利能力强,整体债务负担处于合理水平。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比,平谷区、大兴区和昌平区城投债偿付压力相对较大。 一、北京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北京市经济实力分析 北京市是我国首都,第三产业发达,全市支柱产业多元且保持较强的竞争力。2021年全市经济延续稳步恢复态势,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各省市第13位,单一城市第2位,排名与上年相同,人均GDP仍稳居首位。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持续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同时积极推动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翼”发展。 北京市是我国首都,是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进入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北京市国土面积1.6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0.17%,下辖16个行政区,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0.4万人,城镇化率为87.5%。 基础设施方面,北京市是全国铁路、公路和航空的交通枢纽,区域内交通发达,截至2021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2289.9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5.8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76.5公里,增加3.2公里;城市道路里程6167公里,比上 年末增加20公里。年末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7条,较上年末增加3条,运营线 路长度783公里,增加56公里,全年客运总量30.9亿人次,增长34.7%;2021年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3263.90万人次,同比下降5.4%,受疫情反复及北京大兴机场的分流影响较为明显,吞吐量排名从上年的全国第五下跌至第六。2019年9月底正式通航的大兴机场是北京市第二座大型国际枢纽机场,2021年 大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500万人次。 北京市旅游业发达,拥有故宫博物院、八达岭长城、恭王府景区、颐和园、香山等文化和旅游景点,2020年受疫情的负面影响,旅游业有所疲软;2021年疫情整体形势好转,加之2021年9月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开园,2022年2月北京市举办冬奥会,进一步带动全市旅游业发展,2021年全市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8.8%;实现旅游总收入4166.2亿元,增长43.0%。北京市教育资源丰富,拥有清华、北大等众多知名学府,“211”院校、“985”院校、“双一流”建设高校等高校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占比靠前。 从政策环境来看,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方面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较大。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北京市产业结构正在进一步升级,产业素质将进一步提高,北京市高能耗、高污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步实现产业转移,而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2017年,中共 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同时计划将通州打造为城市副中心,2019年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通州。近年来,北京市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基本完成一般制造业企业集中退出、区域性批发市场大规模疏解任务,同时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拉开,主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两翼”格局加快构建。虽然短期内产业转型升级会对北京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长期来看,产业的转型升级对缓解其人口压力和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从经济规模来看,2021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达到4.03万 亿元,位居全国各省市第13位,排名与上年相同。从单一城市经济规模看,北京市位居第2位,仅低于上海市。同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较上年大幅增长7.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40个百分点。产业转型升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人口压力,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0.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7.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8.4万元,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 “十三五”时期受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市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经济增长逐渐由高速向中速换挡,2016-2019年增速保持在6%-7%的区间,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处于偏低水平,仅1.20%,2021年经济增速回升至8.5%。 图表1.2017-2021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情况1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公报等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 1依据国家统计局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国家统计局组织各省(区、市) 统计局对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统一进行了修订。修订后,北京市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 331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477.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27508.1亿元。 图表2.2021年北京市与全国其他省市GDP及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Wind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从经济结构来看,从90年代起北京市就进入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3:18.0:81.7,第三产业占比保持在80%以上。近年来,北京市在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推进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 2021年,北京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268.6亿元,增长23.2%。北京市工业经历了从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向以汽车、电子、医药等符合首都发展方向的现代工业结构,2021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69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0%,增速提高了29.1个百分点。其中医药行业在疫�生产带动下、电子行业在集成电路领域带动下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分别增长252.1%和19.6%。高端产业增势良好,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二者有交叉)分别实现增加值10866.9亿元和9961.6亿元,按现价计算,分别增长14.2%和14.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7.0%和24.7%,分别比上年提高0.5个和0.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生产增长较快,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7.1%、21.7%和56.0%。 北京市第三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以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等产业为主,是全市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几年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保持在8成以上,202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9万亿元,增长5.7%,其中信息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4%,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文体娱乐业和住宿餐饮业等行业保持恢复性增长。 投资方面,随着城市建设从快速扩张转入平稳推进,北京市投资增长步伐逐步放缓,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虽然近年来,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较前期有所减缓,但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大幅 提高,对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投资布局向郊区转移,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投资比重增加。2021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2%,其中制造业增长68.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8.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1%。 随着新冠疫情形势好转,2021年北京市内外贸均实现回升,当年市场总消费额比上年增长11.0%,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