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老树新花,再孕机会。近年来以螺蛳粉、自热锅为代表的新式速食持续涌现,宝立、阿宽等企业亦在资本市场赚足眼球。不同于方便面、八宝粥等传统速食,新式速食品类复杂繁多,行业高度分散,市场认知度相对有限。华创食饮团队基于丰富的资料整理,深入剖析生意本质,挖掘产业运行的基本规律,进而对企业发展进行前瞻性演绎。 生意本质:天生被外卖压制,具有“休闲食品”属性,整体上是一门难经营的生意。方便速食定位食品,还原餐饮,本质是口味与便捷的折中,位于餐饮与食品的交界线。而新式速食相较传统速食,弱化方便属性,更加强调口味享受,经营思路向休闲食品靠拢。对比外卖,方便速食优先级靠后,因此错位竞争是发展关键,同时定价上限通常是外卖单价的80%。从细分维度看,餐饮业态空间越大、食用方式适用场景越多,相应的品类稳态空间往往更大。从供应链视角看,上游原材料高度分散,中游新品牌多以代工切入,下游渠道普遍强势,综合致使行业高度内卷,企业利润占比有限,是一门较难经营的生意。 品类盛筵:方便速食二次扩容,其中各类新式速食琳琅满目。需求端消费人群和场景变迁,叠加供给端持续焕新,方便食品整体规模二次扩容至约5000亿,5年CAGR约4.6%,其中冲泡类(含方便面)/自热类/轻烹饪并驾齐驱,分别对应空间750/120/230亿,我们测算到25年复合增速分别约为4%/16%/18%。除去方便面外,新式速食当前规模500亿,到25年复合增速约15%。 冲泡类:方便面销量触顶,高端化+拓品类是趋势,核心比拼线下渠道。 方便面量增基本停滞,康统龙头加码高端;方便粉丝规模约100亿,嗨吃家、食族人错位博弈;米饭、粥类、面食等初导入,当前体量有限。 自热类:供应链更关键,洗牌仍在继续,优势企业规模效应开始释放。 自热火锅仍在洗牌,整体规模60亿左右,其中餐饮品牌领先;自热米饭格局更加混乱,空间约60亿,食品企业占优。 轻烹饪:复刻地域性及难加工美食,品类更加长尾。当前螺蛳粉体量150亿,其余品类构成多样,企业体量多在5亿以下。规模效应弱化,线上占比更高,产品更新迭代快,对应企业研发及营销能力更加关键。 发展困局:放量难持续,线下待打开,盈利性较低。以上企业三大发展瓶颈,既是品类早期的阶段性必然,但问题更多来源于自身经营的缺陷。 体量魔咒:细分品类可替代性强,增长更依赖于持续营销,导致产品放量更快但往往也更短,增长红利大多集中在早期。 下沉乏力:线上线下定价难平衡,各个渠道之间利润难分配,致使企业下沉更为困难,新式速食线下天花板难打开。 盈利困局:稳态净利率应介于速冻与休闲食品之间,本可看至低双位数,但受格局压制及费投影响,当前主流企业盈利性普遍较差。 突围之路:立足实际禀赋,优先错位竞争,同时补齐短板。对比海外,当前国内企业多而不强,品类机会充裕,考虑到康统不大可能全方位发力,错位竞争存在突围可能。营收上,线上单品存在天花板,需依托品类拼盘式驱动增长,线下重点完善供应链压缩成本,向传统快消企业转型。盈利上,则需强化规模效应,积极做高溢价,细分品类上或有两轮洗牌,最终盈利呈现“√”型回升。 公司层面,按照初始基因可分为五类,其中有主业赋能及外部资本加持的企业更优。具体到标的上,康师傅&统一固守大众消费市场,定位较难转型,试水效果仍待进一步观察。颐海优势稳固,建议夯实线下壁垒,适当探索其他新品。宝立空刻短期高增无虞,但仍需积极储备新品。阿宽线上尝到甜头后,建议优化线下渠道,回归线下主战场。自嗨锅&莫小仙均需依托低价优势,加速渠道下沉。其余企业根据禀赋不同,路径亦有所分化。 投资建议:推荐宝立食品,关注颐海国际、阿宽食品。从成长的角度出发,两类企业更具投资价值:一是具有强爆品打造能力的企业,二是可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企业。推荐所处赛道高增速+格局优的宝立食品,同时关注持续夯实内功、先发优势明显的颐海国际,以及筹备上市的中高端方便面新锐品牌阿宽食品。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竞争加剧,终端需求回落,疫情反复冲击。 新式速食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本报告亮点为:1)对比外卖,深度剖析方便速食生意本质。本文指出方便速食定位食品,还原餐饮,本质是餐饮零售化改造产物,处于食品-餐饮黄金分界。同时通过对比外卖、剖析产业链,指出方便速食行业天生被外卖压制,是一门更内卷且难经营的生意。2)拆解细分品类全貌,预判品类发展趋势及空间。基于详细资料整理,给出细分品类增速及集中度,判断整体空间约5000亿,建议重点关注冲泡类/自热类/轻烹饪三条细分赛道,并测算未来CAGR分别为4%/16%/18%。同时梳理海外产业发展,指出国内方便速食已进入品类细分阶段,后续品类机会充裕。3)分析企业经营困境,并对当前发展瓶颈进行客观定性。分析当前企业普遍遇到三大问题,一是体量魔咒,二是下沉乏力,三是盈利困局,并提出以上瓶颈既是阶段性的必然,但问题更多来源于企业自身,优秀企业或可率先跳出困局。4)猜想企业后续突围路径,并对具体公司提供发展建议。首先认为康师傅、统一不大可能发力新式速食,小企业错位竞争存在机会。其次,提出企业线上需依托品类拼盘式驱动增长,线下需向传统快消企业转型。最后,建议企业实际禀赋出发,寻求最优增长路径,同时对颐海、宝立、阿宽等企业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投资逻辑 行业发展正劲,品类机会充裕。从成长的角度出发,两类企业更具投资价值:一是具有强爆品打造能力的企业,二是可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企业。建议关注品类高速成长+格局改善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具体到标的上,推荐所处赛道高增速+格局优的宝立食品,同时关注持续夯实内功、先发优势明显的颐海国际,以及即将上市的中高端方便面新锐品牌阿宽食品。 引言:伴随宝立食品上市、阿宽食品冲击IPO,二级市场对方便速食行业的关注热情快速提升,但行业整体高度分散,品类长尾化特征明显,且缺乏系统的研究框架。因此华创食饮团队基于丰富的资料整理,并深入产业结合实际调研,梳理出以下方便速食深度报告,其中针对以下四个核心问题重点回答: 1)生意本质:方便食品究竟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2)品类盛筵:大而杂的方便速食可如何分类? 3)发展困局:当前企业普遍遇到了哪些问题? 4)突围之路:是否存在突围可能?后续企业如何发展和破局? 一、生意本质:更低频的“休闲食品”,便宜但更麻烦的“外卖” (一)商业属性:餐饮零售化改造,口味与便捷的折中 定位食品:介于预制菜与休闲食品。本质是口味与便捷的折中,通过牺牲口感来缩短用餐流程。与预制菜属性类似,但多为粉面类主食,且集中在即食、即热类,而预制菜更多是各类菜肴、小吃副食等。定位上,方便速食更贴近食品,除部分速冻外,均可实现大规模通路运作,且部分由解馋、猎奇驱动,整体定位及企业打法向休闲食品靠拢。 还原餐饮:餐饮零售化改造产物。食品本质是卖产品,餐饮更多是卖服务,食品标准化程度更高、运输距离更长、保质期更久,生意的规模性、可集中度和需求稳定性更强。 方便速食扎根于餐饮,且通过零售化改造,实现了售卖场景、运作渠道、销售地域的横向扩充。 图表1方便速食位于餐饮与食品的交界线 传统速食VS新式速食:极致效率驱动VS更高口味追求。传统方便食品如方便面、火腿肠等,储存要求更低,应用场景更多,得以满足消费者极致的方便诉求。相较新式速食,传统速食凭借更快周转+更多场景,多以大单品形式存在,企业比拼成本优势及渠道深耕,反复厮杀后最终呈现较高集中度。而新式速食既提升用餐效率,又满足美味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休闲食品”属性,产品卖点更多在口味上,甚至衍生出上瘾性和社交属性。 图表2新式速食对比传统方便食品 (二)对比外卖:设置起速食定价上限,品类错位竞争是关键 与外卖呈现替代,错位竞争是关键。方便速食定位食品,决定其仍需加工、丰富度有限,对比餐饮属性的外卖,通常优先级更为靠后,因此错位竞争是品类发展关键。受外卖冲击13-17年方便面销量下滑,但伴随补贴收窄、速食产品结构升级,替代弹性趋于减弱。 外卖渗透低的业态往往更适合速食化。火锅对容器设备有一定要求,难以实现配送,粉面类与汤水分离配送口感难还原,风味亦有流失。对比茶饮、传统快餐等,类似业态天然不适合外卖,较低的外卖渗透下可孕育更大的产业机会。 外卖设置起价格上限。从劳动力流转的角度考虑,配送费、人工成本一般占外卖的20-25%,方便速食仍需消费者加工,故定价应不得高于同品质外卖价格的75-80%,如螺蛳粉袋装/外卖价格基本为10-12元/12-18元。且由于不同品类间亦存在替代,参考外卖实付单价20-30元,速食单价一般不高于25元。 改进外卖痛点可实现更高溢价。外卖缺陷一是食品安全,二是缺少烹饪的体验感,三是部分时间或地点无法配送,针对以上做出改进,是实现更高附加值的关键。如速食意面,一方面主打低脂健康,另一方面延伸出西餐新场景,赋予消费者自制大餐的成就感,进而可实现更高溢价,对应到意面毛利>40%。 图表3方便面需求量增速与外卖规模负相关 图表5方便食品价格/时间通常需小于外卖 图表6解决外卖痛点可提高附加值 (三)维度解析:餐饮业态决定受众规模,食用方式对应覆盖场景 方便速食可拆解为两个维度,一是对应的餐饮业态,决定需求总量,二是零售化改造的食用方式,对应场景覆盖。两两相互结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相应品类的稳态规模。 餐饮业态:方便速食还原餐饮,因此原始业态是决定品类空间的核心因素,背后实质是消费者的口味最大公约数,同时兼考虑外卖的替代效应。 食用方式:速食形态载体包括罐头、蒸煮袋、自热、速冻、冲泡等等,食用方式的不同,往往对应到品类场景覆盖的差异,但具体落地仍需考虑,不同形态下口味是否足够还原,优先平衡好产品的口感与方便性。 1)场景丰富度:速食场景关联性强,多为加班、宵夜、长途旅行等,更多场景覆盖对应更多需求。从易于储存携带、方便食用的角度出发,分加工方式,一般来说,常温如罐头>冲泡>自热>轻烹≈速冻微波。 2)还原程度:相较于餐饮,速食口感体验、社交属性等均有一定损失,若品类还原度较差(如冲泡饭等),必须通过低售价弥补,否则消费者接受度有限。 图表7方便速食细分品类规模因素拆解 图表8场景与餐饮业态的配对,左上角空间更大 (四)产业链视角:低门槛高同质,天生更加内卷 上游分散,下游强势,一门难经营的生意。上游为各类农副产品、调味料和包装材料,供应链高度分散,且原材料占成本比重大,企业毛利易受波动。下游分渠道看,线下渠道商&终端高毛利,而线上电商服务费、运输费通常占营收比重20+%,品牌方在产品价值链中利润占比有限。此外在需求侧,新式速食与方便面、餐饮外卖在购买决策时存在价格上的直观对比,因此单件速食货值相对有限,产品较难实现溢价。 新品类中轻资产品牌先行,低杠杆对应门槛较低。一方面,生产端产业成熟,代工及研发往往门槛并不高,另一方面,相比于线下长渠道流转,如拼多多、淘宝等DTC销售壁垒更低,新品牌更多选择轻资产切入,低固定成本对应较低的经营杠杆,决定了新式速食前期进入简单,退出也相对容易。 图表9方便速食产业链拆解 具体分上下游来看: 上游:原材料高度分散,调味包附加值更高。料包原材料构成复杂,且多异地生产、集中装配,导致供应链分散。其中蔬菜/主食门槛不高,且同质化较高,毛利通常低于10%。而调味料具有强口味决定性,是构成产品差异化的核心,部分复调企业凭借定制化服务,毛利可达到30%左右较高水平,此外亦依托强研发能力,向下延伸至速食赛道。 中游:生产环节玩家多样,新入局者普遍代工。由于生产端偏重资产属性,互联网、餐饮、跨界企业多代工切入,致使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但在品类高定位下毛利可达30+%水平。专业厂商承接代工的毛利在15%左右,自营品牌毛利在20-30%区间。 图表10部分复调企业向下延伸至速食赛道 图表11自建产能单位资本支出靠前 下游:新式速食线上占比更高,低周转下渠道利润更高。方便面等传统速食以线下为主,周转较低+产品同质化下,对比饮料、休闲食品等,往往给予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