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疫情防控专家交流纪要–20221126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疫情防控专家交流纪要–20221126

2022-11-28未知机构墨***
疫情防控专家交流纪要–20221126

病毒的变异方向:从医学角度来讲: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方向增强复制性,在人身上的表现为:潜伏期缩短,传播能力变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免疫逃逸能力更强,致病能力减弱。 传播病理学上,它的活动范围并不会受到太大的限制,更有利于病毒的传播。 从防控角度来讲,目前来看,都是奥密克戎毒株,对于病毒本身来讲,致病能力越强,伤害就越强,它能够活动的范围就越小,像埃博拉病毒,始终在非洲地区,传播不起来,传播疾控的角度来说是好事情,因为活动的范围肯定会小很多。 现在这个病毒大概率是往获得更强的传播能力方向来走。从整个未来的方向来看,肯定要做长期监测。 病死率是衡量疾病严重程度的最直接的指标。 新冠病死率现在已经降到了千分之一以下,属于业内公认的可接受的标准。 美国连续监测下,病死率维持在这个度以下,现在很多地区的监测,新冠病死率达不到千分之一。病死率计算方法:1)死亡的人数除以报告的确诊人数。 2)七天报告的人数作为分母,往后面一段时间死亡的人数作为分子。 3)精细的计算:诊断为奥密克隆的病人作为分母,死于奥密克隆的病人作为分子。从这个疾病来讲,不管用任何统计的方法,都会受到统计方法的限制。 是否对疾病进行检测或者报死亡人数时的归因问题,都会导致病死率有比较大的浮动。新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期望寿命是全球公认的三大的健康指标。 没有新冠之前,美国的期望寿命一直是稳步往上走的,这两年新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非常明显,美国的期望寿命,2019年是78.86岁,2020年是76.99岁,2021年是76.6岁。 中国期望寿命整体是稳步上升的。 相对来说这个指标在不同的地区是能够更加综合的衡量新冠的影响。目前来看期望寿命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渐的减缓。 疫情防控放开的结局: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从香港的数据来看,死亡数主要是来自于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老年人是风险最高的。 台湾的数据也很明显,随着年龄段的上升,病死的概率非常大,原因是没有接种疫苗。台湾的数据:一旦放开,马上进入传播高峰。 新冠不加人为控制的话,如果两三天一代,1传10,10传百。 台湾地区一共2400多万人,现在已经800多万人确诊,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经确诊了阳性。 台湾地区和香港并没有很大的差别,高年龄组的风险更大,80岁以上这个年龄组的病死率达到了3%左右。90岁以上的高龄组病死率更高。 台湾的比例是60岁以下的人死亡率也很高,原因:医疗资源的问题。 香港比较小,获得重症监护的可能性要大于台湾地区的,如果在早期得到了救护或者是干预的话,病死的概率就会低很多。后遗症:从目前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和德尔塔毒珠相比,有症状的人里面出现长时间的后遗症,明显较低。 对于长新冠的风险指标,奥密克戎毒株没有原始毒珠和德尔塔毒珠那么强。 奥密克戎毒株免疫逃逸的影响:奥密克戎毒株因为变异,交叉免疫并不强,就会导致过一段时间这个抗原的水平就衰退到无法再保证下一次的感染,称为免疫逃逸,免疫逃逸会产生反复的感染。 反复感染的后果:有一些个案的报道里讲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年轻人会出现心脏等的问题,这个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医学方面比较明确的证实。 可以确的是,这个地方自然感染的人越多,疫苗接种的人越多,人群免疫水平越强,未来不会一直保持高位的情况,肯定是会逐步的放缓。国内的形势目前来讲很严峻,多地一直散发,设置动态清零,难度是非常大的。 动态清零是非常难的,非常耗社会资源和整体资源的投入比例。 中国人口的基数是非常庞大,从人口构成来讲,老年人有2.6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放开要进行有序的防控,不可能像台湾地区马上就走完全放开的路,因为现在还没有做好对这部分人的充分保护。 疾病的影响呈金字塔形,最下面是无症状,再往上是轻度症状,或者轻到中度症状,再往上是严重的症状,再往上就是死亡。中间是非常大的一段,而且会对社会秩序有较大影响。 以企业为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即使中间只是轻度的症状聚集,或者是有几个重度,也会造成大量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的下降。以学生群体为例:流感季的时候,不同的发热门诊都会出现爆满的情况。 行业政策:大陆地区防疫政策动态清零。 11月11号国家卫健委有了一个调整,整体政策没有变: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从14+7到7+3,到5+3,随着潜伏期的变动,围绕传播动力学的变化来做出一些调整。香港防疫政策和大陆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1)不要平躺,控制确诊认数,保证医疗系统的负荷能力。 2)减少严重的疾病和死亡。 3)保护高危人群,对于一老一小的病患、脆弱的人群要做一些重点的保护。 另外平衡风险经济实力,怎么样用更平衡的方法做疫情防控,香港从之前的3+4,到0+3,到最近的0+1,管控的力度越来越轻。但是他们有一些政策管的比较严,像公共场所口罩的佩戴,有严格的限定,不佩戴要罚款。 台湾地区防疫政策,1)天数越来越短;2)密接的隔离,原来是集中隔离,现在变成居家隔离,轻症病人不用强制隔离,5+N,如果是好转了就可以了,如果是阳性的话就是进行自主健康管理。 美国的防疫政策,对疫苗的政策卡的很严,强制检查入境人员疫苗。 新冠防控的措施:1)轻症,药物治疗;2)出现症状比较重,需要去医院,可以在医院里面开抗病毒的针对性的药物;3)如果更严重需要住院治疗,对于高风险的人员,早期识别了以后,挑一些人住ICU。 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调整原因:在原来的策略上做一些小的微调,并没有动大的规则。 调整原因:新冠五天之内发病的占到了94.5%,七天占到99.7%,不管设定多少天,都做不到绝对的安全。按照5+3的话,已经是足够达到安全了。 次密是检测出来的阳性率十万分之三,效率和影响不太划算。 对于高风险的人员检测率十万分之五左右,要花大量的社会资源。 新冠治疗药物:目前临床来看,辉瑞蛋白酶抑制剂的药物,对于重症风险下降的幅度达到了90%;阿兹夫定抑制剂通过干扰聚合酶形成能够下降30%;单克隆抗体,或者是其他的血浆类的药物,在治疗的时候是重症阶段才会用到,轻症的时候基本上不会用到这类的药物。 另外对症支持的药物:退热药、中成药、热镇痛的药物,未来这些药物会成为刚需的药品。 疫苗:未来要上市的是奥密克戎疫苗,在香港做了临床试验,三期临床试验在九、十月份就要做,现在最后的结果还没有公布出来;mNA的疫苗也要上市,三期结果都没有正式公布出来。 上海的发热门诊和药店,未来单从数量来讲,还是不太够。 发热门诊就一百来家,这个数量即使到一千家,要应对千万级人口的就诊,还是不太够。 小结:1)从近期的变异来看,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越来越强,毒性降低,远期变异待监测。 2)随着传播动力学的改变来讲,现行防控的难度增大,老年人是发生重症及死亡的高风险人群。 3)多地防疫政策在进行动态调整,更加优化。 4)最后提高脆弱人群疫苗覆盖率及接种的剂次,有助于降低重症及死亡的风险。 5)多类型特效药物、多类型的疫苗、医疗设施的准备,对公众的健康科普等是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的综合措施。方舱医院是否能接纳所有的重症病人:有严重症状的感染人群,方舱医院不能支持救治,需要重症的治疗设备。 方舱更适合轻症。 重症可以到金山公共卫生中心,或者是有呼吸科ICU的,才能够起到救治的作用。放开了之后,对于抗原的自我检测的需求会不会增加? 在未来的话,如果核酸减少的话,抗原的应用场景相对要多一点。像台湾地区,他们已经把抗原的使用等同于核酸检测结果。 从目前来讲,抗原使用更加方便,自己可以操作。 如果大幅度降低了核酸检测的话,未来抗原需求会增加。新冠得了之后的后遗症? 在早期,病毒的复制并强,早期接受治疗后对脏器的影响很小,目前又有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在大上海保卫战之后,在不出现医疗挤对的情况下,病人基本上都是轻症,没有什么重症。 但是出现了挤对的情况,会出现老年人的感染,治疗一个老年人使用的医疗资源,要比治疗轻症的年轻人资源要多很多,这种情况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