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专注研发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提供商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专注研发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提供商

2022-11-16高晟、姜明国信证券点***
专注研发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提供商

兰剑智能是仓储物流自动化行业领军企业。公司始建于 1993 年,是国内领先的智慧物流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医药、电商、烟草、电力、快运、机械、交通、服装、教育、军工等各个行业,是目前国内少数实现物流设备(多穿系统&堆垛机系统)整体出口海外发达国家的厂商,仓储物流设备系统销售占比约 88%,其余收入为设备系统销售的衍生服务。 仓储物流自动化行业长坡厚学,行业未来空间较大。在物流总需求提升与总费用下降的矛盾、用工招工难的矛盾,以及我国高端制造持续集群化发展、智能仓储物流设备国产替代趋势已起、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的催化下,我国智能仓储物流行业有望步入高速发展期。软件层面,虽然大多企业已经运用信息化软件,但是还缺乏系统性;硬件层面,目前我国仍有近一半企业尚未引入自动化设备,中性假设下,2025 年面向制造业的智能仓储物流设备市场空间有望超 2500 亿。 兰剑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优势、多行业的布局、背靠山东大学的工程师红利有望带动公司实现优于行业整体的增长。我们抓取了公司的设备参数并与国际巨头大福、德马泰克等公司的设备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公司设备与软件在国际上具备较强竞争力,部分核心参数甚至领先国际巨头,且公司在组织架构上独立设立了研究院,人员上核心技术团队稳定、董事长吴耀华现仍担任山大博导,为公司产品和技术的持续更新迭代打下基础。 兰剑在手订单饱满,超级工厂投产有望带来高增长。公司在手订单规模已连续三期稳定于 10 亿左右,其主要原因或在于其现有工厂仅可以支撑约 10 亿元规模的订单,随着 IPO 募投的超级工厂投产,公司产能有望翻番至 20 亿元规模,预计公司在手订单规模有望回归高速增长,打开公司盈利规模天花板,增速有望超越当前业内领先的今天国际和诺力股份。 盈利预测与估值:美欧日等制造强国均有本土的智能仓储物流巨头,中国作为制造业品类最为齐全的国家,具备较海外更广袤的发展空间,亦有望诞生本土相关领域的巨头,我们认为研发和营销能力或为企业能否走出来的关键,当前兰剑技术实力领先,亦在加大力度培养自身品牌和营销能力,有望持续高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2-24 年归母净利润 94/139/181 百万元(+17%/47%/32%)。通过与同行公司 2023 年的估值比较,我们认为公司合理估值为 22.73-23.91X,对应目标价 42.96-45.18 元,相对目前股价有24%-30%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超预期上涨、公司研发转化率下降等。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公司概况 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3年,是国内领先的全流程智慧物流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自建高科技物流装备与技术产业园区,业务涵盖物流系统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行的全产业链,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医药、电商、烟草、电力、快运、机械、交通、服装、教育、军工等各个行业,是目前国内少数实现物流设备(多穿系统&堆垛机系统)整体出口海外发达国家的厂商。 公司实控人为董事长吴耀华,持有公司35.86%股份,其母段重行持有公司3.37%的股份。董事长吴耀华博士是从事仓储物流自动化行业30余年的技术专家,不但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且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现仍为公司的研发团队总指挥,担任兰剑研究院院长。在其带领之下,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建立了集机械设计、电气设计、PLC控制、电子设计、软件控制、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商业智能等专业人才为一体的优秀研发团队。 图1:兰剑智能股权结构(截至2022.11.09) 智能仓储物流正处高速渗透阶段 我国仓储物流自动化程度偏低 老旧仓储产能占据主导是我国物流总费用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基础设施层面,截至2019年,我国仓储面积存量约11亿平米,其中高标仓面积仅有约7500万平米,大部分仓储设施都是在90年代以前建设,低效率的传统仓占据全国90%的货运吞吐量,这也使得全国仓储成本占物流成本达到仅40%的水平。 从发展节奏来看,目前我国高标仓的建设程度尚未达到合意水平。2012年我国政府部门曾经出台《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利用五年时间实现立体仓库的总面积占比达到40%,即目标达成时点理应在2017年。但时至今日,我国立体库数量仅有6000座,面积占比35%,尚未达到2017年的既定水平。与美国相比,美国的立体库数量超过20000座,人均高标仓储面积约1.13平米,我国人均高标仓储面积仅0.05平米。 图2: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仍在高位 图3:我国保管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持续提升 图4:我国高标仓较为稀缺,占比不足7% 图5:中美立体库数量、人均高标仓储面积对比 软硬件配套层面,我国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物流信息化的角度来看,虽然大多企业已经涉及,但是还缺乏系统性规划和运用。根据京东物流研究院的统计,完全未使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已经不足5%,在较为广泛的仓储管理领域的渗透率也已经高达近8成,但是要求物流和生产深度融合的工位配送信息化领域,目前渗透率仅25%,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物流和制造业仍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下。 从智能物流仓储设备的渗透率来看,目前AGV、输送线及机器人使用率较为广泛,但仍有近一半企业尚未引入物流自动化设备。我们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设备的更新迭代较快而投资额较高,部分企业在无法确定其能为自身带来长期优势的情况下,不愿意负担较高的资本开支;其二在于制造企业往往忽视智能物流对于工厂运营的重要性,仅在局部及某些节点使用智能物流设施,无法带来工厂运营系统的优化。 图6:我国物流信息化运用广泛但缺乏深度 图7:尚有一半企业未引入物流自动化设备且系统化率较低 多因素催化行业迈过拐点,需求持续高增可期 因素一:自动化仓储在经济性和效率上优势明显 从智能仓储物流上市公司的成立时间来看,我国仓储物流的自动化浪潮已经开启近30年,但是目前来看发展的进程并不理想,行业内亦尚未出现领军的巨头企业,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土地资源广袤及人口红利较为明显,因而物流自动化的优势并未完全显现。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散、土地成本逐步攀升,自动化立体库的性价比已经愈加凸显,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调研,以20年为测算期间,使用高标仓的投入成本,比使用传统仓的成本降低约20%。 自动化立体库在效率和存储容量上亦对传统仓形成降维打击。从具体的存货周转数据来看,现代化高端仓储的存货周转天数不到传统仓储的10%,库存SKU能够达到传统仓储的10倍,搜索清点货物时间比传统人工方式减少95%。 图8:仓储业人力成本近年较快攀升 图9:适龄劳动力缺口将线,招工难问题或更甚于贵 表1:2016年时,新建立体库已较传统仓更具性价比 因素2:自动化仓储可以适应恶劣工作环境,且抗风险能力更强 设备对于工作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应用范围广泛。随着仓储业分工的细致化,国内已经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冷链库、危化品库、黑灯仓库等专业化仓库,而这些类别的仓库由于具有工作环境危险或工作环境恶劣的特点,在用工层面较普通仓库更为困难,往往需要付出较一般仓库更高的薪资成本及招聘时间成本,自动化的仓库的性价比愈加凸显。此外,使用机器替代人,在安全性上亦更具备优势,我们认为此类仓库有望成为自动化仓储物流的重要市场。 疫情催化之下,自动化依靠其抗风险性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仓储物流操作人员并非其核心员工,对于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可能偏低,但是当遇到疫情、逢年过节需要加班时,物流端可能成为公司生产的瓶颈。由于自动化仓储设备使用的员工数量更少,且具备可远程操作性,当遇到风险事件时,可以正常开工并配合生产,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因素3:我国高端制造业高速发展,物流配套是其发展的基础设施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是我国长期以来重点支持的方向。截至2021年7月,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已经开展至第14届;且政策层面,顶层亦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智慧物流的发展及两业联动,于20年9月,13部门进一步深化方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两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在5G、AIot、AR等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业的智能化升级将成为我国制造产业向高端、智能方向升级上的重要拼图。 制造业向4.0模式发展,随着生产向柔性化方向发展,智能仓储物流作为基础设施逐步成为刚性需求。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对分工细化程度、自动化率、全产业链协同和生产效率再提高等方向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催使我国生产进入柔性化阶段。这便对与之配套的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来说,柔性化的生产意味着原材料需求的动态变化,对物流的相应速度提出要求;另一方面来说,以交付为核心,物流将在生产中承担比以往更多的角色,如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供应商补货、逆物流处理等,对增值服务的需求持续提升。 国内制造业品类齐全、整体成本敏感,更低成本的供给有望进一步创造需求,为智能仓储物流行业创造优渥土壤。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智慧物流企业面对的本国客户种类更为全面,这也为这些物流企业积累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制造业具备规模效应,经验的累积亦能带来成本的优化,我国物流装备有望以更低的价格回馈市场,而制造业往往具备较强的成本敏感性,当采用智慧物流设备带来的效率提升足以覆盖设备采购成本,则有望转化部分原本不具备采购意愿的客户,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表2:部分支持物流智能化和两业联动融合的文件 图10:制造业和物流业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催生物流智能化 仓储物流智能化空间广阔 仅考虑存量改造的情况下,参考我国仓储物流的软硬件配套数据: 一方面来说,我国的物流装备渗透率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发达国家的物流系统发展来看,智能物流装备的渗透率高达80%,而我国虽然近年渗透加速,但仍只是刚刚超过50%的水平(50%计算了所有使用1项智能化仓储物流硬件的企业,如以成套设备计算则渗透率更低,从仓储环节看约为20%)。截至2018年,国内智能物流仓储系统主要集中在烟草、医药和汽车等对自动化要求较高的行业,三个行业约占总需求的1/3。汽车、医药和烟草行业的仓储自动化普及率分别为38%、42%和46%。 进一步来说,由于成套的物流系统对生产效率的优化、成本的节约效果更好,我们认为未来智能物流装备系统将会日渐成为主流。智能制造是以智能物流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将生产或产线嵌入到智能物流系统中,从而实现“制造工厂物流中心化”“零断点、快交付”;智能物流设施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构成,其是否合理、有效配置决定了智能制造能否有效运营。由于工厂的生产具备连续性,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因此全套的智能物流设备有望在人工成本提升、效率要求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如以制造业的设备工器具购置作为测算基础: 假设2018-2020及未来5年中,设备工器具的采购额自然增长率为2%,物流设备占设备工具购置的比例为10%,并假设智能化率在悲观情形下渗透率为20%(成套化渗透率维持此前水平),中性假设下渗透率达到30%(成套化渗透率较以往有所提升),乐观假设下渗透率为50%(成套化渗透率较以往有明显的翻倍以上的提升),则在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智能物流设备的年市场空间将分别达到1716/2574/4289亿元,空间较为可观。 表3:制造业领域智能仓储物流设备的空间测算 根据招商银行研究院的测算,2020年我国高标仓的总面积约为8739万平米,2025年总使用面积将达1.49亿平米,总供应面积将达1.81亿平米。结合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83万元的单位面积设备投资额,21-25年期间行业市场空间约为1.72万亿,年均市场空间3440亿元,在我们进行的以制造业设备采购额为基础的测算的中性-乐观区间之内。 国内智能仓储物流目前仍处发展初期 行业竞争格局较为散乱,业内公司普遍规模偏小。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