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由传统安防行业拓展至空间更大的智能物联市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安防行业进入泛安防时代。泛安防将传统安防与新兴技术相结合,形成覆盖更广、终端应用更多元的行业格局。根据IDC的数据与预测,2019年全球AIoT市场规模达到2264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达到4820亿美元,2019~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28.65%。未来十年,正是迎接智能物联黄金时代到来的十年。 降本增效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海康威视三大事业群发展空间依旧广阔:数字化转型是各行各业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使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运营目标的一种发展形态。2021年海康威视公共服务事业群PBG收入191.61亿元,同比增长19.85%;企事业事业群EBG收入166.29亿元,同比增长12.94%;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收入134.90亿元,同比增长46.49%。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多维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三大核心能力为支撑拓展的创新业务是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1年海康威视创新业务整体收入122.71亿元,同比增长98.93%,其中超过10亿的创新业务主体从2个增加到5个。海康创新业务的增长速度普遍较快,占公司营收比重达到15.07%,已经成为海康威视成长的稳定动力来源。2022年上半年,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机器人2021年增速分别达6189.6%、118.9%、103.2%。 盈利预测及评级 :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46.76/954.38/1082.35亿元;归母净利润138.59/158.69/182.70亿元; EPS1.48/1.70/1.96元。对应PE分别为19/17/15倍。 风险提示:(1)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2)地缘政治因素风险;(3)宏观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增大;(4)政府投入安防力度不及预期;(5)重要原材料供给风险。 1.公司概况:从安防龙头迈向智能物联行业领军者 1.1发展历程:深耕视频监控二十载,转型智能物联方案提供商 图1:海康威视发展历程 海康威视围绕视觉物联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大数据服务。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便始终致力于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的发展。2007年,公司首次推出摄像机产品,迈向安防前端领域;两年后转型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2010年,海康威视于深交所挂牌上市,次年跃居全球视频监控市占率第一,奠定行业龙头地位。 自2012年起,海康威视开始探索深度学习AI技术,并于2015年正式发布深度智能产品,进入智能化时代,并陆续推出AI智能产品,成为安防领域数字化领军企业。2021年后,海康威视着力定位于“智能物联AIoT”,将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于千行百业,引领智能物流新未来。 1.2股权及管理结构:国资控股,公司高管底蕴深厚 图2:海康威视股权结构(解释2022年6月30日) 海康威视国资背景雄厚,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根据海康威视2022年半年报显示中电海康集团为海康威视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6.08%,其为中电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由国资委全资控股。第二大股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的龚虹嘉,持有10.20%的股份,也是海康威视最大的个人股东。另外,其余5大股东分别为威讯投资(员工持股平台)、高毅岭山1号、中电科投资、璞康投资、电科五十二所等,分别持有4.78%、4.22%、2.46%、1.93%、1.92%的海康威视股份。 1.3业务概述:核心技术支撑,构建体系化业务布局 图3:海康威视业务布局 海康威视着力聚焦五大业务板块。2018年,海康威视完成国内业务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公安、交通、司法、金融、文教卫、能源和楼宇等七大行业事业部调整为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企事业事业群(EBG)、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三大事业群;除此之外,持续布局国际业务与八大创新业务,构建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的创新业务体系。 1.4产品布局:软硬件互为支持,形成庞大产品矩阵 海康威视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安防行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软硬融合、云边融合的产品体系。利用HEOP嵌入式开放平台(海康合溥),使海康威视所有类型的智能物联网设备具有相同的软件基础,大幅提升开发效率。 图4:海康威视统一的软硬件开发架构 硬件产品家族:海康威视已形成“节点全面感知+域端场景智能+中心智能存算”的硬件产品架构。边缘节点产品涵盖前端摄像机产品、智能交通与移动产品、门禁与对讲产品、报警产品等多个领域;边缘域产品深入行业,包括智能应用一体化设备、会议平板产品、智能视频传输产品等三大产品;云中心产品存算能力稳步升级,以通用计算产品、智能计算产品、通用存储产品、流式存储产品、大屏显示产品为主要产品。 图5:前端摄像机产品矩阵 图6:更贴合场景的产品落地方案 图7:边缘域产品架构 软件产品家族:海康威视软件产品家族包括软件平台、智能算法、数据模型和业务服务四个部分。其中,软件平台由“基础平台+通用平台+行业平台”构成,为各行业及各类智能应用场景提供服务支持;智能算法包括通用算法及行业专用算法,可用于应对不同行业的针对性需求;数据模型则以行业业务数据模型为主,为各行各业提供大数据应用服务。 2.行业发展:泛安防行业拉开长增长周期 2.1行业概述:安防产品呈现智能化应用趋势 泛安防将传统安防与AI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形成覆盖更广、终端应用更多元的行业格局。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视频监控技术不断融合,视频监控系统前端实现“智能化”,后端实现“云化”,并逐渐演变为由“边缘节点”、“边缘域”、“云中心”三个层次构成的云系统。 图8:全国安防行业总产值及增速 图9:全国各类安防市场产值 泛安防行业市场庞大,拉开长增长周期。2021年,全国安防行业总产值达9020亿元,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放缓,同比增长5.99%,增速相比2020年有所回升,安防行业逐步复苏,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2021年产品产值达2750亿元,同比增速5.8%; 工程市场是安防行业中的最大市场,产值达5370亿元,同比增速5.3%;运维和服务成重要增长极,产值达900亿元,同比扩大11.1%。 图10:智能物联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智能物联市场前景广阔,将掀起席卷众多行业的技术浪潮,给千行百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智能物联具有万亿级的市场发展空间。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66万亿,同比增长10.67%,预计2022年规模达2.1万亿元。 2.2产业链条结构:安防智能化驱动链条结构日趋完整 图11:智能视频监控设备产业链 安防行业的产业链日趋复杂,国内产业逐渐主导全球市场。视频监控设备上游行业的发展对本行业的成本和技术有重要影响,主要由零组件、芯片、算法提供商等组成。 其中,芯片供应层面除AI芯片仍由国外芯片大厂提供,ISP芯片和SOC芯片均已实现较大程度的国产替代。主要代表供应商包括海思、商汤、旷视等厂商。 中游主要为软硬件设备设计、制造和生产供应商,主要包括前端摄像机、后端储存录像设备(如DVR、NVR、CVR等)、显示屏等设备供应商和一体化方案提供商。代表企业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 下游市场呈现多元化、业务应用融合化趋势,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客户可分为政府端、商业端和渠道端,主要应用于城市级、行业级和消费级应用领域。具体可以归纳为公安、交通、司法、银行金融、商业零售、教育、医疗、娱乐、民用安防、车载监控等。 目前,政府端是安防下游的主要客户群体,以招投标形式为主,对供应商集成能力有较高要求;商业端涉及各行业领域,供应商要有较高行业定制化能力;渠道端需求较为分散,客户多为中小商户,主要需求为标准化产品。 2.3发展趋势:两大龙头领衔,泛安防时代呈现智能化、碎片化趋势 安防行业马太效应凸显。从2021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数据来看,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国内安防行业第一梯队。其中,海康威视2022年上半年营收达372.58亿元,2021年全年营收814.2亿元,归母净利润达175.11亿元;大华股份2021年全年营收328.3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3.78亿元。其次则由宇视科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组成第二梯队,规模相对较小。由于安防涉及安全、隐私等重要环节,客户对较知名的安防产品生产商认可度及依赖感较高,龙头企业易依托庞大产品矩阵及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形成强大规模效应及品牌效应。 表1:安防行业部分企业2021年经营数据 政策助推力逐步放缓: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政策成为过去十年安防行业重要的政策推动力,目前已步入尾声,安防行业增速放缓。但”十四五”时期仍有政策发展机遇。 表2:安防行业相关政策整理 平安城市:政策始于2005年,各地公安开始大规模建设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 安防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总是在平安城市建设中最先得到应用。2015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目标,在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雪亮工程:即加快农村公共区域、城乡接合部视频监控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视频监控覆盖率、完好率、联网率。2005年,公安部在全国展开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3111”试点工程,成为“雪亮工程”的雏形;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提到推进乡村雪亮工程建设,意味着推进乡村雪亮工程建设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保障。2018年和2019年,雪亮工程连续两年写进中央一号文件,足以凸显雪亮工程之于农村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 图12:全国公共安全财政支出及预算 图13:安防产品生产景气指数 安防行业受政策驱动效应明显。2015-2018年为雪亮工程大规模推广的时间,全国公共安全财政支出增速均高于10%;伴随两大政策步入尾声,安防行业的增速也出现一定下滑,步入平稳增长期。 智慧城市:2014年,国家发改委明确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目前,“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的最终目标,感知并且实现人的需求,保障人类的安全、健康以及生存等多方面发展是这一阶段的重点。在“后平安城市”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成为安防行业新的政策驱动力。 图14:我国智慧城市试点规模不断扩大 数字乡村:“数字乡村”有望成为安防行业的重要推动力。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中央一号文件的提出将继续加速智慧农业和乡村数字治理进程。 图15:2015-2021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统计 AI助力安防行业转型智能化:AI+安防是传统安防行业,借助计算机视觉与知识图谱技术在城市级和行业级安防场景中的实际落地应用。安防行业作为AI技术落地应用较为领先的领域,率先受益于AI技术的成熟发展,传统安防产业在产品、技术与应用等多维度实现了更深层次的进化与变革。 AI+安防领域显现“微笑曲线”趋势。“十三五”期间,安防行业主要发展摄像头等硬件设备。“十四五”期间由于规划政策纲要有所变化,软件平台和业务系统的建设比重明显提升,AI+安防赛道开始进入“数据智能”时代。未来,AI+安防领域收入将更集中于“视频数据中台建设”及垂直业务系统开发。 图16:AI安防产品服务利润微笑曲线 行业长尾效应明显:除了ToG、ToB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