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近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定增申请同意注册批复,公司拟以 22.93 元/股向 7 名特定对象(云图资管、中金公司、诺德基金、韶关融誉、华夏基金、财通基金和谢恺)发行 527.69 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 1.21亿元(扣除财务性投资影响),其中约 0.60 亿元用于建设新材料与电子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项目,0.61 亿元用于建设 1.2 万吨新能源涂碳铝箔项目。 国信电新观点:1)功能性涂布膜行业领先:公司以 FFC 和 LED 柔性线路板功能性涂布胶膜为基点,横向扩展其他功能性涂布胶膜应用领域,巩固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优势,加大对汽车、医疗电子领域的进口替代。2)公司收购佛山大为公司,切入涂碳铝箔赛道。涂碳铝箔具有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抑制电池极化、降低电池内阻、增加电池循环寿命等作用。公司通过收购佛山大为 53%控股权,切入涂碳铝箔赛道。公司通过佛山大为拟投资 0.83 亿元建设 1.2 万吨新涂碳铝箔产能,并且通过佛山大为与神火股份合资建设年产 6 万吨涂碳铝箔生产线。3)布局碳纳米管赛道:公司计划投资 12.15 亿元,建设年产 3800 吨碳纳米管粉体+3.8 万吨浆料产能,其中一期规划 1800 吨粉体+1.8 万吨浆料,二期规划 2000 吨粉体+2 万吨浆料。 一期工程预计 2023 年上半年建成,二期工程有望在 2024 年初建成。目前,公司正与动力电池主流供应商送样测试。4)投资建议:公司立足功能性涂布胶膜领域,积极布局涂碳铝箔、碳纳米管等新业务。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51/0.88/2.10 亿元 , 同比 -25/+72/+139% , EPS 分别为0.34/0.59/1.42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72/42/17 倍,建议关注。 评论: 涂布胶膜材料领军者,新能源业务积极布局 公司是国内功能性涂布胶膜领军企业 公司深耕功能性涂布胶膜材料业务,并积极拓展新能源市场。公司自 2004 年设立以来,专注于功能性涂布胶膜及其应用产品,以 FFC 和 LED 柔性线路板功能性涂布胶膜为基点,横向扩展其他功能性涂布胶膜应用领域,纵向扩展至应用产品。2019 年起公司逐步向新能源市场发力,2021 年收购佛山大为切入涂碳铝箔领域,2022 年布局碳纳米管业务。 图1:莱尔科技发展历程 表 1:公司高管团队介绍 2022 年 9 月公司公告实际控制人伍仲乾与董事长范小平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和长期价值认可,共增持139.2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94%。 多元化业务随行业快速发展 营业收入维持稳定,净利润有望提升。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5 亿元,同比增长 3.1%;归母净利润 0.4 亿元,同比减少 26.7%。2022 年 Q1-Q3 净利率为 12.2%,与 2021 年基本持平;毛利率为 11.5%,较 2021 年下降 3.4pct。 图 2:公司营业收入及增速(亿元、%) 图3: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增速(亿元、%) 公司主营产品包括热熔胶膜、FFC、LED 柔性线路板、压敏胶膜。2021 年公司热熔胶膜业务实现营收 1.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34.3%;FFC 业务实现营收 1.9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43.5%;LED 柔性线路板及加工业务实现营收 0.6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14.1%。2021 年公司收购佛山大为后,双方签署业绩考核目标为 2021-2023 年营业收入分别实现 0.4/0.7/1.0 亿元,实现净利润 0.08/0.11/0.15 亿元。 图 4:公司营收结构 图5: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变化 公司在碳纳米管、涂碳铝箔等新业务积极进行产能布局。涂碳铝箔方面,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佛山大为(公司持股 53%)投资 0.83 亿元建设年产 1.2 万吨涂碳铝箔生产线;同时通过佛山大为与神火股份成立合资公司投资 4-6 亿元建设年产 6 万吨涂碳箔生产线。碳纳米管方面,公司投资 12.15 亿元,建设年产 3800 吨碳纳米管粉体+3.8 万吨浆料产能,其中一期规划 1800 吨粉体+1.8 万吨浆料,二期规划 2000 吨粉体+2 万吨浆料。 表 2:公司新业务方面布局情况 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有所提升。公司 2019-2022 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18.1/20.0/16.7/14.6%,除2020 年受疫情影响外,公司整体期间费用率呈下降趋势。公司 2022 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14.61%,同比-2.09pct,Q3 期间费用率为 13.56%,环比+1.79pct。2022Q3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08%(环比-2.56pct)、7.63%(环比+0.90pct)、5.08%(环比-0.80pct)、-4.24%(环比-0.88pct)。 图6:公司期间费用率情况 碳纳米管:新一代导电材料,公司积极布局 碳纳米管 : 性能突出的导电剂 , 市场前景广阔 碳纳米管又称巴基管,英文简称 CNT,是由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层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一维量子材料。其最早在 1991 年由饭岛澄男发现。碳纳米管的长径比、碳纯度作为影响导电性的两个核心指标,直接决定了碳纳米管的产品性能,碳纳米管管径越细,长度越长,导电性能越好。 CNT 具有突出的多方面性能:1)力学性能:具有极高的弹性和韧性,杨氏模量是钢的近 6 倍、抗拉强度是钢的 100 倍,也是目前自然界中比强度最高的材料。2)电学性能:导电性显著优于石墨烯、炭黑等材料,且管径越细、长度越长,导电性越好。3)导热性能:极高的导热率,室温下导热率是金刚石的 2 倍。轴向导热性能优、径向导热较差,可合成各向异性的导热材料。4)化学稳定性:具有耐酸性、耐碱性,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添加碳纳米管可以提高材料本身的阻酸抗氧化性能。5)嵌锂性能优异:碳纳米管的中空管腔、管与管之间的间隙、管壁中层与层之间的空隙及管结构中的各种缺陷,为锂离子提供了丰富的存储空间和运输通道。 图 7:碳纳米管、铜的杨氏模量和抗拉强度对比(GPa) 图8:部分碳材料导电性能对比(Ω) CNT 主要制备方法为化学气相沉积法,该方法是目前业界最主流的制备方法。其是将烃类或含碳氧化物引入到含有催化剂的高温管式炉中,通过催化裂解方式制备碳纳米管,关键环节是碳纳米管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生长的过程。具体的反应过程包括碳源化合物在催化剂表面分解,碳原子通过表面扩散或者体相扩散进入催化剂内部,最后碳纳米管从催化剂颗粒中析出。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过程可控性强。 图 9:碳纳米管生产工艺流程 图10:碳纳米管化学气相沉积法气-液-固生长模式示意图 我们认为,伴随着市场对于高性能电池需求走高,叠加高镍正极、硅基负极等新技术应用以及性价比逐步体现,碳纳米管渗透率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1)碳纳米管能够全方位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寿命、倍率等性能,更为契合下游需求。碳纳米管添加量是传统炭黑的 1/6-1/2,等效于降低电极整体质量,提高活性物质质量占比,进而提升能量密度。碳纳米管长径比大,能够与正极材料形成良好导电网络,进而保证正极材料之间连接、防止材料破裂脱落,提升循环寿命。碳纳米管优异的导电性能够降低电池极化,提升倍率特性,进而改善快充性能。 图 11:不同导电剂下电池的循环次数 图12:碳纳米管能够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 2)碳纳米管产品经济性逐步体现。由于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炭黑报价在 2021 年底由 4.5 万元/吨提升至近 10 万元/吨。而碳纳米管伴随规模化快速降本,经济性已初步体现。假设正极材料中 SP 的添加量为 3%,而碳纳米管添加量为 0.5%-1.5%。我们中性假设 2022 年 SP 均价为 9 万元/吨,碳纳米管均价为 21万元/吨,测算得到添加 3%SP 对应单吨成本为 0.27 万元,添加 0.5%/1.0%/1.5%碳纳米管对应单吨成本为0.11/0.21/0.32 万元。 图13:单吨正极材料添加不同类型导电剂对应成本(万元)变动趋势 3)各种新材料体系对于碳管需求进一步提升。高镍正极和硅基负极带动碳纳米管需求。高镍正极导电性能差,CNT 更契合需求。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高但应用面临较大挑战:硅材料体积膨胀率达 300%(碳材料为 16%),材料易粉化;负极活性物质易脱落;SEI 膜处于破损修复动态阶段,厚度持续增加,界面阻抗提高,活性物质消耗。 碳纳米管(特别是单壁碳纳米管)是最契合硅基负极的导电剂:(1)导电性能优异,相较石墨烯,其一维结构更容易搭建有效导电网络,弥补硅基负极导电性差的问题;(2)弹性高、机械性能强,特别是单壁碳管弹性更优(是多壁碳管的 3-10 倍),能够在硅材料体积碰撞时紧密连接各颗粒,提高结构稳定性、减少活性物质脱落;(3)比表面积大、中空结构优,能够缓解硅基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的应力,减少材料坍塌、提高循环寿命;(4)改善倍率特性、高低温性能等。 我们假设:1)电池需求:2022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计为 1052 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为 503GWh,预计全球锂电池需求为 800GWh;预计 2025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为 2174 万辆,动力电池需求为 1210GWh,锂电池总需求为 1843GWh。2)CNT 添加比例:假设钴酸锂和三元正极中多壁碳纳米管添加比例为 1.5%;磷酸铁锂和锰酸锂中多壁碳纳米管添加比例为 2%。3)CNT 导电剂渗透率:假设 2022 年正极 CNT 渗透率预计为23%,2025 年渗透率有望达到 35%。 综上我们测算得到:1)2022 年全球碳纳米管粉体总需求为 0.6 万吨,2025 年全球碳纳米管粉体需求为 2.1万吨,2022-2025 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50%。2)2022 年全球碳纳米管浆料总需求为 15.6 万吨,2025 年全球碳纳米管浆料总需求为 52.9 万吨,2022-2025 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50%。2025 年全球碳纳米管浆料市场有望突破 181 亿元。 图 14:全球碳纳米管粉体需求(吨) 图15:全球碳纳米管浆料需求(万吨) 图 16:全球碳纳米管粉体市场空间(亿元) 图17:全球碳纳米管浆料市场空间(亿元) 表 3:全球碳纳米管粉体及浆料需求 天奈科技领航赛道,众多厂商积极布局。根据 GGII 数据,2021 年国内碳纳米管浆体行业中天奈科技出货量多年蝉联第一,市占率达到 43.4%;集越纳米市占率 15.3%位居第二;卡博特位居第三。海外企业中卡博特收购三顺纳米切入该领域,LG 化学依托自身化工优势自研。 众多新企业凭借相关专利积极布局碳纳米管行业,捷邦科技 2022 年 4 月签署协议,新建年产 5000 吨 CNT粉体及 3.6 万吨 CNT 浆料产能;莱尔科技在 2022 年 8 月公告建设年产 3800 吨 CNT 粉体及 3.8 万吨 CNT 浆料产能。 图18:2021 年国内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竞争格局 公司碳管产能积极扩张 , 合作方技术布局时间长 公司携手科汇机电,积极布局碳纳米管业务。8 月公司与科汇机电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莱尔科技成都科创中心,共同进行知识成果的产业化落地。公司出资 51%、科汇机电以知识产权等出资 49%。 科汇机电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高校进行密切合作,并为国内多家碳纳米管企业提供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生产和纯化等技术方案和设备。此外,莱尔科技还聘请国家知名碳材料科学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刘焕明教授为公司首席科学家,指导公司在碳纳米管相关业务方面发展。 公司在纯化等环节具备独特工艺。成都科创中心目前具备 6 项发明专利,涵盖制备、提纯、装置等多个维度。该方法利用强氧化性气体与残留的金属催化剂在常温或加热下反应,来去除相关杂质。专利显示相较于传统的液相酸洗法,能够完全除去碳层包覆较厚的金属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