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DataCenterforManagementScience,NSFC-PKU)成立于2014年12月,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服务全国管理科学的数据收集与数据服务中心。作为北京大学直属的、以 交叉学科为特点的实体学术科研机构,中心长期开展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FamilyPanelStudies,CFPS)、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HealthandRetirementLongitudinalStudy,CHARLS)为代表的一系列大样本、高质量的微观调查数据收集。自成立以来,数据中心借助已有优势,逐步推进数据采集、数据管理与服务和智库研究三个领域的建设。 中心智库以构建开放性的、跨学科研究平台为目标,旨在大力推动运用科学的量化研究方法,以开发和利用CFPS、CHARLS等优质数据资源为基础的量化研究,并针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大需求,积极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实证依据的政策建议。 中心智库每年通过公开竞标方式,择优资助若干研究课题,为立项课题提供研究资金、研究助理和办公空间等多方面支持,并借助智库平台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此外,中心智库推出客座研究员项目,诚邀有志从事与政策相关的数据研究的学者们驻中心研究。客座研究员可得到数据服务及办公条件的支持,并参与中心组织的各类学术研讨活动。 同时,中心智库通过研讨会、公开讲座等学术活动,促进知识分享和研究成果交流。中心智库还推出《数据与决策》系列出版物,包括《数据与决策:工作论文》、《数据与决策:政策报告》、《数据与决策:政策简讯》,旨在为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学者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 房产价值变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文献综述 数据与变量 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 财富效应的作用机制检验房产价值下降对消费的影响房产财富效应的异质性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01 /02 /06 /09 /16 /21 /24 /27 /29 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房产价值变化对城镇居民非住房消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的非对称性、异质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有以下发现:(1)房产价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正向显著,进一步来看长期比短期影响更为明显。(2)针对作用机制检验的研究发现,本文否认了直接财富效应和抵押品效应的同时支持了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成立,进一步来看,预防性储蓄动机在中部地区、非准一线地区和具备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中发挥的更为充分。(3)房产价值下降和房价下跌均不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房产价值增加和房价上涨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4)房产价值变化的影响在不同人群中具有差异,相对于没有住房改善需求的城镇家庭,具有改善需求家庭的影响显著降低;相对于准一线地区,非准一线地区城镇家庭的影响更为强烈;相对于西部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影响更为强烈;相对于不具备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具备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的财富效应更为强烈。 关键词:城镇居民房产价值变化消费支出作用机制非对称性 房产价值变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2008年美国房产次贷风险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不仅使人们意识到房产对于居民消费的重要意义,也使得房产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成为各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在2008年四万亿投资和货币量化宽松的刺激下,我国房价水平普遍明显上涨。目前,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成为当前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在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房产去库存成为当前宏观政策核心。与之伴随的一个担忧是,我国房价长期维持高位并被认为存在较大程度泡沫,房产去库存的宏观政策可能带来房价的大幅波动,由此可能诱发经济下滑和社会震荡。 因此,房产价值下降而不是增加对消费的影响究竟如何,不同程度的房产价值下降对居民消费会带来何种影响?进一步来看,伴随着近年来房价的持续上涨和住房自有率的大幅提升,房产已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的主要财富形式①。面对我国居民消费的长期低迷,无论是寻找其背后蕴藏的原因,还是寻求扩大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都不能忽视房产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从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的视角看,房产都是稳定消费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考察房产价值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至关重要。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至2014年微观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房产价值变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影响的非对称性、异质性和作用机制。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改进:(1)国内已有研究主要从存量角度考察房产价值高低(或房价高低)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而很少从增量角度考察房产价值变化对消费变动的影响,本文对后者进行了分析。(2)已有研究没有系统检验房产价值变化对消费变动影响背后所蕴藏的作用机制;本文发现预防性储蓄动机是根本动因,而不是国外研究所普遍认同的抵押品效应或直接财富效应。(3)已有关于我国房产价值变化对消费影响的研究,很少针对房产价值上升和下降的影响差异进行比较,本文基于房产价值和房价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尤其是考察房产价值下降和房价显著下跌所带来的消费影响,试图为政策制定和风险预警方面提供建议。(4)已有关于我国房产价值变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很少比较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本文通过年龄阶段、区域、地域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深入考察。 本文剩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梳理和评价房产价值变化对消费影响的文献;第二部分为数据和变量,介绍数据来源、变量选取和定义;第三部分首先构建用于研究房产价值变化对消费影响的计量模型,然后进行实证分析、稳健性检验和进一步讨论;第四部分系统检验房产价值变化影响背后蕴含的不同作用机制;第五部分对房产价值变化和房价变化影响的非对称性进行检验,侧重研究房价显著下跌所带来的消费风险问题;第六部分考察房产价值变化影响的异质性,并分析相关作用机制影响的异质性;第七部分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①根据《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6)》,城市家庭2014年房产净值(住房总资产扣除住房负债后的净值)占家庭净资产的比例为78.6%。 一、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房产与消费之间存在两种效应,一是房产价值高低(存量)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即资产效应;二是房产价值变化(增量)对消费变动的影响,即财富效应。事实上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指同一时刻不同家庭房产价值差异导致的消费高低,后者指同一家庭不同时刻房产价值变化引致的消费变化。本文主要考察房产财富效应,因此后文不再涉及资产效应方面。早期关于房产财富效应的研究主要采用宏观加总数据,然而它无法避免理论上的“可加性”问题和计量上的“内生性”问题,加之缺乏微观机理和异质性分析而备受质疑,因此主流经济学后来强调使用微观数据进行研究。简便起见,文献综述部分围绕使用微观数据的文献展开。 (一)房产财富效应 学术界针对房产价值变化对居民家庭行为影响的关注由来已久,涉及到客观(譬如消费、工作流动性和劳动力参与等)和主观(譬如主观幸福感、社会信任和政治态度等)等多个维度,由于消费在经济、社会和心理等不同层面的广泛影响,房产财富效应成为其中的研究热点。关于房产的财富效应,早期研究侧重于估计房产价值变化(或者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总体作用力度的估算,涉及大小、方向和显著性等方面,近年来,有关房产财富效应的研究日益丰富①。 值得注意的是,房产的财富效应往往是不同作用渠道的合力,而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方向和程度不尽相同,同时相关研究又是基于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不同样本时间的宏微观数据,所得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国际上关于房产财富效应的研究开展较早,成果也较为丰富,往往以边际消费倾向(MPC)或者消费弹性的形式表现。大多数研究认为,房产价值变化(或者房价波动)在整体上具有刺激消费的正向作用,也有少量研究认为房产财富效应并不明显甚至为负(Browningetal.,2013;李亮,2010;周晓蓉等,2014)。 譬如,Guisoetal.(2005)基于意大利微观家庭的研究发现,房产价值变化的边际消费倾向约0.2,而Calcagnoetal.(2009)基于意大利银行住户收入和财富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023;Gan(2010)基于香港地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信用卡消费的研究发现,房产每升值10%,消费增加约1.71%;Wang(2015)基于澳大利亚微观家庭的研究发现,房产价值变化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18;Bhatia&Mitchell(2016)基于加拿大微观家庭的研究发现,房产收益每增加1美元,家庭总消费增加5.4美分,而非耐用品消费增加3.9美分。 目前,关于我国房产(或房价)对消费影响的微观实证研究开展较晚,相关文献主要沿袭国外的研究范式来展开,但有关房产(或房价)对消费影响的有限研究往往集中在资产效应(黄静和屠梅曾,2009;解垩,2012;柴国俊和尹志超,2013;陈健和黄少安,2013;杨赞等,2014; ①主要有房产财富效应的国际比较,作用机制的微观检验,房产与金融资产(主要是股市资产)财富效应的大小比较,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财富效应关于不同类型消费品的影响差异,以及在年龄、资产等方面的门槛效应等方面(Grant&Peltonen,2008;Calcagnoetal.,2009;Khalifaetal.,2011;Tobing,2012;Atalayetal.,2016)。 万晓莉等,2017),真正涉及财富效应的文献较为缺乏并且尚未达成共识。仅有的几篇文献主要如下,杜莉等(2013)基于上海居民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总体上提高了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李涛和陈斌开(2014)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房产的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即使在拥有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中也不显著,谢洁玉等(2012)使用同样数据发现,房价上涨对消费具有抑制作用,房价每上涨10%,居民消费会减少1.3%;尚昀和臧旭恒(2016)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研究发现,现住房产对消费没有明显作用,但非现住房对家庭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弹性系数为0.075。其中,以李涛和陈斌开(2014)、尚昀和臧旭恒(2016)的研究最为深入,但这两篇文章受限于所用微观数据并非真正的面板数据,所得结论未必能真正考察房产财富效应①。 (二)房产财富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近年来,关于房产财富效应的研究重心之一在于作用机制的微观检验,主要包括直接财富效应、抵押品效应和预防性储蓄动机等。也有学者提出,房产价值变化与消费并无关联,即房产价值变化和消费变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自然就谈不上所谓作用机制。总的来看,不同作用机制的影响方式和效果完全不同,其背后的政策逻辑和干预思路也完全不同。 1.直接财富效应 所谓直接财富效应(又称纯财富效应),是指房产价值增加(或房价上涨)时会降低居民预算约束,刺激居民消费意愿,从而带来居民消费的持久性增加。具体而言,很多学者基于持久收入假说认为,如果未预期到(Unexpected)的房价上涨(房产价值增加)促进居民消费,而预期到(Expected)的房价上涨(房产价值增加)并无显著影响,那么直接财富效应就是成立的。 譬如,Jiangetal.(2013)基于美国老年人群的研究发现,未预期到的房价上涨会刺激消费,同时预期到的房价上涨并无显著影响,从而支持直接财富效应的存在。与之相反,Attanasioetal. (2009)的研究发现,预期以及未预期到的地区房价变动对年轻和年老住户均对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否定了直接财富效应的成立。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基于有无住房(即无房者RenterVS有房者Owner)、住房数量(单套房VS多套房)和年龄异质性(年轻人群VS年老人群)等角度进行检验,然而,上述思路往往无法对直接财富效应进行实质性考察,相关结论未必成立(Guisoetal.,2005;Sinai&Souleles,2005;Campbell&Cocco,2007;Di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