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精密铸造领域,大力研发行稳致远。精密铸造是金属加工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工艺之一,在合金一致性、结晶过程控制、铸造精度等方面均有极致苛刻的要求,需长时间技术试错迭代方能掌握。公司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精密铸造厂商,产品批量供应海内外通用电气、西门子、卡特彼勒、斯伦贝谢等巨头企业,研发费用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达到12.01%,同比+7.63%,持续高研发投入有望帮助公司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深耕铸造二十余载,业务领域从油气工矿拓展至核电航空。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专注于铸造领域,产品应用于石油天然气、清洁高效发电、工程和矿山机械等领域。2008年,公司成为同行业首批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的企业之一,成功切入到核电领域。2015年,公司设立应流航源,加快“两机”业务布局。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高端装备零部件业务为本体,“两机”业务、核电业务为两翼的发展布局。 两机业务需求持续旺盛,布局全产业链优势愈发凸显。航空发动机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飞机的核心组件,燃气轮机原理结构与航空发动机相似,二者合称“两机”。“两机”业务技术壁垒较高,主要原因在于1)极端的高温高压工作条件;2)认证资质壁垒导致的较长的认证周期,同时这也导致了国内仅有少数企业能够批量供货。公司在航空领域主要供应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热端机匣及燃气轮机叶片等部件,2022年上半年该部分业务营收增速高达41%,主要型号涡扇发动机叶片供货稳定,航空发动机机匣继续放量,航天发动机高温合金热端部件增速明显,燃机客户群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拓展航空上下游产业链,目前已经实现上游高温合金母合金的自主研制生产,多个牌号已经取得认证并批量供货,通过高温合金的自主供应,公司两机业务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全产业链优势愈发突显;此外,公司通过收购SBM公司实现涡轴发动机和直升机的自主可控,涡轴发动机和直升机整机业务的持续研发推进有望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核电进入发展快车道,公司多点布局有望持续受益。双碳目标下核能已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选项,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2)》,到2035年,核能发电量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需要达到10%左右,与当前全球平均水平相当,到2060年,核能发电量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需要达到20%左右,与当前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核能将保持积极安全有序的发展态势。9月13日,国常会继上半年批复6个台核电机组后再度批复4个核电机组,所用技术均为CAP1000和华龙一号,超市场预期,作为稳定制约少的环保能源,核电有望迎来持续发展。公司作为国内核电机组各类核级铸件、乏燃料格架、金属保温层、核辐射屏蔽材料的主要供应商,有望持续受益。此外,2022年上半年公司核辐射屏蔽材料取得突破性进展,拿到国家重点项目订单,打开了未来5-10年市场空间。 传统业务维持较稳定增长,受益油价上涨,油服、炼油等行业装备需求良好。公司传统业务定位于专用设备高端零部件,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清洁高效发电、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自上市以来维持较稳定增长。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质量保证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水平,拥有以铸造为源头的专用设备零部件制造完整产业链。2021年,公司高端装备零部件营业收入11.3亿元,占主营收入比重55.5%。受益于油气价格上涨,油服、炼油等行业装备需求较好,公司传统油气板块逐渐复苏。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稀缺的高端铸造龙头企业,技术、资质壁垒优势明显,随着下游航空航天和核电领域需求的持续释放,公司高速发展态势有望长期持续。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95/30.70/36.03亿元,归母净利润5.19/5.25/7.08亿元,对应PE为26/26/19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两机”业务不及预期,核电批复与开工不及预期,土地收储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盈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