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7日 监控 美力克中国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坎坷之路 格雷戈尔塞巴斯蒂安 重要发现 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和政策制定者都对德国汽车工业的长期成功感兴趣。然而,在如何最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以及校准与中国的曝光和纠缠方面,他们不再保持一致。 德国汽车制造商正在深化与中国创新体系的融合。通过与中国科技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增加对研发 (R&D)的投资,他们正试图保持在中国新兴电动汽车(EV)市场的市场份额。 对于某些技术,德国汽车制造商正在从“在中国,为中国”的研发战略转向可能成为“在中国,为世界 ”的战略。他们正在中国增加产品开发和研究活动,不仅针对本地市场,而且针对全球市场。 他们在中国的新投资可以帮助德国汽车制造商保持全球竞争力,甚至超过竞争对手。然而,过去30年对中国的政治和地缘政治立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们更深层次的融合现在发生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新投资可能会破坏他们与国家政策制定者的战略联盟。虽然这些投资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全球竞争力,但这些投资也可能比德国更有利于中国经济。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阻碍在中国的进一步投资和可能失去全球竞争力之间陷入困境。与北京目标的进一步纠缠可能会疏远包括政府和民间社会以及投资者在内的关键利益攸关方。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政府应该重新考虑所谓的汽车外交政策的逻辑。展望未来,对在中国的德国汽车制造商有利的事情可能对德国(和欧洲)不利。政策制定者应该评估新的现实,并微调政府支持机制,如投资担保,以造福德国经济。 美力克中国监测|2022年10月27日|2 处于十字路口:德国汽车工业在中国走向更加颠簸的旅程 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和地缘政治变化需要重新考虑战略 投资保障高级别商务代表团对外投资透明度要求促进投资 公共政策支持 筛选 更多的选择性投资担保 多样化 担保 持续的政治支持 直到最近,在中国的德国汽车制造商还享有强大的政治支持。 在过去的一年里,潮流发生了变化,新政策尚未具体化。 ©美力克 从Marklines来源:市场份额数据 中国监视|2022年10月27日|3 1.德国政府和汽车行业之间的战略一致性不再是必然的 长期以来,德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深度纠缠一直是柏林对华政策的主要驱动力。德国汽车制造商的首席执行官经常参加政府组织的中国之行。内阁政府全体协商被用来塑造未来合作的走廊,例如自动驾驶。 德国政府经常代表该国的汽车行业进行游说,并利用对外经济政策工具来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长期以来,这样做的逻辑是,对在中国的德国汽车制造商有利的事情,对德国(和欧洲)也有好处。在德国,汽车行业占GDP的近10%,研发(R&D)支出的40%,制造业雇用了80万人。 然而,更加自信的中国和新兴的中国竞争相结合,为这种长期的共生关系带来了新的风险。尽管董事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德国汽车制造商仍希望增加投资并深化在中国的研发足迹。与此同时,许多决策者越来越强调日益增长的经济依赖性、人权和地缘政治问题,暗流涌动着对欧洲可能失去工业竞争力的担忧。 政府和汽车制造商仍然对汽车行业的长期成功感兴趣。但是,如何最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以及如何调整与中国的敌意和纠缠,战略上的一致性已不再是既定的。对该国的担忧正在激增。中国最近通过切断贸易关系对立陶宛进行经济胁迫,德国和中国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不同看法,以及对中国人权状况和香港或台湾未来的担忧,都是无法掩盖的问题。 德国政治气候的变化已经影响了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投资。2022年5月,政府拒绝了大众汽车汽车延长部分对华投资的投资担保(一种政治风险保险)的请求,因为这可能会助长侵犯人权的行为。1此外,考虑到德国与俄罗斯关系中暴露的脆弱性,政界人士更加直言不讳地呼吁汽车制造商实现多元化,并减少对中国的不满。2 中德关系的焦点并没有被德国三大巨头——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忽视。他们在内部就这个话题进行辩论,他们的管理者意识到商业前景和政治环境方面的挑战。尽管如此,这些公司正在加倍投入已经在中国的大量投资。随着它们迅速输给该国新兴的电动汽车(EV)公司,以及全球高科技脱钩趋势变得更加明显,这三家汽车制造商似乎认为扩大本地存在是一种理性的回应。 大众将中国称为“第二本土市场”。3今年6月,宝马在中国开设了第四家工厂,奥迪与一汽的新合资公司(JV )在长春的工厂破土动工。42015年至2020年间,德国在中国的汽车投资存量增长了65%,达到336亿欧元。5 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和新兴的中国请愿书带来了新的风险 中国也是德国汽车外商直接投资下降趋势的例外:如果没有它,德国同期的汽车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将下降58亿欧元。6汽车制造商是这个故事中值得关注的关键参与者,因为他们在投资关系中扮演着巨大的角色——当他们建立新工厂时,供应商通常会跟随。 这三家汽车制造商的投资决策绝不只是Germa-ny的问题。中国的汽车行业是中欧经济关系的核心。2021年 ,其投资占欧盟对华外国直接投资的42%。与此同时,由于其价值链的跨境性质,该行业失去全球市场份额将对整个欧洲的制造网络产生严重影响。 德国汽车业主导欧洲对华投资 FDI流入百万欧元和百分比份额 总EU-27FDI在中国(左轴) 德国汽车FDI占德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右轴) 德国汽车FDIEU-27外国直接投资的份额(右轴) 16,000 80% 14,000 70 12,000 60 10,000 50 8,000 40 6,000 30 4,000 20 2,000 10 0 0 来源:RhodiumGroup 展示1 ©美力克 人们很容易将汽车行业与至少一些政府利益相关者的战略一致性缓慢瓦解归咎于汽车制造商,这是盲目追求短期利润和忽视中国政治变革的结果。但问题更为复杂。Chi-na不仅是德国汽车制造商的销售市场;它已成为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市场,很可能是其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换言之,在中国的成功有助于确保再投资的利润,并保持德国企业在本国和第三市场的实力。 本报告评估了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增加投资的理由,并分析了深化与中国关系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 2.中国创新的电动汽车市场为德国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机遇和风险 中国的汽车市场日益具有创新性,其特点是本土技术进步。这让德国汽车制造商处于不利地位。为了保持竞争力 ,他们认为他们需要利用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深化在中国的投资足迹。 促成这种命运逆转的最重要因素是中国崛起为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市场。超过55%的电动汽车在中国道路上行驶 ,7在中国销售的四分之一的新车由电池供电。8与此同时,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注资现在也集中在生产和开发电动汽车上。 投资趋势1:通过更多股权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中国政府认为,其汽车制造商已准备好从国际竞争中受益,并支持外国投资其电动汽车领域。因此,它放宽了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允许德国汽车制造商增加其中国合资企业的股权。他们一直急切地利用这些政策变化来提高利润率和决策权。 主要例子包括宝马以37亿欧元的价格将其与华晨汽车合资公司的股权从50%增加到75%,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建立合资公司。后者完全专注于电动汽车的生产和开发,大众汽车拥有75%的多数股权(它还拥有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淮汽车集团50%的股份)。 投资趋势2:将中国转变为其汽车研发中心之一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投资模式的最大变化是,他们正在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本地研发中,大众汽车的子公司CARIAD现在位于北京,使其成为该公司的第一个非欧洲研发中心。计划到2023年将现有员工人数翻一番,达到1,200人,时任首席执行官HerbertDiess在2022年7月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将增加数千名员工” 。9梅赛德斯-奔驰正在为其新的55,000平方米投入巨资。位于北京的中国技术中心——几乎是其最近在斯 图加特开设的电池电子园区的两倍(见图表2)。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德国汽车制造商只在该国进行了很少的研究。由于担心技术泄露,他们尽可能少地在中国开发,例如,为中国客户制造更长、更舒适的汽车。现在,他们更担心的是进一步落后于中国竞争对手。几乎所有核心产品开发都在慕尼黑、斯图加特或沃尔夫斯堡进行的日子已经结束。 投资趋势3:挖掘中国科技生态圈 除了研发投资,这三家汽车制造商还在中国的技术生态系统中寻找合作伙伴。他们希望通过开发合作伙伴关系将他们的硬件专业知识与中国的器皿技能相结合。 在中国的德国汽车制造商正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本地研发 德国汽车制造商增加在中国的研发活动 新增或扩建研发中心的累计数量,并宣布与中国公司建立研发合作伙伴关系 研发中心: 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 研发合作伙伴关系: 12 10 8 6 4 2 0 (直到)2015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资料来源:MERICS、公司新闻稿和新闻网站。见附件。 附表2 ©美力克 作为所谓的德国“汽车外交政策”的一部分,政府已表示支持这种技术伙伴关系。10如今,这三家汽车制造商都与百度合作,而宝马还与中国软件开发商Archermind组建了合资企业。更多这样的合作可能会发生——例如,宝马和阿里云正在上海运营一个联合创新基地,旨在“寻找高潜力的初创企业,使其创新解决方案与宝马集团的需求相匹配”。11 目前,这些合作伙伴关系专注于一组狭窄的技术:电池和数字解决方案。博世和高通等非中国公司仍然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大多数其他硬件堆栈的主要供应商。但中国合作伙伴显然正在成为其产品开发(电动汽车电池和未来的半导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百度等一些中国合作伙伴也开始进入汽车业务,这也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投资动机1:避开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压力 这种投资和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变化背后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希望抵御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大的危机。最近,随着消费者转向购买电动汽车,该国市场份额的严重损失使他们措手不及。它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与电动汽车销量呈反比——销售的电动汽车越多,市场份额就越低。在2022年1月至5月期间,与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4%(见图表3、图表4)。 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正在扼杀汽车制造商的金鹅 市场份额比例 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中国市场份额(三个月移动平均) 中国客运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30% 25 20 15 10 5 0 来源:CPCAMarklines,亚洲经济数据库 展览3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电动车行业落后 中国乘用车和电动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2021年) 整体内华达州 12%11.3% 10 86 4 3.7% 3.9% 3.5% 2 1.4% 0.3% 0 来源:美力克 大众汽车 宝马 梅塞德斯-奔驰 ©美力克 展览4 ©美力克 国内企业一直是中国市场电动汽车的主要受益者。在中国排名前15位的电动汽车生产商中,只有四家可以被认为是外资控股的。2021年,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不到0.3%,在330万辆的市场中各售出不到1万辆。大众汽车表现更好,但仍然只占电动汽车市场的3.7%,而整个市场的份额为11.3% (见图表5)。 中国生产商主导中国电动汽车市场 按销量计算,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市场份额排名前15位(2022年1月至8月) 中国整车厂外资持股的整车厂拥有德国所有权的整车厂 30% 29.3% 25 20 15 9.6% 10 7.0% 5.0% 5 4.6%4.3% 3.1%3.0%2.9%2.9%2.8%2.4% 2.2% 1.8% 1.6% 0 注意:电动汽车包括贝福,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FCEV。 表现出5 ©美力克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疲软似乎源于供需不足。在供应方面,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汽车最近才开始在中国提供电动汽车车型,当他们这样做时,他们未能与更年轻、更注重技术的中国消费者建立联系,他们更喜欢特斯拉和国内替代品。 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已经习惯了中国的高收入,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