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中药集采历程解析与未来发展专家会(三明联盟集采政策制定专家)–20221107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中药集采历程解析与未来发展专家会(三明联盟集采政策制定专家)–20221107

2022-11-08未知机构劫***
中药集采历程解析与未来发展专家会(三明联盟集采政策制定专家)–20221107

中药集采历程解析与未来发展专家会(三明联盟集采政策制定专家)20221107中药饮片集采制定背景&核心目标&项目历史进程&当前进展情况:介绍项目:2020年发起,目的是提升中药饮片质量,及解决质量标准的一致性问题。 2020年6月开始,山东省医保局牵头,和全国12个省的省级医疗保障局共同组成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目的:1.推动中药饮片的联采;2.推动联盟区域内优质道地药材推广。 是买入+卖出两个动作。 集采vs联采:集采以降价为目的,国家层面主导,核心是调整医保额度。联采1.是联盟性质的集中采购,2.医保报销额度不随联采调整。 基本方案已经比较成熟,今年10.31发布征求意见稿。 之前方案已征得国家医保局和中医管理局认可,得到了两部门文字批复,同意做中药饮片联采。 2021.12,12省联盟和三明联盟做了联合。 12省联盟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三明联盟。 业务主导以12省联盟体系运转,核心单位是山东省医保局。 目前征求意见稿征求时间已结束,专家还在就收到的反馈讨论。是否启动需要专家商议,由山东省医保局和三明联盟共同决议。 如果没有太大反对的反馈,会在2022年内实现联采步骤,12月做产品公示。Q&A:Q:企业中选规则,医院端的反馈?A:发布项目之前,和卫健体系有沟通,包括药监体系。 医院普遍反馈积极,但影响原有供应链体系。大面上没有太大问题。 方案:以优质、优价、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供应为核心,也就是保质、提及、稳供为核心目标。最终目标是基于联采,建立中药饮片等级质量体系。 各省质量体系不同,限制外省企业在本省进行业务。联采目的:打通全国市场。 两阶段:1.企业入围轮,综合打分,得分由高到低,中选率30%。 (核心轮)有4个评分项:权重最大的是企业存量规模(医院存量销售额及排名);供应稳定性:自有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产品溯源能力(25分);价格(15分),价低者得;企业实力:专业人员数量&检测设备数量。 价格占比非常低,存量规模&其他主要指企业生产能力和存量规模。 以前业务基础好、规模大的企业机会大;规模小的企业需要在价格/质控/加分项有所突破,否则机会较小。淘汰率较高。 2.议价轮,企业报价,最终决定哪些最终入选。有安全值。 如果入围企业降幅超过最高有效申报价的20%,还是有入围机会。企业倾向于降20%,保证最终中选有较好的结果。 降幅相对可控。 决定企业是否中选的核心还是在第一轮。 Q:最高报价水平和市场价比较? A:价格2个:1.最高有效申报价,本次发布的方案里带有这个价格,高于这个价格就不能报。反馈:价格属于三线城市三甲医院价格,在一线城市/省会核心医院价格略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今年上半年医院做报量,统计后进行一定上浮,做出这个价格,得到了行业专家的最终肯定。Q:联采政策落地后,对于中选产品的价格降幅? A:最高限价价格不低。 最高有效申报价,企业盲目杀价入围的情况不一定会出现,第一轮降幅在10-15%之间,第二轮降20%专家认为是比较大的规模,最终30-35%之间。 医院采购价会按30-35%下降。 方案设计了两个质量等级,以后集采或有更多等级划分,方便医院按需选择。 如果产品降价,为保证利润空间(医院有25%的中药饮片销售毛利),医院或倾向购买更高质量等级的产品,采购支出和采购单价可能与以前持平/略高于以前采购水平。 Q:最终降幅30-35%,医院采购价不变,实际上最终医院将获得性价比更高的饮片?A:是的。 Q:是否压缩企业毛利率? A:看起来降价30-35%压缩了企业的GPM,但实际上,虽然质量高的产品比低质量产品贵30-35%,但成本只比低质量的高5-10%,因此当医院更多选择高质量产品后(高质量产品GPM本身比低质量产品高20-30%),GPM并没有被压缩太多。 Q:若饮片公司只有几种符合高质量的产品,如何中标?A:饮片厂无论规模如何,都至少有3-400种产品(多的有5-600种)。 大部分医院在招标时,需要企业有一定的SKU基数,否则供应商太多对医院是压力,因此供应企业不得不扩充。大部分加工企业/饮片厂只有少量产品在其产区是所谓的优势产品,其他产品是拖累。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联采让企业聚焦自己的优势产品,最终中标,在不做其他产品的情况下也能经营得好。生产规模、质量体系都可以得到提升,对产业发展有价值。 Q:谁把不同的SKU放在一起?A:现在中药饮片企业是直供医院,没有中间配送体系。 联采后将出现配送环节,像西药一样,企业发货到配送仓,入库,再配到各级医院,解决了少量品种中选的问题。Q:配送商是传统医药物流公司,还是每个省自己和医保局协商,单独请?A:每个省不太一样,要找有配送基础的商业公司合作,也有可能省自建,要看是否有合作条件。Q:目前饮片有较多经销商(营销,第一开票账户,开到各地经销商),联采后就都没有了?A:没有两票要求,低开,再高开到医院不违规。 生产企业自己投标,能解决营销问题,就可能不需要经销商。目前集采只允许生产企业参与,经销商无法参与。 Q:意味着原来低开发票的模式变成了联采高开发票的模式,企业收入会大幅增加?A:现在大部分模式还是企业直供医院为主,不存在此种情况,也有相当市场靠经销商在做。如果去掉经销商环节,变成联采,此部分收入肯定增加。 Q:当前报量水平和去年相比? A:第一轮报量(21个品类,医院通常需要500个,常用150-200个)品类不多;医院没有销售数据,和西药挂网不同,只能医院怎么报我们怎么认可。 从我们关注的医院来看,很多医院有保留,报量比实际用量少很多。 联采要求即使达成约定量,后续也要继续采购中选企业的中药饮片,否则后续报销额度可能会有麻烦。 Q:医院端报量谨慎的原因?A:第一次会谨慎,希望自留余地。 有可能对医院进行考核,西药当时执行在某些区域时有考核,结余流动政策也需要达量才能拿到该政策。医院摸不准后续发展,自我保护,所以报量保守。 Q:山东省执行最好的。其他省份的情况? A:此次联采是15个省都参与了(一共20个省),很多省报名积极,尤其新疆(重量级医院都参与了)、山西(主要医院都参与)。 执行过程中需要在联盟内部协调,包括最终中选如何落地。 内部工作较为复杂,只能中选后再推进落地,还有一定工作量。Q:中标率只有30%,各家企业在最高有效价降20%,如何保证中标?A:决定是否中选的核心轮是第一轮,因为有明确分值规则。 销售额大、覆盖医院多的企业,在不降价的情况下也能入选,因为分值高;不好报价的企业是中等规模企业,可能会就其优质品种报价。每个企业投标规则还需要各企业自己斟酌,提前制定策略,避免出现混乱情况。 具体企业怎么报难以预测,中选门槛一直在,尽量保证不过分杀价。相应也要保证销售规模。 Q:医院为了保证利润绝对值不大幅下滑,倾向使用品质好、定价高的品种,促进饮片行业高质量发展。第一轮会淘汰低劣产品? A:是。 产业有一个大问题:集中度太低。 总盘不到2000亿,1900亿的规模,担忧几千家企业,导致大家更关注商务,不太关注质量。医院以前不需要保证一定采购质量多好的产品才能保证销售,是从利润率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导致过去几年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普涨,但质量没涨。Q:后续工作需要持续推进,如何看待后续集采推进? 第一批21个品种,后续品规完成计划?A:21个品种是100多个产品里选出来的。第一次先采购21个,因为还在摸索状态。 如果方案落地,集采结果和预期接近,执行较好,会在后续每2-3个月联采一批,逐步实现100个品种的联采。完成后会等一等。 顺利1年多会把100个品种联采完。 Q:配方颗粒如何看? A:配方颗粒按照中药饮片进行管理(医保报销+管理),但二者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有省份在讨论能否做配方颗粒,但大概率还是要等一阵。 原因:1.国标在抓紧制定,标准出来之前做联采为时过早;2.品类特点:配方颗粒是市场产物,品类存在的基本逻辑是:价格高,医院加成高,有利可图。 医院通常只有1家配方颗粒供应企业,最多不超过2家,因此可以做医生工作。价格高开,高开的钱做医生工作,让医生替换饮片和中成药的份额。 如果做配方颗粒集采,标准化程度高,必然导致价格大幅下跌,是对品类的毁灭性打击。价格高,需要较高的毛利空间保证其销售,集采对其负面影响较大。 中药的发展弊端就是不标准,配方颗粒是在这个方向的一个较大尝试,还看不清是不是一个应有的发展方向,如果集采降价,这个方向可能很快就消失了/不会有大发展。 从国家层面来看,还要鼓励中医中药发展,短期内配方颗粒集采落地可能性小,目前各地还以各地交易、挂网为主,但这1-2年不太可能做颗粒集采。 Q:对于中药饮片质量提高的量化标准和要求?A:征求意见稿列出了每个产品的质量标准。标准不是很高,要照顾市场现状。 未来或增加更多等级划分。 量化标准包括有效成分检测、外观、性状、重金属农药残留情况等。 各省都在按照自己的炮制规范标准执行,但不统一,导致跨区域经营受限。联盟一共20个省。 用医院购买力量逐步打通各省质量标准壁垒,对于头部企业的跨区域发展有帮助。质量标准统一后,整体产品质量水平会慢慢提升,有机会将国际市场竞争回来。Q:中标企业集中度是否翻倍(按照淘汰率来推算)?A:部分品类,如果所有品类都联采,集中到头部,集中度会翻倍。 很多小企业都在自己家门口集中很小一块份额。Q:降30-35%,如何挤水分?A:中药饮片毛利在20-15%的规模。 但没包含营销费用,饮片企业通常把营销费用放在成本。名义价高一点的医院,缓解费用空间较大。 如果降幅在30%左右,饮片企业以前的成本(商务成本)都覆盖在里面,因此不会对毛利有太多挤压。如果医院购买质量层级高的产品,饮片企业不会压缩实际到手利润空间。Q:制造企业毛利表观还是15-20%? A:对。 商务成本压缩,大概能覆盖这个降幅。 Q:每个品种都是200-300家,都符合刚才提到的(包括供应链)要求吗,0分也能参与?A:能满足这个要求的企业不是多数。 满足不了的只是没有这项分值,并不是说不能参与。 Q:饮片联采是为了拉高质量层次。不同质量层级的医保报销比例都一样?A:对。 Q:医院不会买两种品质的中药材,低质会慢慢消失?A:如果从经营角度考虑是会的。 大部分不太能接受在原有患者基数下营收直接减少30%。Q:联采后对民营医疗机构的供货价格变化?A:本次联采只针对公立体系,民营不在范围内。 公立医院要求必须参与,民营可选参与,但目前只有极少数参与了。集采后价格也没有要求民营医院进行联购,对其价格有限。 医院:同价格,质量提高,患者还是付相同价格,但疗效提升。大部分民营医院的营销能力不错,对他们的影响微乎其微。Q:1900亿的总盘子,公立和民营的比例?A:民营比例很低,估计不到10%。Q:为什么中药可以做到优质优价,不像西药打激烈的价格战?只因为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吗?A:虽然都是医保局推动、看起来都是集采,但逻辑不同。 国家支持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最早集采方案是为了解决医保基金负担问题,西药耗材有明确质量标准,集采基本都要做一致性评价,一致性评价的基础上可以认为是同质量产品,在同质量层级上可以做低价。 中药非标准,如果一味压价,大家会想办法挤压各环节成本,会造成产业链更关注成本,质量难以保障。目的:打通全国跨区限制,提高整体水平,有机会竞争国际份额。 从该角度来讲,和西药集采、目标、品类现状不同。 Q:种植产业,涉及农业,所以杀价不会太厉害? A:对,国家对乡村重视程度高,中草药是较高值的农作物。 希望产业能有高质量发展,一味降价(任何产业,不止中药)会使产业受限。 Q:集采后能以同价买到疗效更好的药。是否关乎病人接受度? 民生问题会是考虑范围吗? A:花钱的前提是有效。 现在不解决省钱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