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2年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 《行动计划》提出发展目标,至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将超3500亿元。虚拟现实产业作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国家系列引导和支持政策相继出台,本次《行动计划》提出发展目标,至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将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将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化虚拟现实和行业的有机融合,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开展10类虚拟视听制作应用示范,打造10个“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100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 硬件端:五年规划与VR硬件产业阶梯式成长逻辑一致,重点任务中的关键技术融合创新点明核心技术环节。《行动计划》中2026年规模、销量目标能够实现突破是建立在生态建设、技术升级、应用场景拓展等目标和任务持续推进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硬件迭代+内容成熟是第一阶段的驱动因素,三年内VR设备在泛娱乐领域的全球年出货量级有望达到3000万部以上;应用场景拓展及科技巨头生态布局构成第二阶段成长驱动,VR设备成熟、AR设备进入消费级市场,五年后全球硬件销量有望达到大几千万量级。技术方面,光学镜片的短焦方案(Pancake)因轻薄化、视场角及成像质量佳等特性有望成为未来趋势,多类新产品均有望搭载;显示层面FAST-LCD因量产和成本优势成为应用落地的核心方案,并向着Mini-LED等方向升级,同时Micro-OLED等新方案也在积极推进并逐渐商用,同时交互技术持续升级且多元化也为特定环节发展带来广阔机遇。 应用端:巨头入局叠加政策驱动,内容生态逐步建立。《行动计划》专项工程提出,优先布局规模化、成熟度潜力较高的行业领域,包括VR/AR工业赋能、VR/AR沉浸式旅游体验、VR/AR大众健身、VR/AR线上演播、VR/AR智慧商圈。我们看好:1)工业生产:虚拟赋能现实,实现降本增效。2)直播:我们认为直播受众广,未来随着网络、终端技术与算法的不断突破,有望率先实现规模突破。3)健身:需求已获验证,市场空间广阔。4)游戏:VR应用生态的重要一环,期待大热内容拉动终端设备销售。5)文旅:我们看好VR/AR技术成为景区内容建设及营销推广的重要渠道。6)教育:成熟的B端场景,需求刚性但散点化。 投资建议:从VR硬件产业链维度看,综合方案商(歌尔股份)、光学显示(三利谱、斯迪克、水晶光电、京东方A)、各类结构件(立讯精密、长盈精密、东山精密)及品牌商(创维数字)等环节的A股公司有望率先受益。应用端,建议关注宝通科技、恺英网络、华立科技、风语筑等。 风险提示:短期销量波动的风险;应用拓展不达预期的风险;新技术发展进度延后的风险。 1.虚拟现实迎政策利好,2026年产业规模目标超3500亿元 2022年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1.1.量化目标,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规模超3500亿元,终端超2500万台 《行动计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6年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1)到2026年:多技术融合、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系统化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制定虚拟现实标准体系,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虚拟现实制作实验区、虚拟现实赋能舞台艺术数字化制作实验区。 2)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3)到2026年: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开展10类虚拟视听制作应用示范,打造10个“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100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 1.2.五大重点任务+三大专项工程,产业生态有望持续完善 《行动计划》提出五大重点任务:聚焦关键技术、全产业链供给、场景应用落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标准体系。 表1:《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五大重点任务 同时,《行动计划》提出三大专项工程:提出关键技术、产业链供给、场景应用的具体发展方向。 表2:《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三大专项工程 此外,为推进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的顺利实施,《行动计划》提出了七个方面的保障措施:1)加强统筹联动,按年度制定部门工作落实计划,逐年推动各项重点任务按期执行。2)优化发展环境。指导产业各方加强协同配合,组建公共服务平台。3)深化技术研发。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标准组织、产业联盟等组建多元创新载体。4)开展应用试点,鼓励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参与建设内容开发中心和应用体验展示中心。5)打造产业集群。6)强化人才支撑。7)推动交流合作。 2.硬件销量持续增长可期,核心技术方向清晰 2.1.五年规划与VR硬件产业阶梯式成长逻辑一致 《行动计划》指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我们认为《行动计划》中2026年规模、销量能够实现突破是建立在生态建设、技术升级、应用场景拓展等目标和任务持续推进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硬件迭代+内容成熟是第一阶段的驱动因素,VR设备在泛娱乐领域的年出货量级有望达到3000万部以上;应用场景拓展及科技巨头生态布局构成第二阶段成长驱动,VR设备成熟、AR设备进入消费级市场,整体年度出货有望达到大几千万量级;长期来看,随着VR/AR设备成为元宇宙重要入口,多领域逐渐刚需,每年出货量级有望突破数亿部。 图1:VR/AR设备未来有望呈现阶段性成长趋势 2.2.重点任务体现VR硬件核心技术方向 《行动计划》重点任务第一条“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即指出,“围绕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关键细分领域,做优“虚拟现实+”内生能力,强化虚拟现实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叠加“虚拟现实+”赋能能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点明核心技术环节,其中VR硬件的光学显示及交互技术有望持续升级,且发展方向日趋清晰。 VR硬件的关键元器件包括光学、显示等。光学模块,VR以菲涅尔透镜方案为主流,短焦方案因轻薄设计成为未来产品趋势;显示层面,4K FAST-LCD因能够量产和成本低廉,成为应用落地的核心方案,但同时Micro-OLED等新方案也在积极研发并逐渐商用中。 光学:菲涅尔透镜方案成熟,短焦有望成为未来主流发展方向。VR光学透镜的发展经历了非球面镜-菲涅尔透镜-短焦光路的路径发展。菲涅尔透镜方案已被普遍采用,方案成熟,能够达到100°以上FOV。短焦光学系统(Pancake)将所需光路折叠到自身,使光线可以在更窄的机身空间内穿过同样的距离,进一步压缩镜片厚度和降低VR设备重量,吸引众多公司布局。 图2:菲涅尔透镜光学原理图 图3:短焦方案(折叠光路)光学原理图 显示:Fast-LCD为当前主流,Micro-OLED产品待出,或成未来技术路径。VR设备的近眼显示屏幕对于高密度像素、低时延、快速响应等技术指标具备较高要求,高性能的Fast-LCD与OLED技术逐渐克服产业核心痛点,奠定行业基础,未来Mini/Micro-LED、硅基OLED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分辨率,同时降低响应时间和功耗。 Fast-LCD制造工艺成熟带来成本优势,且像素密度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纱窗效应”,已被Quest2等多类主流VR机型搭载,但响应时间、功耗等方面仍存在瓶颈。我们认为,未来VR显示技术将向着高像素密度、快速响应、低功耗、低成本等方向继续升级,当前在LCD及OLED技术基础上,分别衍生出Mini-LED、Micro-OLED(硅基OLED)等技术,均有望见到更多主流产品搭载,加速新技术的成熟和VR设备显示体验的改善。 表3:VR主要显示技术对比 摄像头:VR摄像头主要起到空间感知、手势识别、眼球追踪等作用,定位为输入感知类传感器;MR出于对实时交互的高要求,摄像头数量、像素及清晰度要求相比VR显著提升。外置摄像头为刚需,空间感知、手势识别等功能需要搭载3D摄像模组+Inside-out空间定位技术;内置摄像头将协助实现眼球追踪等技术,持续改善用户体验。 图4:眼动追踪对内置摄像头提出升级要求 3.多行业多场景应用加速落地,生态有望持续优化 《行动计划》五大重点任务中提出,加速虚拟现实在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演艺娱乐、安全应急、残障辅助、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化虚拟现实与行业有机融合。 同时《行动计划》提出,将优先布局规模化、成熟度潜力较高的行业领域,包括VR/AR工业赋能、VR/AR沉浸式旅游体验、VR/AR大众健身、VR/AR线上演播、VR/AR智慧商圈。 表4:《行动计划》三大专项工程中“多场景应用融合推广工程”内容应用领域具体内容 巨头入局叠加政策驱动,应用生态逐步建立。国家高度重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相继出台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虚拟现实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和应用,推动产业发展。企业端,Oculus、HTC、PICO等硬件厂商自费扶持和投资内容开发商,提高VR内容丰富度以培养用户教育市场,以实现VR产业硬件、内容和用户等环节的正向循环。 工业互联网、VR直播、健身、游戏、文旅、教育等多元应用场景落地值得期待。 1)工业生产:虚拟赋能现实,实现降本增效。VR可以帮助在虚拟空间建造现实实物的数字模型,能效率更高且成本低廉的进行生产设计。如英伟达Omniverse平台在宝马工厂十款车型和多达100种可选配置进行模拟,在虚拟工厂中规划众多生产线的配置,以适应新车上市。将设备生产运行信息、设备监控信息、设备维护信息以及管理信息、全业务数据等数据融合整理,实际出现故障后能针对报警进行快速定位,VR还能对生产流程更好监控和管理。 图5:英伟达Omniverse平台 2)直播:受众广,有望率先实现突破。VR直播仍处初级阶段,现有直播平台通过全景摄像机搭配简单软件处理实现VR直播,实现远近距离任意角度观看,整体交互较弱。我们认为VR演播受众广,未来随着网络、终端技术与算法的不断突破,有望率先实现规模突破。 图6:8K+3D+VR内容平台“Go Now” 3)健身:需求已获验证,市场空间广阔。VR健身需求已被验证,根据VR陀螺,Oculus平台上的健身应用《Supernatural》每月订阅费为19美元,且用户流失率低;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1年我国在线健身市场规模达3697亿元,同比增长17.5%;根据线上健身平台Keep招股书,2021及2022H1 Keep的活跃用户数分别为3436万、3768万,市场空间广阔。 图7:Quest平台上的《Supernatural》 4)游戏:VR应用生态的重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