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2年10月28日,根据中国政府网报道,《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落实。 政务数据基础设施基本形成,未来建设或向管理、共享、应用等方向推进。 1)从建设背景而言,根据《指南》,我国政务数据管理职能基本明确、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基本建成。2)从现存问题而言,主要包括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政务数据共享供需对接不够充分、政务数据支撑应用水平亟待提升、政务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健全、政务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亟需强化。3)我们认为,根据《指南》,我国政务大数据体系磁层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未来或向信息共享、数据融合、深化应用、业务创新等层面进一步推进。 建设节奏清晰,政务大数据体系将于2023年底初步形成、2025年更加完备。根据《指南》,2023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在数据管理服务、质量改善、主题库、基础保障、稳定共享等方面取得成效。 到2025年,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更加完备,在2023年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显著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类平台、三大支撑、八方面建设、四方面保障,本次《指南》对体系建设做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划。1)三类平台:“1+32+N”框架结构。2)三大支撑:管理机制、标准规范、安全保障。3)八方面建设:统筹管理、数据目录、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数据服务、算力设施、标准规范、安全保障。 4)四方面保障:加强组织实施、推进数据运营、强化督促落实、鼓励探索创新。 投资标的: 政务数据建设&运营:易华录、深桑达、南威软件 政务IT:中国软件、太极股份、广电运通、数字政通财政IT:博思软件、中科江南 信息技术创新:中国软件、金山办公、纳思达、神州数码、海量数据、海光信息、彩讯股份、创意信息、拓尔思 信息安全:卫士通、深信服、奇安信、安恒信息、天融信 风险提示:财政支出不及预期、经济下行超预期、贸易摩擦加剧 政务大数据体系加速落地,数据价值有望充分发挥 2022年10月28日,根据中国政府网报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正式发布(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具体列明《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落实。 政务数据基础设施基本形成,未来建设或向管理、共享、应用等方向推进。 1)建设背景:根据《指南》,目前,我国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结合政务数据管理和发展要求明确政务数据主管部门,管理职能基本明确;全国已建设26个省级政务数据平台、257个市级政务数据平台、355个县级政务数据平台,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形成;政务云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夯实,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云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超过70%的地级市建设了政务云平台,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2)主要问题:部分政务部门未明确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未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数据需求不明确、共享制度不完备、供给不积极、供需不匹配、共享不充分、异议处理机制不完善、综合应用效能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数据返还难制约了地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数字化创新应用,支撑应用水平亟待提升;政务数据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化支撑,在数据开发利用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数据进行清洗、比对,支撑应用水平亟待提升; 数据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在制度规范、技术防护、运行管理三个层面尚未形成数据安全保障的有机整体,安全保障能力亟需强化。 图表1:中国政务云行业发展路径 建设节奏清晰,政务大数据体系于2023年底初步形成、2025年更加完备。根据《指南》,建设目标上: 1)2023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 基本具备数据目录管理、数据归集、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安全防护等能力,数据共享和开放能力显著增强,政务数据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全面摸清政务数据资源底数,建立政务数据目录动态更新机制,政务数据质量不断改善。 建设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经济、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和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应急管理、信用体系等主题库,并统一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政务大数据管理机制、标准规范、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政务数据资源基本纳入目录管理,有效满足数据共享需求,数据服务稳定性不断增强。 2)到2025年,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更加完备, 政务数据管理更加高效,政务数据资源全部纳入目录管理。 政务数据质量显著提升,“一数一源、多源校核”等数据治理机制基本形成,政务数据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制度更加健全。 政务数据共享需求普遍满足,数据资源实现有序流通、高效配置,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支撑数字政府建设。 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显著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体系包括三类平台和三大支撑,《指南》架构图、关系图清晰具体。 1)三类平台:“1+32+N”框架结构。 “1”是指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是我国政务数据管理的总枢纽、政务数据流转的总通道、政务数据服务的总门户; “32”是指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筹建设的省级政务数据平台,负责本地区政务数据的目录编制、供需对接、汇聚整合、共享开放,与国家平台实现级联对接; “N”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政务数据平台,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数据汇聚整合与供需对接,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尚未建设政务数据平台的部门,可由国家平台提供服务支撑。 2)三大支撑:管理机制、标准规范、安全保障。 图表2: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已建设政务数据平台的国务院部门,应将本部门平台与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对接,同步数据目录,支撑按需调用。尚未建设政务数据平台的国务院部门,要在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上按照统一要求提供数据资源、获取数据服务。 图表3:国家平台与地方和部门平台关系图 各地区政务数据主管部门要统筹管理辖区内政务数据资源和政务数据平台建设工作。可采用省级统建或省市两级分建的模式建设完善地方政务数据平台,并做好地方平台与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对接,同步数据目录,支撑按需调用;同时,应当按照统分结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推进基础数据服务能力标准化、集约化建设。 各县(市、区、旗)原则上不独立建设政务数据平台,可利用上级平台开展政务数据的汇聚整合、共享应用。 图表4:国家平台与地方和部门平台有关系统关系图 建设主要包括8个方面,对政务大数据体系做出详尽规划。充分整合现有政务数据资源和平台系统,重点从统筹管理、数据目录、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数据服务、算力设施、标准规范、安全保障等8个方面,组织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 图表5: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主要内容 保障措施同步到位,政务数据价值有望充分释放。同时,《指南》从组织实施、数据运营、督促落实、探索创新四大方面给出保障措施,有望切实引领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数据价值有望充分释放。 图表6:《指南》保障措施 投资标的 政务数据建设&运营:易华录、深桑达、南威软件 政务IT:中国软件、太极股份、广电运通、数字政通财政IT:博思软件、中科江南 信息技术创新:中国软件、金山办公、纳思达、神州数码、海量数据、海光信息、彩讯股份、创意信息、拓尔思 信息安全:卫士通、深信服、奇安信、安恒信息、天融信 风险提示 财政支出不及预期:若政府财政状况较为紧张,将影响相关部门对IT解决方案采购进度。 经济下行超预期:若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可能影响企业整体投资力度。 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摩擦特别是科技制裁影响相关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