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研究 汇率贬值压力下还会降息吗? 2022年10月27日 我们之前提到人民币汇率定价的三个“路标”,中国出口、美元指数以及中国国内经济增长。这三个变量目前仍未看到方向变化,预计未来人民币仍然偏软。LPR已经连续两个月维持利率不动,恰逢8月中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市场疑虑再起,汇率贬值是否制约货币政策? 回答汇率贬值是否制约货币,不妨先来回溯历史,观察经验现象。 人民币打开双向波动以来,明显贬值趋势总共有三段时间。分别是2014至2015年,2018至2019年,2020年上半年。 分析师周君芝执业证书:S0100521100008电话:15601683648 这三段时期无一例外,都是汇率贬值同时央行连续货币宽松。经验告诉我们,人民币贬值并不改变货币宽松趋势。 邮箱:zhoujunzhi@mszq.com研究助理吴彬执业证书:S0100121120007 每当面对汇率稳定和货币宽松,这对经典的“内外均衡”矛盾时,央行都会选择 电话:15171329250 货币以我为主,即以宽货币来应对国内增长压力。 邮箱:wubin@mszq.com 一面是货币宽松,另一面是汇率贬值。每逢贬值压力较大时期,央行会动用多种汇率管理工具,打破汇率超贬的螺旋机制,尽量控制汇率过快贬值、过度贬值。 相关研究1.9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疲态”的两点启 稍微不同的是每段时期央行动用的外汇管理工具有所差异。 示-2022/10/26 2014年至2015年央行主要动用外汇储备,这一传统外汇管理工具来维稳汇率。2018至2019年,央行面对再度承压的人民币汇率,开始尝试使用逆周期调节 2.宏观专题研究:四季度美债利率或在4%-2022/10/253.9月经济数据点评:如何理解9月出口和经 因子、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等措施。 济数据-2022/10/24 2020年初,央行面对疫情冲击,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启动货币宽松,连续多次降息,宽松力度之大创近年之最。尽管当时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从6.9贬至7.1。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具体点位没有绝对"迷思"。 4.全球大类资产跟踪周报:美债收益率再创新高,人民币汇率承压-2022/10/23 5.月度高频数据追踪:数据真空期,我们需要 关注什么-2022/10/20 以2019年为例,人民币汇率一度逼近“7”这一交易的关键点位,央行明确表示是否破7,并不能成为人民币汇率定价锚。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央行连续降息,汇率显然没有成为宽货币的实质性掣肘。 强美元周期之下,当下大国货币”以我为主”的三点支撑因素 汇率贬值同时宽松货币,短期内可能会对汇率形成较大压力。只要扛过短期资金流出压力,中长维度上看,稳定国内经济运行秩序,反而更有利于稳定汇率。这也是大国货币”以我为主”第一点支撑因素。本轮贬值趋势之下,人民币汇率屡破关键点位。然而截止9月底,本轮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资金外流,跨境资金整体保持净流入状态。不仅如此,当下商业银行承受的外汇资金压力并不大。这两点金融特征意味着,未来贬值同时货币宽松压力可控,这是当下大国货币”以我为主”的第二点支撑因素。目前央行有充分的外汇管理工具,可有效缓解汇率急速贬值压力,缓解“内外均衡”矛盾。这是当下大国货币”以我为主”的第三点支撑因素。 货币仍将”以我为主”,后续仍有降息空间 8月中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关键敏感点位徘徊,这可能会延缓降息节奏,但并不代表降息进程结束。地产仍在“磨底期”,出口四季度或仍在正增长区间,降息既利于经济回暖,防范地产风险扩散,又可以避免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我们预计四季度仍可能降息,最快时点或在11月,预计5年期LPR仍是调降重点。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海外通胀超预期,出口下滑超预期 目录 引言3 1历史经验显示汇率贬值并不制约宽货币进程4 22014-2015年:货币宽松同时外储下降5 32018-2019年:货币宽松同时汇率破77 42020年上半年:汇率与货币政策的极端测试8 5本轮贬值周期并没有出现大幅资金外流9 6大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降息窗口仍在10 7风险提示12 插图目录13 引言 当前全球央行仍在加息浪潮之中,美元指数持续走强,非美货币纷纷走弱,美联储对抗通胀的姿态颇为强势,非美经济体货币政策难以转向宽松。 日本央行保持货币政策宽松不变,承受日元汇率贬值,除去日本之外,鲜少有主流央行面对强势美元仍保持货币宽松。 当前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仍存,国内经济动能偏弱,汇率是否会制约当前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成为市场焦点。 本文将从内外两个层面阐述当前时点上,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的必要性和可行 性。 1历史经验显示汇率贬值并不制约宽货币进程 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以来,总共有三段典型时期:人民币汇率贬值,但央行坚持宽货币的历史经验: 第一段是2014年-2015年,外汇储备下降,对冲汇率贬值压力,连续宽货币刺激国内需求回暖。 第二段是2018年-2019年,央行打破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关键点位的“迷思”,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 第三段是2020年上半年,短期疫情冲击经济,同时汇率快速贬值,在此局面下,稳国内经济依然是货币政策的最高优先级。 图1:中美货币政策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8 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逆回购利率:7天MLF利率:1年 LPR:1年 联邦基金利率 美元兑人民币(右) 7.2 7 7 6 6.8 5 46.6 3 6.4 2 6.2 1 06 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22014-2015年:货币宽松同时外储下降 2014年以来汇率主要保持在6.1-6.2区间内窄幅波动,但其实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外汇储备就已经出现下降的情况,但央行采取的措施是优先刺激国内经济,稳固经济基本面,来维持汇率稳定。 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开启,汇率压力开始显现,但央行坚持宽货币。 2013年12月,美联储开启Taper,标志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宽松货币政策转向正常化。 2014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汇率压力开始显现,央行外汇储备规模开始下降。当时国内需求极度疲弱,房地产处于下行周期,地产销售同比持续为负,PPI 持续为负且进一步走弱,同时出口也在下滑。 对外汇率贬值,对内经济压力,这种典型的内外均衡困境下,央行选择稳定国内需求。 自2014年下半年连续降低贷款基准利率,宽货币以确保国内需求回暖。 2015年底,美联储加息正式开启,全球非美货币进入贬值周期,央行继续”以我为主”,多次降息降准。 2015年,在美联储加息势在必行的情况下,央行依然坚持宽货币。 “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贬值情绪快速宣泄,央行依旧并不吝惜货币政策发力,依然采取两次降息和三次降准。 直到2016年初,国内经济动能明显回暖,央行结束了这一轮货币政策宽松的进程,可见当时人民币贬值并未对国内货币政策形成强制约。 图2:2014-2015年外汇储备规模下滑 7.17 7.15 6.95 29982 6.06 (亿美元) 39000 39932 外汇储备美元兑人民币(右) 7.4 7.2 37000 7.0 35000 6.8 33000 31000 6.6 6.4 6.2 29000 201220132014 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 6.0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32018-2019年:货币宽松同时汇率破7 2018年,美联储多次加息,全球新兴市场货币暴跌。 国内金融体系改革持续推进,央行重启逆周期调节因子,一方面避免汇率持续单边贬值,另一方面,在出口和房地产两大部门增长动能均有所走弱的情况下,央行连续降准,稳定国内经济。 2019年下半年,即使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但其缩表进程仍在继续,美国货币市场一度爆发流动性危机,非美货币再次承受巨大压力。 再次面临人民币汇率即将破7时,央行采用的方式是让汇率定价释放压力,同时国内货币宽松。 央行表态打破了市场关于人民币汇率关键点位的“迷思”:“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与此同时,为应对当时去杠杆引发的金融收缩,央行连续降息降准,稳定金融体系现金流稳定。 图3:2018-2019年也经历了一轮强美元周期 美元兑人民币美元指数(右) 7.4120 7.2115 7.0110 6.8105 6.6100 6.495 6.290 6.0 201620172018 2019 85 202020212022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42020年上半年:汇率与货币政策的极端测试 2020年年初国内疫情开始对经济造成冲击,人民币汇率迅速从6.9贬值至 7.1。面对疫情冲击,央行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进行货币宽松,连续多次降息,宽松力度之大创近年之最。即便汇率快速贬值,稳国内经济的依然是央行货币政策的最高优先级。 我们认为2020年的经验可以视作一次极端测试:在汇率快速贬值和经济下滑二者中,货币政策如何抉择。 短期内来看,如果货币政策优先保持汇率稳定,但由于货币政策难以宽松,国内信贷活动收缩,经济走弱,中长期维度上,汇率仍会面临大幅贬值的问题。 如果货币政策优先刺激经济回暖,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可能会引发跨境资金流出,对汇率形成较大压力。但随着经济基本面稳步回升,跨境资金仍然可能会回流。 中长维度上看,”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对于国内经济更有利,也更有利于从根本上稳定汇率。 图4:海外加息,面临货币贬值压力下非美经济体的政策选择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绘制 5本轮贬值周期并没有出现大幅资金外流 人民币汇率贬值对央行货币政策形成制约的关键一环:宽货币会引发跨境资金流出,会对汇率和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历史上相关经验被反复演绎。 本轮周期有所不同,尽管人民币持续贬值,但当前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资金外流。 与2015年-2016年、以及2018-2019年的人民币贬值状况不同,当前人民币贬值并不是所谓资本外流导致。 得益于出口韧性,当前仍有较强外汇资金流入,无论是银行外汇收付款还是结售汇,当前仍保持顺差。 另外,当前商业银行的外汇流动性仍然充裕。 商业银行作为中国汇率市场的最重要参与者,其外汇流动性依然充裕,也就意味着贬值对金融体系的压力并不大。这主要得益于2020年以来,大量的外汇资金流入并没有形成外汇储备,而是留存在商业银行体系之中,形成了“缓冲垫”。 最后,当前贬值并没有对金融市场造成较大的扰动。 其一,从实际资金流动的角度来看,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并不大,或主要影响投资者情绪。 其二,北上资金并没有持续大幅流出A股市场,当前北向资金流入的情况相比于今年其他时间端略显平淡,尤其是净流出情况远不及今年4月。 其三,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持有债券数量变动也出现收缩,中美利差持续走阔,并没有引发对境外资金持有中国债券的持续抛售。 总体来看,我国证券投资从4月起净流出逐步缩小,当前净流出的压力并不大,对金融市场的实质冲击有限。 图5:北向资金净流入情况趋于平淡图6:境外机构债券托管规模变动与中美利差 (亿元) 250 200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200 (亿元) 4000 3000 2000 1000 0 -1000 -2000 境外机构债券托管规模变动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右) (BP)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2022-012022-032022-052022-072022-092018-012019-012020-012021-012022-01 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