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e-CNY)资料合集(2016-2022)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e-CNY)资料合集(2016-2022)

金融2022-10-11-中国央行杨***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e-CNY)资料合集(2016-2022)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e-CNY)资料合集(2016-2022) 目录 目录2 一、扎实开展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3 二、数字人民币的隐私与安全的平衡之道6 三、关于数字人民币价值特征法律问题的思考14 四、加快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建设17 五、让数字人民币充分普惠、可得最优选择是构建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生态19 六、推动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22 七、智能合约与数字人民币24 八、重庆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开局良好、成效明显28 九、数字人民币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30 十、关于数字货币的几点问题及回应34 十一、人民银行召开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43 十二、详解数字货币六大问题44 十三、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47 十四、从7个方面谈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考量58 十五、关于央行数字货币若干问题的思考61 十六、数字化时代货币与支付的演进原则70 十七、第三方支付可参与数字人民币流通服务80 十八、解析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82 十九、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原型系统实验研究87 二十、“金融改革与发展”答记者问-数字货币内容109 二十一、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几点考虑111 二十二、数字货币与银行账户实践路线图及设计思路114 二十三、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原型构想119 通讯稿 一、扎实开展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2022年10月12日 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各项工作,坚持人民性、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历经理论研究、闭环测试、开放试点三个阶段,推动数字人民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一)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 我国是法定数字货币研究的先行者,早在2014年就开展了系列研究。2016年,人民银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作为具体推进数字人民币工作的金融基础设施单位。2018年,人民银行制定了数字人民币研发框架,作为研发工作的基础性指引。2021年7月,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首次系统披露顶层设计思路,即在双层运营体系下,一方面,央行通过实施中心化管理保证对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商业机构现有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通过市场驱动、竞争选优,分散化解风险,避免“金融脱媒”。 在推动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试点的同时,人民银行不断夯实制度和规范保障,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数字人民币遵照《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洗钱法》等法律法规,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同时防范违法犯罪风险。 (二)试点应用和场景建设进展顺利 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先后选择15个省(市)的部分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并综合评估确定了10家指定运营机构。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架构等顶层设计已通过全方位测试,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验证。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生态和竞争选优的机制,不仅有效调动了市场机构的积极性,也为其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数字人民币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已形成一大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560万个。2022年以来,各试点地区政府围绕“促进消费”“抗击疫情”“低碳出行”等主题累计开展了近30次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各商业机构还开展了多次市场化推广活动,有力促进社会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金融科技 发展的重要成果精彩亮相,满足了场馆内观众的移动支付需求,也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创新支付方式。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的碳普惠平台、绿色骑行活动,为实施“双碳”战略提供新抓手。多地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支持线上线下渠道办理各类公共事业缴费,利用数字人民币发放退税资金、医保月结款专项资金、困难群众帮扶资金、“专精特新”企业扶持资金等。此外,数字人民币服务下沉到县域农村,基于农产品销售、惠农补贴发放等特色场景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助力“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 (三)产品研发和服务升级持续推进 强化基础产品供给。通过“数字人民币”APP,便捷提供兑换、支付、钱包管理等服务,支持线上线下全场景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出多种形态的硬件钱包,探索软硬融合的产品能力,并针对“无网”“无电”等极端场景,研发相应的功能。发挥数字人民币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推出差异化的对公支付结算方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探索智能化产品应用。作为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在建立支撑智能合约应用的生态方面有信任优势、互通优势和后发优势,有利于提升交易透明度和资金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结算和合规成本。目前,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已经在政府补贴、零售营销、预付资金管理等领域成功应用。 完善无障碍适老化设计。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无障碍服务能力建设,着力弥合“数字鸿沟”,把践行普惠金融、打造符合“人民性”原则的数字人民币产品体系作为数字人民币研发的重要理念,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将无障碍纳入全盘规划之中。基于数字人民币的特征,人民银行提出了“控源头、建体系、可扩展、有温度”的包容性设计理念,并对软硬件产品都进行了适应性改造。 坚守安全底线。人民银行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将安全底线始终贯穿于数字人民币应用全生命周期。为确保技术先进性,人民银行不预设技术路线,坚持长期演进、持续迭代、动态升级理念,采取竞争选优策略,支持稳态与敏态双模共存,基于多地多活、单元化、分布式、松耦合架构设计原则构建央行端系统架构。指定运营机构根据自身需求及技术优势自行选取本机构技术路线,确保系统满足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高并发量以及各项业务连续性要求。自试点以来,数字人民币相关业务运行平稳,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四)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标准制定 人民银行积极参与多边和双边交流合作,响应二十国集团(G20)等关于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议,秉持“无损、合规、互通”原则,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 一是积极参与国际清算银行倡导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以下简称“货币桥”项目),探索建立基于法定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多边合作机制和新型跨境支付基础设施与安排。 二是启动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技术测试,探索数字人民币系统与香港本地“转数快”快速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支持香港当地居民和商户的港币结算需求。 (五)继续推动数字人民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产品服务。统筹兼顾客户隐私保护和安全合规,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充分保障公众合理的个人信息保护需求。推动对公业务与个人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化的资金管理、薪资发放、进销存等服务。支持在财政、税收、政务等对公领域发挥数字人民币优势,为政府数字化和智能化治理提供先进的支付服务。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商户也尽量不用增加成本即可支持各类支付工具。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无障碍和适老化能力建设,完善无障碍产品规范和标准体系。继续深化国际合作,深度参与数字货币领域国际治理建设。 二是坚持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夯实数字人民币发展的法治和监管基础。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配套政策,夯实数字人民币法治基础,巩固数字人民币法偿性地位。发挥金融基础设施作用,强化对数字人民币业务、风控、技术、安全等方面的统筹协调,牢牢守住安全运营底线。 三是坚持市场化发展,激励各方合作共赢。在坚持中心化管理和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市场主体自主开展推广活动。利用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特性,打造开源生态平台。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大资源投入,促进受理环境建设提质增效。 通讯稿 二、数字人民币的隐私与安全的平衡之道 穆长春《当代金融家》杂志2022年第9期2022年10月7日 ➤作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重要特征,“可控匿名”一方面体现了数字人民币M0的定位,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也是防控和打击洗钱、恐 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的客观需要。 ➤关于数字人民币的下一步计划,首先要加强立法,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一是建立信息隔离机制,二是明确数字钱包查询、冻结、扣划的法律条件,三是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四是完善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法规制度。其次要强化科技应用,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特别是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需要应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来提升风险监测和防控水平。 ——穆长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 *本文来源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22年第9期,文章不代表CF40立场。 数字人民币由人民银行发行,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兼容基于账户、准账户和基于价值三种方式,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1:1兑换,共同构成法定货币体系,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 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作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重要特征,可控匿名一方面体现了其M0的定位,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也是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的客观需要。 (一)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应满足个人匿名支付需求 第一,数字人民币的设计需要保护个人隐私。 大数据时代,消费者对个人隐私保护日益重视。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电子支付比传统现金支付更为便利,但是仍然有消费者选择现金交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金交易具备匿名性,对消费者的隐私形成天然保护。 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的现金(M0),是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其推出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以及我国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以满足公众支付手段多样化需求。 因此,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应满足个人匿名交易的合理需求,加强对消费者隐私的保护:一是应符合日常小额现金支付的习惯,确保相关支付交易的保密性。二是应明确匿名对象,确保消费者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时,其个人信息不被商户和其他未经法律授权的第三方获取。三是应加强个人信息的使用和保护,确保运营机构收集的客户基本信息、产生的交易和消费行为信息不会被泄露。 在未来的数字化零售支付体系中,数字人民币和指定运营机构的电子账户资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构成现金类支付工具。实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数字人民币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只要存在对实物人民币的需求,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实物人民币供应或以行政命令对其进行替换。 第二,数字人民币的“双层运营”体系,有利于保障非经依法授权不得查询、使用个人信息。 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人民银行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运营机构,由运营机构向公众提供兑换流通服务。运营机构收集服务与运营所必需的个人信息,钱包服务产生的个人信息由运营机构收集和存储。人民银行为满足跨机构交易和对账等需要,仅处理经过互联互通平台转接的跨机构交易信息。 同时,数字人民币钱包之间用匿名化的技术处理,所有钱包之间有关个人信息的数据对交易对手方和其他商业机构匿名。对于公众正常的交易和消费,上述主体均无法获取完整的交易信息和消费行为信息,以保护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在正常交易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获取相关的交易信息。只有当触发涉嫌可疑交易等法定情况时,有关权力机关才可以依法向运营机构查询、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严格将知悉和使用范围控制在法律法规授权内,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人民银行内部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严格的管理机制,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技术层面上,采取权限访问控制安全技术措施和多重身份认证技术等业内先进技术手段和其他必要措施保护数据安全,防止数据遭到未经授权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