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数字化发展 2021年 蓝皮书 第1页共21页 北京数权未来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5月 受制于国内政策、医疗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互联网医疗徐步缓行,风雨十几载。借助资本的热情,前仆后继的互联网企业在亦非坦途的前路上,执着探索行业的可行性边界。作为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创新融合,互联网医疗在提高就医便捷性、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出优势与潜力。尤其是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为大众所关注,迎来良好发展契机。 从政策上看,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政策逐渐松绑,网络处方药解禁、网络首诊的放开等措施意味着政府对互联网医疗的政策由审慎走向开放,为互联网医疗营造了优越的宏观发展环境。而互联网医疗市场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互联网诊疗服务和医药电商两大较为成熟的市场领域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与此同时,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数字化技术也正逐步渗入互联网医疗,有望助力互联网医疗在核心诊疗和健康管理等目前较为薄弱的环节取得突破。就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互联网医疗也是缓解目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助力健康中国发展的“一剂良药”。 互联网医疗市场潜力巨大,逐渐形成围绕着核心诊疗的诊前、诊中、诊后的互联网医疗产业 链,未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急速前行必然伴随些许问题,例如监管乏力,网络处方药违禁销售;线上体验感不佳,网络轻问诊无法解决患者核心诉求;互联网流量思维在稀缺的医疗资源面前遭遇滑铁卢,盈利模式不清晰等。 这些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大量医疗信息孤岛的存在,医疗数据难以打通。与此同时,医疗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也成为医疗数据共享越不过去的高墙。除此之外,互联网医疗切入核心诊疗环节的弹药不足,医疗资源线上线下的整合也相对困难,互联网医疗需要更加清晰的定位,走出当前的困局。 新兴数字化技术或将为破局带来些许思路。例如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健康卡,能够低成本、高效率、更安全地完成用户健康信息跨地域、跨组织交互。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共享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够实现数据“共享不脱库”、“可查不可存”、“可用不可见”,保证数据的共享安全及用户隐私。基于人工智能的慢病管理,能够帮助互联网医疗更加精准地切入核心诊疗环节。基于联盟链的网上零售,能够实现外流处方信息的真实性核验,或许能够成为规范网络药品销售的有效解决方案。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将进一步发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作用,助力分级诊疗的实现。同时,与新兴数字化技术的相互渗透,互联网医疗能够更有效地进入核心诊疗领域。除此之外,面对人口日益老化、慢病年轻化的客观形势,互联网医疗将在慢病管理、诊后医疗等领域发挥巨大优势潜力,推动医疗康复与健康养老深度融合,形成数字化大健康生态。 目录 一、互联网医疗蓄势待发3 (一)政策大力支持、层层加码3 (二)市场培育数载,行业日趋成熟3 (三)技术更新迭代,驱动业务创新4 (四)医疗改革所向,助力健康中国5 二、互联网医疗喜忧参半6 (一)市场规模庞大,发展潜力较大6 (二)“线上”全布局,全景生态渐显6 (三)监管难触及,“线上”乱象生8 (四)体验有诟病,盈利实维艰8 三、互联网医疗困局所在9 (一)医疗数据共享难,线上业务各有掣肘9 (二)数据安全保护难,信息风险仍存顾虑9 (三)诊疗环节切入难,医疗核心诉求无法满足10 (四)医疗资源整合难,多元化业务关联效益差10 四、互联网医疗的数字化破局11 (一)打破数据孤岛: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健康卡11 (二)保护隐私安全: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12 (三)切入诊疗环节:基于人工智能的慢病管理13 (四)加强用药监管:基于联盟链的网上药品零售14 五、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展望16 (一)推动分级诊疗落地,合理调配医疗资源16 (二)积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核心诊疗环节16 (三)发挥诊后管理优势,促进医疗多元化发展16 (四)助推医疗康养融合,探索产业发展新生态17 一、互联网医疗蓄势待发 (一)政策大力支持、层层加码 从2005年开始,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医疗保障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就互联网医疗的顶层设计、网上药品零售、互联网诊疗及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的医保支付等与互联网医疗休戚相关的重要环节及关键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总体上看,互联网医疗的政策经历了从审慎到放开、从单点探索到系统规范、从网售药品到核心诊疗的过渡。例如,网上药品零售已经实现了网售企业资质准入以及网售处方药的解禁,为线上药品流通的市场化运营 放开了手脚。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细分领域逐渐明晰并形成完备的政策体系,有利于互联网医疗产业的有序发展。随后,互联网首诊信号释放、互联网医保支付加速开通等产业供给侧的关键生态节点放开,更是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2020年,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各地方互联网诊疗的政策推进及落地实施。由此可见,国家的政策支持为互联网医疗创造了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图1国内互联网医疗政策简要梳理 (二)市场培育数载,行业日趋成熟 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商业模式的东风,医药电商成为最早切入的互联网医疗板块。同时,伴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市场逐渐从下游的医药流通进入核心的互联网医疗诊 疗领域。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互联网医疗经过十余载的大浪淘沙,形成了医药电商和互联网诊疗两大较为成熟的市场领域。时至今日,医药电商依旧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营 收支柱和重要盈利来源。与传统的医药零售相比,无论是以价格取胜的B2C,如阿里健康、京东大药房等,还是以配送为王的O2O,如叮当快药、快方送药等,都加速了线上购药消费习惯的养成,并已形成相对稳固的市场格局。诊疗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囿于医疗体制和技术局限的等因素,仅在挂号导诊、医疗信息交流等诊前服务以及轻问诊 领域较为成熟,市场上形成以微医、春雨医生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和各大医院自建的医疗服务平台两类商业模式。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与实体医院联合打造的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互联网医院,如浙江乌镇互联网医院、银川春雨互联网医院等,已步入公众视野。 图2互联网医疗在网络诊疗服务和医药电商两大成熟领域的市场格局 (三)技术更新迭代,驱动业务创新 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数字化技术正逐步渗透入互联网医疗领域,有利于在核心诊疗和诊后健康管理等互联网医疗尚为薄弱的环节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5G技术能够实现医疗设备的互联和远程监测、在线远程问诊、在线指导手术等。人工智能借助医疗机器人、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帮助医生辅助诊断、重症监护查房、手术操作等。区块链技术利用其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可追溯、无篡改的技术特点,有利于实现跨 域的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共享、网络处方药零售监管、保障医疗数据安全及隐私等。可穿戴设备通过生物传感器和感应传感器能够有效地加强疾病监测与预警、实现定制化慢病管理。虚拟现实的沉浸性、互动性与想象性为VR病房探视、辅助机器人手术、医疗教育培训以及心理治疗等提供技术支持。医疗大数据能够通过海量的医疗数据收集与分析,提升医院管理效率、促进预测干预医学的发展等。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医疗正在向医疗服务智慧化、平台化和去机构化方向迈进。 图3新兴数字化技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潜在应用 (四)医疗改革所向,助力健康中国 当前,我国医疗最根本的矛盾是医疗资源的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互联网的开放与共享和传统医疗的保守与封闭产生了激烈碰撞。通过借力互联网的技术及平台优势,互联网医疗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医疗分配资源不均、医疗协作效率不高、医疗人员供给不足等现实问题。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分级诊疗以及医联体的医疗协作,能够有效引导病患选择并信任适宜 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医疗资源的作用,加速医疗资源下沉,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除此之外,互联网医疗助力医药改革、医保结算等医改政策的落地实施方面发挥了推动作用。互联网医疗成为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手段。 图4互联网医疗缓解医疗资源不足与人民健康需求增长核心矛盾的主要路径 二、互联网医疗喜忧参半 (一)市场规模庞大,发展潜力较大 互联网医疗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围绕疾病防治,为用户匹配医疗资源、获取医疗服务、提供健康管理等一切医疗行为。由于不同的研究机构统计的口径和方式不一,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的数据迥异,但保守估计,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也超过千亿人民币。从细分市场的热度来看,以轻问诊为主的在线问诊、便捷看病流程的预约挂号及医院线上平台、聚焦医药流通的医药电商、提供健康信息的医疗资讯是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主要供给端。仅以在线问诊和医药电商为例, 2020年在线问诊的市场规模达到220亿人民币,且在线问诊占总问诊比例的12.2%,预计到2022年,在网络问诊渗透率为25% 的前提下,市场规模可达690亿人民币。 2020年B2C医药电商的交易额为1876.4亿人民币,B2B的交易额则超过3000亿人民币。可以预见,基于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等医疗服务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医疗的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高,互联网医疗有望突破成为万亿级市场。 图5国内互联网医疗主要细分市场及规模 (二)“线上”全布局,全景生态渐显 尽管大量的资本与用户不断流入挂号问诊及医药电商等个别领域,伴随着互联网对医疗服务的更深层次的渗透以及用户对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认可,围绕着核心诊疗的诊前、诊中、诊后的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已经浮现。 上游诊前服务主要通过互联网挂号问诊平台或医院信息管理平台,采集患者基础信息和医疗诉求,对患者意图、症状和疾病形成初判,进而以网络轻问诊或者网上预约挂号实现初步分诊,为患者提供更效率便捷的挂号问诊服务。 中游核心诊疗阶段主要包括互联网轻医疗和实体医院严肃医疗。互联网轻医疗以轻问诊、普通慢性疾病治疗、医美等专科治疗为主。实体医院严肃医疗则是在线下传统医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医疗信息化技术,将患者的基础信息、检查数据、电子处方等信息存储在平台中,为患者的复诊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以实体医院为依托,结合互联网平台运营思维和经验的互联网医院正在蓬勃发展。 下游诊后服务主要包括诊后治疗和康养服务。诊后治疗是以医生的诊疗方案为依 据,提供诊后的用药指导、病情记录、复诊提醒等诊后咨询服务,进行健康状态监测、家庭医生/护士上门、疾病方案管理等慢性疾病管理,满足药物咨询、线上购药、送药上门等医药服务。康养服务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诊后治疗,包括健康状态下的健身、休闲、养生,亚健康状态下的健康监测、疾病防治、康复保健,以及临床状态下的症状监测、医疗护理等。 除了核心诊疗的主要环节,医疗技术支撑以及其他辅助医疗服务的服务支撑也是互联网医疗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疗大数据、云平台,医疗信息化平台、可穿戴电子设备、医疗AI为主的医疗硬件或技术平台,使互联网医疗的数据采集分析、设备互联互通、智慧医疗成为可能。以互联网保险、网络互助、医保支付平台为主的其他服务,为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便利。 图6互联网医疗产业链 (三)监管难触及,“线上”乱象生 宏观政策对互联网医疗的松绑,在鼓励互联网医疗创新的同时,也使得互联网医疗面临多层面的监管问题,包括行业准入与行业规范标准的统一、平台医师资质资格的确定、线上药品流通违规等。政策先行,导致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标准有待规范,例如政策上允许网络首诊,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网络首诊的病症范围、确认依据没有规范,使得患者在网络问诊的时候遭到多家医院的拒绝。平台实力不同,医生资源良莠不齐, 例如平台上虽然有很多医生资源,但是医生挂职的信息、医生的职业资格很可能是错误、甚至是不真实的,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信任感。处方药放开,监管要求形同虚设。例如医药电商公开展示或售卖国家严禁在网络上出现或销售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