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享两轮车规制研究 2022年9月·北京 1 目录 引言1 一、共享两轮车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原因分析2 (一)共享两轮车企业数量急剧减少2 (二)共享两轮车市场由“两强争霸”到“三足鼎立”3 (三)共享两轮车使用成本显著提高4 (四)共享单车免收用车押金成为业界共识7 (五)企业由独立发展转向抱团取暖8 (六)共享两轮车企业运营模式趋于精细化9 (七)共享电动车行业在曲折中前进10 (八)控制共享单车以及共享电动车的数量是大多数地方做法13 二、共享两轮车行业的规制现状13 (一)关于规范共享两轮车行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分析13 1.中央层面的规范性文件14 2.地方层面的规范性文件15 (二)已经解决和尚未解决的规制问题19 (三)新的规制难点22 三、共享两轮车车行业未来的规制趋势和路径25 (一)未来规制的模式25 (二)规制路径的选择26 1.政府26 2.行业协会和企业27 结语27 引言 2015年对于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的6月,ofo单车正式投入运营。这就好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便在两周以后引起了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场龙卷风那样,开启了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新纪元。ofo单车的成功刺激了创业者们的神经,其开创的全新的商业模式被大量复制。一时间,大批共享单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共享单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投资者们的目光,大量资本开始涌入这一新兴的行业里。在资本的推动下,共享单车行业在2016年 至2017年间,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我国共享单车用户数量急剧 增长。据统计,2016年至2017年,我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从0.28亿人猛增至2. 05亿人,增长率高达632.1%。①不仅如此,一些共享单车企业还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开始向国外城市投放车辆。鉴于共享单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其也和高铁、支付宝、网购一同被网友戏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然而,好景不长,从2018年开始,随着外部投资的大量减少,共享单车企业的资金链受到了严重影响。而随着共享单车新鲜度和体验度的不断下降,2018年,全国用户规模相较于2017年仅增长了0.3亿人,增长率仅为14.6%。②伴随着用户规模增速的放缓,大批企业纷纷倒闭,一时间风光无两的共享单车行业似乎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有自媒体甚至将这一行业的失败看成是中国创业史上最疯狂的试错。③当唱衰共享单车发展前景的声音甚嚣尘上之时,进入2019年以后,该行业似乎又回到了一个发展相对较为稳定的阶段。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8月底,我国共享单车投放数量达到1950万辆,覆盖了全国360个城 市,注册用户数超过3亿人次,日均订单数达到4700万单。④ 在共享单车稳健发展的同时,共享电动车逐渐进入百姓生活,共享两轮车的新时代来临。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共享单车成为了避免人员聚集 ①详情可参见:《2018-2019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全景研究报告》,https://www.iimedia.cn/c400/66502.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2年8月31日。 ②同○1。 ③详情可参见:《应避免“禁投令”让共享单车成为一潭死水》,https://tech.sina.com.cn/i/2018-12-04/doc-ihmutuec5946421.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2年8月31日。 ④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出行专项基金、北方工业大学、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编:《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9页。 的理想的中短途出行工具。特别是在一些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暂停公共交通运营的城市,共享单车不仅为当地居民,而且也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了可靠的出行保障,为我国取得抗疫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共享单车行业内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相关行业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近两年各地出现对共享两轮车设置准入限制、多种收费等问题。因此,那些认为共享单车行业已经成为明日黄花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在现阶段,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共享两轮车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一)共享两轮车企业数量急剧减少 在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据交通运输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 7月,全国共有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近70家。①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可以看到不同企业投放的五颜六色的车辆:有黄色的ofo单车、橙色的摩拜单车、绿色的酷骑单车、蓝色的小蓝单车……以至于网友们纷纷惊呼,共享单车的颜色不够用了。然而,好景不长,仅仅到了2018年,就有超过20家共享单车企业破产,其中不乏知名度较高的悟空单车、町町单车、酷骑单车、小蓝单车等。另外,还有一大批共享单车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就在2018年,共享单车行业内发生的几件大事,彻底改变了绝大多数企业的命运。先是滴滴公司托管了小蓝单车,并且乘势推出了自有的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接着是美团公司收购摩拜单车,再后来是支付宝公司投资哈啰单车。原本就处在共享单车行业顶端的上述三家企业如虎添翼,目前还处于运营状态的企业明显减少,在数量上显然不可与该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相媲美。 究其原因,首先,目前国内共享单车市场已经严重饱和,存在着供大于求的紧张关系。在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初期,各家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投放了大量车辆,以至于市面上车辆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居民日常出行的需求量。这种“跑马圈地”式的发展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一方面,大量共享单车投放后使用率极低,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过度扩张也给各家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规模较大的共享单车企业,凭借着 ①详情可参见:《共享单车通过APP可查询停车点,投放数量要科学计算》,https://www.sohu.com/a/163335697_587690,最后访问时间:2022年8月31日。 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尚且能够承受住压力,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共享单车企业,则由于抗压能力差而纷纷破产。这是共享单车企业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之一。其次,我国共享单车行业竞争激烈,大量企业倒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以及巨额资本注入的情况下,我国共享单车行业风起云涌,在较短的时间内成立了一大批企业。然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常情况下,一个成熟的市场内是无法容纳数量过多的同类型企业的。因此,残酷的竞争便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了共享单车行业内。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规模较大的共享单车企业,凭借着自身资金、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占据了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而数量众多的、规模较小的共享单车企业,则由于缺乏竞争力而逐渐被淘汰。这也是共享单车企业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之一。 (二)共享两轮车市场由“两强争霸”到“三足鼎立” 从市场份额占有率来看,我国共享两轮车行业曾经先后经历了“两强争霸”和“三足鼎立”两个阶段。在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初期,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ofo单车和摩拜单车瓜分,而剩下的一小部分市场份额,则由其他数十家企业占有。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ofo单车和摩拜单车在市场份额占有率上,呈现出了压倒性的绝对优势。据统计,截至2017年5月,ofo单车和摩拜单车的用户规模分别 达到3770万人和3454万人,①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共享单车市场份额占有率呈现出“两强争霸”的格局。然而,这一状况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进入2018年,共享单车行业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洗牌。一方面,作为曾经行业内的两大巨头之一,ofo单车相继被曝出存在资金链紧张、供应商债务、私自挪用用户押金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并且被多家存在合同纠纷的企业告上法庭。这使得ofo单车的后期运营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而另一方面,伴随着ofo单车的逐渐没落,以及三大外部势力的介入,使得共享单车行业内出现了三家新的头部企业。首先是2017年12月,支付宝公司大力投资哈啰单车。依托支付宝公司的巨额资金支持,哈啰单车在共享单车行业内率先推出了信用免押金服务,使得其在较短的时间里跻身行业的最顶端。其次是2018年1月,滴滴公司宣布与小蓝单车达成业务托管合作,同时上线了自有的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依托滴滴公司在互联网出行领域内的巨大优势,小蓝单车以及青桔单车 ①详情可参见:《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11/584805.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2年8月31日。 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前景一片大好。最后是2018年4月,美团公司以27亿美元作价收购摩拜单车。美团公司的收购行动,不仅为深陷亏损危机的摩拜单车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且通过改革运营模式使得摩拜单车逐渐扭亏为盈。借此机会,美团公司也顺势推出了全新的美团单车,极大地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格局。随着ofo单车的衰落以及行业内新势力的崛起,我国共享单车市场份额也从“两强争霸”的时代进入到了“三足鼎立”的时代。 究其原因,在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初期,ofo单车与摩拜单车“两强争霸”格局的形成与这两家企业自身的优势密不可分。从整个行业来看,ofo单车和摩拜单车投入运营的时间要早于其他竞争对手。ofo单车于2015年6月投入运营,而摩 拜单车也于2016年4月正式上线。ofo单车和摩拜单车率先投入运营,一方面赶在其他企业之前提前占有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之中影响到了广大用户的消费习惯。从ofo单车与摩拜单车自身来看,这两家共享单车企业拥有其他竞争对手无可比拟的资金优势。在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初期,由于盈利模式不健全、不完善,各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无一例外要通过“烧钱”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外部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一个共享单车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就融资规模而言,ofo单车和摩拜单车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这也使得二者成为了共享单车行业内的领跑者。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缔造共享单车神话的是巨额的外部资金支持,这一神话破灭的导火索也正是资金链的断裂。以ofo单车为例,前期多轮融资带来的巨额资金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了共享单车行业内的翘楚,市场占有率一度高居第一。然而,后期由于管理层一系列决策的失误,ofo单车获得的外部资金数量大幅度减少。资金链的断裂不仅限制了ofo单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在ofo单车走向衰落的同时,共享单车行业内的三家企业因为获得了巨额资金支持而乘势崛起,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三)共享两轮车使用成本显著提高 在共享单车行业的起步阶段,各家企业为了吸引用户、提高市场占有率,纷纷大打“价格牌”,希望通过拉低价格的方式击垮竞争对手,从而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于是,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企业都加入到了这场疯狂的“军备竞赛”中,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让广大用户直呼过瘾,却让各家企业叫苦不迭。201 7年2月,ofo单车率先推出了“百万单车免费骑”活动,打响了共享单车行业“价格战”的第一枪。紧接着,摩拜单车宣布应战,两家企业之间先后进行了“红包车”、“免费骑”、“免押金”等三级“价格战”,①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动作之大更令人叹为观止。企业纷纷推出了诸如“月卡1-2元”、“季卡5元”之类的优惠活动,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然而,类似的“价格战”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广大用户享受到价格低廉的服务的同时,共享单车企业却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单纯依靠“价格战”吸引用户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共享单车企业开始提高价格。先是从2018年2月起,大多数共享单车企业纷纷不约而同地取消了超低 价格的折扣月卡活动,月卡的价格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到了2019年,一些共 享单车企业的行动拉开了整个行业涨价的序幕。这一年3月,小蓝单车率先涨价, 将起步价调整为15分钟1元,时长费调整为每15分钟0.5元。紧接着,摩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