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专题报告 “量价淘金”选股因子系列研究(二)不同交易者结构下的动量与反转 前言:动量与反转,一直是量化投资领域广泛关注的话题。A股市场股票作者 证券研究报告|金融工程研究 2022年10月24日 价格的相对涨跌,表现为显著的中长期反转现象,但该现象也并非一直稳定。本篇报告从“动量与反转的本质”出发,对传统因子进行改进。 动量与反转的本质:动量与反转的本质是不同的投资者交易行为,导致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的反应程度不同。如果反应不足,那么股价当前的相对 走势在未来仍有一定的延续性,涨跌幅因子表现为动量;如果反应过度,那么涨跌幅因子自然就表现为反转。 交易者结构对动量/反转的影响:大小单交易占比数据,能够显著影响股价对信息的反应程度,进而有效识别涨跌幅因子的方向及强弱,具体表现为: 大单交易占比越高、小单交易占比越低,股价越容易反应过度,对应的涨跌幅因子反转效应越强;反之亦然。 基于交易者结构的新反转因子:利用交易者结构数据,提取传统因子中信息最强的部分,构造新的反转因子。在回测期2013/01/01-2022/09/30内,新反转因子在全市场的月度IC均值为-0.057,年化ICIR为-2.60;5分组多空对冲的年化收益为19.64%,信息比率为2.46,月度胜率为76.92%,最大回撤为6.76%,选股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因子。 图表1:新反转因子的5分组及多空对冲净值走势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交易者结构对动量效应的增强:类似地,我们也基于传统动量因子,利用交易者结构、换手率,提炼出其中更强的动量信息,构建了效果更为稳健的新动量因子。特别地,新动量因子在沪深300成分股中的表现较好,多头超额年化收益为6.70%,信息比率接近1,月度胜率约为65%。 风险提示:以上结论均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的测算,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发生明显改变,不排除模型失效的可能性。 分析师沈芷琦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1120005邮箱:shenzhiqi@gszq.com 分析师刘富兵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30007邮箱:liufubing@gszq.com 相关研究 1、《量化专题报告:如何将隔夜涨跌变为有效的选股因子?——基于对知情交易者信息优势的刻画》2022-04-26 2、《量化分析报告:如何将隔夜涨跌变为有效的选股因子Q&A》2022-06-28 3、《量化周报:市场中期底部特征愈加明显》2022-10- 23 4、《量化分析报告:择时雷达六面图:资金面偏弱》 2022-10-22 5、《量化分析报告:股基解密:红利策略配置价值显著——华宝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基金投资价值分析》2022-10-18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内容目录 一、前言4 二、动量与反转的本质:反应不足or反应过度4 三、交易者结构与动量/反转5 四、基于交易者结构的新反转因子8 4.1新反转因子的构建8 4.2新反转因子的多空收益拆解10 4.3纯净新反转因子11 4.4其他样本空间的表现12 �、交易者结构对动量效应的增强13 5.1新动量因子的构建13 5.2其他样本空间的表现17 5.3参数敏感性检验18 六、总结19 风险提示19 图表目录 图表1:新反转因子的5分组及多空对冲净值走势1 图表2:传统涨跌幅(反转)因子Ret20的5分组及多空对冲净值走势4 图表3:动量与反转的本质——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5 图表4:大小单交易者结构的划分标准5 图表5:局部涨跌幅因子的年化ICIR:小单交易占比划分6 图表6:局部涨跌幅因子的年化ICIR:中单交易占比划分6 图表7:局部涨跌幅因子的年化ICIR:大单交易占比划分7 图表8:局部涨跌幅因子的年化ICIR:超大单交易占比划分7 图表9:wind底层数据库交易者结构的字段名称7 图表10:新反转因子New_Ret20的5分组回测净值走势9 图表11:新反转因子及传统因子5分组多空对冲净值走势9 图表12:新反转因子及传统因子的IC信息及5分组多空对冲绩效指标9 图表13:新反转因子New_Ret20分年度表现10 图表14:新反转因子多空超额净值走势10 图表15:新反转因子多空超额绩效指标11 图表16:新反转因子与Barra风格因子相关系数11 图表17:纯净新反转因子5分组及多空对冲净值走势12 图表18:纯净新反转因子分年度表现12 图表19:新反转因子在其他样本空间的表现13 图表20:涨跌幅因子Ret240的5分组及多空对冲净值走势14 图表21:涨跌幅因子Ret240_40的5分组及多空对冲净值走势14 图表22:局部因子年化ICIR:小单交易占比划分(240_40)15 图表23:局部因子年化ICIR:换手率划分(240_40)15 图表24:新动量因子New_Ret240_40的5分组回测净值走势16 图表25:新动量因子及传统因子5分组多空对冲净值走势16 图表26:新动量因子及传统因子的IC信息及5分组多空对冲绩效指标16 图表27:新动量因子New_Ret240_40分年度表现17 图表28:新动量因子在其他样本空间的表现17 图表29:沪深300成分股内的新动量因子多头组合18 图表30:新动量因子的参数敏感性18 图表31:不同指标对动量/反转的增强(Ret20)19 图表32:不同指标对动量/反转的增强(Ret240_40)19 一、前言 动量与反转,一直是量化投资领域广泛关注的话题。A股市场中股票价格的相对涨跌,表现为显著的中长期反转现象,但遗憾的是,该现象也并非一直稳定。以计算过去20日累计涨跌幅、月度换仓为例,回测期2013/01/01-2022/09/30内,传统涨跌幅因子Ret20在全体A股中的表现如图表2所示,5分组多空对冲的净值曲线虽整体呈现向上趋势,但很不稳定,如在2017年上半年、2021年年中几乎完全失效。整段回测期内,传统涨跌幅因子Ret20的5分组多空对冲年化收益为11.00%,信息比率为0.68,月度胜率为59.83%,最大回撤为18.30%。 图表2:传统涨跌幅(反转)因子Ret20的5分组及多空对冲净值走势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国盛金工推出“量价淘金”选股因子系列研究,旨在深耕量价选股领域,为多因子模型增砖添瓦。本文为系列研究第二篇,聚焦“动量与反转”这一热点话题,对其进行深入探索。具体地,我们将基于对“动量与反转本质”的最新思考,提出识别涨跌幅因子方向及强弱的方法,对传统因子进行改进。 二、动量与反转的本质:反应不足or反应过度 在对传统因子进行改进之前,我们首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涨跌幅因子为何会具有动量或者反转的属性,其背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我们认为,动量与反转,只不过是涨跌幅因子呈现在表面的一种现象,它背后的本质,其实是不同的投资者交易行为,导致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的反应程度不同。如果反应不足,那么股价当前的相对走势在未来仍有一定的延续性,涨跌幅因子表现为动量;如果 反应过度,那么涨跌幅因子自然就表现为反转。所以,想要改进传统的涨跌幅因子,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必须找到哪一部分涨跌幅更容易反应过度,哪一部分更容易反应不足。 带着上述逻辑,我们来看一道这样的选择题:假设有两段一模一样的涨跌幅A和B,分别有以下两个情形,第一个情形是,第一段涨跌幅A对应的成交量很大,第二段涨跌幅B对应的成交量很小;第二个情形是,第一段涨跌幅A是由大单快速推动的,第二段涨跌幅B对应的都是小单的缓慢交易。如果其他条件都相同,请各位读者来盲猜,哪一段涨跌幅更有可能对应了股价的反应过度? 我们相信,大多数读者的答案都会是A,也就是成交量较大、或者大单交易占比较高,更有可能造成股价在短时间内被朝着同一方向快速推动,也就更有可能发生反应过度,那么对应的涨跌幅因子自然也就更容易呈现反转效应。反之,成交量较小、或者由小单交易主导的涨跌幅B,就更有可能反应不足,从而表现为动量。 图表3:动量与反转的本质——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三、交易者结构与动量/反转 上一节内容展示了我们对动量与反转本质的思考,也可以当做是在理论上的一些猜测。本节内容就来进行实证检验,比如以“大小单交易者结构”为例。 关于大小单的定义,本文直接采用了wind数据库的定义方式,按照挂单金额的大小,将每一笔成交划分为超大单、大单、中单、小单。具体地,wind底层数据库给出了每只股票、每一个交易日,这4类单子成交金额的日频数据,我们可以直接提取。 图表4:大小单交易者结构的划分标准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根据图表4对大小单结构的划分,每个交易日,我们计算每只股票的超大单、大单、中单、小单的交易占比,进而考察它们对涨跌幅因子的影响。具体实施以下操作: (1)先以“小单”为例,每月月底,将每只股票过去20个交易日的涨跌幅(今收/昨收 -1)序列,按照该股票每日的“小单”交易占比,从低到高进行排序,等分为5个小组; (2)每一组计算该组内4个交易日涨跌幅的平均值,共可得到5个局部因子;具体地,若股票A过去20个交易日的涨跌幅序列,按照每日“小单”交易占比排序后,依次为 𝑟′,𝑟′,......,𝑟′,则5个局部因子定义为: 1220 small_part1=mean(𝑟′,𝑟′,𝑟′,𝑟′) 1234 small_part2=mean(𝑟′,𝑟′,𝑟′,𝑟′)small_part3=mean(𝑟′,𝑟′,𝑟′,𝑟′) 5678 910 1112 small_part4=mean(𝑟′,𝑟′,𝑟′,𝑟′)small_part5=mean(𝑟′,𝑟′,𝑟′,𝑟′) 1314151617181920 其中,“small”表示按照“小单”交易占比划分,small_part1即为20个交易日中,小单 交易占比最低的4个交易日涨跌幅的平均值; (3)以2013/01/01-2022/09/30为回测时间段,以全体A股为研究样本,月度换仓,考察上述5个局部因子的选股能力; (4)将上述步骤中的按照“小单”交易占比划分,依次修改为“中单”、“大单”、“超大单”,重复上述操作。 下图5-8分别展示了在不同大小单交易占比下,5个局部涨跌幅因子的年化ICIR。根据图示结果,我们主要得到以下两条结论: (1)交易者结构能有效识别涨跌幅因子的方向及强弱,对于超大单、大单来说,交易占比越高,涨跌幅因子的反转效应越强;而对于中单、小单而言,交易占比越高,涨跌幅因子的动量属性越强; (2)小单、超大单交易占比对涨跌幅因子的区分能力最强,5个局部因子的年化ICIR不仅严格单调,而且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具体来看,随着小单交易占比的提升,局部因子逐渐由反转变为动量;而随着超大单交易占比的提升,局部因子的变化正好完全相反,逐渐由动量变为反转。 图表5:局部涨跌幅因子的年化ICIR:小单交易占比划分图表6:局部涨跌幅因子的年化ICIR:中单交易占比划分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图表7:局部涨跌幅因子的年化ICIR:大单交易占比划分图表8:局部涨跌幅因子的年化ICIR:超大单交易占比划分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上述测试结果与前文的理论猜测相符,即大单交易占比越高,股价越容易反应过度,因此涨跌幅因子的反转属性越强;反之亦然。 但上述测试结果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疑问:在大多数投资者的印象中,大单在很多情况下对应的是机构、是聪明钱,尤其是如果仔细观察wind底层数据库的字段名称,这4类单子其实并不是被称为“超大单”、“大单”、“中单”、“小单”,而是被取名为“机构”、“大户”、“中户”、“散户”;机构通常是更加理性的,为什么前文的测试结果显示,机构交易占比越高,反而涨跌幅因子的反转属性越强?这似乎跟我们平时的逻辑是矛盾的? 图表9:wind底层数据库交易者结构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