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回顾:本周申万医药指数下降0.44%,跑赢同期上证综指(0.64%)和创业板指数(1.16%),本周科研仪器赛道由于贴息贷政策利好,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本周我们重点讨论从贴息贷看国内科研仪器国产替代机会。 贴息贷政策利好,引领科研仪器投资热潮。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政策面向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贷款总体规模预估为1.7万亿元。另外,对2022年底前新增的10个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额度2000亿元以上,因此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两个政策都重点支持高校科教领域。高校上报2022年10-12月仪器拟采购金额,显示了仪器更新采购的客观需求。 政策端持续利好,支持科研仪器自主可控。从研发到采购,政策端持续支持国产崛起和自主可控,多家国产仪器公司已逐步进入研发兑现期,短期内有望实现市场覆盖面积的快速提升。谱育科技、禾信仪器、皖仪科技、莱伯泰科等公司在质谱色谱上均具备科研端获单能力。 重点关注:成长组合:药石科技、金斯瑞生物科技、聚光科技;稳健组合:华润三九、通策医疗、迈瑞医疗;弹性组合:海泰新光、澳华内镜、东诚药业投资建议:政策支持国产替代背景下,自主可控属性受到高度重视,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以下细分领域:(1)科研仪器:聚光科技、禾信仪器、莱伯泰科、皖仪科技;(2)高分子耗材:昌红科技、洁特生物、拱东医疗、采纳股份;(3)医疗设备及产业链:联影医疗、奕瑞科技、开立医疗、澳华内镜、万东医疗、海泰新光;(4)科研试剂:泰坦科技、阿拉丁、诺唯赞、百普赛斯;(5)制药装备:东富龙、楚天科技。 风险提示:国产替代率不及预期的风险;采购需求不及预期。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1贴息贷政策引领科学仪器行情,科教医疗等方向受益 1.1高校科研仪器资源差距大,学科分布不均奠定客观需求 2021年1月22日,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21年度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报备科学仪器资源。以质谱为例,据重大科研技术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统计,科研端国内质谱仪器的总数量为5282台,涉及31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共享质谱仪数量最多,达907台,涉及174所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监管机构等,学科分布上化学占比最高为34%,生命科学占比13%,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1:高校质谱仪数量分布不均 图2:高校质谱仪仍集中在环保和化学领域 1.2支付端贴息贷政策激发高校采购需求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政策面向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贷款总体规模预估为1.7万亿元。另外,对2022年底前新增的10个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额度2000亿元以上,因此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两个政策都重点支持高校科教领域。政策出台后高校对贴息贷采购政策快速响应,上报2022年10-12月仪器采购意向。 表1:部分高校已上报2022年10-12月份仪器设备更新采购需求 从高校采购的具体意向来看,四川大学采购清单中质谱色谱是主要品类之一,其中质谱拟采购金额约4000万,色谱拟采购金额约1000万元。 2政策端持续支持国产仪器发展,加速国产替代 2.1政策支持从研发到采购,国产仪器自强不息 目前主流质谱仪品类已实现商业化,包括单四极杆、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并能实现三重四极杆的自主可控生产,对应市场端覆盖率超过80%。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由于国外质谱仪厂商在国内吸引了大多数质谱人才进行国外质谱仪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国内的质谱仪行业发展几乎停滞,国内的分析仪器厂商在质谱产品领域的研发进入近20年真空期,在工程化设计和全套生产工艺上也与国际水平持续拉开差距。零基础布局质谱研发,需要8-10年左右的周期,整合多学科人才,实现从理论设计到工程化设计和全套生产工艺的研发突破。 21世纪以来,随着质谱仪市场的迅速增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留学归国人才加速推动国产质谱仪的研发,近年来在质谱核心技术及质量分析器等核心零部件上取得突破。2006年,东西分析推出国产首台商用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3100,标志着国产质谱仪器开始进入市场。 研发端科技部支持国产企业研发,带动了近二十年国产质谱从无到有的高速发展。以聚光科技为例,2011年科技部立项“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系统的研制及其在痕量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由聚光科技承接项目,奠定了其三重四极杆及相关技术和零部件的全套体系研发成果。科技部持续加大立项投入,已披露的自主金额约达3.3亿元。 目前主流质谱仪品类已实现商业化,包括单四极杆、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并能实现三重四极杆的自主可控生产,对应市场端覆盖率超过80%。2019年7月,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1年首批启动项目——“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系统的研制及其在痕量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2011YQ060084)”完成综合验收。该专项围绕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针对复杂体系中痕量有机物高通量、高灵敏度和自动化检测需求,研制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系统产品和配套自动化前处理装置及其它关键部件,开发基于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系统的痕量有机物分析平台,在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环境及生态毒理学、食品安全等领域开展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实现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系统的国产化和产业化。 2.2国内优质公司不断涌现,国产替代正当时 多家国产仪器公司已逐步进入研发兑现期,短期内有望实现市场覆盖面积的快速提升。聚光科技2019年率先实现三重四极杆质谱上市,经过三年迭代在应用和稳定性上逐步提升。禾信仪器在Q-TOF和三重四极杆上加速商业化,有望受益于贴息贷政策。皖仪科技深耕液相色谱领域,在超高分辨率液相色谱上具备高校获单能力。 图3:国产仪器公司产品力逐步增强,国产三重四极杆质谱和UPLC逐步落地 3投资建议 科研仪器赛道处于政策支持下加速国产替代的状态,国产仪器产品力持续提升,研发集中落地,我们坚定看好国产科研仪器赛道。具体来看,重点关注以下标的的投资机遇:科研仪器:聚光科技、禾信仪器、莱伯泰科、皖仪科技。 4风险提示 1)国产替代率不及预期的风险。科研仪器对仪器性能要求高,国产仪器可能因性能不达标导致国产采购比例不及预期。 2)采购需求不及预期。下游科研医疗等方向采购需求不及预期,导致实际落地订单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