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PX PX系列一:供给单向发力,过剩隐忧渐显 报告日期:2022年10月20日 ★全球供给中心向中国转移,本轮扩产周期尚未终结 从供给端看,在近年国内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大规模上马的背景下,全球PX供应中心正向我国转移。2021年我国PX行业产能已达到2966万吨/年,并形成了国营炼化企业、民营炼化企业、日韩等海外厂商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展望未来,若现有项目规划顺利推进,预计到2024年底,国内将再新增2000万吨/年以上PX产能,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聚酯纤维消费增长动能减弱,瓶片、薄膜市场望稳步发展 从需求端看,PX主要用于生产PTA(98%以上),而PTA则主能要用于制造聚酯纤维(70%-80%)、聚酯瓶片(15%-20%)、聚源酯薄膜(约5%)。展望未来,聚酯纤维中长期需求增速可能小 幅放缓:外需方面,纺服产业往东南亚转移趋势或将延续;内 化需方面,纺服消费增速或跟随GDP再次换挡。聚酯瓶片需求增 工速可能受软饮等终端消费促进而小幅上移。而从PTA来看,近两年我国PTA行业依旧维持大规模的产能增长,2021年PTA名 义产能已经达到约6800万吨/年,未来三年还有3000万吨/年左右的扩能计划,扩能节奏远快于聚酯,供给已明显过剩,故我国PTA企业正积极寻求出口突破,海外需求或成新增长极。 ★投资建议:需求增速难匹供给增速,产能过剩隐忧逐渐凸显经过综合测算,2022-2024年PX总消耗量约为3879、4284、4710万吨/年。但若按照现有规划,且不考虑落后产能退出,2022-2024年我国PX名义产能将大约达到3643、4303、5600万吨/年,同时海外预计逐步降低,2022-2024年PX进口量大约为1072、1007、947万吨/年。最终测算得到2022-2024年PX供需差为836、1027、 1837万吨/年。因此,即使考虑装置检修导致的产能耗损,PX需求增长也明显难以匹配产能扩张速度,供给过剩压力日益凸显。 ★风险提示: PX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致谢:特别感谢实习生王嘉钰对本文作出的重要贡献。 杨枭资深分析师(能源化工)从业资格号:F3034536 投资咨询号:Z0014525 Tel:8621-63325888-1591 Email:xiao.yang@orientfutures.com 重要事项:本报告版权归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所有。未获得东证期货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交易建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有关分析师承诺,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并请阅读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 目录 1、PX:连结炼油与化工的重要芳烃化合物5 2、供给端:全球供给中心向中国转移,民营炼化厂商引领本轮扩产周期5 2.1、东亚主导全球PX供应,中国成近年扩能主力5 2.2、中国PX行业发展复盘:需求持续高增长下的供给博弈8 2.3、当下竞争格局:民营炼化、国营炼厂、海外厂商三分天下9 2.4、国内扩产周期尚未终结,2023年底前或再新增千万吨级产能11 3、需求端:聚酯纤维消费增长动能减弱,瓶片、薄膜市场有望继续稳步发展13 3.1、聚酯纤维:短期纺服需求存修复预期,未来增速中枢小幅下移概率大14 3.2、聚酯瓶片:软饮需求稳定增长,瓶片出口有望提速18 3.3、聚酯薄膜:新兴领域应用推升功能性薄膜需求21 3.4、综合需求测算:需求增速难匹供给增速,产能过剩隐忧逐渐凸显22 4、投资建议25 5、风险提示25 图表目录 图表1:PX产业链示意图5 图表2:1995-2021年全球PX产能经历两轮扩能高峰6 图表3:2011-2013年间中国PTA产能大幅扩张6 图表4:2012-2013年间PXN价差高位运行6 图表5:1995-2021年全球PX产能向东亚地区集中7 图表6:2016-2021年全球PX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中国7 图表7:我国部分早期PX项目情况8 图表8:我国部分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情况9 图表9:1995-2021年中国PX供需缺口先增后减(不考虑进口)9 图表10:中国现存PX项目一览(截至2022年8月)10 图表11:2010-2021年中国PX进口依赖度逐渐降低11 图表12:2021年中国PX进口来源国结构11 图表13:2021年我国PX装置投产及长停情况12 图表14:国内未来新增PX项目一览12 图表15:中国PX产能增长情况13 图表16:聚酯产业链示意图14 图表17:聚酯各消费领域占比14 图表18:中国聚酯总产能14 图表19:2015-2021我国涤纶长丝产量15 图表20:2015-2021我国涤纶短纤产量15 图表21:2021年涤纶长丝下游应用情况15 图表22:2021年涤纶短纤下游应用情况15 图表23:历史纺服产业转移情况16 图表24:近年我国制造业员工平均薪资快速增长16 图表25:2008-2021年我国纺服行业出口达峰值后回落17 图表26:2013-2021年越南纺服行业出口迅速增长17 图表27:纺服行业需求增速与GDP增速高度相关17 图表28:我国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17 图表29:2014-2021年我国聚酯瓶片产量大幅增长18 图表30:2022年上半年聚酯瓶片需求分布18 图表31:2019-2026E全球软饮包装市场规模19 图表32:2019-2026E我国软饮包装市场规模19 图表33:2011-2021年中国外卖餐饮市场规模19 图表34:部分国家对华聚酯瓶片反倾销政策情况20 图表35:我国聚酯瓶片出口情况20 图表36:我国聚酯瓶片对日出口受反倾销政策重挫20 图表37:2020年全球各大聚酯瓶片厂商产能情况21 图表38:我国聚酯薄膜产量情况21 图表39:聚酯薄膜终端需求占比21 图表40:2021-2024年PTA投产计划22 图表41:1994-2024E我国PTA产能情况23 图表42:我国PTA出口量迅速增加24 图表43:我国PTA进口量已微乎其微24 图表44:PX需求测算(单位:万吨/年)24 前言:本篇报告为PX系列专题报告的�一篇,着眼于PX行业的供需基本面。本报告在供给端系统性梳理了PX行业的发展历程、竞争格局与未来的投产规划,在需求端则对下游需求(聚酯纤维、聚酯瓶片、聚酯薄膜)与直接需求(PTA)进行了拆解分析与 趋势判定。并在此基础上对PX行业的未来供需格局作出展望。 1、PX:连结炼油与化工的重要芳烃化合物 PX即为对二甲苯(Paraxylene),是连结炼油与化工的重要芳烃化合物,化学式为C8H10。 从性质上看,PX在常温下是具有芳香味的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但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从生产制备来看,目前生产PX的主流作法为先将原油蒸馏得到重石脑油,之后催化重整抽取出汽油、纯苯、甲苯、C9、混二甲苯等,其中甲苯和C9岐化得到纯苯和混二甲苯,混二甲苯吸附分离得到PX。此外还有外采石脑油制PX或直接用MX(间二甲苯) 制PX等中短流程装置。 从下游应用看,PX主要用于生产PTA(精对苯二甲酸),进而制得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再加工可得聚酯纤维、聚酯瓶片或聚酯薄膜,可应用于服装与纺织品、饮料瓶、包装等生活消费领域。 图表1:PX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CCF,东证衍生品研究院 2、供给端:全球供给中心向中国转移,民营炼化厂商引领本轮扩产周期 2.1、东亚主导全球PX供应,中国成近年扩能主力 全球PX产能持续增长,近十年出现14/19两轮扩能高峰。2021年,全球PX产能达到7565.4万吨/年,较1995年增长570.51%,1995-2021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59%。分阶段看,2010年前PX产能增速较为稳定;2010年后产能增速波动加大,出现了两轮扩 能高峰,分别是2014年及2019年:2014年产能增速为15.02%,主要是因为2011-2013年间中国PTA产能大幅扩张,PX供应偏紧,导致价格高位运行,刺激亚洲地区PX产能建设,并于2014年集中投放;2019年则受中国民营炼化企业PX装置投产影响,当年全球PX产能增速达到20%。 图表2:1995-2021年全球PX产能经历两轮扩能高峰 资料来源:Bloomberg,东证衍生品研究院 图表3:2011-2013年间中国PTA产能大幅扩张图表4:2012-2013年间PXN价差高位运行 资料来源:Wind,东证衍生品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东证衍生品研究院 全球PX供应加速向东亚地区集中。从地区分布结构来看,2021年东北亚、中国、南亚与东南亚、北美、中东和非洲、西欧、东欧、南美PX产能占比分别为21.6%、39.2%、19.0%、6.2%、8.7%、3.3%、1.7%、0.3%,东亚地区(东北亚、中国、南亚与东南亚) 合计占比为79.8%,较1995年(46.6%)提升33.2pct;欧美地区(北美、西欧、东欧)合计占比为11.2%,较1995年(49.5%)降低38.3pct;东亚逐步取代欧美成为全球PX供应核心地。 图表5:1995-2021年全球PX产能向东亚地区集中 资料来源:Bloomberg,东证衍生品研究院 中国为近年PX产能增量最大来源国。2016-2021年期间,全球PX产能增长2738.7万吨 /年。其中,中国随着恒力石化、浙石化等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推进PX产能迅速提升, 2019年后进入了新一轮扩产周期,2016-2021年总计贡献了1805万吨/年的产能增量,占全球增量高达65.9%。 图表6:2016-2021年全球PX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中国 资料来源:Bloomberg,东证衍生品研究院 2.2、中国PX行业发展复盘:需求持续高增长下的供给博弈 纵观中国PX产业四十余年发展史,大致可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自给自足阶段(1975-2002):1975年我国应用引进技术建设了2.7万吨/年PX装置,标志着我国PX产业化进程正式开启。此后20余年,我国PX项目建设基本与需求匹配,供需大致均衡。这一阶段落地的装置设计产能均相对较小,后期多进行改扩建以适应下 游发展,如1985年上海石化16.8万吨/年PX项目成功上线,1998年技改后产能提升至25万吨/年;1987年齐鲁石化6.7万吨/年PX项目投产,后扩产至9.5万吨/年。 图表7:我国部分早期PX项目情况 企业名称 投产时间 初始产能(万吨/年) 专利技术 上海石化 1976 3 日本东丽Aromax 辽阳石化 1979 5.8 美国Acro技术 燕山石化 1980 2.8 美国UOPParex技术 天津石化 1981 6.4 美国UOPParex技术 上海石化 1985 16.6 美国UOPParex技术 齐鲁石化 1987 6.7 美国UOPParex技术 扬子石化 1990 44.7 美国UOPParex技术 乌鲁木齐石化 1996 5.5 美国UOPParex技术 辽阳石化 1996 25 美国UOPParex技术 合计 116.5 资料来源: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供不应求阶段(2002-2017):在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发展提速,聚酯需求增长迅猛,PTA产能多轮次扩张,我国PX消费量从2002年的182.2万吨/年上升至2017年的2458.2万吨/年,CAGR达到18.9%。但在供给端,2014年前国内炼化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审批,PX产能扩张主要依赖于“三桶油”。加上环保因素考量,国内PX产能扩张在该阶段步伐放缓,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在此背景下,日、韩等国获得我国大量PX市场份额,我国PX进口依赖度从2002年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