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动态报告 2022年10月18日 二十大明确高质量发展,央行继续支持实体经济 宏观政策月度动态报告 核心内容:分析师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要务: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党的二十大作出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我们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是关键,体现出多目标、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在经济进步的基础上,报告对科教兴国促创新、完善分配促公平、房住不炒调供给、支持生育抗老龄、绿色发展先立后破、注重粮食能源与产业链安全等方面做出重要指示。 需求不足是当前突出矛盾,着力拉动投资消费:国常会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依法盘活2019年以来地方结存专项债限额5000余亿元,通过减税支持创新型企业,利用退税和延缓缴税缓解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压力,在四季度减免交通物流相关费用并加快农业农村设施基础在建和新建项目推进。就业方面,继续扩大相关补助范围、延长相关贷款还款期。 央行继续助力实体经济对房地产小步慢调9月份以来,央行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总体方向没有改变。三季度央行例会中提出宽松的货币环境、逆周期调节仍然要持续进行,央行需要保持信贷总量继续增长,同时在结构上发力。今年以来央行继续发放再贷款计划,为了更有效的帮助实体经济发展,央行再贷款增加了设备改造的方向,这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放款动力。今年以来的金融贷款计划外增量已经达到1.6万亿,并且会持续增加,央行在9月份重启了PSL,为政策性银行注入资金。为了应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央行主动控制人民币汇率,避免市场形成单边下行的预期。 组合政策从需求端支持地产企稳房地产政策维持着房住不炒的总基调,所以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政策按照因城施策、自下而上、少量多次的方式推进。对于房地产政策的根本转变仍然有疑虑并且较为谨慎。现阶段居民收入水平下滑,对经济预期降低,以及政策不稳定的情况下,单一的房地产政策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未来地产行业的政策约束继续放开仍值得期待,特别是中央层面、全局性的政策。 疫情反复导致防控压力持续:9月至10月初,全国部分地区疫情反复情况仍然比较严重。9月全国新增确诊5516例,无症状感染者2.5万例,合计约3.05万例。10月中,由于假期旅游等因素带动,新冠感染合计数量已经超过2万人,10月全月新增确诊总数大概率超过9月,对消费和生产的压制也可能超过9月。 风险提示:疫情超预期变化,政策超预期变化,对政策理解不到位 许冬石 :(8610)83574134 :xudongshi@chinastock.com.cn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5030003特别感谢:于金潼 目录 一、二十大明确方向,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关键词3 二、国常会:稳增长稳就业,以投资和消费拉动需求5 二、央行继续助力实体经济对房地产小步慢调7 (一)再贷款投资新方向:设备更新改造7 (二)央行对汇率关注,适时管理汇率波动8 (三)抵押补充贷款上行10 (四)央行继续小幅放松房地产政策11 (五)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12 三、多部门“组合拳”政策从需求端支持地产企稳12 (一)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集群,加快船舶绿色发展12 (二)财政部等部门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13 四、疫情反复,防控政策仍较严厉14 一、二十大明确方向,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关键词 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党的二十大作出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我们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是关键,体现出多目标、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在经济进步的基础上,报告对科教兴国促创新、完善分配促公平、房住不炒调供给、支持生育抗老龄、绿色发展先立后破、注重粮食能源与产业链安全等方面做出重要指示。 报告共15个部分:(1)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2)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3)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4)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6)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7)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8)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9)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10)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1)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2)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13)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14)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5)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可以重点关注以下经济相关的提法: (1)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依然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2)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3)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建设首要任务,是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本部分体现出高质量、多目标的发展思路得到进一步深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其他国家共同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集中体现。 (4)科教兴国促进创新: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报告指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5)完善分配、促进公平: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6)房住不炒、供给侧调节发力: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7)支持生育、应对老龄化: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8)绿色发展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实施: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9)粮食、能源和产业链是经济安全重中之重: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公共安 全治理水平,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图1:多目标、高质量发展的部分重要特征 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二、国常会:稳增长稳就业,以投资和消费拉动需求 国常会指出需求不足是当前突出矛盾,要着力以消费和投资拉动需求,以投资带消费,为促进消费发挥主要拉动作用。9月份生产季节性恢复,社会融资数据由于基建和保交楼推进超预期,但疫情反复、房地产持续不振和海外需求在猛烈加息下预期下行仍意味着内外需疲弱,需要政府在支出和就业政策上继续发力。 国常会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人民银行设立新的专项再贷款),依法盘活2019年以来地方结存专项债限额5000余亿元,通过减税支持创新型企业,利用退税和延缓缴税缓解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压力,在四季度减免交通物流相关费用并加快农业农村设施基础在建和新建项目推进。就业方面,继续扩大相关补助范围、延长相关贷款还款期。虽然9月份国常会并未重点提及房地产困境,但不仅保交楼稳步 推进,政策在9月末在需求端通过“组合拳”发力,也有利于下行的房地产部门销售更快筑底企稳,防止地产投资未来持续下滑。 9月国常会投资消费相关的表述有:(1)支持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现实需求,提振市场信心。对高校、职业院校、医院、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中小微企业等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 期限两年,申请截止12月31日。 (2)增加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配套融资的支持,引导银行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信贷支持,以扩大消费和投资。 (3)加力稳定外贸外资,一是支持保订单拓市场;二是推动外贸新业态更大发展,新设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支持海外仓建设;三是提升港口集疏运和境内运输效率;四是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一批重点外资项目尽快落地;五是压实外贸外资大省责任。 基建相关的表述有:(1)依法盘活地方2019年以来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 额,70%各地留用,30%中央财政统筹分配并向成熟项目多的地区倾斜。各地要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2)核准已列入规划、条件成熟的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3)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建设,开工一批新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000亿元以上。 企业减税降费方面:(1)支持企业创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一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在四季度购置设备的指出,允许当年一次性税前全额扣除并100%加计扣除,且中央地方财政进一步予以支持;二是在今年第四季度,对现行按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行业,统一提高扣除比例到100%,鼓励改造和更新设备。三是对企业出资科研机构等基础研究支出,允许税前全额扣除并加计扣除。(2)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前期缓缴的所得税等“五税两费”,9月1日起期限届满后再延迟4个月补缴,涉及缓税4400 亿元。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