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机构投资者使用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点评报告 2022年10月12日 10月电视面板价格止跌,Q4有望迎来拐点 评级及分析师信息 行业评级:推荐行业走势图 11% 4% -3% -10%-17%-24% 2021/1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 通信沪深300 分析师:宋辉邮箱:songhui@hx168.com.cnSACNO:S1120519080003联系电话:分析师:柳珏廷邮箱:liujt@hx168.com.cnSACNO:S1120520040002联系电话: 通信行业 1、供给收缩形成有力支撑,10月电视面板价格迎来全线止跌 10月5日,根据调研机构WitsView公布10月上旬最新的面板价格数据显示,电视面板价格在经过连续五季下滑后,10月已实现全面止跌。其中,TV大尺寸面板方面,10月上旬65/55/43 /32寸面板环比价格已实现止跌。监视器,笔记本面板价格10月上旬仍有小幅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监视器、笔电面板目前需求处于疲弱态势,品牌客户拉货动能疲软,但面板厂执行减产已发挥效果,议价空间逐渐缩小,价格跌幅已逐渐收敛。2、需求端:Q4传统旺季催化,需求或有望小幅回暖 Q4电视面板需求有望小幅回暖。我们认为,随着10月传统消费电子旺季到来,国内双十一促销备货拉动,以及年底世界杯赛事促销的作用下,面板价格几近触底逐渐成为供需双方共识,部分大陆品牌会在Q4适当增加采购,拉动面板需求。尽管目前品牌库存仍处于较高水位,但考虑到目前的高库存一方面也源于较低的出货量,一旦市场好转,库存有望迅速降至安全水位以下。 3、供给端:面板厂商一致调低产能,供给格局持续优化 本轮面板价格止跌主要源于供给端持续出清。2022年上半年受需求疲软影响,终端厂商砍单不断,面板价格逐步跌破面板厂商现金成本,面板厂商一致调低产能,降低稼动率。 4、投资机会梳理 1)需求端整体来讲,受俄乌冲突、全球通胀及疫情反复等影 响,全球包括欧洲、北美和中国等地区均面临需求持续压制。考虑美国后续加息预期,以及俄乌冲突持续影响下,今年全球需求规模缩减,持续压制大尺寸面板价格。 2)当前主流TV面板产能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厂商,面临价格持续走低逐渐接近众厂商现金成本,LG等海外厂商已逐渐将中心移至OLED、QDOLED及QLED等高阶产品,LCD产能有望逐步退出。3)10月电视面板价格迎来全线止跌。根据DISCEIN数据,9月 32寸-50寸止跌,55寸下跌1美金,65寸跌幅较上月明显收 窄,下跌2美金,75寸下跌5美金,85寸跌幅为8美金。我们认为中小尺寸的价格已经触底,大尺寸的跌幅也将明显收窄。4)基于经营持续压力,伴随减产产能规模扩大和时序拉长,供给端收缩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2022年10月电视面板价格已实现止跌,价格端已看到初步实现强支撑。随着Q4传统消费电子旺季,双11以及世界杯赛事销售拉动,面板需求小幅复苏,面板价格或将迎来企稳反弹。 5)我们预计,在此大背景下,未来Q4的面板产出仍将会较原先计划大幅减少,整体面板价格具备非常强的支撑。在最新的缩产信号下,叠加双十一及世界杯赛事催化,整体面板价格有望迎来周期底部。长期来看,国际形势影响下需求仍呈现弱趋势,存在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面板厂商稼动率互相之间以及与品牌商库存之间的博弈,具备头部优势的面板厂商有望在此过程中受益,相关上市公司包括TCL科技、京东方。 5、风险提示 疫情的反复影响终端销售冲击较大,面板需求不及预期;价格持续激烈博弈,面板厂商毛利大幅下滑风险。 1.供给收缩形成有力支撑,10月电视面板价格迎来全线止跌 10月5日,根据调研机构WitsView公布10月上旬最新的面板价格数据显示,电视面板价格在经过连续五季下滑后,10月已实现全面止跌。 其中,TV大尺寸面板方面,10月上旬66’’W/55’’W/43’’W/32’’W面板环比价格已实现止跌。监视器,笔记本面板价格10月上旬仍有小幅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监视器、笔电面板目前需求处于疲弱态势,品牌客户拉货动能疲软,但面板厂执行减产已发挥效果,议价空间逐渐缩小,价格跌幅已逐渐收敛。 图1主要尺寸TV面板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DISCEIN,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2.需求端:Q4传统旺季催化,需求或有望小幅回暖 Q4电视面板需求有望小幅回暖。我们认为,随着10月传统消费电子旺季到来,国内双十一促销备货拉动,以及年底世界杯赛事促销的作用下,面板价格几近触底逐渐成为供需双方共识,部分大陆品牌会在Q4适当增加采购,拉动面板需求。 尽管目前品牌库存仍处于较高水位,但考虑到目前的高库存一方面也源于较低的出货量,一旦市场好转,库存有望迅速降至安全水位以下。 根据DISCEIN数据,TOP7品牌采购同比虽然依旧下滑,但未来跌幅持续收窄, 11月计划采购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贸易商方面,随着供需风向拐点的临近,部分贸易商已经在9月开始寻求涨价。 图12021.11-2022.11TV面板主要品牌采购同比走势(%) 资料来源:DISCEIN,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3.供给端:面板厂商一致调低产能,供给格局持续优化 本轮面板价格止跌主要源于供给端持续出清。2022年上半年受需求疲软影响,终端厂商砍单不断,面板价格逐步跌破面板厂商现金成本,面板厂商一致调低产能。 根据Omdia数据,面板厂商已经连续第五个月调整其产能利用率计划。2022年6月的产能整体利用率为70%,月环比下降8%,跌倒了近10年新低。7月的产能整体利用率为66%,月环比下降4%。8月由于极端高温天气带来的电力短缺,造成川渝地区面板厂商产线稼动率受到严重冲击。据Omdia九月最新追踪数据,面板厂商9月份乃至今年第四季度的产线稼动率,都将持续维持在低位。 整机厂商将继续削减采购计划,2022年三星显示全部关停/出售LCD产线,LG也宣布在2023年之前退出全部韩国产能。 国内厂商方面,根据Omedia数据,产能最大的京东方,8月所有产线平均稼动率约65~70%,其9月稼动率水平预计将再下调5%,并预计将维持至年底;华星光电8月产线平均稼动率月70~75%,9月则将下调约7%至约65%左右的水平。除极个别仍处于产能爬坡的产线外,其他面板厂商Q4投片预计也都会采取类似保守策略,维持在与8月差不多甚至更低的水平。 我们认为,在目前产能形势下,Q4的面板产出仍将会较原先计划大幅减少。在面板出货连创新低的情况下,价格在10月已经实现止跌;在Q4需求出现小幅复苏的情况下,供需形势可能会快速变化,面板价格有望实现企稳反弹。 4.投资机会梳理 1)需求端整体来讲,受俄乌冲突、全球通胀及疫情反复等影响,全球包括欧洲、北美和中国等地区均面临需求持续压制。考虑美国后续加息预期,以及俄乌冲突持续影响下,今年全球需求规模缩减,持续压制大尺寸面板价格。 2)当前主流TV面板产能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厂商,面临价格持续走低逐渐接近众厂商现金成本,LG等海外厂商已逐渐将中心移至OLED、QDOLED及QLED等高阶产品,LCD产能有望逐步退出。 3)根据DISCEIN数据,9月32寸-50寸止跌,55寸下跌1美金,65寸跌幅 较上月明显收窄,下跌2美金,75寸下跌5美金,85寸跌幅为8美金。我们认为中小尺寸的价格已经触底,大尺寸的跌幅也将明显收窄。 4)基于经营持续压力,伴随减产产能规模扩大和时序拉长,供给端收缩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2022年10月电视面板价格已实现止跌,价格端已看到初步实现强支撑。随着Q4传统消费电子旺季,双11以及世界杯赛事销售拉动,面板需求小幅复苏,面板价格或将迎来企稳反弹。 5)我们预计,在此大背景下,未来Q4的面板产出仍将会较原先计划大幅减少,整体面板价格具备非常强的支撑。在最新的缩产信号下,叠加双十一及世界杯赛事催化,整体面板价格有望迎来周期底部。长期来看,国际形势影响下需求仍呈现弱趋势,存在面板厂商稼动率互相之间以及与品牌商库存之间的博弈,具备头部优势的面板厂商有望在此过程中受益,相关上市公司包括TCL科技、京东方A。 5.风险提示 疫情的反复影响终端销售冲击较大,面板需求不及预期;价格持续激烈博弈,面板厂商毛利大幅下滑风险。 分析师与研究助理简介 宋辉:3年电信运营商及互联网工作经验,4年证券研究经验,主要研究方向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商、5G产业、光通信等领域。 柳珏廷:理学硕士,2年证券研究经验,主要关注5G相关产业链研究。 分析师承诺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评级买入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股价相对强于上证指数达到或超过15% 以报告发布日后的6个 增持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股价相对强于上证指数在5%—15%之间 月内公司股价相对上证 中性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股价相对上证指数在-5%—5%之间 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 减持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股价相对弱于上证指数5%—15%之间 卖出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股价相对弱于上证指数达到或超过15% 行业评级标准以报告发布日后的6个 推荐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行业指数相对强于上证指数达到或超过10% 月内行业指数的涨跌幅 中性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行业指数相对上证指数在-10%—10%之间 为基准。 回避 分析师预测在此期间行业指数相对弱于上证指数达到或超过10% 评级说明 公司评级标准投资说明 华西证券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丰汇园11号丰汇时代大厦南座5层网址:http://www.hx168.com.cn/hxzq/hxindex.html 华西证券免责声明 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签约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或者经由其他渠道转发收到本报告而直接视其为本公司客户。 本报告基于本公司研究所及其研究人员认为的已经公开的资料或者研究人员的实地调研资料,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以及推测仅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且这种判断受到研究方法、研究依据等多方面的制约。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始终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需自行关注相应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仅提供给签约客户参考使用,任何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绝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视为做出投资决策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均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的特殊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能作为客户进行客户买卖、认购证券或者其他金融工具的保证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其他关联方均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任何可能损失负有任何责任。投资者因使用本公司研究报告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均是独立行为,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及其他关联方无关。 本公司建立起信息隔离墙制度、跨墙制度来规范管理跨部门、跨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务请投资者注意,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本公司的董事、高级职员或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 所有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发或公开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如需引用、刊发或转载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