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 (2022年) 2022年10月 联合发布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安永研究院 浙江大学国际校区隐形冠军国际研究中心 研究团队 郭斌、雷李楠、韩云翠 谭子雁、张宁、贾玥、殷嘉咛王真、张嘉乐、张仪楚 支持机构 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专精特新研究中心 目录 第1章引言4 第2章对“专精特新”的重新解读6 第3章战略认知视角的“专精特新”特征分析·························10 第4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创新与发展指标分析16 第5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技术战略分析······························22第6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25第7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景气预期··········································26第8章“专精特新”的区域分布与势态·································30第9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国产替代分析35 第10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数字化关注分析38 参考文献················································41 附录: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名录····································42 第1章引言 自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企业[2013]264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就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关注的重点之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纷纷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期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给出更好的方向指导和资源支持。 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持续增加的关注,可以归结为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源自于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日益成为中国国家创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和力量。自从中国确立企业是市场经济下的创新主体之后,中国政府对于增强产业界的创新活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专精特新”的提出本身就蕴含了创新驱动的内在特征,因而专精特新企业可以借助于它们在市场机制下的灵活性优势、对效率的持续性追求、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广泛性,为国家创新系统注入新的活力。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提出2025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之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由于制造业为中国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诸多机会,如何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也需要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来提供强有力的推进力量,从而与那些不断发展的中国本土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拉动作用形成有效互补与相互增强。典型地,参考《科技日报》在2018年公布的35项“卡脖子”技术清单以及提及的60项中国还未完全掌握的核心技术清单,我们对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情况进行文本分析,其中,将“卡脖子”技术清单与专精特新企业的经营范围以及主营产品名称文本进行匹配分析。在文本分析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技术关键词进行模糊处理以增加潜在匹配结果,再对匹配结果进行筛查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从匹配结果来看,约74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与“卡脖子”技术相关,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样本的10.3%,共涉及16项“卡脖子”技术,包括光刻胶、芯片、ITO靶材、微球、锂电池隔膜等;约101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与核心技术相关,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样本的14%,共涉及15项核心技术,包括半导体材料、工业机器人、海水淡化、量子计算、稀有金属等。 尤其是随着2018年之后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增强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系统优势,也就是寻求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完整性和自主可控性,以应对逆全球化时代国家竞争中的一些系统性冲击。因为在全球环境下这些以国家政策和产业政策形式形成的对中国制造业的遏制政策是单个企业难以通过自身力量来应对的,需要整个产业链尤其是本土产业链的支撑来对冲这种外部不可控风险。在此情形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被赋予了在中国制造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中“填空白”“补短板”的使命。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也是中国政府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而不论是在理论逻辑还是实证证据上,这都表明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是经济增长韧性的重要基础。就此而言,专精特新企业所具有的创新驱动特性,加之 “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一千家单项冠军企业”1的梯度型企业培育体系,成为中国经济获得更有韧性的增长所需要的重要承载基础。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在政策建立伊始就有较为明确的表述。例如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专业化发展、鼓励精细化发展、支持特色化发展、支持新颖化发展”。换言之,“专精特新”分别指的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政府部门在“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和 发展目标上非常明确,在政策实施上也具有相当的持续性,但在“专、精、特、新”的内涵界定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相互交叉和边界模糊的问题。例如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22〕63号)中要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需同时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指标。不过,被纳入到“精细化指标”中的 “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其实与精细化这个特征维度并没有逻辑上的直接关联;又譬如“特色化指标”中要求“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而市场占有率、业务增长率和盈利水平这些指标通常是整个企业竞争优势的体现,或者说是“专精特新”这四个维度的共同作用结果,而不仅仅是与“特”这个维度有关联。此外,在专精特新企业的评估过程中,所选取的指标依赖于主观判断的偏多(尤其是精细化和特色化这两个方面),这会带来评估结果稳定性上的潜在问题。譬如在上述这个统一标准出台之前,各地政府所出台的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相关文件中,不同省市给出的标准和要求存在着不少的差异性,可能由于不同政策的战略考量不同,也可能是“专精特新”特征内涵不明确的原因。事实上,“专精特新”特征上的模糊性,不仅仅会对政策实施产生影响,更是会由于这些政策在企业发展上的导向性作用造成中小企业在自身战略和发展方向的认知上出现偏差,或者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缺乏战略一致性。 我们对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省政府发布的“专精特新”系列政策进行了文本提取,去掉虚词等无独立意义词汇后进行了词频分析。如图1-1所示,主要有涉及“服务”“培育”“支持”“发展”等政府视角的政策导向词语、“专精特新”“工业”“制造”“产业”等政策指向的对象以及“产品”“技术”“研发”“创新”“管理”等对企业的关注焦点。 1来源:《“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http://www.gov.cn/zhengce/2021-12/17/content_5661678.htm。 图1-1政府“专精特新”相关政策词云图2 对企业的关注焦点主要涉及政府对于评定专精特新企业提出的一系列标准的关键词,以及培育和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方向的关键词。如图1-2所示,从政策关注点来看,目前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创 新”“产品”“管理”上。 因此,在本研究报告中,考虑到“专精特新”特征理解对于问题分析的重要性,我们会在报告的起始部分对“专精特新”这四个特征维度进行重新解读,并探讨这些维度在中国情境下的特殊表现。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不论是在特征含义还是在测度指标上都可以具有区分度的“专精特新”评估分析框架。 在分析对象上,本报告围绕着7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包括2021年及之前在A股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新三板3上市或挂牌,名单详见附录)展开。依据《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22〕63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 节,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2018年,为了建立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自此,到目前为止,一共公布了4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一批248家(2018年),第二批 1744家(2020年),第三批2930家(2021年),以及最近公示的第四批4357家(2022年)。 图1-2政府“专精特新”相关政策 (对企业的关注焦点)词云图 我们之所以选择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是基于如下方面的考虑:(1)数据可得性与连续性——上市公司由于年报发布上的监管要求,以及发布时间上的连续性,可以很好地保证我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可得性,尤其是逐年发布的年报数据可以让我们以年度报告的方式来发布持续性的系列研究报告;(2)样本代表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上市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些能够上市的企业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特点上,都具有很好的群体代表性;(3)多元数据融合性——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开信息具有很高的丰富性,满足我们在分析过程中将并不仅仅使用财务信息所生成的量化数据,更是 深度挖掘上市公司的专利信息以及发布的文本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换成量化数据的需要,从而形成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全景性刻画和认知。这种多元信息的融合,以及定性数据的定量分析,也是本研究报告的特色之一。 在研究报告的结构安排上,我们将在第2章中对“专精特新”特征进行深度解读,以形成各个维度之间具有明确的区分度又在整体上具有结构互补性的“专精特新”评估概念性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在第3章对专精特新企业在创新与发展上的整体认知情况进行了分析;在第4章和第5章采取聚类分析方法生成专精特新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技术战略类型,由此展开不同类型竞争战略或技术战略群组的特点分析;在第6章主要探讨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在第7章提供了一个通过基于文本编码的量化分析来生成专精特新企业的业务景气预期指数,并给出量化分析结果;在第8章从地域分布角度对不同区域专精特新企业的分布特点展开了数据分析;在第9章针对当前的一个具有特别含义的议题“国产化替代”进行分析;在第10章对现在的热点问题数字化进行了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关注焦点分析。 2报告中的图表,如无特殊说明,均为研究团队整理制作。 3根据《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新三板挂牌企业属于“非上市公众公司”,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报告将新三板挂牌企业与A股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这些上市公司统称为上市公司。 第2章对“专精特新”的重新解读 重新解读“专精特新” “专”字诀:对“专”的深度解读 中国经济在过去这些年的高速增长,为企业提供了海量的增长机会。对于企业家而言,如何捕捉市场的增长机会,不辜负这个时代所赋予的机遇,就成为它们经常思考的命题。由于这种增长在宏观意义上延续了很长时间,因此不论是外在呈现上还是在企业家的视野里就成为一种宏观层面的整体趋势。这就如同时代形成的浪潮或者是风口,当你发现周围的人借助于这些浪潮和风口获得了短期的快速发展,你会如何选择往往变成一个挑战:是即使需要放弃一些短期的业务增长机会,也要以长期主义的方式走向未来,还是选择乘风而起,尽最大可能抓住外部的野蛮生长机会?这就像一句人们经常提及的话:“我们经常在正确的事情和容易的事情之间做选择”。这样的选择从字面来看似乎是很容易的,当然是应该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在面对现实世界里的选择时,那些容易的事情(或者说短期增长的诱惑)是非常难以抵御的。 就此而言,“专”意味着长期主义。在容易的事情与正确的事情之间,秉承“专”字诀的企业会在大多数时候选择做正确的事情。具体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情境,“专”与“专业化”是密切相关的,而专业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