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欧洲能源危机与大国博弈下的中欧关系】会议纪要–20221011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欧洲能源危机与大国博弈下的中欧关系】会议纪要–20221011

2022-10-13未知机构市***
【欧洲能源危机与大国博弈下的中欧关系】会议纪要–20221011

【欧洲能源危机与大国博弈下的中欧关系】会议纪要会议时间|10月11日周二19:00会议形式|线上演讲嘉宾|思亚能源CEO:李遥;社科院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核心观点|一、北溪管道被炸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影响,以及对未来油气价格的展望(思亚能源CEO:李遥) (一)天然气焦点从中国转向欧洲中国一般是油气产业关注的重点,我国油气增长通常占全球油气增长的40%-60%,代表了亚太或者是新兴市场的表现,相比之下OECD国家通常没有多少能源增量。 但是今年话题焦点转向欧洲,目前大宗商品市场总体处于强周期(虽然天然气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宗商品),天然气高价引发热议。其实早在去年甚至是2020年四季度,气价高企的趋势已经成型,俄乌局势只是推波助澜。 (二)天然气为区域性大宗商品天然气没有全球价格,不是典型的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如石油两种油价同频共振,即使标杆油价存在价差也基本稳定,其经受大体相同的基本面影响。 天然气则不同,代表性的交易中心分散多样(北美亨利港、英国NBP、荷兰TTF),定价方式多种并存(门站价、油价挂钩长协价)。天然气没有全球市场的概念,只有地区市场的概念,基本面也不能顺畅传导。 全球天然气消费量70%自产自销,30%国际贸易。 贸易中三分之二是点对点管道固定贸易,只有三分之一是船运液化天然气,船运液化天然气中80-85%的量已经通过长协确定,剩下一小部分才是灵活可贸易、价格可波动的天然气。 池子很浅,流动性很有限,基本面或者是地缘政治因素对价格造成的影响大。 (三)欧洲天然气供应格局变化趋势:脱俄方案欧洲天然气本土产量在近十年内从五成降到四成,进口增至六成。进口以管道气为主,占比三分之二。 管道气中,俄气占比54%,俄气占全欧最终总消费量超过三分之一。去掉挪威、英国等非欧盟国家,俄气占欧盟消费量比例达40%。 东欧国家如波兰、保加利亚依赖度最高,德国依赖度在60%左右,虽然不是最高但500亿立方米的消费体量可观。 1/5精选研报纪要+V入群:up0668899俄乌冲突发生之后欧盟推出新赋能计划,目标在2027年俄罗斯天然气零进口。主要通过节能、清洁能源转型、多元化旧能源供应三大举措来替代俄气。 短期计划即2022年减俄气1000亿立方米,50%来自从美国等国家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除此之外节能贡献15%,风光替代20%,同时加大从阿塞拜疆、北非等地区的管道气进口。 (四)北溪管线被毁,美方动机不足(1)从目的角度看,美方不具备破坏北溪管道的动机。 北溪受损不会使美国直接受益,美国在产项目5年以前已经做了最终投资决定,在最终投资决定之前已经签订长协,即美国天然气中90%已经卖给固定买家,这些买家大部分是亚洲公司,也有一些欧洲公司。 成交价格以美国亨利港成本加成模式设定,美国卖方利润固定。 后续买方国家可以选择不将美气运往本地,而是卖向其他地区谋取套利。套利空间由买方决定而非美国卖方。 (2)从战略意义上看,美方也不具备动机。 北溪管道为各方合资持有,俄气只占一部分股权,大部分股权由广大欧洲公司持有。炸毁北溪管道俄罗斯容易采取报复手段,比如报复性炸毁挪威等国持有的管道。 俄气减量以及价格反应早于北溪被毁:2022年中北溪流量显著下降,从1.6亿立方/天降至不足4000万立方/天,俄罗斯方面声称原因是被制裁导致压缩机不能维修。 俄气出口下降已经在价格中得到体现,在北溪被破坏之前已冲高至90美元/百万英热(TTF),等热值换算油价相当于五六百美元/桶。 (五)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困境(1)收气用气中心错配。 欧洲进口液化天然气的能力主要部署在比利牛斯半岛,用气核心德法奥地利接收能力有限,并且从西班牙、英国等地输送至德法的管道也有瓶颈制约,英国、西班牙相对德国、荷兰交易中心气价贴水达到20美元/百万英热。 (2)储气库贮满率虽高仍显不足。 欧洲用气曲线是深U型,最大用气部门是居民和商业,冬季U型曲线进一步走陡。欧洲储气能力是中国5-6倍,消费能力仅是中国1.2倍。 虽然貌似储气供给强,但储气库贮满也只能满足欧洲15%的用气需求,而近五年俄气平均满足了24%的用气需求,储气无法弥补减俄气导致的缺口。 据测算还需要压降15%的需求才能熬过2022年冬天。 即便成功压降用气需求,并通过高价吸引亚洲LNG买家转供,熬过冬天储气库也将耗尽,明年又会有新的贮气挑战。在管道气没有增量的情况下,需要900船才能再一次贮满。 因此明年春季天然气价格下降概率渺茫。 2/5精选研报纪要+V入群:up0668899(六)天然气行业周期及对中国影响(1)天然气行业转入卖方周期。 前几年处于强买方市场,现货价格低廉,如今40美元以上,几年前仅为5美元以下,当现货价格很便宜时长协(期限超过十年)签订意愿低,买家都去买现货,投资严重缺少,这导致五年后的2022-2024年新增投产量、市场投放量很少。 近几年液化出口能力大约年增1000万吨,而需求每年增长约3000万吨。供需缺口下现货价格高涨,预期高价在2025年之前为常态。 即使俄乌战争结束,高价也不会轻易缓解,目前已经处于卖方周期,俄乌战争加剧了卖方周期的强度。 (2)天然气现货价格高铺垫买方周期。 进口国趋于减少LNG进口,中国去年进口量3200万吨,今年要减少2200万吨。 买方意识到在现货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能源依靠现货保供根本不可能,长协签订意愿上升。 过去20个月中国买家签订4200万吨,欧洲买家签订2000万吨,全球贸易商和大油公司签订2000-3000万吨。今明两年,最终投资决定有望达到较高水平,意味着5年后会有大批项目集中投产,买方市场将再次到来。 (3)天然气现货价格高对中国影响。 即使长协合同量有所增加,也抵不过现货LNG的骤减,所以预测今年LNG进口同比减少1800万吨。我国自1997年以来天然气供应持续上涨的格局打破,2022年是同比下降的第一年。 预期国产气将被刺激加大投产。 此外,即使长协签订,管道气也有5-15年周期的谈判与建设周期,“三桶油”是否能稀释天然气价格风险有待考察。 (七)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的联动两个能源品种的价格在2020年以前有较确定的比例关系,气比煤贵比油便宜,因为油的流动性好,煤的环保程度差。 一般气价是油价的六分之一,现在气价已经远远高于合理区间。 二、欧洲政治局势右翼势力崛起,中欧关系如何变化(社科院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一)欧洲近期能源危机概况(1)北溪管线被毁,德国能源结构转向俄气的路径基本完全被切断。 北溪1号线两处、2号线一处被破坏,目前被认为是美英水下潜水员放置炸药。北溪1号破坏程度大,北溪2号尚可以修复。 (2)企业减产外流,欧洲面临滞涨风险。 德国民用气价格上涨50%,工业气上涨3-5倍,德国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已经全面减产,钢铁行业减产约5%,化工3/5精选研报纪要+V入群:up0668899行业减产8%,化肥制造商甚至已经削减或关闭了其在德国70%的产能。 美国成为欧洲企业分流目的地,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就吸引了60多家德国企业前往投资扩展业务,其中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阿尔迪和费森尤斯。 目前欧洲各国通胀率在9%左右,预期明年德国经济将进入负增长,欧洲可能面临类似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价格上涨造成的滞涨。 (3)欧洲制造业外迁状况需要再观察。 德国出台能源补贴法案进行自救,减缓企业外迁、工业企业关停造成的就业损失。欧盟可能不会出台统一的补贴法案,各扫门前雪的形势将会持续。 中小企业可能在能源、疫情等危机下不堪重负,对欧洲经济造成打击。 (二)欧洲地缘政治转向,右翼势力崛起、安全取向明显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亲美倾向严重,与欧洲战略自主的立场不同(以马克龙、默克尔为代表)。 东欧国家目前坚决反对俄罗斯,不太相信老欧洲国家,更加相信美国及北约的支持,东欧绑架了欧盟对俄政策,已经威胁到了德法对俄平衡立场政策。 极右翼势力也有崛起之势,比如英国新任首相特拉斯(爱尔兰问题上与欧盟不和)、意大利新任总理梅洛尼(移民政策与欧盟冲突)、瑞典民主党成为议会第二大党,目前虽然还没有威胁到欧盟主要政党的控盘,但极右翼势力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响应。 (三)中欧“政冷经热”局面初步形成(1)政治方面。 自2019年制度对手论以来,逐步减少对华经济依赖已成欧洲共识,《关于禁止在欧盟市场上使用强迫劳动产品的条例》《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等法案出台,俄乌战争后欧洲指责中方立场,加剧了双方冲突,预期《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冻结难启。 (2)经济方面。 虽然中欧双边贸易与双边投资大幅增加,但中欧进出口贸易严重失衡,目前已有欧洲企业投资也多为几年前签订,前景不佳。 (3)台海问题。 波罗的海国家加紧对台关系,前欧盟驻华大使非官方表态绝不放过台湾议题,台海局势将成为中欧关系的重要不确定因素。 (四)未来俄乌冲突演化方向俄乌战争残忍血腥程度将加大。 乌方开展自杀式炸弹袭击,俄方军事目标或已定位泽连斯基总统府。 美国不断撤离在乌人员,拜登表态已到古巴导弹危机以来最接近核武时刻。 北溪管道被炸后,德法反美情绪罕见高涨,德国有可能重启北溪2号,为俄乌局势带来转机。 4/5精选研报纪要+V入群:up0668899Q&AQ:欧洲对安全的担忧,是否会导致欧洲地区的军事开支明显增加?A:会,目前已经有国防特别预算等措施出台。Q:军事开支、军工需求的增长,会不会导致政策负担、要素价格扭曲的加剧?A:预测国防工业发展会带动制造业发展,利好国民经济。 欧洲专业领域的隐形冠军较多,可能会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不是引发产业竞争力下降。 Q:上述问题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比如60年代日本、西德取代英国、苏联的市场经济产业,还是总需求萎缩,哪种效应会更强一些?A:由于瓦尔纳协定约束,国防武器在军火市场上或与我国形成竞争。Q:如果台海局势恶化,中国的能源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 A: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向东转向,一带一路中巴走廊向西延展,油气资源有改善局面,而且国内也在推进绿色能源转型,能源安全总体乐观。 5/5精选研报纪要+V入群:up066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