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活服务业资本市场发展报告 2022.8 声明:本文内容仅作产业研究探讨,不具任何投资建议 2 报告摘要 •1、生活服务时代趋势,顺应连锁涅槃重生 •2003-2021年,中国第三产业产值从5.8万亿元增长至61.0万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4%,远高于GDP的平均增速。2021年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产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27%,主要以批零、餐宿和租赁为主。 •生活服务百花齐放,餐饮单一体量最大。服务类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万亿元,占社零总额约10%;在吃、穿、用的基本消费需求方面,“吃”所涉及的行业占了社零总额的23%。 •连锁形式遍布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本地生活连锁化率逐年攀升,在直营和加盟选择、卖产品和买服务选择中,各有不同。 •2、本地生活景气度跟踪评价 •我们选取了酒店、传统餐饮、轻饮食、早教、体检机构、中介平台等业态进行比较梳理,利用供需模型进行景气度跟踪评价。 •新冠疫情对生活服务行业产生较大冲击,带来一些危机,如行业增长普遍放缓,中小企业面临一定现金压力;同时带来一些机遇,如加速连锁化和品牌化进程,酒店、餐饮、中介平台等业态连锁化率持续提升,龙头优势更加明显。我们认为,现在是重新起盘,创新创造的绝佳时机。 •3、本地生活未来向资本化、数字化、工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1)资本化:随融资渠道的增加,企业更容易获得成本较低和规模较大的资金进行扩张; •2)数字化:技术红利及疫情推动本地生活服务线上化布局; •3)工业化:连锁餐饮企业在食材、生产、渠道等各方面体现出工业化趋势,能够提升标准化和运营效率,解决行业痛点问题; •4)品牌化:品牌形成与连锁经营易形成正反馈,酒店行业多实行多品牌战略布局不同层次消费,疫情加速行业品牌化进程。 3 4 目录 01.连锁研究的道和术02.本地生活景气度跟踪03.本地生活的未来趋势 5 •中国第三产业增长迅速,占GDP比重超过一半。2003-2021年,中国第三产业产值从5.8万亿元增长至61.0万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4%;第三产业占总GDP比重从42.0%提升到53.3%,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但相比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具有提升空间。 •2021年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产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27%。我们将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划分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服务业,2021年三者产值之和达16万亿,规模庞大,占第三产业约为27%。 图1:2021年第三产业拆分图 61万亿 第三产业 16万亿,27% 生活服务产业 11万亿 2万亿 4万亿 5万亿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8% 3% 6%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8% 金融业 15% 房地产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 7% 服务业其他 30% 13%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图2:中国第三产业增长迅速 53.3% 42.0% 20032021 其他第三产业 图3:2020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总GDP比重与发达国家对比 80.1% 72.7% 69.5% 63.3% 54.5% 45万亿,73% 9万亿 8万亿 其他第三产业 4万亿 18万亿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美国英国日本德国 中国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餐饮是社零当中单一体量较大的行业之一。服务类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万亿元,占社零总额约10%;在吃、穿、用的基本消费需求方面,“吃”所涉及的行业占了社零总额的23%。 •餐饮行业增速快、疫情后复苏力度大。除2020受疫情冲击影响外,2016-2021年间餐饮业增速均超过社零总体和GDP增速。2021年餐饮业增速达GDP增速的2倍以上。考虑疫情的情况下,2015-2021年之间,餐饮业近6年复合增长率与社零总体和GDP保持相当。 图4:餐饮行业增速基本超过社零和GDP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2021年社零拆分图 商品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服务 44万亿 4.7万亿,10% 39.4万亿,90% 1.9万亿 3.9万亿 3.5万亿 11.2万亿 5.4万亿 2.4万亿 1.9万亿 1.8万亿 1.6万亿 1.5万亿 1.1万亿 0.9万亿 0.4万亿 1.1万亿 10% 烟酒饮料 餐饮 4% 粮油食品 9% 服装纺织 8% 汽车 25% 石油制品 12% 家电音像 5% 日用 4% 珠宝美妆 4% 通讯器材 3.6% 中西药 3% 文化办公 2.5% 家具建材 2% 书报杂志 1% 其他 2.5%7 8 直营VS加盟 服务VS产品 服务、管理、品牌溢价能力强 王品牛排 海底捞爱尔眼科 全聚德 中公教育 中田健身 一心堂 喜茶 途虎养车 光猪圈健身李宁海澜之家 安踏体育 低高 供应链壁垒 森马服饰 蜜雪冰城 巴比馒头 直营和加盟的选择背后是赛道、模式、运营的差异,由于业态差异,各公司直营和加盟选择亦有所不同。 弱 卖产品标准化程度更高,卖服务更能增强客户粘性,各业态根据属性不同选择亦有不同。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9 10 资料来源:各公司2021年年报 11 ·全国生活服务类上市企业中心化程度高,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份和直辖市。其中,北京数量最多,以商超和教育机构为主;广东省生活服务类上市企业覆盖行业最广;上海以酒店和中介类企业总部集中为特征;湖北轻饮食上市企业最多。 ·首都北京教育、商超并重。新东方、中国高科、好未来、凯文教育等著名教育企业均在北京设立总部,涵盖了英语、职业、体育、学生教育等各个赛道;华联综超、北京京客隆、王府井三家综超零售巨头总部同样位于北京,从首都向全国各地辐射,给各地居民带来生活上的便利。 图6:生活服务类上市企业各省份数量分布 14 12 10 8 6 4 2 0 图7:生活服务类上市企业各省份行业分布 14 12 10 8 6 4 2 0 便利店电影院健身房教育机构酒店汽车后行业轻饮食商超 体检机构眼镜店眼科医院药店正餐中介平台主题公园 资料来源:Choice12 各行业选取的供给指标 行业 相关企业 供给指标 酒店 锦江酒店、金陵酒店、首旅酒店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传统餐饮 全聚德、豫园股份、同庆楼、广州酒家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付费 轻餐饮 呷哺呷哺、海底捞、九毛九、味千(中国)、百胜中国、巴比食品、绝味食品 港股采用原材料相关科目,A股采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付费 中介平台 携程集团、贝壳 研发费用 早教机构 美吉姆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体检机构 美年健康、爱康科技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供给指标:旨在反应公司在本周期提供的产品、服务的规模。因此需要选取与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规模呈正相关的指标,即随公司生产规模增加而增加的可变成本,相关系数越高越好。 •需求指标:旨在反应对公司产品、服务的需求量。因此需要选取与对公司产品、服务的需求呈正相关的指标。各行业选取的指标都是营业收入。 •市场端指标:旨在反应市场对公司的评价。因此需要选取估值指标,一般行业选取PE为指标,所选取上市公司净利润均为负行业选取PS为指标。 供给 产业端供需对应关系 强供给 1 弱需求 强供给 2 中需求 强供给 4 强需求 中供给 3 弱需求 中供给 5 中需求 中供给 7 强需求 弱供给 6 弱需求 弱供给 8 中需求 弱供给 9 强需求 需求 注:我们认为需求>供给为景气度高,故数字越大,景气度越高13 14 目录 01.连锁研究的道和术02.本地生活景气度跟踪03.本地生活的未来趋势 15 •酒店,为用户提供住宿服务、生活服务以及包括餐饮、宴会、会议、娱乐等在内的服务设施使用,从而获得经济收益。具有直营和加盟两种商业模式,其中直营可分为自持物业经营和租赁经营,加盟可分为品牌加盟和管理加盟。行业兼具伴随经济周期和直营店模式带来的周期性,以及加盟店扩张和结构升级带来的成长性。 •中国酒店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4-2019年酒店行业复合增速为4.7%。2021年新冠疫情影响,国内酒店业供给大幅出清,中国住宿设施数量从2019年60.8万家大幅减少至2021年的36.1万家。 •疫情加速行业连锁化率提升。中国连锁酒店渗透率从2017年19.1%增长至2020年31.5%,中档酒店连锁化率从2017年19%快速增长至2021年48%。疫情期间连锁化酒店实现了逆势增长,2020年,非连锁酒店数量减少22%,连锁酒店增长5%;2021年,非连锁酒店减少13%,连锁酒店增长4%。 •连锁化经营趋势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酒店企业通过合并和收购快速扩张规模,在后疫情时代快速恢复,加速下沉,实现逆势扩张。按客房数量占比来看,2020年年酒店集团市占率排名前三的是锦江、华住和首旅集团,分别占比20%、14%和9%,CR3相比2019年提升2.5个百分点。 图8:中国酒店行业市场规模(亿元)图9:酒店行业连锁化率(%)图10:2020年酒店集团市场占有率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0% 36% 14% 1% 1% 3% 9% 7% 4%4% 2018201920202021 5903 6347 6491 6770 5386 5582 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中档酒店高档酒店豪华酒店经济酒店 资料来源:中国饭店业协会,亚朵招股说明书,极数FASTDATA 锦江华住首旅格林尚美东呈都市亚朵开元逸柏其他 16 报告期 供给 需求 酒店 PE 产业端 市场端 2016/3/31 88% 84% 54% 4 高 2016/6/30 100% 88% 50% 4 低 2016/9/30 96% 96% 58% 4 高 2016/12/31 92% 100% 62% 4 高 2017/3/31 84% 92% 42% 4 低 2017/6/30 76% 80% 27% 4 低 2017/9/30 60% 72% 46% 7 低 2017/12/31 80% 68% 35% 4 低 2018/3/31 72% 52% 31% 2 低 2018/6/30 40% 48% 38% 5 低 2018/9/30 64% 44% 12% 5 低 2018/12/31 56% 40% 4% 5 低 2019/3/31 36% 36% 23% 5 低 2019/6/30 68% 32% 19% 1 低 2019/9/30 52% 28% 8% 3 低 2019/12/31 48% 24% 15% 3 低 2020/3/31 44% 8% 65% 3 高 2020/6/30 20% 4% 69% 6 高 2020/9/30 28% 12% 77% 6 高 2020/12/31 12% 16% 81% 6 高 2021/3/31 16% 60% 88% 8 高 2021/6/30 24% 76% 92% 9 高 2021/9/30 8% 64% 85% 8 高 2021/12/31 4% 56% 73% 8 高 2022/3/31 32% 20% 96% 6 高 •市场端估值与产业端景气度走势大致吻合。2021年第二季度同时达到顶峰。2017年至2020年第二季度,需求同比增速不断放缓,供给增速也相应放缓。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随着境内疫情防控实现常态化发展,生活生产秩序逐步回归正轨,休闲游及商务差旅消费需求明显释放,境内酒店市场信心逐步恢复。酒店的存量供给得到释放,同时需求增速高于供给,行业景气度提高。而2022年一季度受多地疫情爆发拖累,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