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家电行业双周报:车载投影空间广阔,关注光峰科技研发进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家电行业双周报:车载投影空间广阔,关注光峰科技研发进度

家用电器2022-10-06秦一超华创证券枕***
家电行业双周报:车载投影空间广阔,关注光峰科技研发进度

家电朔望谈:近期腾势D9官宣搭载吊顶投影+可伸缩幕布实现车内影音座舱体验,此前华为智能座舱概念也发布天幕投影功能;投影开始在车内座舱全新场景渗透发展起步,远期空间广阔。本期双周报我们聚焦于车载投影,从车窗投影、抬头显示、DLP激光大灯三大应用领域出发,关注三类产品分别实现的场景应用、车用需求,重点分析三类产品技术路径,最后落地至光峰科技在车载投影项目的研发进度及中远期展望。 车窗投影显示:可分为信息显示和影音座舱两大类。从需求角度,信息显示主要包含侧窗投影、地面投影等,实现效果主要为增强汽车电量、里程等数据的可视化;影音座舱主要实现车内观影的娱乐需求,可进一步细分为前装和后装市场,后装市场已有小鹏P5、腾势D9等车陆续推出。车窗投影显示为消费级投影产品的场景扩容,车规级认证为前装市场主要门槛,要求更加严格,IATF16949为车规资质要求之一,厂商基于AEC-Q设定车规级测试标准。 抬头显示(HUD):W-HUD应用比例最高,AR-HUD为未来抬头显示产品发展趋势。车载HUD可以分为C/W/AR-HUD三类,其中AR-HUD由于显示信息丰富、融合实景等优势显示效果最好,但高成本限制了AR-HUD渗透率的迅速提升。从底层技术架构来看,三类HUD的PGU(光源模组)技术路径差异较大,预计激光+DLP技术将成未来主流方案。前装HUD市场竞争格局集中度较高,2021前装HUD市场电装、华阳集团、怡利电子CR3高达71%,其中电装占有最大市场份额39.3%。 DLP激光大灯:激光光源性能最优,DLP技术路径可增强驾驶安全辅助、实现路面符号投影显示,但需降本打开增长空间。我国乘用车销量稳健增长,车大灯受益于光源和智能车灯结构性升级趋势,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预计2021年车大灯单车价值量提升至2814元,驱动车大灯市场规模提升至604亿元。 车大灯市场集中度较高,海外、国内CR3高达52%。从光源结构来看,LED光源大灯应用占比最高,激光大灯性能表现更优、但成本较高;从技术路线来看,DLP技术路线具有更高光效率和百万级分辨率优势,同时能够实现驾驶安全辅助和车灯投影。 本期板块表现:本期(2022年9月12日-2022年9月30日)沪深300指数下跌7.1%,申万家用电器指数下跌8.8%,跑输沪深300指数1.8pct,位列申万28个一级行业涨跌幅榜第13位。从行业PE( TTM )看,家电行业PE( TTM )为13.7倍,位列申万28个一级行业的第19位,估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原材料价格:大家电主要原材料螺纹钢价格本期上涨外,其余原材料价格下跌。 我们分别选取SHFE螺纹钢、SHFE铝、SHFE铜、DCE塑料、液晶面板结算价格作为原材料成本跟踪指标。本期原材料价格涨幅情况分别为:SHFE螺纹钢价格相较上期+1.78%;SHFE铝价格相较上期-2.45%;SHFE铜价格相较于上期-1.94%;DCE塑料价格相较上期-0.22%。液晶面板8月价格下降,32寸、43寸、55寸、65寸面板环比分别下降2、5、3、7美元/片,跌幅分别为-6.90%、-9.09%、-3.49%,-6.09%。 地产竣工及销售数据:2022年8月住宅竣工面积小幅下降、销售面积下降更为明显,住宅竣工面积同比下降5.15%;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4.46%。 投资策略:光峰科技积极布局车载投影项目,构建中远期第二增长曲线,关注车窗投影陆续定点进展及AR-HUD、DLP激光大灯项目研发进度。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技术创新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一、车载投影空间广阔,关注光峰科技研发进度 近期腾势D9官宣搭载吊顶投影+可伸缩幕布实现车内影音座舱体验,此前华为智能座舱概念也发布天幕投影功能;投影开始在车内座舱全新场景渗透发展起步,远期空间广阔。 本期双周报我们聚焦于车载投影,从车窗投影、抬头显示、DLP激光大灯三大应用领域出发,关注三类产品分别实现的场景应用、车用需求,重点分析三类产品技术路径,最后落地至光峰科技在车载投影项目的研发进度及中远期展望。 (一)车窗投影:智能座舱影音娱乐新体验 车窗投影显示可分为信息显示和影音座舱两大类。从实现功能角度出发,当前应用于车载的投影显示主要可分为信息显示和影音座舱两大类: 车窗投影信息显示主要包含侧窗投影、地面投影等,实现效果主要为增强汽车电量、里程等数据的可视化。威马EX5车型可选配车窗互动投影功能,当用户接近车辆时,车门后视镜内侧投影仪将信息投射至车窗,可以在车窗显示剩余电量、里程数等信息。汽车地面投影可以将电量、倒车轨迹等信息投影至地面,增强驾驶互动性体验。 图表1威马EX5侧窗投影显示 图表2动态地面投影 按照是否由整车厂生产和配置,座舱影音类车窗投影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后装和前装产品: 影音座舱后装投影:以整机产品+可伸缩幕布形态呈现,消费者可在4S店自主选装。 后装投影产品由投影厂商提供消费级整机产品及可伸缩幕布,在4S店由消费者自主选装是否选装,单车价值量预计与消费级LED产品相近;如小鹏P5搭载极米Z6X产品和可伸缩幕布,腾势D9在天幕吊顶投影整机、前排座椅后方可拉伸缩式幕布,实现车内影音座舱功能体验。 图表3小鹏P5后装投影 图表4腾势D9后装投影 影音座舱前装投影:投影光机作为车内零部件、天幕玻璃或天幕遮阳帘作为投影显示屏幕介质。与后装投影整机产品+伸缩幕布方案相比,前装投影在实现座舱影音功能时会将投影整机核心部件(如光机)作为整车零部件嵌入整车硬件,投射至天幕玻璃或遮阳帘,实现影音座舱或氛围显示功能。沃尔沃S90将投影仪置于后排中间位置、实现车内星空氛围显示;华为与光峰合作智能座舱,实现天幕影院的影音娱乐效果。 图表5沃尔沃S90天幕投影 图表6华为智能座舱天幕投影 对于天幕玻璃作为投影屏幕,调光玻璃在电场作用下调整外界光线通过路径,实现外界光线明暗调整,增强投影光线反射,目前主要有PDLC、EC、SPD三种调光玻璃技术路径: PDLC(聚合物分散液晶):透光和雾化两种状态,无法连续调节光线明暗。通电状态下液晶分子有序排列、外界光线直接穿过玻璃,断电状态下液晶分子无序排列、光线散射,玻璃变暗。 EC(电致变色):可以连续调节光线明暗,成本较SPD更低。由离子储存层、固态电解质和电致变色层三部分组成,电场作用下电致变色层的反射率、透过率和吸收率发生变化,控制外界光线的通过。 SPD(悬浮粒子调光):可以连续调节光线明暗,110V交流电压增加成本。悬浮粒子可吸收99%以上可见光,电场作用下悬浮粒子排列取向发生改变,允许光线通过,但110V交流电压需配备更完善的安全措施。 图表7 PDLC调光玻璃原理 图表8 EC调光玻璃原理 图表9奔驰SPD调光玻璃 图表10广汽AION S PlusEC调光玻璃 EC(电致变色)综合性能最佳,使用成本适中,预计将成为天幕投影屏幕主流解决方案。 从透明态和着色态可见过透过率、遮阳系数、亮暗调节度、雾度等关键参数对比,EC技术综合性能更优;与PDLC技术相比,EC技术实现亮暗的连续可调节;与SPD技术相比,EC技术仅需3V直流电压,110V交流电压限制了SPD技术的使用安全性。 图表11三种调光玻璃技术对比 调光玻璃适配高中低端车型,目前以选配方案为主。从调光玻璃在整车上的应用来看,目前在高中低端车型均有搭配,国内新能源车型以EC方案为主;如极氪001可选配天幕调光玻璃,选配价格6000元;广汽AION S Plus可选配天幕调光玻璃9600元。国外车型也会搭载PDLC或SPD技术调光天幕,如宝马IX车型使用PDLC技术标配可调光天幕。 图表12搭载调光玻璃车型 汽车玻璃市场福耀寡头垄断,玻璃厂商购买上游调光膜生产调光玻璃。全球、中国汽车玻璃市场福耀市场份额分别为28%、69%,福耀在国内处于绝对寡头垄断优势。汽车玻璃厂商通过购买上游调光膜总成调光玻璃,作为Tier1向整车厂供应调光玻璃,上游调光膜生产厂商主要有光弈科技(EC技术)、中禾科技(PDLC技术)等。 图表13 20年全球汽车玻璃竞争格局 图表14 20年中国汽车玻璃竞争格局 车窗投影显示为消费级投影产品的场景扩容,车规级认证为前装市场主要门槛。车载信息显示、车内观影、氛围显示等,本质上都是消费级投影场景的需求扩容,但前装市场将投影光机作为整车零部件的一部分,整车厂要求的车规级认证对于消费级投影厂商而言是短期需突破的资质门槛。 车规级要求更加严格,IATF16949为车规资质要求之一,厂商基于AEC-Q设定车规级测试标准。车规级零部件核心要求更宽温度适用范围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参数要求远高于消费级产品;因此消费级厂商想要进入前装车载投影显示领域,需对投影零部件进行车规级更换和测试,从认证资质和测试标准而言,IATF16949为车规体系基本资质,整车厂还会基于AEC-Q测试标准设定车规级零部件测试要求,包含耐久性测试、温度压力测试等多项内容。 图表15车规/消费级要求对比 (二)抬头显示(HUD):AR-HUD渗透率持续提升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驱动前装HUD市场规模迅速提升。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0.7万辆,预计26年达到1600万辆,21-26年CAGR达35.5%,新能源车的新车渗透率将超过50%;在新能源车持续增长及智能电动背景下,前装车载HUD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1年我国车载HUD市场规模达29.6亿元,同比+51%,其中AR-HUD市场规模4.6亿元;预计25年车载HUD市场规模达317.4亿元,其中AR-HUD市场规模达196.7亿元。 图表16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同比(单位:万辆) 图表17前装HUD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AR-HUD显示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当前W-HUD为主流应用产品。车载HUD可以分为C/W/AR-HUD三类,其中AR-HUD由于显示信息丰富、融合实景等优势显示效果最好,但高成本限制了AR-HUD渗透率的迅速提升。各类HUD在投影介质、视场角、成像距离等方面的技术参数差异,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不同显示效果: AR-HUD视场角更广、成像距离更远,与实景融合辅助驾驶体验。HUD视场角(FOV)定义为人眼到成像区域光线夹角,FOV越大、人眼所能看到的成像画幅越宽,与C-HUD投影至显示区域较小的树脂玻璃相比,W/AR-HUD投影介质均为挡风玻璃; HUD成像距离(VID)定义为人眼到成像区域的距离,较远的成像距离更符合驾驶时的用眼习惯。三类HUD产品中,AR-HUD的FOV和VID均最优,其FOV可达15°×5°、VID可达15米,较远的成像距离可以与路面实景融合,增强驾驶安全辅助功能。 图表18 HUDFOV和VID定义 图表19不同类型HUD FOV和VID对比 从底层技术架构来看,三类HUD的PGU(光源模组)技术路径差异较大,预计激光+DLP技术将成未来主流方案。HUD产品PGU部分主要包含光源和光处理技术,在接收成像信号后将影响投射至投影介质上,与2B/2C投影产品类似、是当前HUD产品的核心模组。其中C/W-HUD主要使用LED光源+TFT显示方式,AR-HUD则可以采用激光+DLP/LCOS等技术方案,实现更高亮和清晰的画面效果。 AR-HUD产品体积较大、成本较高,限制了AR-HUD渗透率的迅速提升。车内空间较为狭小、对产品体积要求较高,当前三种产品中C-HUD产品体积最小、成本最低,虽然AR-HUD整体成像效果最好,但大体积和高成本是限制AR-HUD渗透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当前技术突破主要集中于解决大体积、高成本及散热等核心痛点问题。 图表20车载HUD分类及对比 W-HUD为当前主流产品,AR-HUD渗透率持续提升。21年HUD产品市场中W-HUD占比81.8%,C/AR-HUD分别为2.7%、15.5%,W-HUD为当前HUD产品主流品类;预计25年C/W/AR-HUD占比分别为0%、38%、62%,C-HUD逐渐被淘汰,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