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2022年跟踪期信用债评级调整研究之一:2022年1-8月评级上调的特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2年跟踪期信用债评级调整研究之一:2022年1-8月评级上调的特征

2022-09-30危玮肖、张旭光大证券足***
2022年跟踪期信用债评级调整研究之一:2022年1-8月评级上调的特征

2022年1-8月,国内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体数量及次数均低于2021年同期。 我们根据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主体的评级或展望上调情况,从区域、企业属性等维度对发行主体进行梳理,并对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原因进行整理和分析。 1、评级或展望上调主体的特征 2022年1月至8月(以下简称“跟踪期”),共有44家发债主体发生了56次评级或展望上调。与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跟踪期内的发债主体评级或展望个数与次数均有减少,分别减少24家/13次。 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44家发债主体中,共有20家为城投发债主体(取Wind口径和YY口径的并集)。由于评级设置和信息收集渠道有所区别,我们将中债资信的公开信息评级进行剔除。在剩余18家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城投主体中,原评级为AA+或AA的企业占大多数,占比均为44.44%。 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44家发债主体中,共有24家为非城投发债主体。由于评级设置和信息收集渠道有所区别,我们将中债资信的公开信息评级进行剔除。 在剩余的20家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非城投主体中,原评级为AA级及以上的发债主体占比较高,达15家,占比为75%。其中,原评级为AA+级的发债主体达8家。 2、推动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要因素 推动城投主体发生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要因素包括:区域的经济和财政实力提升;城投主体债务结构得到优化、融资渠道更为畅通;政府无偿划入股权,业务得到有效扩展;获得外部支持力度加大,资本实力日益雄厚等。 推动非城投金融类主体发生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要因素包括:盈利能力提升、现金流情况改善、资本充足率上升、不良贷款率下降、获得股东支持等。 推动产业类主体发生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支持力度增强、利润水平提高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因素相互影响,单独因素并不能成为公司评级或展望上升的决定性原因。 3、风险提示 仍需关注其他评级影响因素;疫情的反复或给外部环境进一步带来负面影响。 2022年1-8月,国内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体数量及次数均低于2021年同期。 我们根据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主体的评级或展望上调情况,从区域、企业属性等维度对发行主体进行梳理,并对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原因进行整理和分析。 1、评级或展望上调主体的特征 1.1、总体概况 2022年1月至8月(以下简称“跟踪期”),共有44家发债主体发生了56次评级或展望上调。与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跟踪期内的发债主体评级或展望个数与次数均有减少,分别减少24家/13次。 图表1:2020-2022年1-8月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体数量及次数 1.2、城投主体 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44家发债主体中,共有20家为城投发债主体(取Wind口径和YY口径的并集)。由于评级设置和信息收集渠道有所区别,我们将中债资信的公开信息评级进行剔除。在剩余18家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城投主体中,原评级为AA+或AA的企业占大多数,占比均为44.44%。 图表2: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城投发债主体 1.2.1、评级或展望上调城投主体的区域分布 跟踪期内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城投主体分布于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上海市、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河北省和河南省。其中,江苏省和浙江省内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城投主体较多,分别达6家和4家,山东省和福建省各有2家城投主体的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上海市、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河北省和河南省各有1家城投主体的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 图表3:2022年1-8月评级或展望上调的城投主体的区域分布 1.2.2、评级或展望上调城投主体的行政级别分布 跟踪期内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城投主体主要为地市级城投主体,达11家。得到评级或展望上调的区县级城投主体为8家,其中5家为江苏省区县级城投。 图表4:2022年1-8月的评级或展望上调的城投主体的行政级别分布 图表5:2022年1-8月评级或展望上调的城投主体行政级别 1.3、非城投主体 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44家发债主体中,共有24家为非城投发债主体。由于评级设置和信息收集渠道有所区别,我们将中债资信的公开信息评级进行剔除。 在剩余的20家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城投主体中,原评级为AA级及以上的发债主体占比较高,达15家,占比为75%。其中,原评级为AA+级的发债主体达8家。 图表6: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非城投发债主体 1.3.1、评级或展望上调非城投主体的行业分布 根据证监会行业门类分类,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非城投主体分布于金融业、制造业、综合、房地产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其中,金融业主体数量最多,达11家,制造业主体达6家。综合主体主要以国有资本资产投资运营主体为主。 图表7:2022年1-8月评级或展望上调的非城投主体的行业分布 1.3.2、评级或展望上调非城投主体的企业属性分布 评级或展望上调的24家非城投主体主要集中于地方国有企业,达16家。剩余主体中,中央国有企业有4家,民营企业有2家,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各1家。 图表8:2022年1-8月评级或展望上调的非城投主体的企业属性分布 1.3.3、评级或展望上调非城投主体的区域分布 评级或展望上调的24家非城投主体分布于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江西省、四川省、青海省、安徽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吉林省和甘肃省。其中江苏省4家、浙江省、北京市和江西省各3家,四川省和青海省各2家,安徽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吉林省和甘肃省各1家。 图表9:2022年1-8月评级或展望上调的非城投主体的区域分布 2、推动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要因素 2.1、城投主体 2022年1-8月,共有20家城投主体(取Wind口径和YY口径的并集)的评级或者展望得到上调,我们将对评级或展望上调背后的原因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此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推动城投主体发生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要因素包括:区域的经济和财政实力提升; 城投主体债务结构得到优化、融资渠道更为畅通;政府无偿划入股权,业务得到有效扩展;获得外部支持力度加大,资本实力日益雄厚等。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因素相互影响,单独因素并不能成为公司评级或展望上升的决定性原因。我们将对其中较为显著的因素进行展开分析和讨论。 图表10:2022年1-8月城投主体评级或展望上调的原因 2.1.1、区域的经济和财政实力提升 较多评级或者展望得到上调的城投主体系受益于区域经济的提升,大多分布在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省份,如盐城海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盐城市)、泰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泰州海陵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泰州市)、绍兴市镜湖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绍兴市)等。 图表11:2022年1-8月评级或展望上调的城投主体所在城市经济、财政情况 2.1.2、外部支持力度增加 城投主体的信用资质与地方政府对其的支持力度息息相关,地方政府给予城投主体的支持力度越强,就意味着该主体拥有更高的“安全边际”。因此,外部支持力度增加(例如股权无偿划转、资产注入等)是跟踪期内推动城投主体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表12:2022年1-8月城投主体外部支持情况 2.2、非城投主体——金融类主体 2022年1-8月,共有11家金融业非城投主体的评级或者展望得到上调,我们将对评级或展望上调背后的原因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此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推动非城投金融类主体发生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要因素包括:盈利能力提升、现金流情况改善、资本充足率上升、不良贷款率下降、获得股东支持等。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因素相互影响,单独因素并不能成为公司评级或展望上升的决定性原因。我们将对其中较为显著的因素进行展开分析和讨论。 图表13:2022年1-8月非城投金融类主体评级或展望上调的原因 2.2.1、不良贷款率下降,资产质量有所改善 该因素主要作用于银行业发债主体。不良贷款规模的增多意味着更高的拨备需求和更低的利润水平,对银行业发债主体的信用资质将会带来负面影响。2021年,我国商业银行加大了通过内部核销和自主清收对不良贷款进行处置的力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得到了明显压降。此外,2021年,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发,我国经济有所修复,推动了2021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3.3%,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类银行。跟踪期内评级或展望得到上调的银行业发债主体(浙江龙游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华成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靖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均为农村商业银行,而其不良贷款率能够持续处于较低位置,甚至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资产质量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图表14:银行不良贷款率情况 2.2.2、资本充足率上升,抗风险能力增加 该因素也主要作用于银行业发债主体。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所承担的杠杆倍数较小,抵御外部冲击和风险的能力更强。得益于资本补充债券发行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落地,2021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持续处于12%以上,2021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整体较为充足。然而,在银行风险资产的增加、信贷资产的投放以及分红等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呈现下降态势。此外,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导致银行业主体的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受限,外部环境和低估值等因素导致银行业主体的外源资本补充能力有限,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有所承压。在此背景下,资本充足率较高、资本补充能力较强的银行业发债主体的评级或展望更易得到上调。例如,江苏靖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靖江农商行”)向泰州银保监分局递交的《江苏靖江农村商业银行关于2022年资本补充相关情况的报告》意味着靖江农商行计划引入国有资本和其他合格投资者注资,计划募集不低于3.5亿股股本,靖江农商行的资本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图表15: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 2.2.3、盈利能力提升 该因素能够共同作用于银行业发债主体和非银金融业发债主体。银行业发债主体方面,2021年以来,LPR的调降在引导银行贷款利率下行,以此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支持实体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2021年以来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下滑幅度较大。基于同样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农村商业银行净息差由2020年第四季度的2.49%下滑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2.06%,银行业息差收窄压力较大,盈利水平持续承压。在息差收窄的背景下,拥有较好的客户基础并能够有效发挥区域内竞争优势的银行业发债主体的盈利水平能够得到维持甚至上升,因此信用资质也更为优质。以浙江金华成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泰农商行”)为例,成泰农商行点多面广、贴近当地居民和企业,拥有广泛分布的网点以及扎实的客户基础,凭借此优势,成泰农商行的贷款规模保持着较快的增长。 图表1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图表17:商业银行净息差情况 非银金融主体方面,自2021年以来,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反复等多方面因素的负面影响,我国非银金融主体经营环境整体承压,外部环境较为不利。 在此情况下,经营稳定、盈利水平较高的非银金融发债主体更具有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 2.3、非城投主体——产业类主体 2022年1-8月,共有13家产业类主体的评级或者展望得到上调,我们将对评级或展望上调背后的原因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此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推动产业类主体发生评级或展望上调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支持力度增强、利润水平提高等。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因素相互影响,单独因素并不能成为公司评级或展望上升的决定性原因。我们将对其中较为显著的因素进行展开分析和讨论。 图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