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异质结和钙钛矿整体产能规划情况。 答:公司投建的怀远2GW电池及组件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明年年中投产。 钙钛矿项目明年年中将完成实验室建设,预计后年会进入中试阶段,5年内会完成钙钛矿异质结电池叠层量产的目标,项目的大致情况是这样。 2、预计明年投产的异质结项目有多大产能? 答:目前公司在怀远投建的异质结项目,规划的是2GW的产能,将于明年5月底出片、7月底达到量产状态,未来将稳步扩产。 3、公司异质结项目规划及扩产方面的资金来源。 答:公司异质结项目一期是投建2GW的光伏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项目,总投资预算为16.8亿元,该项目由公司与怀远人民政府指定平台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开展,公司出资7亿元,政府平台公司出资3亿元。 公司与工商银行苏州新区支行、广发银行苏州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愿意将对方视为自己的重要业务合作伙伴,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建立全面、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银企双方的共同发展与长远合作。 公司与金融机构开展的融资合作顺畅,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规定开展再融资项目,融资额度可达到百亿级别,为公司后续产能持续扩大提供稳定的项目贷款支持。 4、铜电镀工艺研发进展情况,请介绍一下技术路径和进展。 答:铜电镀整线工艺段可分为图形化段、电镀刻蚀段以及其他辅助工艺,公司铜电镀工艺着重研发电镀段工艺及电镀/刻蚀设备。 在电镀工艺段,公司经过对光诱导电镀、化镀、直接电镀、垂直挂镀、水平电镀等相关工艺路径的研究及实验,目前公司相关项目研发部门正着力于水平电镀设备开发,研发进展顺利,已研制出单道水平电镀中试线并出货。 在前端图形化工艺段将采取合作的模式开展。 公司电镀整体工艺选型已明确,目前正推进整线设备整合及工艺开发,预计明年年底可达到量产化设备水平。 5、公司异质结产线的投产节奏、效率和成本情况? 答:目前公司已签订设备采购协议,异质结电池产线将于明年3月底前进场,5月底之前完成首片出片,7月份达到量产状态。在产品效率方面,光伏异质结单面微晶电池片约24.7%,双面微晶电池片量产光电转化效率在明年年底有望超过25%。 通过薄硅片、半片、浆料工艺优化等降本手段,预计在2023年底实现跨越式降本。 6、明年2GW的产线全部是铜电镀工艺路线吗?怎样看经济性或盈利性的问题? 答:铜电镀产线的规划和整个异质结的产线是一个相对平行推进过程,项目初期以银浆和银包铜工艺生产,公司目前的异质结生产规划中银浆的初期设计生产消耗约22mg/W左右,量产爬坡后生产消耗预估约为19mg/W,随着银包铜技术嵌入,银耗量将优化至10mg/W左右。 同时,公司也为铜电镀的接入做好准备,如2023年底铜电镀技术工艺顺利嵌入,将取代银浆的消耗。引进铜电镀技术一方面是降本,另一方面是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7、2GW异质结项目明年可实现的效益。 答:公司怀远光伏异质结项目团队建设方面,我们的项目团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在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拥有成熟的过往经历。从技术端口上,我们的技术团队和头部的制造企业开展共同合作,保质保量生产,有效降低成本。 公司目前已获取到一定的资源,进入了一些央企的名录,签订了一些合作协议,订单是有保障的,而且我们确定的是一个浮动的价格,业务有一定的保障。 该项目还需要进一步培育,才能走得更稳健,公司有足够的信心在未来几年之内获取充足的订单,继续和行业伙伴一起培育这个行业。 8、光伏组件销量的保障? 答:公司从今年年初组建了绿电事业部,截至目前已获取了一定量的绿电资源,而具有稀缺属性的绿电资源已对公司光伏组件销售起到了保障作用。 9、公司2GW项目的投资金额? 答:公司在怀远投资的2GW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主要以设备投入、厂房建设为主,投资总预算为16.8亿元。 10、TOPCon、XBC以及其他光伏路径相比,公司如何判断未来市场,异质结产品具备哪些相对优势?投产后是否具备竞争、盈利能力。 公司为何选择异质结? 答:若TOPCon电池在双面钝化接触下,转化效率和HJT电池基本一致,目前TOPCon主要还是单面钝化接触;XBC(背接触)结构,因为背面无法发电,加之工艺路线复杂成本高,适合单面发电,全应用场景能力较低,因此目前HJT在转化效率和应用面上来说仍具备优势。 PERC电池产线可通过技术改造,增加工艺段改造成TOPCon产线,但工艺步骤增加,产线拉长,会牺牲TOPCon产线的兼容性和产品良率,因此,除部分拥有PERC产线的厂商进行TOPCon产线升级外,现在的TOPCon大多都是新建产能。 同时,TOPCon部分环节所需的工艺温度将制约薄片化降本方案,工艺复杂、管理难度增大。 HJT和TOPCon在初始投资有差异,HJT设备投资成本高于TOPCon,但HJT相较于TOPCon,工艺段仅有4步,硅片可以做到更薄、碳值更低、良品率更高,生产工艺优化前景明晰,且HJT技术相较于TOPCon折旧分摊差异不到0.05元/W,硅片薄片化的降本足以覆盖,因此后续HJT的降本路线明显更具潜力。 钙钛矿因其特殊的结构,因此和HJT电池叠层是相比较而言更适合的,叠层结构也更加合理,相比较于其他电池的叠层,研发周期和研发难度相对较小,HJT钙钛矿叠层产品商品化量产化的进程更有竞争力。 11、HJT银浆耗用进度,量产的水平。 答:公司目前的异质结生产规划中银浆的初期设计生产消耗约22mg/W左右,量产爬坡后生产消耗预估约为19mg/W,随着银包铜技术嵌入,银耗量将优化至10mg/W左右,相应的在2023年底如铜电镀技术工艺顺利嵌入,将取代银浆的消耗。 12、公司HJT的技术人员背景。 答:基于公司在设备领域,合作伙伴在异质结电池技术开发经验,以及技术团队具备丰富的光伏电池生产管理经验,公司HJT的主要技术人员背景:(1)胡辉先生,MBA学历,历任中盛光电副总裁/COO、江苏林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副总、金寨嘉悦新能源常务副总裁,具备20年以上半导体/光伏行业制造型企业管理经验,在光伏电池/组件工厂筹建、运营及项目规划有着丰富的经验。 (2)吴现实先生,历任林洋新能源电池制造总监、广东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赛维LDK(合肥)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副总经理、河南义鑫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良益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四川银河星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江苏潞能能源有限公司工厂总经理,具有丰富的光伏行业电池组件运营管理经验。 (3)李海波先生,历任无锡尚德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主任、浙江尖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江苏永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阴晶友光伏有限公司总经理,具备丰富的光伏行业硅片及电池组件生产、工艺、设备、制造及研发的行业经验。 (4)崔建荣先生,历任无锡尚德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丝网印刷技术员、上海至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工程师、浙江尖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组件事业部副总经理,从事光伏硅片、电池组件生产管理、工艺开发、制程设备制造等重要工作,具备丰富的光伏产品制造、开发的行业经验。 13、请问教授团队,关于钙钛矿稳定性方面的问题,商业化需要多久?会取代晶硅电池吗? 答:从发展历史上来看,晶硅电池的发展已经有20年-25年的时间,钙钛矿的稳定性刚开始确实不是很好,但是这两年发展得非常迅速,许多机构通过了各种测试和验证,都实验出了非常多的数据,钙钛矿自2009年出现至目前一共才发展了12年-13年的时间,还需要有一个长期实验的过程。 从最近两年发展来说的话,我们认为稳定性的问题是能解决的,我们需要再进一步提升相关技术。其商业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钙钛矿电池,另一种是钙钛矿叠层路线。 目前晶硅电池占主流市场,钙钛矿未来能否取代晶硅电池尚无法预计,但钙钛矿未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将可能提前实现产业化,这也正是我们与宝馨合作的目标,计划在5年内实现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的量产化。 14、钙钛矿叠层的发展空间? 答:钙钛矿叠层技术路线实际上还是沿着晶硅电池的路线往下发展的,提高了晶硅电池的效率,晶硅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目标25%-26%,再往上提高一方面成本很高,另一方面难度比较大,使用钙钛矿叠成技术,目前理论效率为42%,普遍认为30%的量产效率是比较可能的,效率提升还是非常显著的,效率的提升对于这个成本的降低,最终只要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话还是非常显著的,行业认同是光电转化效率的提升1%,其成本会降低5%-7%,所以钙钛矿叠层技术再加上晶硅电池的市场规模,预计技术可延伸1-2代。 钙钛矿电池方面,能实现一些晶硅电池无法实现的技术,比如透光性,未来在整个光伏的应用领域也将进行拓展。 15、规划异质结与钙钛矿叠层的原因,有什么优势? 答:从已经取得实验的数据来看,异质结与钙钛矿叠层技术,实现的理论效率比较高、工艺和结构上最兼容,总体来看目前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叠层技术。 16、原有的锅炉和灵活性调峰项目是否会继续开展? 答: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基于“新能源+智能制造”双轮驱动的战略方针,快速推进区域性“光、储、充/换”一体化战略布局。 原有的灵活性调峰业务公司实现了技术的突破,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之上,研发了迭代的新产品纳米陶瓷储能技术,完成了从电转热到储热的性能转变和优化。 公司将凭借在投资运营调峰调频的经验,继续延升相关业务。